疏影淺斜

疏影淺斜 名博

讀子喬小說有感

疏影淺斜 (2019-12-21 06:45:29) 評論 (20)

子喬,我曾向你confess 過,對小說連載我通常不會跟讀,更是鮮有評論。因為以我的思維方式看來,在沒有看到全篇之前的討論會時有偏頗,不能中的。今天得知你已截稿,遂全篇通讀過後,來談談我的心得。

開篇第一章,令我眼前一亮,讀出了《百年孤獨》的味道。筆觸細膩,字句優美靈動,怪誕魔幻的風格是極不容易掌握的。對於意識流,我一向不明覺厲。但可以肯定的是必須要有強大的文字功底通過講述無厘頭的故事,來營造、傳遞一種氛圍,一種情緒。我覺得這一章你做到了。感覺小叔這一人物在開篇裏是著了筆墨的,卻在後來的章節裏消失了,未免遺憾。

第二章,文風轉變回現實,看得出你似乎想借Nicole Kidman和Hugh Jackman 合演的《Australia》為畫外音,模糊現實感,給讀者時空交錯的意識。但感覺不如第一章融入的那麽恰如其分。喜歡辦公室光影的那段描寫,一半溫暖、一半憂鬱可否理解為對應一半現實,一半農場的夢境?

第三章,幾次提到的蟲子是這章的亮點,試圖以此把寫實的文風拉回到魔幻中來,是成功的。略顯不足的是,這裏講述了妮子的愛情,卻對 “我“ 的失戀沒有交代,有些喧賓奪主之感。

第四章,脫離了西方的哲學意義上的現代主義魔幻,一下子進入了我們老祖宗的十分貼地氣的神怪地界。子喬博覽古今中外的底蘊展露無遺。不過比起眾多的妖魔鬼怪,我還是傾心於“蟲子“。此處是否可以考慮用”蟲子“ 來表達對”網“的思考?

第五章,迷宮和牛讓我感到魔幻的回歸,完全可以自成一篇獨立的文章。通觀全篇,我感到此處的隱喻略顯晦澀,隱約感到“迷宮“和”農場“, ”牛“和”我“是存在一定的對應關係?

第六章,很美的一段文字。但正如子喬自己說的感覺有些散,從全局結構看可以壓縮一下。但可以理解對美麗文字進行切割肯定是於心不忍,難以割舍的。

第七章,大結局。子喬此處筆鋒輕轉,一個 twist, 毫不違和地褪去現代主義高深玄妙的外衣,呈現給讀者的是浪漫主義的情感故事。

縱觀全篇,一如以往,文字細膩流暢優美,充滿隱喻象征。 明,瑪莎拉蒂的主人就是“我”心中念念不忘的動物農場,迷宮是“我”走不出內心掙紮的怪圈。不知我的理解對也不對?從文字裏可以看出你閱讀的博雜,而且不是泛泛之讀,是經過思考辨析之後沉澱、精煉成自己的思想,厚積薄發,轉化為自己的文字。

雖然你說過沒有係統學習過如何寫小說,但我認為經過大量的閱讀和思考,你已經把很多東西自學到手了。我能夠從一些小地方感到你的寫作技巧頗為高超。這篇中除了第六章之外,每一章都是以一句很哲的句子開腔定調。這讓我想起了《安娜卡列尼娜》。

你在回複中質疑過以第一人稱寫是不是個錯誤的選擇,可我就此不敢苟同,反而認為第一人稱有帶入感,更能抓住讀者的心,也更容易深度刨析人物的內心。

你自謙不善寫詩填詞,可在我看來這句“夜色清妍,多少往事,悠揚隨風去卻回”,還有 “石橋高聳,潺潺流水接長溪;古樹森齊,聒聒幽禽鳴遠岱”;“數椽茅屋,清清雅雅若仙庵”都是信手得來的好詞呀。

子喬,我曾經和你探討過連載這一做法的利弊。

全部寫畢再發的優點在於成篇(部)後,可以從頭至尾地潤色、修改,可以保持文章的連貫性,容易就間架結構進行協調,使文章布局更趨合理。從讀者角度而言,這種方式更適合於故事性較強的文章,連載間隔不易過長。

寫一段,發一段的好處是能夠從讀者的反饋與交流中產生新思路。但缺點是在全篇完結後,可能會留下整體協調上的遺憾。作為非專業作者,時間上不好掌握,連載間隔也不易保障,讀者很難掌握故事的完整性。

你現在的這篇感覺開篇最為精彩,結局似乎有些倉促。現在既已成稿,是否可以考慮再加工一下,從通篇全局著手,理順結構,不必急於脫稿,再潤色潤色,成個中篇?

出於對你的文章的喜愛,扯了這麽多的閑篇:)很多看法未必正確,僅供參考。

因為貼評論裏太長了,幹脆在此單列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