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癌症病因的猜想和對治療的看法:
癌症的病因首要因素是年齡,這是醫學界的共識。 但加入時間軸維度後, 我們看到低齡患者特別是在發達國家和城市的患者的增加, 我認為外因是隨著科技的進步, 接觸化學物質和電子產品過多等因素使正常細胞變異。 人類生活環境近幾十年的變化大於之前幾萬年的變化,經過“ 優勝劣汰,適者生存”,人類會慢慢適應, 但如果適應速度跟不上變化速度就不知所措了。 不知所措的結果是不可預測的,也難以以科學實驗證實的, 其中一小部分結果是變異為癌細胞。 哪一小部分人發生這種變異和個體的遺傳和免疫力等內因有關係。 生活習慣、如過度追求美味、吃了太多不該吃的東西、經常熬夜、 情緒性格等等,也有關係。做實驗很難包括所有因素, 而且結果也是有概率的。根據美國2019年腫瘤統計報告,“ 非裔美國人的發生率最高,亞裔美國人最低”,“ 貧困地區男性的結直腸癌死亡率比富裕地區的高出35%, 而20世紀70年代初卻低約20%”, 橫向比較可以看到內因的作用,縱向比較可以看到外因的作用。
癌症的可怕之處,或之所以被稱為不治之症, 在於人體自身一開始不把它當病。跟細菌病毒入侵不一樣, 人體免疫係統不產生排異反應, 並無任何不適,甚至有的運動員在癌症早期參加比賽還能拿金牌; 直到實體瘤可以摸到或感覺到疼痛,或癌症指標測出來,才知道, 這時往往就已經是中晚期了。
癌症的治療主要是從兩方麵著手:(殺,促),(壞細胞,好細胞) 。兩方麵組合產生三類治療方法:
一是隻殺壞細胞,不殺好細胞,手術切除和靶向藥物是這類療法。 我們知道的有效的靶向藥物都是高科技產物, 正如有的毒藥有解藥一樣,一物降一物,可以藥到病除。 可惜不是每種癌症都有靶向藥物。自然界或中藥有沒有靶向藥物? 尚不明確,即使有也是濃度太低僅在初期起作用有“預防效果”, 所謂的“抗癌食物”就屬這類。
二是殺壞細胞,同時也殺好細胞。這包括放療化療、中醫的“ 以毒攻毒”療法和所謂的“饑餓療法”。有正麵作用, 也有反麵作用,就是使身體長期處於虛弱和低代謝水平狀態。 雖然生活質量下降,但是確實可以維持生命。老年人帶癌生存期長, 也是因為他們的身體自然處於低代謝水平狀態,因而可以不治而治。 難點在平衡好壞細胞的水平,生存期長短取決於平衡的好壞。 最終結果是身體虛弱到極點或因癌細胞耐藥性而無法平衡。
三是增強好細胞,同時也增強壞細胞。日常的強身健體、中醫的“ 補氣血”和“包治百病”的保健品,屬於此類。 前麵說了免疫係統不能識別癌細胞, 而且癌細胞比正常細胞更能吸收營養成長更快, 所以如果不結合第一二類療法,單純使用此類療法有害無益。
關於將來的研究發展方向,如何預測細胞變異, 如何引導免疫係統及早識別並殺死癌變細胞應該是最有效的。
以上純屬個人之見,無理論和數據支持。 希望能幫非專業人士係統全麵地認識癌症,抵禦保健品的忽悠。 歡迎大家討論補充和批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