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倫多橄欖樹

多倫多橄欖樹 名博

飯越少,胃口越好

多倫多橄欖樹 (2019-03-10 19:26:12) 評論 (30)

周末,我經常隻吃兩頓飯,就不是很餓。

早晨吃晚一點,吃飽一些,吃得皇帝一點,中午就可以延遲到下午兩三點再吃,如果是出門吃,肯定會吃得有些油膩有些飽,我的晚飯經常就省略了。不是為了減肥,就是沒有吃的需要。不餓!

現在最不缺的就是填飽肚子的食物,小時候,我剛上小學那會兒,我記得我們班的班主任老師在一次春遊的時候,對我們說:“小朋友們,你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這樣,你們長大了,就不會餓肚子了!”

那個年月,我體會過餓的滋味。

很多東西憑票供應,雖然家裏不缺米飯和蔬菜,可是雞蛋和肉類等等,都是憑票供應的,經常有吃了一頓想兩頓的感覺。而且還想不到,當時我們家裏來人了,父母都是把為數不多的幾塊肉留給客人,我都不能搶。爺爺到我們家住,父母專門為他買了麥乳精,我都不能吃。

爺爺讓我嚐過一點,父親看到馬上阻止,說是小孩甜的吃多不好,這個是買給你吃的。

老爸在孝順父母這件事上,重來不含糊,哪怕在他背了一身債的時候。

在那個年月成長的我,普通的美食,經常不能隨心所欲地擁有。而饑餓感,就一直存在的,一天三頓都不飽,想吃四五頓也是有的,到了發育的年齡,生活寬裕了,初三時候竟然吃成個小胖子子,體重103斤,當時學校體檢,校醫在問了我每頓飯添不添飯以後,還半開玩笑半誇了我一句:“這個女孩好,不搞減肥,不怕胖!”以至於高中時候,我就開始減飯量,非要把體重降到瓊瑤小說裏描寫的女孩子那樣。最後終於整成蒼白麵孔和長發!

那個時候,為了美,能忍住饑餓。但是讀書期間,真的很容易饑餓,用腦子,比用體力更想多吃肉類和油膩的東西,真是怪了。

那時候大多數人,吃什麽都香!

有一年秋天回國,朋友帶我去吃香辣蟹,我就覺得有點可惜,那麽鮮美的螃蟹,做得那麽辣,原來的鮮甜哪裏還能吃出來呢?!

親友答曰,不弄點辣的,都吃不下了,現在的人,都覺得雞不好吃,魚不好吃,鴨不好吃,肉也不好吃,來點刺激的,找個感覺,那才叫做吃,吃它個酣暢淋漓,吃它個痛痛快快。

我真是迷茫了,現在的好日子,好到人們已經食不裹味了。

人性是不是真有這麽一種弱點,太容易得到了就不知道珍惜?!

誰也不願意再回到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我們並不願意以那樣的代價來體驗生活原來的好滋味的,但是調節,也非常必須。

所以,我常常會在家做憶苦飯吃。我記得小時候看的一部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裏,有一個情節,去幫人做女傭的淑芬,得到了大廚給她的一包冷飯和幾根肉骨頭,馬上拿回家給自己的孩子和孩子的奶奶,奶奶拿著肉骨頭讓孩子聞聞,說了一句話:“孩子,香不香啊,有了冷飯和肉骨頭,我再去菜場拾點菜葉子,放在一起煮,我們就可以吃好幾天了!”

我當時看到這段的時候,特別感動,所以記的十分清晰,這樣的飯菜在我心裏成了一種最底層生活的寫照,讓我流淚。也讓我想起幼時那些飄雪的傍晚,在饑餓中等待父母回家,當他們做好一鍋菜飯,盛起一碗,加一小勺豬油,端到我麵前時候的那種溫暖與滿足感。

這樣的記憶,讓我在加拿大經常做這樣的飯給孩子吃,買來的鹵豬蹄吃了外麵的肉,下一頓可以再用蹄膀中間的骨頭和飯煮在一起(我餅並沒有把肉去得太幹淨),加些青菜或白菜葉子(經常是菜心),這樣一鍋憶苦飯味道其實很好,每次一邊吃一邊跟孩子講這部電影裏的故事,告訴他要珍惜現在的好日子。告訴他,你是個幸福的孩子!

我希望我的孩子不會有一天對我說,媽媽,我覺得雞不好吃,魚不好吃,鴨不好吃,肉不好吃,每次這樣憶苦一次,第二天他的胃口就特別好,吃什麽都很香。

人能夠感覺到生活裏的甜,是件很幸運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