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孩子體育音樂方麵特長的培養

河東獅 (2019-03-11 14:15:07) 評論 (22)

體育特長離不開天賦。

田徑運動是黃種人的劣勢,如果父母親年輕的時候100米短跑達不到12秒,孩子再怎麽訓練也跑不進11秒,除非娶個黑人老婆。

遊泳不容易在兩代人之間進行比較,建議每位家長都早早地教會孩子遊泳,說不定孩子就是這塊料。

相比於足球籃球,排球運動是最適合咱華裔從南郭先生起步的運動類型。還有小眾項目網球,羽毛球,乒乓球,華裔孩子靈活性及身體協調性好,值得一試。

而樂器,早已成了咱華人子女的標配。

三歲五歲就開始學鋼琴的孩子不少,拿到業餘鋼琴演奏級證書的也不少,除非卓有成就獲大獎,鋼琴特長終究屬於屠龍之技,在小學和高中的Band裏派不上用場。

鋼琴有樂器之王的稱號,自己覺得,有條件的孩子學鋼琴,沒有條件的家長應該創造條件讓孩子學鋼琴或者高檔電子琴,不必學他個十年八年,一定的鋼琴基礎會讓孩子在轉學其它樂器方麵收益無窮。

下麵以自家的兩個女兒為例。

大女兒自幼學習鋼琴,為了在學校Band有一席之地,七年級開始接觸小提琴,四年後考進市青年交響樂團高級班。

小女兒慢慢長大了,到了可以樂器開蒙的年齡。我想當然地打算讓她繞開鋼琴一步到位,直接學小提琴。

朋友介紹了本地最好的小提琴老師,我帶著孩子實地觀摩拜師。不去不知道一去嚇一跳!現場那一位學了一年多小提琴的小姑娘,拉出來的聲音慘不忍睹---沒一個音是準的。自己年輕的時候學過小提琴,我知道小孩拉不好不是老師的錯,是孩子自己沒有樂感。

我當機立斷,走姐姐的路!先學鋼琴再摸小提琴。

弦樂器和鍵盤樂器,管樂器不一樣,音準完全靠自己的耳朵來辨析,一個耳裏沒有準確音準分辨力的孩子,學習周期加幾倍,家長多花學費事小,對孩子自己積極性的打擊就太大了,這就是弦樂學習者半途而廢比例特別特別高的原因。

有了鋼琴基礎後,小女兒在小學Band學長笛三個月,超出別人混了一年的長笛水平。

七年級學小提琴,四年後同樣考進市青年交響樂團高級班。

小女兒一直抱怨,如果早學半年小提琴的話,一定能夠考進國家青年交響樂團。

附:加拿大國家青年交響樂團每年夏季開始報名,一月份上傳報考演奏視頻

       溫哥華青年交響樂團每年三月開始報名,五月份麵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