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冬cool夏

暖冬cool夏 名博

領導洗碗記--洗碗的女人沒有出息

暖冬cool夏 (2018-10-23 23:36:25) 評論 (98)
領導在家就是領導,大多動口不動手,大言不慚地說自己最適合做決策,做領導。可是也沒見他做過什麽英明決策,否則一個決策對路了,早不用為日後的退休發愁了。
 
話說上周六砍樹,倒是領導親力親為。我呢,也跟著領導後麵屁顛屁顛地幫忙。一不小心,手被樹枝劃破了皮,出了點血。不過,咱們勞動人民,皮厚肉糙的,輕傷不下火線,塗了點藥膏,創口貼一貼,晚上和第二天周日照樣做家務。
 
星期一下班後,照例忙著做晚飯,把冰箱裏的兩個剩菜拿出來熱了,又炒了兩個新鮮的蔬菜,等著他下班回來一起吃,左等右等,等到天黑了,飯菜都有點涼了,才回來。
 
飯桌上,想起隱隱還有點痛的手指對著他說,“今晚你洗碗,我手還痛。”
 
“當然當然” 他態度挺好地答道。接著又說,“你們前一陣怎麽說來著,洗碗的男人沒出息還是有出息?”
 
領導不看博客,隻看新聞,如果知道博客內容,那也是從我嘴裏聽到的。那日,看完遊士的那篇“在家洗碗的男人,都是沒出息的男人”,我曾在飯桌上跟他說笑談起過。
 
“有沒有出息好像跟洗不洗碗沒有關係。” 我笑著說道。
 
“那是,那是,聽說Jeff bezos和Bill Gates都在家洗碗的。”他附和道。
 
“你說,我們結婚這麽多年,你洗過多少天的碗?”
 
“這個哪記得? It vaies.”
 
“你給個maximum或是minimum的數字。 你摸著良心說,你洗過幾天?”
 
“我沒有良心。”他開著玩笑,又緊接著一句,“以前我也是常洗的。現在人口少了,就兩人,能有幾隻碗啊!”
 
“以前是什麽時候?”
 
領導有點語塞。
 
其實我是記得的,以前剛結婚那陣,在國內還住集體宿舍,我做飯,他洗碗。那時候,洗碗要端著鍋子去公共水房洗,水房在一排房子的最頂頭,水房裏常常倒了很多剩菜剩飯,養的老鼠個個又肥又大,晚上還在天花板上咚咚地賽跑。
 
轉眼,飯吃完了。領導走到水籠頭邊,開始叮叮當當地洗了起來。
我坐在椅子上,翹起腳,準備看小說。
 
領導一邊洗,一邊發表綱領性的講話了。
 
“兩個人吃飯,三個菜夠了。今晚四個菜太多了。”
 
“兩個人吃飯,碗筷都要減少,隻需四雙筷子在外麵,幾隻常用的碗在外麵,其他都收起來。這樣既可以少洗,也整潔。”
 
我承認他說的都對。
 
“我們家的廚房usage太高了,高於平均值。兩個人吃飯容易對付,多燒了,油煙重,清理花時間,對身體也不好,吸入廢氣 。”
 
“你洗兩隻碗,話怎麽這麽多啊?剛剛問你,結婚這麽多年, 你洗過幾天碗,你答不出來。可廚房的平均usage數字脫口而出,你怎麽知道平均使用率是多少,數字哪裏來的?”我坐在一邊窮追不舍。
 
“思考出來的。Jeff Bezos, Bill Gates一定和我一樣利用洗碗時間思考問題,思考人生。" 停了一下,又補充道,“很想看看Jeff和 Bill是怎麽洗碗的?哪一天和他們一起洗碗,切磋切磋。知道嗎,從洗碗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個性,做事風格。比如,我洗碗,講究次序,先洗比較幹淨的,油膩的碗分開後洗,以免交叉汙染。這樣也提高效率。。。”
 
水聲滔滔地流著,講話聲也滔滔不絕。
 
“洗完了碗,再洗台麵,洗完了台麵,再洗灶台。咱們不幹則已,要幹就幹到自己滿意為止。當然我的滿意閥值也比較高。洗得幹淨,也很有成就感,很有satisfaction。”
 
 
看著他一邊麻利地洗著碗,一邊高談闊論;看著收拾得幹幹淨淨的台麵灶台,我真是感慨多多。不服不行啊,領導就是有水平,能醍醐灌頂,連洗碗的水平都不一樣。你看,他能洗出深度--原則上改變生活方式,例如少做飯,限製在三菜,限製碗筷的使用,利用微波爐,從根源上減輕洗碗的負擔。其實他漏了最最行之有效的一點--人最好不用吃飯:)
 
就在我思考著如何調動LD積極性、如何讓賢,準備送他偉人的名句:'洗一天碗不難,難的是天天洗'時,就聽領導先開口了,說:“哪天你發財了,我就在家天天給你洗碗做飯,井井有條,做個全職家庭婦男。”
 
瞧瞧,領導就是高屋建瓴,洗碗又洗出了一個新高度,總結出這個四海皆準的真理--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看來,追根究底原因還是在我,我沒能耐,沒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