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我的書和遠方

風語BusyBee (2018-01-07 08:02:02) 評論 (8)

                                         

I'll tell you all my secrets

But I lie about my past

So send me off to bed forever more

-- Tom Waits

Elizabeth Strout的小說My Name is Lucy Barton在 2016年既暢銷又好評如潮獲獎無數。讀了它的續篇Anything Is Possible後,總想起上麵這段歌詞。過去和秘密緊密相連,就看你想不想說,想怎樣說。其實這本續篇更像前傳,是一本眾生像,用獨立又相連的篇章講述Lucy的父母家人和她的老師朋友鄰居。這些解密Lucy的鑰匙讓我們更理解第一本書中Lucy的言行,她與母親的奇特關係,還有她逃離家鄉的原因。Strout行文冷靜細膩,暗流湧動又波瀾不驚,不愧大家之稱,讀時總讓我想起Alice Munro。

2017雜七雜八讀了不少,仍以小說為主,經典暢銷加冷門。最特別的當屬 Catherine Lacey的第二本小說The Answers。 主人公Mary的父母痛恨現代社會的誘惑腐蝕,渴望自給自足、與自然融為一體的生活。這讓她的兒時極端閉塞,沒有電視八卦雜誌手機互聯網。雖然Mary最終還是離家去紐約上學工作,那段經曆不可避免地主導著她的思想。因為急需用錢, Mary糊裏糊塗地參加了一個大型社交實驗。好萊塢大明星Kurt為了研究感情的可控性,雇了許多女生做他的女友,親密(intimate)女友,生氣(anger)女友,母愛(maternal)女友,睿智(intellectual)女友,等等。Mary是他的emotional女友。這些人各司其職,按照既定腳本與Kurt互動交流,一言一行盡被專業“科技人員”監測分析,甚至操控。

Lacey勾勒出一個迥異的類寓言世界來探討親情友情愛情。愛的深度可以測量嗎?情感的宣泄會是被動的嗎?在這個人人捧著手機刷屏刷臉的時代,感情是否也會被數字化,讓我們忘記什麽是心動?此書對人與人的關係及愛的詮釋,實在比許多雞湯讀物還要深刻。

2016的暢銷小說《夜鶯》寫的是法國被納粹占領時一對姊妹花的遭遇。2017年 Affinity Konar的小說The Mischiling則講一對生活在納粹集中營裏的雙胞胎姐妹。這樣的書,總讓人不忍卒讀。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離那個充滿罪惡醜惡的年代愈來愈遙遠。不能忘記不敢忘記應該是二戰成為永恒主題之一的重要原因吧。此書題材以往少見,語言更優美如詩。有人說 ,大屠殺後不再有詩。但我讀此書並沒有違和感。詩樣的語言所襯托出的殘酷,有如集中營裏魔鬼醫師的手術刀,精準地剜在心頭。

小說Pachinko(彈珠機)是韓裔作家Min Jin Lee的新作,也是我以前鮮少接觸的題材。這本書可以叫作《朝鮮人在日本》,以一家四代人的掙紮奮鬥為主線,從日據的朝鮮到戰後的日本,講述了他們二戰前後近百年中的悲歡離合。日本不是個移民國家,任何想在那裏生活下去的外人,尤其亞洲其它國家的移民,怕是都會對此書有所共鳴。男人撐起一個家,女人則頂起一片天。書裏的男人讓人唏噓,而女人更讓人動容。

2017最喜歡的傳記當屬Edmund Morris關於Theodore Roosevelt的三部曲。這個男人中的男人,在美國的西部遼原和非洲大草原上馳騁狩獵,為古巴獨立衝鋒陷陣,還探險南美熱帶雨林而九死一生。深愛的第一任夫人產下女兒後病死,他便銷毀了一切與她有關的東西,此次不再提起她。若非心碎至極怎會這樣決絕?但TR又何需紀念品?他們的女兒一天天長大,與美麗的母親幾乎一模一樣。。。TR是個矛盾體,larger than life,充滿理想激情,活力四射,個人魅力無法阻擋。他的經曆勝過小說,他的言行讓人難以忘懷。

2017讀過的最有趣的書當屬Amor Towles寫的A Gentleman in Moscow還有Anthony Horowitz的新作Magpie Murders。前者講一位十月革命後被軟禁在莫斯科酒店幾十年的伯爵。有人說,沒有曆史,隻有傳記,一個個人的故事編織起家族的盛衰國家的興亡。 紅色政權的建立翻天覆地,之後更是一浪一浪的清洗。勝者為王敗者寇讓無數人經曆了血與火的考驗,也煉就了他們堅毅又敏感的心。 在這樣的背景下,Alexander Rostov伯爵實在該慶幸躲過了西伯利亞。他的命運是在金色牢籠裏迎來送往自己的青春,愛戀,親人,摯友 。。 。

顧名思義,Magpie Murders是偵探小說。此書是書中有書案中有案,a whodunit within a whodunit。作者故意模仿阿加莎·克裏斯蒂,並向數位偵探小說前輩致敬, 巧設迷局,開盡偵探小說及小說家的玩笑,是實實在在的page turner。

We travel to learn about home。其實,我們何嚐不是 read to learn about ourselves。那些曾經的,未來的,不與人說的自己,是否可以在書中看到?願2018帶給我更多的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