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棄傷痛,重啟新生

Alabama (2017-11-27 06:55:51) 評論 (49)

人的一生一世會經曆無數次的歡笑與悲痛, 最最撕心裂肺的痛, 莫過於生死離別!

在我39歲時, 喪母,這是我生命中第一次感受到生死離別的痛, 不僅僅是極度的悲痛, 還有一種莫名的失落感, 失去了世上最最偉大的母愛。 這種傷痛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淡漠,更重要的是我的妻子給予我的愛撫平了這樣的傷痛。

三周前, 我的老伴去世了, 又一次又經曆了生死離別的痛, 不僅僅是極度的悲痛, 還有一種實實在在的失落感, 失去了半個世紀來日日夜夜相守思慕的情和愛!

在我老伴去世後的這些日子裏, 我常常失眠或夢中驚醒。 清晰地回憶她臨終前幾天, 在她消瘦的臉上,毫無表情地,無聲地,呆呆地, 癡癡地看著我, 看著我。 我能夠讀懂她是在眷戀著人間的歡樂,眷戀著朋友之間的情誼,眷戀著家庭給予她的溫暖,眷戀著丈夫給予她的嗬護。然而, 她的病(Alzheimer's disease, 即腦退化症)使她喪失了會話功能, 沒有留下半句遺言就合上了雙眼, 默默地上路了。給我留下的卻是無限的傷痛, 給我留下的卻是生死兩茫茫!

在我老伴去世後的這些日子裏, 我常常懵懵懂懂, 開車時常常不由自主地呼喚著老伴的名字。我真想像餘華寫“許三觀賣血記”喊魂那一段, 喊出“‘梅’你回來吧!”當然,那是出於愚昧和無知, 魂是喊不回來的。 不知何故,我還是喊出了那一聲。 其實,人對於自然而言, 是多麽渺少, 無法和自然的力量抗爭。 當人處於無能為力時,往往求助於神, 求助於佛, 求助於上帝, 甚至求助於愚昧和無知!

在我老伴去世後的這些日子裏,我常常回憶起我們的相識, 我們的相戀;我們共同渡過的那些艱難的日子, 我們享受了那些共同的喜和樂。 她是那樣喜歡我做的菜肴, 她是那樣喜歡每天午後我給她做的咖啡,她是那樣欣喜看到早晨我給她送上的鮮花(在後院我種上許多的花卉, 每天早晨我會采上些鮮花,插在花瓶裏送給她), 她是那樣喜歡我給她拍攝的那些照片。 除了以前上班以外, 她都陪伴著我,我們曾經一起在遊輪的甲板上觀看海上日出, 曾經一起站在阿拉斯加的冰川上流連忘返, 曾經一起迷戀賭城光怪陸離的街道和建築,曾經一起在New Orleans的酒吧欣賞爵士音樂。。。。。。我感謝她,陪伴了我50多個春和秋!我感謝她,對我想做的事總給予全力支持!

現在,這空曠的室內, 我意識到她確實不再存在了。 我坐的沙發麵前放著她的遺像, 對麵放著一張8寸的, 側麵放著一張20寸放大的照片。 都是我給她照的相片,她看著我發自內心的微笑, 是那樣的滿足,那樣的溫柔,那樣的安詳。 對我而言, 那是蒙娜麗莎的微笑! 是最最珍貴的微笑!我意識到她確實不再存在了, 在壁爐的上方放著放她的骨灰盒。 她的遺體已經火化,她的骨灰安放在那隻盒內。 我曾經答應過她, 到我百年之後我的骨灰將與她同眠於這一盒內。確確實實, 她已離開了這個世界,她的靈魂將去何方? 希望她能擺脫多年的病痛和人間的煩惱,靜靜地安息在天國!

我的朋友們安慰我, 她已病了9 年,對她而言解脫了多年的病痛, 讓她安息吧!是啊!對她而言是種解脫, 對我而言卻是沉重的傷痛;有朋友鼓勵我, 兩個人中總有人先走一步, 向前看,自己還得好好生活下去;有的朋友歡迎我加入他們的單身行列;還有人居然鼓勵我再找個老伴, 學習楊老,煥發生命中的第二個春天。朋友的建議都很中肯, 我謝謝諸位對我的關心和鼓勵。

當然不能永遠消沉, 悲痛下去, 我已有自己的打算。 人總有自己的歸宿, 不為人們的意誌所能轉移的。 生老病死也總是自然規律, 有誰能逆向而行呢? 我今年75歲, 雖然小毛病不斷, 但還未見有大毛病。 隻要好好注意身體,加強營養,生活還有樂趣, 世界總是美好的。

首先得糾正我的失眠,以保證白天有充沛的精力。  兩個方法:1)睡前服用低劑量的安眠藥物; 2)加大日間的運動量。 我年輕時喜歡遊泳, 大學畢業後再也沒有機會下水, 已經有50多年沒有遊泳了。 我去健身房買了張年卡, 每天早晨去健身房遊泳。 開始隻能遊100米, 幾天之後, 就增加到600米, 我想維持一個月, 以後增加到1000米。為了防止嗆水,遊泳時思想必須專注, 自然也就忘卻了喪偶的悲痛。 其次, 我是攝影愛好者, 我已經添置了一隻鏡頭,準備明年再買一隻相機, 重新享受攝影給我帶來的樂趣。 書法,曾經在少年時代下過功夫, 再拾起來還不算太遲,書法和遊泳讓我得以動靜結合,豐富生活。另外,還有一項寫作任務, 以前我在博客中寫過一篇長篇連載“海枯石爛, 伴你走完此生”, 這篇連載沒有寫完,因為老伴住入護理院。 諸多讀者希望能夠進一步了解她以後病情的發展,鼓勵我繼續寫下去。如果重寫第二版,我得花點心血,多讀點文學作品,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不能像以前那樣匆匆而就。  這樣, 我的生活將會十分充實,十分忙碌, 繼續發揮晚年的活力。

不管以後我的生活如何, 是乏味還是多彩, 永遠忘記不了的是和老伴50年來的那段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