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美,以及文學城交友

荔枝100 (2016-12-04 07:05:34) 評論 (47)

網絡交友的關鍵,我認為是距離的把握。

法國作家普魯斯特在他的《追憶似水年華》中說:“遠遠看去優美而神秘的人和事物,如果近看,就會發現它們原來既不神秘又不優美。“

《追憶似水年華》這部小說,通篇地描述記憶中的時光流逝,往事曆曆在目、戀戀不散,這種被時間過濾下來的回憶,清晰中夾帶著朦朧,帶有一種特殊的美感。

距離美是一個美學概念,包括時間、空間和心理的距離。“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講的是時間距離。如果時間太長,美感就會減低乃至消失,產生“審美疲勞”。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我們喜愛古樸的建築和藝術,反而正是因為它們的年代離我們久遠,有時間距離在起作用。

人到了一定的生命階段,會漸漸開始懷念童年,懷念青春,我們所記得的也是那種有時間距離的美好,而時光又衝淡了童年和青年時代的某些痛苦和不快,這時我們就會對過去產生一種柔情,一種向往,時間使滄海變成了桑田。

說到空間距離,最好的例子就是我們對名人的態度。因為身份的差別,普通人隻能遠遠地觀望、景仰和愛戴他們;遠距離使他們在我們心中變得高大而完美。

再就是網絡關係。網絡的時間距離極短,空間距離則可以說是廣闊無邊,由此又產生了心理距離。兩個人,或一小群人,貌似隻有屏幕相隔,實際上可以是千山萬水。對著一個個天涯海角的陌生網名傾訴自己的心聲,釋放自己的思想,分享自己的經曆,這是一種美的體驗。談吐和文字的魅力跨過遙遠的空間產生誘惑、想象,以及一種若即若離的親密和情誼,真是無比的神奇。

我平時經常交流並且喜歡的網友,在我的印象中都是美的,無論我有沒有看過他們的照片。這種美是通過他們的博客文字,以及互相之間的留言、評論、回複、悄悄話等交流方式傳遞的,而它的前提就是適當的距離。每個人對距離的需求不同,文學城博友之間的距離對我非常合適,所以我才能玩得開心自如。

我有個住得不遠的好朋友,一直在文學城潛水,有時也看我的博客。半年前她也想開博了,我建議她來文城注冊。她猶豫了好幾天,最後決定去另一個大型海外網站。原因就是,她認為我們是生活中的好友,心理距離太近,在網上恐怕玩不起來。她愛寫有爭議、有思想的話題,而且直爽犀利,她認為,“如果我們在網上天天互相讚來讚去,太沒勁了,有時又顯虛假。不讚或提出不同觀點吧,又會覺得不好意思,影響網下的友誼。算了,我們還是遠遠地互相欣賞吧!”

在網上,如果有人一廂情願地打破或縮短距離,比如打聽或暴露網友的隱私,或說話過於隨便、玩笑開得過分,會產生網友之間的美感消失,導致雙方都感到不舒適,影響友誼。至於一開口就數落、冷嘲熱諷,甚至罵人、個人攻擊,那就更不用說了,那就等於麵對麵地向別人啐一口唾沫,讓人避之不及。

把距離明智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就是掌握了審美的尺度,實際上也是在思想和人際關係中保留了一種瀟灑和自由,在生活中是這樣,在網上更是這樣。

所以,我會珍惜網絡帶來的距離美,尊重網友對距離的需求。讓我們都在想象的空間裏,永遠保持文字的風韻、談吐的魅力,讓友情之花在煙濤微茫中永不凋落。

(網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