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文學城
» 博客
»十香菜,家鄉的味道
十香菜,家鄉的味道
(放在前麵的後記/小小說明:
謝謝大家閱讀這篇小文並留言。簡單的菜色勾起老鄉們的共鳴和朋友們的喜歡,讓我頗為欣慰。~~
老鄉們都說這是"什錦菜",看來我是記憶偏差,不知怎麽認定是"十香菜"。
想"栽贓"發小閨蜜,因為我在我這個處女作之前,在美國唯一吃到的一次是在她家。猶記得剛下飛機,她家老爺在機場接上我們,閨蜜在電話裏遙控"還有多久到家"?一進門,現做的飯菜卡著時間擺上桌,其中就有一盆香噴噴的什錦菜/十香菜。友情,鄉愁......吃得我眼淚都要掉下來了。
這次也是她鼓勵我做我才試水的。
我微信她:你管這個菜叫什麽?閨蜜說"什錦菜啊!" 得,不是閨蜜給起的名。閨蜜說"十樣菜,十種香。也很好呀"。
又去問我媽,我媽說"什錦菜。不過十香菜也很貼切"。咣當,原來也不是我家的叫法。不過閨蜜和我媽都很會鼓勵人呢~~
度娘上倒是也有"十香菜"的叫法。
看了大家說的,恍然大悟的一點是為什麽我一直記得本土菠菜的紅頭頭,原來,葉子是不應該放的。洋菠菜就更不該放了,生澀的味道是大忌。
還有大家說的荸薺、冬筍,是要放一些為好。記得家裏做的時候有時也放茨菰,也是有吉利意義的好東西。
還有大家提到的醬瓜、雪菜,應該很提味的。薺菜就是豪華版了,如果明年我能種成功可以考慮。
哎呀,這麽多版本。都寫下來做個記錄。有機會嚐試下。謝謝大家的集思廣益。)
===============================================================
感恩節過去好久了。在感恩生活感恩親情友情,並大吃大喝之外,值得記錄一筆的是我成功挑戰了"十香菜"。
南京人應該都知道十香菜,江南別處乃至國內其他區域是不是也在過年時做這道年菜,我就不確定了。敬請朋友們告知。
十香菜顧名思義是十種蔬菜的混合,取十全十美之意。當然也可以酌情增減,但以雙數為宜。不可或缺的常常有:黃豆芽(如意之形)、金針(取其特殊香味和忘憂之意)、蓮藕(爽脆的口感)、胡蘿卜(提色)、菠菜、豆製品(豆幹絲或油豆腐),基本原則是不用味道太重或大量出水的原料。各種菜切絲,單獨炒熟,炒製時適量加鹽、糖和麻油,然後放置至室溫,拌勻即可。
過去的傳統是初三(甚至初五)之內不動刀,每餐把年菜拿一點出來熱了吃。葷腥的年菜配爽口的十香菜特別和諧。所以呢,老派的人家都會做好一盆十香菜,慢慢地吃幾天。
小時候對十香菜最深的印象就是香噴噴的麻油味,勾得口水都要流出來了。還有一個特別好吃的是裏麵的金針,那時什麽都限量供應,隻有過年才配給一小包金針,那種微酸的口感讓人難忘。還有菠菜,大人要選那種根部帶著紅頭的"土菠菜",仔細洗去紅頭上的泥土(而不是偷懶把它剪掉),一顆顆整齊地洗淨切細後下鍋炒,吃的時候莖葉肥厚潤滑,根部則很有嚼頭並帶著絲絲甜香。
1. 我這次用的十樣菜是:金針,木耳,豆幹,油豆腐,綠豆芽(沒有買到黃豆芽),蓮藕,胡蘿卜,雪豆,萵筍,菠菜(洋菠菜帶著去不掉的澀味,甚憾)。

2. 加上燉雞和脆餅,帶去俠女家參加感恩聚會。

3. 火雞華麗登場。一如既往地好,甚至可以說年年更上層樓。

4. 主人和賓客們準備的美食。左邊看一眼。

5. 右邊再看一眼

5. 秋天的氣息

6. 溫暖的家。每年如一的美好餐聚,曆久彌新的姐妹情誼。

十香菜配火雞沒有任何違和感,中外人士都認可並喜歡,我也覺得大功告成。
回來再接再勵,利用剩餘材料又做了一次。
7. 第二次的作品。基本是上次的翻版,但用白菜和上海青取代了萵苣和菠菜。特別喜歡這個缽缽,三個一套(從小到大),憨憨地很拙樸的感覺。我yard sale 淘來的。

今天又做了一次。原本覺得這個做著挺費事,隻有做一大盆才值得動手,好像是個"party 菜"。其實自家吃也可以的,比如周末中午晚上各吃一頓,如果有剩,第二天偶爾吃個隔夜菜也不會是要命的事。
8. 今天做的。隻有八樣,放了點紫色包菜,也不錯。

感恩節的周末還和美國上學時的老同學們聚了一次,非常開心。
9. 離開中西部20年,母校的記憶成了書架上明信片,相冊裏的老照片,活頁夾裏的舊作業。

翻到一張我和俠女郊遊的相片,我們都剪著短發,穿著T-shirt短褲白球鞋,並排跨在山地車上,笑得和孩子一樣。感慨萬分。
承蒙老同學惦記我們,我和俠女欣然赴約。
10. The best wines are the ones we drink with friends. 我倆分別帶著花兒和美酒,去赴一場穿越青春的約會。

11. 嗯,其實沒有那麽文青。美食的誘惑和見到老同學的快樂同等重要。還是左邊看過去......

12. 再右邊看過來

友誼如醇酒一般美好。謝謝老同學們!
節前的某個周末,淒風苦雨,在家裏整了一頓便飯請朋友來坐坐聊聊。
和上麵滿天滿地的美食相比,我們家的飯桌太寒磣啦,真的是便飯。我也沒有擺盤,簡直是亂糟糟。熏鴨,紅燒蹄膀,蘆筍炒蝦,香菇油菜,西芹百合,肉末雞蛋餅(客人帶來的),加兩個下酒冷菜,勉強算八個吧。

14. 有這樣兩個冷盤,就可以和朋友把酒暢聊了。

好,不說吃了,天氣好的時候,還是得多出門多運動。
15. 小鎮上還是有著些許綠意。

16. 可愛的小店鋪

昨天參加辦公室健行隊的活動,去Hudson河邊走了一個不長的trail
17. 河景

18. 小小的瀑布

19. 遠處的大橋

20. Hey, happy hiking!

謝謝看帖。祝大家冬安。
靜言 發表評論於
祝默默新年安康如意!
每逢節日店鋪大多都關門你的園子總開門, 來坐坐真好。
安娜晴天 發表評論於
祝福默默,新年快樂,健康如意! 來自佛羅倫薩最美好的問候!
陳默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樹影盈窗' 的評論 :
你的ID好美,很有意境。
謝謝妹妹喜歡。家常小文,大家捧場我以後就多寫~~
陳默 發表評論於
回複 '6個12' 的評論 :
安慶好地方。我有老同學、好朋友就是那裏的。
”十錦菜“,這個名字我覺得最好,既貼切地突出了十樣菜”十全十美“之意,又點出了錦繡如花的美麗色彩。
是,在過年的大魚大肉中,這個菜最受歡迎。~~
陳默 發表評論於
回複 'silverbug' 的評論 :
謝謝點評。就是生活裏細碎的小事情吧~
對,Hudson Valley很多好吃好玩好景色。
陳默 發表評論於
回複 '人在香港' 的評論 :
對啊,荸薺!下麵如斯說蓮藕質量堪憂,下次我改放荸薺。
陳默 發表評論於
回複 'Sugar88' 的評論 :
不知道為什麽第一時間這個名字就跳到腦子裏了。大眾叫法確實是什錦菜吧。
陳默 發表評論於
回複 'womaninhome' 的評論 :
謝謝喜歡~
陳默 發表評論於
回複 'coach1960' 的評論 :
謝謝教練哥!
陳默 發表評論於
回複 'car88' 的評論 :
老鄉好!對,素什錦。家鄉的菜啊~
樹影盈窗 發表評論於
喜歡默姐的文和文字裏的生活,一如既往的滋味盎然和美好。
6個12 發表評論於
我的家鄉安慶過年時有必做的“十錦菜”,與你說的大同小異。那是十種蔬菜的混合,年前炒好在沒有冰箱的年代也可以一直吃到正月十五,在多肉的年菜中也是股清流會受到大家的喜愛。為了能存放這十種蔬菜中是盡量不要放容易壞的吃口過分軟爛的蔬菜。而且這十錦菜中最關鍵的是家鄉的鹹酸大白菜,也講究菜的五彩繽紛。我在美國與加國都根據手過可尋到的菜做十錦菜。
silverbug 發表評論於
菜做得漂亮。 喜歡看你的美好生活,也愛Hudson Valley。
人在香港 發表評論於
過年媽媽一定會做的菜,也是年菜中最受歡迎的菜。放了荸薺更好吃。
Sugar88 發表評論於
什麽是十香菜,整個江南的人都叫這個什錦菜。
womaninhome 發表評論於
好吃!喜歡看美食,美景!
coach1960 發表評論於
真好!謝謝分享。
car88 發表評論於
這道菜叫素什錦。南京人過年時家家戶戶都做。
陳默 發表評論於
回複 '粉鍋' 的評論 :
謝謝~是,相信在南京一帶生活過的家裏都有做過,或吃過的。
陳默 發表評論於
回複 'Beautifulylife' 的評論 :
對,冬筍,醬瓜都是很提味的。你這個版本也很好,想必滋味濃鬱。下次試試添加一些。
謝謝交流。
陳默 發表評論於
回複 '如斯' 的評論 :
老鄉,握手!謝謝來訪。我是你的粉絲~~老鄉你真的是駕馭文字的高手。我雖然不怎麽留言,但每次讀後都是滿心的喜歡和佩服(真心話)。
對,什錦菜也是對的,好像有的餐館叫金陵素什錦也是同樣的菜色。
我第二次做的加了香菇,減去了木耳(我不喜歡吃木耳。帶去party覺得有一種黑色的更全麵一些)。醬瓜是好主意!冬筍想必是提鮮的。
萵筍是我第一次拿來湊數的,放了很少,因為有特殊的味道。關於蓮藕,我沒有想到呢,我還特別喜歡吃。以後也得多加考慮了。
謝謝你對菠菜的解釋和確證。我說我怎麽總記得那個紅頭呢,看來隻是放紅頭不該放葉子的~~
有機會再做一次“如斯版本”來匯報。
再次祝福老鄉一切都好,多出好文~
粉鍋 發表評論於
讓我想起了好婆的十香菜,這是她春節必做的菜之一... 看著真親切。
Beautifulylife 發表評論於
我放: 醬薑, 醬黃瓜, 雪菜, 木耳, 香幹,金針菇,香菇,胡蘿卜,冬筍, 麵筋。 也好吃。 好像湊夠了數,也都好吃。 還健康。
如斯 發表評論於
我們是老鄉嗬,握手。
是叫十香菜嗎?我印象叫什錦菜。可能我太老式了。
請看我的加減法:加了切絲的西芹心,香菇,冬筍(隻有冰凍的),一點醬黃瓜(瓶裝的,台灣產);減掉的是:萵筍,蓮藕(我問過老美的超市,蓮藕皆從中國進口,為避免可怕的水汙染,隻好戒掉)。印象裏是不放菠菜的,因為澀味、又會出水,放也隻能放菠菜的紅頭,不放葉子的。有一次我沒有了木耳便加了一點海帶的細絲,效果也蠻好,用的是日本店賣的佃煮的海帶絲。有新鮮薺菜就好了,可惜隻能做夢,不加不減。祝冬暖夏涼之冬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