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是中國的一個獨特的節日,這一天總是和思鄉、團聚、
本蝦年青時曾看到一幅長城上高懸明月的照片,心中馬上湧出" 月是故鄉明"的句子來。當時讓一位朋友看照片後題個名, 他一時想不出來。當他聽我說出"月是故鄉明"來,馬上拍案叫好。
月是故鄉明,這句膾炙人口的話其實隱含著一種特別的心情, 一種思念、回憶和鄉愁(nostalgia)。然而, 昨晚在大大的圓月下散步的本蝦,偶遇了一對熟人夫婦, 被冷不丁問了一個問題: 你說這美國的月亮怎麽看上去比中國的又圓又大又亮?
哎喲!這要是過去,非打成反革命不可,而且還是現行的。 如果要想形容崇洋媚外的漢奸賣國賊,就說他覺得" 外國的月亮都是圓的"。言外之言,對於全世界共有的唯一的東西, 他都認為外國的好,那是有心魔了。
然而,美國的月亮的確看上去更大更亮更圓啊! 本蝦牽強附會地解釋道,中國空氣質量不如美國,自然月亮不亮。 可這說服不了對方,因為"我們小時候沒什麽空氣汙染呀"。
本蝦一計不成,又生一計。"聽說過十五的月亮十六圓嗎? 那是指的中國的地理位置。其實月亮最圓的時候應該是十五天半, 正好是中國的大白天! 因為美國的時差剛好比中國遲十二至十五個小時(東西海岸不一), 月最圓的時候剛好就是我們這裏的晚上"。
這次好象把對方糊弄住了,於是各自融入溶溶的月色中了。

剛才說到中國曆代詩詞中月亮最受寵,沒有哪個民族可比, 這句話要再做一點解釋。我所說的民族指的是中華民族, 不僅限於漢族,因為受漢文化影響的其他民族也有這個偏好。我說這 個是故意的,因為說漢族不稀奇啊!
比如建立金國的女真族。大金第六代皇帝金章宗(名字叫完顏璟) 是個完全漢化的皇帝, 他和他的元妃李師兒就有一段關於月亮的文壇佳話(無獨有偶, 同時代的宋朝皇帝也寵著一個叫李師師的名姬)。
有一次金章宗和李師兒兩人坐在現在北海公園的瓊華島上一起賞月, 皇上出了個對子,上聯是"二人土上坐",求下聯。 別看這句似乎大白話,其實學問深著呐!你看這個"坐"字, 是不是剛好是土字上麵有兩個人?
要想工整地對出下聯,你得也是五個字,最後那個字是動詞, 這字拆開後的字要在前麵用到,而且而且,上聯用到了一個數字" 二",下聯也要在同一位置用到數量詞。
說時遲那時快,這李師兒可不是一般人,她馬上對出了" 孤月日邊明"的千古絕對來。你看,孤字對二,都是數量。 日和月合起來是"明"字。而且而且,太會舔了, 這句分明是說皇上就是那個日,讓本來不發光的月亮(就是奴婢啦) 也明亮起來了。你說這怎能不讓皇上又愛又憐,當作心頭肉呢? 天下哪裏還能找到這樣絕色又有文才的寵妃呢!

別小看了這個金章宗,雖說是胡人,漢學功底可不得了啊! 他精通繪畫、書法和詩詞。他的字學宋徽宗的瘦金體,幾可亂真。 有一年歐洲拍賣行就把他的題詩誤以為宋徽宗的了( 上麵沒落款沒印章),後來專家考證才識破。
章宗的詩學李後主,非常婉約清麗。有一首描寫折扇的《蝶戀花》 流傳了下來,讓我們見識一下他的水平:
幾股湘江龍骨瘦,
巧樣翻滕,疊作湘波皺。
金縷小鈿花草鬥,
翠條更結同心扣。
金殿珠簾閑永晝,
一握清風,暫喜懷中透。
忽聽傳宣頒急奏,
輕輕褪入香羅袖。
牛不牛?應該改名叫金犇宗才對。

本蝦剛才用到"中華民族"這個詞其實是不恰當的, 這個詞近代才出現,也是糊弄人的, 根本就沒什麽中華民族這個民族。如果硬要說有, 用在女真人的後代滿族人身上還算勉強可以, 因為畢竟滿族人和漢族人合為一個國家了。用在女真人身上太早了。
滿族這個遊牧民族很有意思,他們象飛蛾撲火一樣,非要加入" 中華民族",搞得現在幾乎就完全同化了, 本民族的文化語言習俗全都喪失殆盡。要不是天朝為了民族政策, 給他們一個虛幻的名義,我看他們和漢族已無區別。
滿族人圖我中華其實分了三撥: 第一撥是唐時曾經盛極一時也漢化很深的渤海國( 當時叫肅慎或奚族),它聯手高句麗和我大唐絞殺很烈,後被製服; 第二撥就是先滅了契丹族遼國、又逼北宋南遷成南宋的女真人, 後被更厲害的蒙古人所滅; 第三撥就是幾百年後又再次崛起的生女真人(上一撥是熟女真), 他們入關後改族名為滿洲族人,國號原來叫金( 為區別上一撥而史稱後金)入關後改成諧音的清, 以避免引起漢族人的痛苦回憶。
清初,由鄭成功父子統治的台灣並未被納入一統, 連帶海峽這邊的小島廈門也在鄭氏管轄之內。 至今廈門島的主要街道還叫思明路,以誌不忘明朝皇恩的意思。
至今仍在閩南盛行的中秋博餅的風俗就始於鄭成功的部隊。 這個遊戲按照各級科舉製度的頭銜設計而成,象麻將一樣複雜, 但很有趣,在中秋之夜是個很盛行的遊戲。

滿族人統一中國初期,實行血腥統治,揚州十日、嘉定三屠, 比日本鬼子的南京大屠殺有過之而無不及。現在經過這麽多代, 仇恨已經隨風飄散,兩個民族的殊死博鬥被認為是兄弟之間的內鬥, 甚至大批電視劇歌頌康乾盛事。可是可是,我們是在倒果為因啊! 因為滿族人贏了,我們就說他們是中華民族的兄弟之一, 那日本人要是贏了又怎麽算? 漢滿的大戰在當時就是侵略和反侵略的戰爭,不是內戰!
中國人其實蠻可憐,漫長的幾千年曆史隻有三小段盛世, 康乾一百三十多年太平日子算是難有的百姓安居時代。 另兩段盛世是漢朝文景之治和唐朝貞觀之治。因為清朝的這個大治, 使得其政權的合法性有了一定依據。
清時顧炎武有一句名言:"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注意他沒有說"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這裏天下和國家是有區別的, 愛國賊們就經常分不清人民、政權、國家、社會的關係, 其實就是混淆了天下和國家的概念。
亡國和亡天下有何區別?"易姓改號,謂之亡國。仁義充塞, 而至於率獸食人,人將相食,謂之亡天下"。所以, 亡國是政權更替,這個老百姓其實可以不管;而亡天下是道德倫喪( 比如大媽躺街上訛人、比如毒奶粉、比如官員嫖娼小學生), 這個老百姓就要有責任有義務去反抗了。
八十年代殺死四分之一全國人口的紅色高棉,惡貫滿盈, 當時的情況對柬埔寨人民來說就是地獄。所以後來出兵的越南即使是 侵略軍,也受到了柬埔寨帶路黨人民的夾道歡迎。何也? 亡國不亡天下也。
金庸曾在北大的一次演講中講到, 中華民族曆史上曾經麵臨了七次滅頂之災,但七次都化險為夷、 鳳凰涅磐。外族入侵的結果是,輸入了新鮮血液,衰落腐朽的民族麵 貌得到了革新,而入侵的民族臣服於強大的華夏文化,逐漸被同化。 這真是世界史上的一件奇事,被征服的民族笑到了最後, 成為了贏家。

可以想見,"運氣不好"的小日本如果贏了會是怎樣的結局? 相比遊牧民族的契丹族、蒙古族、滿族, 小日本在盛唐就開始仰中華之鼻息, 大和民族在文化上和我漢族的相似度極高,如果入主中原, 用不了一代人,就會象水銀瀉地一樣融入中華文化的汪洋大海之中, 連個泡沫都沒有。當然,由於其西化程度高,和國際有較早接軌, 會帶給中國一些新元素。而這些又都是有很大代價的, 中國人免不了又要經曆滿清時代被奴役的過程。 隻要不遇上紅色高棉這樣殺同族人的惡魔政權, 中國人還是不要吃這個二茬苦,受這個二茬罪吧。
小日本很像滿族人,也是一撥一撥來襲,從不死心。 第一撥與大唐在朝鮮白江口大戰而敗,老實了幾百年。 第二撥在明朝時又在朝鮮與中國決戰,雖然又輸了, 但明朝也大傷了元氣。被救的朝鮮因此奉中國為"天朝上國, 再造番邦之恩",而日本因此蔑稱朝鮮為"事大主義"。那個豐臣秀 吉提出的"要想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國"從此成為了日本國策。 第三撥和第四撥相隔極短,就是甲午戰爭和抗日戰爭。
由於日本資源有限,它會不會繼續飛蛾撲火呢? 現代社會已經成了一個地球村,以後國家民族的界限會越來越模糊, 人類的發展會否走出征伐的模式?
突然想起本蝦少年時寫的一句詩,"月照西鄉風入夢"。 這句詩裏其實暗藏了兩個人物:西鄉隆盛和其好友僧人月照, 兩人曾因倒幕府失敗而相約投水自殺。西鄉獲救了,而月照卻死了。 第一次知道這個典故是從高中語文課本《譚嗣同傳》上讀來的, 譚以這個典故表示變法失敗後決計抱一死的決心。 想來當時本蝦一方麵覺得月光照著西鄉是個很唯美的畫麵, 另一方麵又很崇敬譚嗣同救國的個人英雄主義情結。

其實,月不一定要隻照故鄉,也不一定在他鄉就不明。 隻有亂世才出英雄,而在一個科技昌明的國際化時代, 個人英雄主義也失去了存在的必要。 人類必將駛出充滿民族國家漩渦的三峽,駛出長江,駛向公海! 所有的民族最終都會因仰慕先進文化而自甘同化, 同如飛蛾撲火的女真人對漢文化一樣。
不必思鄉,不必鄉愁。哪裏有自由,哪裏就是故鄉, 哪裏的月就最明!
2016.9.15 中秋日
注:圖片來自網絡或網友。
一江水讀後有感:
【七絕 • 故鄉明月】
長城內外大中華,
胡漢龍庭蝶戀花。
月照西鄉風入夢,
心無掛礙既為家。
一江水 09-16-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