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amily

work&family 名博

重返大峽穀(上):老兩口學文化

work&family (2016-04-13 08:09:52) 評論 (11)

“媽媽,請不要提大峽穀這兩個字。”當我問孩子們春假去哪裏,我家小女兒對我提了這個要求。媽媽老是說大峽穀,她煩了。“而且,哥哥說了,大峽穀隻是地上的一條裂縫,有什麽意思?”

兒子到還好,隻要求住豪華酒店,我一口答應。飛機票買了到拉斯維加斯,訂了五星級酒店,準備去國家公園,到底能去哪,一直是個未知因素。

日期臨近,在我的糖衣炮彈之下,小女兒同意去大峽穀了。出發去機場那天,訂到了大峽穀穀底幽靈農場的三個床位,到了大峽穀,又等到了最後兩個床位,所以,就準備帶全家下大峽穀。

不到7點,從我們住的Maswik Lodge匆匆往Bright Angel Lodge趕,晨光中一隻碩大的動物在悠閑地吃草散步。

看這隻美麗的藍鳥Western Scrub Jay。

後來,在峽穀邊和又和麋鹿來個親密合影。

有一天空閑,在大峽穀南緣瞎逛逛,從早到晚有各種介紹大峽穀曆史地理的講座,可是小祖宗們對學習不感興趣,隻有老爺和我到處趕場聽講座。上次來大峽穀沒有聽,覺得好可惜。

先去聽大峽穀曆史。在峽穀邊上有Kolb兄弟當年開的照相館,弟弟Emery每天往穀底跑到印第安花園才有水衝洗照片,來回9邁,一天要跑三次。後來他93歲還下到穀底的科羅拉多河上去泛舟,活到95歲,可能跟他年輕時每天跑步、身體好有關吧。

這是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由Civilian Conservation Corps建的石頭牆,注意中間精心嵌進去的一個心型石頭。

再去聽動物講座。禿鷹(Condor)是一種快消失的鳥,上世紀80年代隻剩下27隻,洛杉磯動物園的科學家幫助禿鷹們談戀愛、生孩子,逐漸把禿鷹培養到400多隻,專家們功勞很大!科學家就是帶著這樣的手套,模仿禿鷹媽媽給禿鷹寶寶喂吃的。

路上經過Hopi House,這是是建築師Mary Colter仿造的印第安人房子。

西邊聽了化石講座,又趕去東邊聽工作人員講解大峽穀地質的形成。這個一千七百萬年前過程可以用一個詞DUDE來記,指Deposition、Uplifting、Deep cutting、Erosion。腦袋裏裝了一堆大陸漂移等深奧名詞,覺得自己儼然是個文化人了。小路邊陳列著一塊塊石頭,下麵標記著每塊石頭的年代。這一塊已經有快兩億年的曆史了。站在大峽穀的邊上,山那麽高大,曆史那麽久遠,深深地、深深地感受到人的渺小和人生的短暫。

站在大峽穀南緣往下瞅,看見那一片平坦的山坡了嗎,中間一條小路,可以想象在大太陽下會很曬。這次才看出這就是我上次多走3邁去看風景的Plateau point。

綠色山巒中,bright angel trail之字形上升的小路隱約可見。

所有的照片都是手機照,這是老爺拍的,站在大峽穀的邊上,可以看到七英裏外穀底幽靈農場的樹叢和綠頂的房子。

在大峽穀的backcountry office看到一段話,大意是:在你第一次大峽穀背包徒步之後,結果有兩種,一種是再也不想徒步了;另一種是你發現你之前的生活毫無意義,你會一直神不守舍,老想回到這折磨人的天堂。當時我覺得這話說得是不是太誇張了?

大峽穀商店的窗戶上寫著巨大的中國字,看來到這裏遊玩的華人很多。

商店的路上,給兒子打電話,要我帶點什麽東西回房間嗎?兒子立刻開玩笑,“帶點Wifi回來吧”。在大峽穀的旅館房間裏幾乎沒有無線網絡,小朋友們表示很痛苦。據說原來人類生存需要的是這些東西:

現在變了,比水和空氣更重要的是:

晚上,整理每個人的背包。我說,第一天從South Kaibab下,這條路上沒有水,但是因為下坡、天氣又冷,估計喝水不多,每個人帶1升吧。兒子說,媽媽,我包裏沒東西,可不可以帶滿2.5升水試試?我說好啊。再告訴他們,第二天上行的Bright Angel Trail沿路提供飲用水,所以不需要多帶,減輕重量,便於爬山。

第二天一早,我們裝好水袋、帶足食品、手持登山杖,坐上徒步快車Hiker's Express)向小路起點駛去。

當時,哪裏想到,我會釀成大錯……

重返大峽穀(中):廉頗老矣 尚能飯否
重返大峽穀(下):老同誌、新問題
親曆日全食
一個人穿越大峽穀(1)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