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府采菊人

華府采菊人 名博

工人新村的子女教育

華府采菊人 (2016-03-30 09:55:05) 評論 (0)

我家搬進江南新村之後幾個月, 到了我該上學的年齡了, 順理成章地我就進了江南新村小學, 其前身是江南造船廠職工子弟小學, 大概是剛剛由廠裏轉到徐匯區教育局吧, 校長還是由江南造船廠原教育科科長(民盟人士)擔任, 17級幹部在小學當校長是很少見的。

我們的同學自然絕大多數是江南廠的子弟, 倒不一定是住江南新村, 也有住日暉一村日暉四村的江南廠子弟與我同班, 不知為什麽他們沒去更好的日暉新村小學。

這些人的父親, 主要是老工人和一些普通行政人員及少數技術員, 所謂老工人, 這兒基本是技術工人, 因為江南新村剛建好時隻有極少數輔助工才有資格分配的。

所謂老工人不一定是年紀老, 級別高的工人哪怕三十來歲, 也是被人稱為“師傅”的“老工人”, 而很多年歲蠻大的輔助工則不一定是“師傅”而是“阿寶,阿德"啥的。而在我們這些小赤佬的口中, 沒有任何差別, 全都是"阿狗辣爺”或“阿貓辣爺”。

50年代以及60年代初, 江南新村的老工人們年齡跨度較大, 大多數的子女是在上中小學階段, 還有些仍在幼兒園托兒所, 當然也有些子女到夠上大學的年齡了。

那時的老工人是如何看待子女教育的呢?總體來說, 他們采取的是比較務實的態度。

先說小學。 即便是解放前, 在上海這個中國最早進入現代化的城市,基本教育的必要性是人人都知道的, 很多老工人吃死了沒有文化的虧, 所以工人子女在三十年代開始, 小學時一定要上的。

女孩子呢少上點無所謂但初小總得上, 公立小學也不貴, 不過女孩子因為要幫忙帶弟弟妹妹做做家務, 上學晚點的現象很普遍,成績一般也較男孩子差些, 所以到了小學畢業, 大多十四五歲了,或找個紗廠啥, 或就在在幫幫媽媽, 過幾年就可以嫁人了。真的碰上讀書好的又願意繼續讀的, 家長還未必會下這個本。

但男孩則不一樣了, 老子對兒子還是盯著很緊的, 工人的辦法很簡單, 到現在好像還是“不二法門”:吃生活。考試不及格? 一頓暴打! 留級? 生活吃足。

那時整個社會層麵對撿破爛的鄙視, 所以家長對學習不好的兒子最常用的一句話就是“再勿好好讀書,扯哪, 趕儂出去做垃圾癟三“!

小學畢業不願升學或考不取初中的, 很簡單, 老子運用自己的師兄師弟關係, 幫兒子在某個廠找個學徒位子”學生意“去, 三年學徒有的還需要做一段時候的幫工, 就是”師傅“了, 這也造成了無錫的鐵匠廣東的木匠這類現象的存在, 想想也對, 老頭子是鐵匠, 他的師兄弟們大多也是鐵匠啊。

小學畢業的男孩子想繼續升學又能考上公立中學的呢? 但凡家裏有點法子, 居多還是支持的, 畢竟, 初中畢業就可以做”穿長衫的寫字間先生“了啊!拿現在的話來說就是”白領“。初中畢業就可以到什麽公司行號工廠去考”練習生“, 出來就是”職員“坐寫字間(辦公室)了。 也可以去去考郵局, 考取了那可以鐵碗飯哪, 比如革命烈士王孝和初中畢業後讀過一陣英語專科學校, 然後同時考取得郵局和楊樹浦發電廠, 父母當然希望他捧郵局鐵飯碗, 但他是遵照的黨組織的指示, 選擇了去楊樹浦發電廠當練習生。

有沒有初中畢業的工人子弟去讀高中在考大學的呢? 有, 極少,我就認識一個, 除了本人極為優秀外, 讀高中上大學時, 其他親屬的幫補也起了不小的作用。

解放初期, 工人家庭對子女教育的態度變化不大, 隨著工業建設的發展, 由政府興建的大批中等專科學校, 吸引了相當數量的工人子弟, 對家長來說, 中專畢業就是幹部相當於以前的“寫字間先生”。同時各大企業個係統也建立了不技工學校, 初中畢業或考不取中專或家庭經濟實在困難的, 倒也是一條現成當工人的出路, 畢竟現在找師兄弟介紹進廠時不可能了。 還是有些各種各樣的原因什麽學校也進不了的, 那就回家, 哪天街道辦事處給安排安排, 隻不過可能是工廠當學徒, 也可能到飲食店做大餅油條了。至於到崇明摸蟹去新疆吃哈密瓜, 是後來的事。

解放後的人民助學金製度, 使得願意讀書也能繼續上進的工人子弟,讀高中考大學容易多了, 但數量還是不多, 一則傳統觀念中專或技校能很快見效, 二則讀了大學離開上海的可能性就大得多了。所以我同學朋友的哥哥姐姐們, 那時上大學的遠比讀中專上技校的少得多, 果不其然的是, 上了大學的那些阿哥阿姐基本不在上海, 但中專技校的, 除文革中的畢業生, 全部都在上海。

大約在63和64年, 上海在高中畢業沒考取大學的學生中, 招了一批到教育學院進修一年,分配到初中當老師, 我們江南新村就有個老阿哥小名”小弟“, 63年高中畢業沒考取大學, 進修一年被分到我上的初中教英語, 嗨, 這一來, 原來一律叫他”小弟“的有如我, 總不至於在學校裏也喊他”小弟“吧, 一不小心也確有人喊過, 不過我懷疑和”小弟“老師住一個號頭的那小子是故意的, 也許他們兩家吵過架。

”小弟“老師之考不取大學不可能是政治原因, 絕對的血統老工人家庭出身,而那位有點名氣已經過世了的作家程乃珊, 也是64年高中畢業到教育學院進修過, 再到楊樹浦教中學的, 她, 我就懷疑有些政治原因而沒考取大學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