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咱奶奶(2):奶奶講的故事,像涓涓流淌的小溪…

打印 被閱讀次數

     我們小時候是五十年代,電視機是聽都沒有聽說過的東西,更不用說什麽互聯網了。家裏隻有一台電子管的收音機。而那裏的廣播節目對我們來說非常有限,每天隻有“小喇叭”節目,裏麵的“知心姐姐”還有講故事的孫敬修老爺爺,至今我們還有印象。奶奶給我們講故事就是那時候的重要娛樂了。

     奶奶每天都很忙。你想,要操持一家大大小小的三頓飯,要洗所有的衣服,打掃衛生,還要照顧我們三個小孩兒。真是把她忙得團團轉。隻有晚上奶奶忙完了,我們睡覺前,她才有時間給我們講故事。

     我們家那時隻有兩間屋子,爸爸媽媽一間,奶奶和我們兄妹一間。那時候房間裏都很簡陋。我們的房間不大,一張大床是睡我們兄妹三人的,旁邊一張單人床是奶奶的。屋裏隻有一盞六十瓦的燈孤零零地掛在房頂的天花板上。到了晚上,奶奶忙完了廚房的事情,就會坐在床沿上,戴上她那大大的老花鏡,拿出針線笸籮,找出一件要補的衣服,靠近燈光,一針一線地縫補起來。我們兄妹三個就知道奶奶要講故事了。大家搬來小板凳,坐在奶奶的腿邊,或爬上床擠在奶奶身邊。特別到了冬天,窗外寒風怒吼,有時雪花敲打著窗戶的玻璃。奶奶早在冬天來臨前就用報紙將窗戶縫糊得嚴嚴實實。雪花和寒風隻好在窗外呼嘯著,飛舞著。奶奶收拾好我們屋裏的取暖的煤爐,在爐子上坐上一壺水。 不久,水壺嘴上就冒出了一縷縷水汽,壺蓋開始唱著怪聲怪氣的小調。水汽慢慢地飄著,在白色的牆上留下似有似無的影子。奶奶看我們圍好了,就一邊做針線活,一邊給我們講故事。

     “在很早很早以前,” 奶奶的故事都是這麽開頭的,她的聲音輕柔, 時高時低。一邊講一邊做針線活,不時抬手在頭發上蹭一下手中的針,據說那樣可以使針縫起來容易些。奶奶隻上了兩年小學,識字不多。她這一輩子又經過很多戰亂,她肚子裏的故事不是自己的親身經曆,就是從別人那裏聽來的。可那些故事從奶奶嘴裏這麽一講,就是那樣津津有味,曲折動聽。我們那時候都瞪大雙眼,聚精會神地聽奶奶講故事,唯恐漏掉了什麽。

     從奶奶的故事裏,我們知道了“孔融讓梨”,奶奶在故事裏加上了“讓人不吃苦,過後討便宜”的道理。至於孔融讓了梨之後,得了什麽“便宜”,我已經記不得了。隻是後來在文化革命中得知,原來的國家主席劉少奇也曾講過類似的話,“吃小虧占大便宜”。看來奶奶的學問還是蠻大的呀,要不咋和大人物說差不多的道理呢。奶奶後來還用這故事和道理和我們講,讓人不是傻,而是要看大處,想長遠,不要隻看眼前,計較小事小利。奶奶還特別講了,你們兄妹,哥哥要讓著弟弟妹妹,要照顧弟弟妹妹。兄妹之間也要互相謙讓。這樣我們兄妹之間就少了許多爭吵和搶奪。

     自從奶奶給我們講了“神筆馬良”,我們家的白牆上就有了我們用鉛筆畫的各種“傑作”。雖然那些畫都很差,馬不像馬,牛不像牛,還常常缺腿少尾巴的,我們還是很認真地希望能像神筆馬良一樣,畫筆一揮,這些歪瓜裂棗般的瘸馬跛牛就能仰頭鳴叫,走下牆來。隻是無論我們如何對那些畫念自己編的“咒語”,都沒有任何畫從牆上跳下來。可能我們畫得太不好了,那些畫即使真的變活了,肯定會把我們嚇得半死,請求神靈把它們變回牆上為好。

     我們從奶奶那兒聽到了“二十四孝”中的一些故事,因為奶奶自己也知道的不多。我隻記得有一個故事是“臥冰求鯉”,是講古時候有個兒子為了讓生病的母親在冬天吃上鮮魚,臥在冰上用體溫把河上的冰融化,抓魚給母親吃的故事。聽了這個故事,年幼的妹妹睜大眼睛問,他為什麽不到商店去買魚呢?弟弟則抄起爐子邊上的捅火鉤子說,他應該用這鉤子把冰砸開,那就快省事多了。奶奶笑著說,這些故事都是編的,就是說人們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要照顧老人。我們都對奶奶說,你別擔心,我們將來長大了一定會照顧好你的。

       “勤有功,戲無益”是奶奶經常掛在嘴邊的話。再加上一個個“少年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故事,使我們很小就知道,長大以後要好好地學習。奶奶還用故事告訴我們學習不要怕困難,“眼怕手毒”,隻要不斷努力,就能學好。當然不要對別人做的事品頭論足,可能你自己“看人挑擔不吃力,自己挑擔屁嘰嘰”。

       我們是從奶奶的故事裏知道了無所不能的孫悟空,小心眼兒的豬八戒,憨厚的沙和尚和不畏困難,一心取經的唐僧。那西遊記裏一個個神奇的故事,那威力無比的金箍棒,大大小小的各路神仙,千奇百怪的妖魔鬼怪,在奶奶的故事裏都是栩栩如生,活靈活現,強烈地吸引著我們幼小的心靈。奶奶還特別能給我們講故事,她總是在最吸引人的地方停下來,“且聽下回分解”。這可太調我們的胃口了。例如有一次,奶奶講“孫悟空三打百骨精”的故事,講到糊塗的唐僧中了白骨精的離間計,趕走了孫悟空,被白骨精捉了去。唐僧被綁在大鍋上的木杆上,大鍋裏裝滿了水,放好了佐料。大鍋下柴火燒得很旺。白骨精和眾妖怪就等著鍋開了,好把唐僧下到大鍋裏煮熟了,吃唐僧肉。唐僧此時被柴煙熏著,熱水汽蒸著,心裏是悔恨交加。他恨自己愚蠢無知,上了白骨精的當。他悔不該一怒趕走了忠心耿耿的孫悟空。講到這裏,奶奶說,今天晚了,你們該上床睡覺了。咱們以後再講。無論我們怎麽央求,奶奶就是停下不講。趁奶奶給我們鋪被子的空兒,我們兄妹爭論起來。弟弟說,孫悟空回了花果山,有吃有喝,又好玩,肯定不會來救唐僧了。妹妹說,那怎麽辦呀?我要是唐僧,我就拚命掙紮,說不定把繩子弄鬆了,我就可以逃走了。我聽了,脫口而出,繩子一鬆,那唐僧不就一下掉到身下的大鍋裏去了嗎?奶奶在一邊笑了起來,別瞎猜,都來睡覺。我們就帶著各種疑問和猜想進入了夢鄉。

              “嶽母刺字,精忠報國”的故事也是奶奶講給我們聽的。後來那幾天裏,妹妹總是拿根筷子,追在我和弟弟的後麵,要給我們背上刺字。我們那時候還不懂什麽是國家,隻是隱隱約約地覺得那是個挺重要的東西。

     每當奶奶給我們講這個故事,總是很認真地說,國家要是貧弱了,老百姓可就遭殃了。有一天,奶奶告訴我們,她不是我們的奶奶,而是我們的姥姥,是我們媽媽的媽媽。我們都驚訝地問,那我們的奶奶呢?她現在在哪兒呢?奶奶扶了一下老花鏡,歎了口氣說,你們的奶奶在日本鬼子來的時候,逃難的路上淹死了。

     啊?!這是怎麽回事呀?

     奶奶在昏黃的燈下,停下手中的針線活,和我們講起我們親奶奶的故事。我們才知道,很久很久以前,中國極其貧窮落後。我們的爺爺奶奶住在揚州附件的農村裏。日本鬼子打到了揚州附近,遠處傳來槍炮聲,可以看到被鬼子焚燒的村莊冒著滾滾的濃煙。奶奶一家和村民們慌亂地向南方逃去。一路上難民很多,有擔擔子的,有推獨輪車的,老老少少,熙熙攘攘。人人臉上都充滿了驚恐和不安。大家都不知道逃到什麽地方才能躲過這戰亂。 逃難的人流慌不擇路,推推搡搡地在鄉間的土路上,在水田的田埂上,行走著,奔跑著。人們隻有一個念頭,盡快逃得越遠越好。我們的奶奶就是在逃難的路上和家人走散了。她是個小腳中年婦女,據說眼睛還近視,深一腳淺一腳地隨著人流逃著。可能天黑了看不清路,可能和家人失散了心裏太慌,可能沒吃沒喝地跑了幾天,累得腳下無力,不知什麽時候,奶奶跌進了路邊的一個池塘,她不會遊泳,而人們隻顧逃命,沒人救她。她隻撲騰了一陣子就沉入了水底。第二天天亮了,路過的人們把她打撈上來,路過的村裏人認出了她,把她草草地埋葬了,又捎信給我們家。奶奶講完了這個故事,歎口氣說,國家要是弱了,我們老百姓可慘了。從那時起,我們就深深地記住了,我們的親奶奶是日本鬼子給逼死的。雖然我們當時還不了解日本是什麽東西,可我們都知道日本鬼子是世上最壞的人。

     聽了我們親奶奶的故事,我們都問奶奶,你那時候在哪兒哪?奶奶一天晚上,在暖暖的燈光下,給我們講了她自己那時候的故事。奶奶生在南京城裏一個殷實人家。家裏的日子雖然艱難,但還過得下去。奶奶有十個姐妹,她排行老二。從小她就與眾不同,除了不讓裹腳,她還吵吵著要去上學。那時女孩子都是留在家裏學針線活,學做飯,做家務,以後好嫁人。可奶奶不,她一心要讀書。她的爸爸被吵煩了,隻好送她上了學。可是好景不長,她隻讀了兩年書,她的爸爸就得了肺結核而一病不起。家裏沒有了經濟來源,奶奶隻好休學回家幫助照顧父親,料理家務。

      日本鬼子打到南京城外的時候,鬼子的飛機天天來轟炸。城裏很多地方由於轟炸起了大火,沒日沒夜地燒著。白天黑煙遮日,焦味撲鼻。晚上火光映紅了半邊天。城裏的大街上湧來越來越多的逃難的人群。奶奶家裏亂成了一鍋粥。本來家境已是每況愈下,過了今天不知明天。大家在爭論要不要也去逃難。去逃難吧,往哪兒逃呢?逃多久呢?這路上的盤纏從哪來?不逃難吧,要是日本鬼子打來了,誰都不知道命能不能保得住。爭論來爭論去,一直拿不定主意。眼瞅著,鬼子的轟炸一天比一天厲害,隆隆的炮聲越來越近,逃難的人帶來更多的壞消息,大街上散兵遊勇和傷兵也越來越多,奶奶一家人才匆匆忙忙地加入了逃難的人流。由於走的匆忙,又不知走多久,逃到哪兒,奶奶她們每個人隻是用一塊包袱皮隨便裹了幾件衣服便匆匆上路了。奶奶一家人大多是小腳女人,走不快也走不遠。好不容易出了南京城,幾天裏走了沒有多遠,就又累又餓地走不動了。她們全家就跪在長江邊上,求過往的船隻把她們捎上。可那年頭,兵荒馬亂的,人人都忙著逃命,誰還願意帶上這老老少少的一家人哪。就這樣,走走挪挪,見有船路過,就跪下來哀求。終於有一個好心的船老大,看她們實在可憐,讓她們上了船,把她們捎到了四川重慶。奶奶她們後來才知道,幸虧她們逃出了南京,才躲過了日本鬼子在南京的大屠殺。她們家的鄰居不少人沒來得及逃走,被日本鬼子用槍打,用刀砍,用火燒,用刺刀挑,都死得很慘。沒逃走的婦女姐妹們被強奸,被侮辱,多得數也數不清。奶奶每當說到這兒,都唉聲歎氣的。

     奶奶後來還多次給我們講起抗日戰爭時逃難的故事,講在四川吃了上頓沒下頓,想盡辦法謀生的艱難日子。她總是對我們說,國家要是貧窮落後了,外國人就會打來,欺負老百姓,老百姓就會受苦受難。人也一樣,你要是不求上進,就會被人看不起。你們將來長大了,一定要勤奮努力,要上進。這樣才能為國家做點兒事情。國家強了,老百姓才有好日子過。

     奶奶的故事像涓涓的細流,一點一滴地滋潤著我們幼小的心靈。她是我們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師。中國的傳統,那古老的文化,悠久的曆史就這樣慢慢地滲透到我們的腦海裏。

五湖以北 發表評論於
那時父母都忙,學校教的都是些大道理,爺爺奶奶婆婆無意中,傳承了曆史了。有時間也寫一篇我的外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