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紫荊(Bauhinia x blakeana);又叫香港蘭(Hong Kong Orchid Tree)、宮粉紫荊或宮粉羊蹄甲;為豆科蘇木亞科羊蹄甲屬(Bauhinia)植物,於1880年在香港發現,並通過扡插的方法引入到香港植物園。洋紫荊的拉丁文學名Blakeana,源於第12(1898-1903)任香港總督(Sir Henry BLAKE)的名字。洋紫荊不是中國傳統的紫荊花(Cercis chinensis為豆科紫荊屬的植物)
2005年,香港大學研究證實洋紫荊並不是獨立物種,而是紅花羊蹄甲(Bauhinia purpurea)同宮粉羊蹄甲(Bauhinia variegata)的混種植物(hybrid)。進而提出更正洋紫荊的學名為Bauhinia purpurea x variegata Blakeana, cv. nov.(cv.(cultivarietas)指栽種變種,nov.(nova)表示這是個新的名稱)。由於洋紫荊為混種植物,花朵不育,不能形成種子,隻有采用無性繁殖方法來繁育後代,常用的有扡插、壓條和嫁接等方法。
洋紫荊(Bauhinia x blakeana);又叫香港蘭(Hong Kong Orchid Tree)、宮粉紫荊或宮粉羊蹄甲;為豆科蘇木亞科羊蹄甲屬(Bauhinia)植物,於1880年在香港發現,並通過扡插的方法引入到香港植物園。洋紫荊的拉丁文學名Blakeana,源於第12(1898-1903)任香港總督(Sir Henry BLAKE)的名字。洋紫荊不是中國傳統的紫荊花(Cercis chinensis為豆科紫荊屬的植物)
2005年,香港大學研究證實洋紫荊並不是獨立物種,而是紅花羊蹄甲(Bauhinia purpurea)同宮粉羊蹄甲(Bauhinia variegata)的混種植物(hybrid)。進而提出更正洋紫荊的學名為Bauhinia purpurea x variegata Blakeana, cv. nov.(cv.(cultivarietas)指栽種變種,nov.(nova)表示這是個新的名稱)。由於洋紫荊為混種植物,花朵不育,不能形成種子,隻有采用無性繁殖方法來繁育後代,常用的有扡插、壓條和嫁接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