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maninhome

womaninhome 名博

你們讓孩子參加了多少課外活動?

womaninhome (2014-12-02 09:15:58) 評論 (11)

在日本,據電視台NHK調查,有百分之七十的兒童參加了一項課外活動,有百分之六十的參加了兩項以上的課外活動。比如,鋼琴課,舞蹈課,外語班,足球班,武術班,音樂班,表演班,等等。我算了算我的三個孩子,不同時進行的課外活動,有這些:鋼琴,芭蕾,體操,遊泳,足球,棒球,笛子,大提琴,繪畫,中文,,中國像棋,marching band, 武術,演講,speech therapy, 動畫課 。他們不是同時進行的,有時是三,四個活動,有時就一項活動。時間上很忙碌,我幾乎常常開車送他們去這個班,那個班。隔壁美國媽媽問我哪裏來這麽多精力送孩子,我說,沒有辦法,不想讓他們miss out, 讓他們多見識一下,喜歡就繼續,不喜歡,就不去,總得給孩子創造機會吧。她搖頭,說她三個孩子不會去這麽多活動,她們就參加了童子軍活動,其他沒有了。另外一家鄰居也是老美,他的孩子一個活動不參加,就在家裏,全家出去玩的是ride dirt bike boating.  是不是我們中國人都是這樣,和日本人家庭一樣,把孩子課外活動安排得滿東東的。而美國人就不愛安排這麽多活動。我知道我不是唯一這麽做的父母,百分之90甚至更高的亞裔家庭大多會為孩子安排多種課外活動,做父母真累啊。人家不參加活動,也活得好好的,我們參加這麽多活動,到底值得不值?

問了大兒子和女兒,兩人都說,當時他們不會太珍惜這些活動,現在回過頭看,覺得還是值得的,

老大說他曾經有一段時間不喜歡鋼琴,我們雖然覺得可惜,但也同意他放棄,他說鋼琴課對他以後奏大提琴音樂和譜曲都很有幫助;老二說她曾經恨中文課,哭著喊著不肯做中文家庭作業,去年我們去了中國旅遊,她發現學習中文對有用,起碼她會說廁所在哪裏,謝謝,我不要,好吃等日常用語,中文課讓她了解中國文化和傳統。如果他們自己認為值得,那做父母的再累也值了。

以我的女兒為例子,看看她上過的課外活動:

 

 

 

marching band, 三年多。

 

 

 

 中文學校 (去了十年)

 

 



 

 

鋼琴(學了6)

 




 

 

足球(踢了6)

 



 

 

笛子(學了9)

 





 

 

遊泳(學了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