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太極兩儀四象八卦學說

xuanlong142857 (2014-09-10 17:17:24) 評論 (0)

易經中太極兩儀四象八卦學說




易經中太極兩儀四象八卦學說

 

什麽是太極兩儀四象

《係辭傳》中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 正確地理解這段話的內容,對正確理解《易經》內容是很有益的,故對這段話的含意也作如下探討:

一、關於“《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唐代鴻儒孔穎達曰:“太極謂天地未分之前,元氣混而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列子》曰:太初者,氣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質之始也。我們可以理解為“太極”就是一個事物的起點;“兩儀”是指每一事物都分為陰陽對立的兩個方麵而言。 

二、關於“兩儀生四象”。“兩儀”是指每一事物都分陰陽對立的兩個方麵,那麽陰儀和陽儀再各自分陰陽兩個麵,就形成了四象。四象名曰:太陰、太陽、少陰、少陽。四象是對太極的細分。

三、關於“四象生八卦”。將四象的每一象再分成陰陽兩份,就成八分。那麽從兩儀到八分將其陰陽組合貫穿起來就正好是八個卦象。這八個卦象的陰陽組合不同,代表的吉凶也不同,故曰:八卦定吉凶。

八卦可以指代萬事萬物,也可以判斷萬事萬物的吉凶。既然運用八卦可以確定吉凶明了進退,那麽大業可成矣。這就是“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  

何謂太極兩儀四象

一、何為太極?

孔穎達疏:“太極謂天地未分之前,元氣混而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 所謂太極即是闡明宇宙從無極而太極,以至萬物化生的過程。太極即為天地未開、混沌未分陰陽之前的狀態。太,即大;極,指盡頭,極點。物極則變,變則化,所以變化之源是太極。

對太極的解釋分為三大流派。

 a、以邵雍為代表,以數說太極。指出“太極一也,不動生二,神也”;以一分而為奇偶解釋太極生兩儀。並認為在人則“心為太極”,在天地則“道為太極。”

b、以朱熹為代表,以理說太極。“極是道理之極至,總天地萬物之理便是太極。”(《朱子太極圖說解》)“太極者,其理也。"(《易經本義•係辭上》)太極乃天地萬事萬物之理的總和,而在具體的事物中也有太極之理。故曰:“人人有一太極,物物有一太極。”(《朱子語類》)

c、以張載“一物而兩體,其大極之謂與?”為代表,認為無有陰陽,其合一則變化莫測,其對立則相互推移,以此說明太極乃天地萬物運動變化的根源。王夫之闡發張載的學說,堅持以對立統一觀說太極。斷言太極和兩儀是體用關係,非父子關係。並認為太極為陰陽二氣合一的實體,此實體自身具有運動的本性和變化規律。且寓於天地萬物之中,一切現象都是此陰陽統一體不同的表現形式,發揮了以“太和之氣”為世界本原的思想。

二、何為兩儀?

孔穎達疏:“不言天地而言兩儀者,指其物體;下與四象(金、木、水、火)相對,故曰兩儀,謂兩體容儀也。”

《呂氏春秋•大樂》:“太一出太極,太極出陰陽。”

關於“兩儀”,綜合曆代易學家的理論,計有七說:一說為陰陽,一說為天地,一說為奇偶,一說為剛柔,一說為玄黃,一說為乾坤,一說為春秋。但通常是指陰陽。

三、何為四象?

四、象即為:太陽、太陰、少陰、少陽

從數學角度論四象為:七、九、八、六。

從方位角度論四象為:東、南、西、北。

從一年季節論四象為:春、夏、秋、冬。

四象還有兩種說法為:

一說為:金、木、水、火。

一說為:陰、陽、剛、柔。

易經基礎太極兩儀四象八卦

太極,我國古代哲學上指宇宙的本原,為天地原始混沌之氣。《易經•係辭上》:“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即是闡明太極從無極而太極,以至萬物化生的過程。即為天地未開、混沌未分陰陽之前的狀態。

兩儀,即為太極的陰、陽二儀。屬於中國古代哲學範疇。最早出自《易經•係辭上》:“易有太極,是生兩儀。”

四象,《係辭》又說:“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四象,屬於我國傳統文化範疇。

四象的不同概念:

易經中的四象:

太陽----少陰 ----少陽 ----太陰

《乾坤譜》中的四象:

《乾坤譜》中有大四象和小四象,

大四象: 純乾(純陽)----變乾(變陽)----變坤(變陰)----純坤(純陰)

小四象:  太陽----少陰----少陽----太陰 

其意指浩瀚宇宙間的一切事物和現象都包含著陰和陽,以及表與裏的兩麵。而它們之間卻既互相對立鬥爭又相互資生依存的關係,這即是物質世界的一般律,是眾多事物的綱領和由來,也是事物產生與毀滅的根由所在。天地之道,以陰陽二氣造化萬物。天地、日月、雷電、風雨、四時、於前午後,以及雄雌、剛柔、動靜、顯斂,萬事萬物,莫不分陰陽。人生之理,以陰陽二氣長養百骸。經絡、骨肉、腹背、五髒、六腑,乃至七損八益,一身之內,莫不合陰陽之理。這一理論建立至今凡兩三千年,仍在為人們描述萬象。 太有至的意思; 極有極限之義, 就是至於極限, 無有相匹之意. 既包括了至極之理, 也包括了至大至小的時空極限, 放之則彌六合, 卷之退藏於心. 可以大於任意量而不能超越圓周和空間,也可以小於任意量而不等於零或無, 以上是太極二字的含義.太極圖是研究易經學原理的一張重要的圖象, 它包含了天地萬物的共通規律在內, 所以有人說它是宇宙的模式, 是科學的燈塔。

但太極圖由於陰陽兩麵方位的移動和變換, 而又出現了不同的圖象. 先天八卦圖, 坤震離兌居左, 坤為母, 離再索而得女, 兌三索而得女, 三卦皆陰, 隻震一索而得男為陽. 故太極圖左麵用黑色表示屬陰, 黑中白點表示陰中有陽. 乾巽坎艮居右, 乾為父, 坎再索而得男, 艮三索而得男, 三卦比陽, 隻巽一索而得女為陰, 故太極圖右而用白色表示屬陽, 白中黑點表示陽中有陰 本後天八卦圖而繪製的太極圖則恰與先天八卦圖的太極圖方向相反."太極元氣, 含三為一", 為什麽呢? 從太極圖可以得出結論, 太極圖這個圓圈, 就是代表的一, 代表的宇宙, 代表的無極. 太極是有限之天, 無極是無限之天; 太極是有, 無極是無; 太極是三, 無極是一. 圖象的黑白二色, 代表陰陽兩方, 天地兩部; 黑白兩方的的界限就是劃分天地陰陽界的人部. 白中黑點表示陽中有陰, 黑方白點表示陰中有陽. 道生一, 就是無極生太極; 一生二就是太極生兩儀; 二生三, 就是陰陽交感化合; 三生萬物, 就是太極含三為一, 因萬物由陰陽而化生, 故萬物各具一太極, 也就是說, 太極不僅包含了陰陽兩個方麵, 還包含了劃分陰陽的界線和標準在內. 若分而言之, 每卦有三爻, 也是代表天地人三才, 這也是含三為一之象. 又天有陰陽, 地有陰陽, 人亦有陰陽, 天之陰陽加上劃界標準, 構成了含三為一的太極之象; 地之陰陽加劃界中點構成含三為一的太極之象; 人部陰陽, 如男女雌雄亦各有它的劃界標準, 所以萬物也各有一太極, 也都是按照含三為一的規律而存在的.宇宙有無限大, 所以稱為太極, 但是宇宙又是有形的, 即有實質的內容. 按易學的觀點, 有形的東西來自於無形, 所以無極而太極.太極這個實體是健運不息的, 即宇宙在運動, 動則產生陽氣, 動到一定程度, 變出現相對靜止, 靜則產生陰氣, 如此一動一靜, 陰陽之氣互為其根, 運轉於無窮. 自然界也是如此, 陰陽寒暑, 四時的生長化收藏,即萬物的生長規律, 無不包含陰陽五行. 就人部陰陽而言"乾道成男, 坤道成女", 陰陽交合, 則化生萬物, 萬物按此規律生生不已, 故變化無窮. 這些內容提出了立天之道, 立地之道, 立人之道三綱領, 也就是三才之道, 所謂"六爻之動, 三極之道也."人與自然之間存在著互動的關係。人與天地相參,與日月相應,一體之盈虛消息,皆通於天地,應於物類。先賢從用兵和較技中認識到一條真理:天下有常勝之道日柔,上善若水,柔可以克剛,避實以擊虛,持後而處先。

八卦,我國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義的符號。用“一”代表陽,用“--”代表陰,用三個這樣的符號組成八種形式,叫做八卦。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坎代表水,離代表火,震代表雷,艮代表山,巽代表風,兌代表沼澤。八卦互相搭配又得到六十四卦,用來象征各種自然現象和人事現象。在《易經》裏有詳細的論述。八卦相傳是伏羲所造,後來用來占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