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圖片
從審薄熙來案中看到的是什麽?
中國獨立的學者和評論員戴晴在談論薄熙來的時候指出:“除了他性格、他受到的教育和他自己對他的才能的估計以外,還有一個當局麵臨最大的難題是,我是毛主席的好學生,我都是按照毛主席(的話)做的,毛澤東的紅旗你們要不要高舉……這是他有底氣的地方,所以他才敢翻供。” 還有一點就是不要忘了,薄熙來是中國剛開放時期1979年就在中國社科院新聞研究院讀研究生,這社科院新聞研究院的研究生是常人非常難考入的殿堂,考生一般都是先讀完英文專業本科,然後再奮發努力,都難考得進的地方(顯然薄熙來是靠自己的背景優勢進入的)。當時,薄熙來跟其他同學一樣:“薄熙來就是比較西化的。我們那夥人都是比較西化的,因為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是中國人是進行自我靈魂探索的時期,靈魂探索的一個標準就是借鑒西方的文明。盡管當時也有“反資產階級自由化”這樣的運動,但是從內心裏,中國人,尤其是中國那一代的知識精英也覺得西方文明在很大程度上超過了東方文明。那個時候向西方看還比較盲目,因為你剛剛打開視野的時候,看到的西方好的東西要更多一些。”
薄熙來的一個社科院同學講道:“仕途險惡,經常是零和遊戲,隻有一個職位的時候,不是你得,就是我得。我覺得他一路走到遼寧省的時候,還算是相對循規蹈矩,但是到了商務部的時候就十分高調,而且表現出個人霸道的一麵,很張揚。我們關注過幾次他與美國商務部門的對等官員進行談判時候的表現。當然有些人喜歡他那樣,認為終於有人可以硬起來,而且在談判中可以拿英文對付他們。從商務部那個時候,就開始覺得他的政治企圖不隻是做一個省部級的官員。
從這點也可以看出,習近平在7月份考察武漢時,參觀了位於東湖之濱的毛澤東故居,習近平還參觀了1949年中共軍隊進攻北京前毛澤東居住的西柏坡舊居。習近平說,“我們的紅色江山永遠不變色。” 這些情愫,不難看出都是同出於太子黨的共同出身背景和思想根源,那就是父輩紅色江山情節重。 在審判薄熙來法庭外,民眾對於這樣的遊戲和演戲不再有那麽大的興趣,他們不是關心薄熙來這個人了,他們更加理性地要求當局者在審判薄熙來案件以後,新政要在政治上有所改革,透明和民主進步。 而作為新政者,總不能變相拿出“唱紅打黑”,或者“悶聲發大財”這樣的老把戲吧。當局者若不改革,民眾可是越來越按奈不住了。這就是從審薄熙來案件中,社會與民間的民眾所發出來的聲音和態度。 注明:江澤民語錄----“悶聲發大財” 2000年,香港女記者張寶華問及是否「欽點」董建華連任行政長官,嫌港澳台記者不斷的追問,勃然大怒並作出有關回應。 我是身經百戰了,見得多了!西方哪個國家我沒去過?你們要知道,美國的華萊士,比你們不知道高到哪裏去啦。我跟他談笑風生! 就我每次碰到你們,我就想到——中國有句話叫“悶聲發大財”。 你們不要喜歡弄個大新聞,說現在已經欽定了,就把我批判一番。你們哪,naive!(天真!)
1, 我的同學薄熙來(三):父輩江山情結重,唱紅打黑入魔途 |
從審薄熙來案中看到的是什麽
幸福劇團 (2013-08-22 18:03:44) 評論 (1)
網絡圖片
從審薄熙來案中看到的是什麽?
中國獨立的學者和評論員戴晴在談論薄熙來的時候指出:“除了他性格、他受到的教育和他自己對他的才能的估計以外,還有一個當局麵臨最大的難題是,我是毛主席的好學生,我都是按照毛主席(的話)做的,毛澤東的紅旗你們要不要高舉……這是他有底氣的地方,所以他才敢翻供。” 還有一點就是不要忘了,薄熙來是中國剛開放時期1979年就在中國社科院新聞研究院讀研究生,這社科院新聞研究院的研究生是常人非常難考入的殿堂,考生一般都是先讀完英文專業本科,然後再奮發努力,都難考得進的地方(顯然薄熙來是靠自己的背景優勢進入的)。當時,薄熙來跟其他同學一樣:“薄熙來就是比較西化的。我們那夥人都是比較西化的,因為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是中國人是進行自我靈魂探索的時期,靈魂探索的一個標準就是借鑒西方的文明。盡管當時也有“反資產階級自由化”這樣的運動,但是從內心裏,中國人,尤其是中國那一代的知識精英也覺得西方文明在很大程度上超過了東方文明。那個時候向西方看還比較盲目,因為你剛剛打開視野的時候,看到的西方好的東西要更多一些。”
薄熙來的一個社科院同學講道:“仕途險惡,經常是零和遊戲,隻有一個職位的時候,不是你得,就是我得。我覺得他一路走到遼寧省的時候,還算是相對循規蹈矩,但是到了商務部的時候就十分高調,而且表現出個人霸道的一麵,很張揚。我們關注過幾次他與美國商務部門的對等官員進行談判時候的表現。當然有些人喜歡他那樣,認為終於有人可以硬起來,而且在談判中可以拿英文對付他們。從商務部那個時候,就開始覺得他的政治企圖不隻是做一個省部級的官員。
從這點也可以看出,習近平在7月份考察武漢時,參觀了位於東湖之濱的毛澤東故居,習近平還參觀了1949年中共軍隊進攻北京前毛澤東居住的西柏坡舊居。習近平說,“我們的紅色江山永遠不變色。” 這些情愫,不難看出都是同出於太子黨的共同出身背景和思想根源,那就是父輩紅色江山情節重。 在審判薄熙來法庭外,民眾對於這樣的遊戲和演戲不再有那麽大的興趣,他們不是關心薄熙來這個人了,他們更加理性地要求當局者在審判薄熙來案件以後,新政要在政治上有所改革,透明和民主進步。 而作為新政者,總不能變相拿出“唱紅打黑”,或者“悶聲發大財”這樣的老把戲吧。當局者若不改革,民眾可是越來越按奈不住了。這就是從審薄熙來案件中,社會與民間的民眾所發出來的聲音和態度。 注明:江澤民語錄----“悶聲發大財” 2000年,香港女記者張寶華問及是否「欽點」董建華連任行政長官,嫌港澳台記者不斷的追問,勃然大怒並作出有關回應。 我是身經百戰了,見得多了!西方哪個國家我沒去過?你們要知道,美國的華萊士,比你們不知道高到哪裏去啦。我跟他談笑風生! 就我每次碰到你們,我就想到——中國有句話叫“悶聲發大財”。 你們不要喜歡弄個大新聞,說現在已經欽定了,就把我批判一番。你們哪,naive!(天真!)
1, 我的同學薄熙來(三):父輩江山情結重,唱紅打黑入魔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