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課內容摘自網絡,書報,紅色字是去後加上去的。)
奧地利(Austria,德語Republik Osterreich)
貨幣:歐元(Euro)
語言:德語
人口:815萬
麵積:8.3萬平方公裏
天氣:18 ~ 25 雨水多
時間:2013.5.27.~2013.6.7.
簡史:從976~1246年為巴奔堡王朝(Babenberg)統治,是奧地利最早的王朝,統治奧地利地區達270多年。接下來是哈布斯堡王朝(Habsburg)從1278~1918年長達640年時間的統治,是歐洲統治時間最長的王朝。哈布斯家族通過聯姻及繼承權逐步擴大領地,強盛時期範圍包括如今的中歐地區,西班牙,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及南意大利等地區。1867年奧地利與匈牙利簽約成立奧匈帝國。奧地利國王兼任匈牙利國王。1914年由於王儲費迪南被刺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戰敗的奧地利失去大片土地,變為一個小國家。1918年奧匈帝國最後一位皇帝卡爾退位,奧地利國民議會宣布成立奧地利共和國。1938年被納粹德國兼並。戰後1945年根據波茨坦協議奧地利被蘇美英法分成四個占領區。1955年四國簽署“國家條約”,確定奧地利為獨立共和國,隨後占領軍撤出。1995年奧地利加入歐盟。
地理:內陸國家,三分之二的麵積是山地,大部份地區為阿爾卑斯山區,多高山,高原和丘陵。西部蒂羅爾(Tyrol)地區處在德國,瑞士和意大利之間,是風景優美的度假勝地,冬季可以滑雪,夏季可以療養。多瑙河穿過東部平原。
旅遊:奧地利人喜歡音樂,這裏締造了眾多知名音樂家,象莫紮特,海頓,貝多芬,舒伯特,勃拉姆斯,施特勞斯等。著名的有一年一度的維也拉新年音樂會,薩爾茨堡音樂節等。
美食:奧地利人以肉食為主,口味偏重。著名的有維也那香腸,炸雞排,炸豬排(Schnitzel)等。還有泡咖啡館,品香濃的咖啡,各式蛋糕非常有名。
* 維也納最有名的特色菜Tafelspitz,大名鼎鼎的Plachutta的招牌菜。象中餐的清燉牛肉,上好的牛排,和著牛骨和蔬菜燉成。湯裏的料可選noddle or pancake。牛髓就著黑麵包,估計我不敢吃。(from mizi)還真去吃了,湯很清,味很鹹。
*維也納的另一道很有名的特色菜是Wiener Schnitzel。敲得薄薄的肉排裹了麵包粉後油炸,用的是小牛肉,炸完後上麵不澆任何醬汁。在Figlmuller(城裏有兩家,相距不過百米)以這道炸肉排聞名。米妹子說是她吃過的最不好吃的Wiener Schnitzel,還要去一試嗎?(from mizi)去吃了,在主店,是豬肉炸出來的。
* Café Mozart的Wiener Schnitzel比名店Figluller的好吃。也去吃了,這次是小牛肉炸出來的,很嫩,都感覺不出來是牛肉。
* Café Central,弗洛伊德,托爾斯泰,伯恩斯坦。。。
* Café Hawelka
* 國家大劇院對麵的Café Sacher最繁忙。裏麵的甜品Sachertorte 據說是奧地利的第一甜品。餐後咖啡:加橙味烈酒的咖啡Marie Theresa。這個餐後加酒的咖啡也去喝了。
* Café Demel 在哈布堡皇宮幾步之遙,糕點,甜點,巧克力聞名。米妹子喜歡的咖啡是Darjeeling。沒喝。
* 最震憾的咖啡館要算是藝術史博物館裏的那個。沒去。
購物:奧地利的特產有水晶製品,藝術瓷器製品等。著名的施華洛世奇水晶廠是最早生產人造水晶的工廠。施華洛世奇工廠所在地因斯布魯克辟有水晶世界和水晶購物廊。沒去。
維也納(德文Wien;英文Vienna,相差很大。)
一。維也納環城路兩側的景點。
1。新市政廳(Rathaus),建於1872~1883年,為新哥特式建築,是環城路上最高的建築物。中央高聳著鍾樓,樓頂豎立著3米高的鐵甲城市守衛者的雕像。市政廳右側是大學,前麵是市政廳廣場(Rathaus Platz),市政府經常在此舉辦各種節慶活動,如夏季的露天電影節,冬季的聖誕市場等。
2。布格劇院(Burg Theater),建於1874~1888年,前身是皇家宮廷劇院,如今是歐洲著名的劇院之一。正門是文藝複興式的裝飾,頂上的雕像是希臘神話音樂之神阿波羅,內部是漂亮的新巴洛克式裝飾,有奧地利著名畫家古斯塔夫 克裏姆特(Gustav Klimt)繪製的天頂畫。www.burgtheater.at
3。議會大廈(Parlament ),建於1874~1884年,新古典主義建築風格。大廈前是高大的智慧女神雅典娜的雕像,雅典娜頭戴金冠,左手持長矛,右手托著有翼的自由女神,柱子下方兩側的雕像分別象征立法和執法,底座的四座雕像分別代表奧匈帝國疆界域內的四大河流:多瑙河,茵河,易北河和摩爾多瓦河。www.parlament.gv.at
4。大眾公園(Volksgarten),維也納的市政公園。公園北門旁的一角,精致的小花園中有伊裏莎白皇後(茜茜公主)的白色雕像,公園中間有座仿造雅典提塞翁神廟而建的希臘神廟式的建築忒休斯。
5。瑪麗亞 特蕾薩廣場(Maria Theresia Platz )。廣場周圍被一組氣勢宏大的新古典式建築環繞,分別是自然史博物館和藝術史博物館。中間是奧地利最輝煌年代的女王瑪麗亞 特蕾薩的雕像。
* 自然史博物館(Naturhistoristorisches Museum )是奧地利最著名的自然科學博物館,展品包括自然的礦物,地質,古生物和植物。www.nhmwien.ac.at。
* 藝術史博物館( Kunsthistorisches Museum),歐洲著名的博物館之一,收藏有從古埃及,古希臘文物到歐洲各個時期的繪畫,雕塑等傑出的藝術作品。 www.khm.at
6。英雄廣場(Heldenplatz ),維也納政治中心的廣場,國賓的接待儀式通常在這裏舉行。廣場中間的兩個騎像分別是:舉旗的卡爾大公爵( Erzherzog Karl )和對麵的歐根親王( Prinz Eugen),兩人都是奧地利曆史上抵抗外族侵略的英雄,廣場因此得名。
7。霍夫堡(Hofburg)是以前奧地利的皇宮,現在是奧地利總統辦公機構,由新堡,舊堡,奧地利國家圖書館,霍夫堡教堂組成。www.hofburg.at
* 茜茜公主博物館在此。
* 冬季騎士學校(Winter Reitschule),也叫西班牙騎術學校(Spanische Reitschule),奧地利國王馬克西米連二世購得西班牙種馬,並於1572年創建了這所騎術學校,學校專門培養宮廷馬術表演人才,在此基礎上,1735年又建立了“冬季騎士學校”(Winter Reisschule),這是個馬術表演的大廳,專門用於古典馬術表演。
8。國家歌劇院(Staatsoper),建於1869年,世界著名歌劇院之一。建築內部裝飾十分華麗,觀眾席可容納1600多人。環繞劇場四周的包廂有五層,裝飾最氣派的要數中間的皇帝包廂了。劇院每年至少上演50場歌劇和20場芭蕾舞劇。www.weiner-staatsoper.at
9。維也納愛樂音樂大廳(Musikverein),建於1867~1869年,是維也納愛樂之友協會的辦公點,也是維也納愛樂交響樂團的演出場所。
金色大廳,是音樂廳內的主要演出大廳,設有2000個座位,是世界上音響效果最好的音樂廳之一。每年1月1日都要在金色大廳演出世界著名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www.musikverein.at
10。卡爾斯大教堂(Karlskirche )。著名的巴洛克風格的教堂,以聖人聖卡爾斯 波羅梅歐(St.Carles Borromeo)命名。1713年維也納發生大瘟疫,國王卡爾六世乞求聖人保佑,並許願瘟疫過後為聖人修教堂。教堂建成於1739年,整個教堂的裝飾以聖卡爾斯 波羅梅歐為主題,教堂前麵的兩根圓柱模仿羅馬的圖拉真圓柱。
11。城市公園(Stadtpark)。維也納市中心公園,公園中有音樂家施特勞斯雕像,舒伯特等著名人物的雕像。最著名的是音樂家小約翰施特勞斯的金色雕像,豎立於1921年。
貝多芬青銅雕像在公園外麵。
12。望景樓宮(Belvedere),也叫“美景宮”,建於1700~1724年,以前是奧地利歐根親王的行宮,後來被王室買下。宮殿分上,下兩個宮,中間是花園。下宮(Unterer Belvedere)1716年作為巴洛克藝術的博物館是著名的藝術館之一,其中收藏有克裏姆特(Gustav Klimt)的傑作“吻”。上宮(Oberes Belvedere)建於1723年,現作為奧地利藝術畫廊。www.belvedere.at 好象上下宮的內容正好反過來了。
克裏姆特在藝術史上被認為是象征主義(Symbolism)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色調:金色。
13。Leopold Museum: Life and Death. 畫麵的右邊是一組各個年齡階層的人物,有稚嫩的嬰兒,有年輕的女人,有男人,有老婦,相同的是他們都幾乎處在睡眠狀態。嬰兒的臉是安寧的,年輕的女人是甜美滿足的,而畫麵最下方的兩個俯著身,看不到臉部表情,但應該也是埋首在他們的夢裏。這一部分的畫麵色彩鮮豔,各式的幾何圖形和花卉的點綴,讓整個花麵充滿了溫馨夢幻之感。畫麵左邊的陰冷是代表死亡的骷髏,黑色中跳躍著紫色,是神秘,也是誘惑。(from mizi)沒時間進去了。
二.維也納內城景點。
1。斯蒂芬大教堂(Stephansdom),位於維也納內城的中心,是典型的哥特式教堂,塔高137米,登塔可以俯瞰維也納的市區,教堂的馬賽克鑲嵌的花屋頂非常獨特。
教堂旁邊的廣場叫鐵中木廣場(Stock im Eisen Platz),據說原來廣場上有棵樹,城裏學藝的鎖匠經常會往樹上釘顆釘子以求好運。
2。格拉本街(Graben),是維也納市中心繁華的商業街,街道兩旁是世界知名品牌的專賣店,還有維也納人鍾愛的露天咖啡館。街中間豎立著高大的瘟疫柱,巴洛克風格,布滿繁瑣的雕像,為紀念1679年維也納城的大瘟疫而建。1693年下令興建柱子的國王利奧波德一世也被雕在上麵,他正跪著向雲中的天使祈禱。
3。阿爾貝蒂納美術館(Albertina)。阿爾伯特公爵是奧地利女王特蕾薩的女婿,他酷愛藝術,收藏有大量的歐洲藝術作品。美術館在1919年由奧地利政府接管,以他的收藏為基礎不斷擴大。展品中包括米開朗奇羅。達芬奇,拉菲爾,丟勒,魯斯本,倫勃朗,普桑,克裏木特,塞尚,克利等歐洲著名藝術家六萬多件傑出繪畫和上萬件版畫作品。www.albertina.at
4。高市(Hoher Markt)。就在斯蒂芬大教堂附近。
三.造型獨特的建築。
1。百水屋(Hundertwasserhaus)是維也納最獨特的建築,它是由藝術家百水(Hundertwasser)1985年設計建造的市政公寓樓,超現代的設計思想摒棄了傳統的建築風格,全部采用不規則的線條,甚至地板都不是平的,外牆的顏色五花八門,陽台和屋頂種植著大量的植物。這個建築太有意思了,以前真沒見到過類似的。
2。分離派藝術展覽館。
四.近郊的景點。
1。美泉宮(Schloss Schonbrunn),也譯作“舍恩布龍宮”。在城西,是昔日奧地利國王的夏宮。1694年奧地利女皇瑪麗亞 特利薩下令興建。曾經是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避暑宮。奧地利伊麗莎白皇後(茜茜公主)曾長期住在這裏。拿破侖曾兩次住這裏,此外,1814年維也納會議在此舉行。宮內裝飾豪華,其中還有裝飾為中國風格的閣間。宮後的巴洛克式的花園是精心修飾的園林,免費參觀。(在維也那西南部,由U4線地鐵Schonbrunn(肖伯倫)站步行5分鍾就到了奧地利著名的皇家園林美泉宮。1996年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址。)www.schoenbrunn.at
另一個版本:現在規模的美泉宮要歸結於奧地利曆史上的一位女皇瑪麗亞 特蕾西亞(Maria Theresa 1717~1780),1740年在她繼位後,便開始著手將以前曾是皇家的狩獵場建成帶花園噴泉和位於六十米山頂的觀景台的皇家夏宮。到1890年瑪麗亞 特蕾西亞的兒子,當時在位的奧地利皇帝弗蘭茨?世時期建成,一直保持到現在的規模和外觀。1893年弗蘭茨 約瑟夫出生在美泉宮,後來當他繼位後,娶了他的在巴伐利亞的表妹,就是眾人皆知的茜茜公主,作為皇後的名字是伊麗莎白。
2。聯合國城(UNO City),也叫維也納國際會議中心。原子能機構,工業國家開發組織。聯合國在日內瓦,紐約和維也納分設有機構。建於1979年,總建築麵積19萬平方米,竣工後奧地利租給聯合國99年。www.unis.unvienna.org
3。多瑙河公園(Donaupark)。多瑙河穿過維也納,約翰施特勞斯的圓舞曲“藍色多瑙河”的創作靈感來源於維也納段的多瑙河。
維也納電視塔,高252米,頂上設有旋轉餐廳和咖啡廳,可俯瞰維也納全城和多瑙河的景色,電視塔下是多瑙河公園。www.donauturm.at
4。維也納森林,是環繞維也納城的森林,約翰施特勞斯的圓舞曲“維也納森林的故事”使其揚名世界。美麗的維也納森林給無數的藝術家提供創作靈感,森林中的小村莊保留原來的古典風格,其中有貝多芬,舒伯特曾經居住過的故居。沒去。
其它:
1。金色大廳:每天開放2次,11:00英語,12:00德語,導遊帶領參觀,現場講解。票價:6歐元
2。U線地鐵車票要在車站的無人售票機上購買,有德,英,法,意四種語言,車票與有軌電車,公共汽車通用,分單次,12小時,3天,一周等。單次2歐,24小時6.70歐,48小時11.3歐。
3。地鐵在很深的地下,樓梯很陡。比法國的地鐵容易搞懂多了。
4。跳蚤市場。
5。街頭各種交通工具很多。
薩爾茨堡(Salzburg)
1。薩爾茨堡是奧地利第四大城市(維也納,格拉茲,林茨後)。從維也那到南部城市薩爾茨堡約320公裏,開車約3.5小時。火車約3小時(一等艙約74.4 歐,二等艙46.6歐)
2。薩爾茨堡城內公交車和有軌電車很方便,單次1.7歐,12次票7.5歐,一天通票3.2歐,一周票10歐,月票36歐。到老城區的大部分景點可乘1,5,6,51路有軌電車和55路公交車,到火車站可乘2,29路有軌電車和15,27路公交車。
另一說25歐24小時的卡,包門票。票價都變了。
3。霍亨薩爾茨堡城堡(Festung Hohensalzburg)是該城的地標,世界上最美的城堡之一,始建於1077年,是鳥瞰全城和遠方阿爾卑斯山脈的絕佳景點。乘纜車10分鍾可登頂,遊畢可取道登山小徑徒步下山。
門票:10歐(含往返纜車費,另一說是纜車7.8歐每人,有說一日交通費包纜車費,有說不包。)
門票:11歐,包往返纜車,隨身電子導遊器。
從城堡可遠眺海拔1200米的Gaisberg山,公交車151線可將遊客從市中心的Mirabell廣場送達到山頂,那兒是玩滑翔傘的好天地。
4。電影《音樂之聲》是在那裏拍的。有《音樂之聲》旅遊線路,從米拉貝爾廣場起步。每人35歐或40歐(不同公司,不同價),大約4小時。
5。1818年第一次演唱,聖誕期間飄散在世界各個角落的歌曲《聖誕夜》的作者約瑟夫 摩爾也出生在薩爾茨堡。
6。莫紮特(1756.1.27.~)出生在薩爾茨堡,他的故居在老城的糧食胡同9號,黃色的四層樓(有說六層?六層是對的),三,四層之間的外牆上鑲著很大的白色藝術字:“莫紮特出生處”,外麵懸掛著由樓頂垂下來的長長的奧地利國旗。近處可看見拱形大門刻有“莫紮特博物館”,幾個字,頂端有莫紮特頭像浮雕,這裏還叫“費加羅之家”,歌劇“費加羅的婚禮”等在這兒創作。莫紮特在他短短的35年生命中,創作的歌劇,交響樂和各種古典音樂共600多件。
莫紮特巧克力和莫紮特紅酒很不錯。
門票:10歐元,開門時間:9:00~17:30
7。指揮家卡拉揚(1908.4.5. ~)也出生在薩爾茨堡。
8。米拉貝爾(Mirabell)宮的花園,奧地利最美的花園之一。典型的巴洛克公園,它是按照著名建築師Fischer von Erlach的設計,於18世紀建造而成,位於薩爾茨河北岸,與著名的米拉貝爾宮融為一體。花園中央是一座大型噴泉,四周有許多希臘神話中的人物雕像。《音樂之聲》中瑪麗亞和孩子們圍繞著這座噴泉在花園裏跳舞唱歌。
1606年由大主教沃爾夫 迪特裏希為自己的情人莎樂美建造了一座宮殿,當時人們稱為“阿爾特瑙”。後來迪特裏希被免職並關押,其繼任者霍亨內姆斯將“阿爾特瑙”改名為“米拉貝爾花園”,如今這裏是薩爾茨堡的市政廳。
陰雨天時,特別是煙雨蒙蒙在米拉貝爾宮可拍到“懸浮在空中的霍亨薩爾茨堡”。
無需門票。
開放時間:周一周三周四:8:00~16:00;周二周五:13:00~16:00
9。歐洲最小的房子。沒看到。
10。薩爾茨堡大教堂,毀於二戰,1949年重建,莫紮特受洗之地,卡拉揚舉行葬禮的地方。教堂內最珍貴的文物是11世紀羅馬式洗禮盆,莫紮特在此接受洗禮。教堂內還擁有全歐洲最大規模的超過6000支的管風琴。
11。海爾布倫宮(Hellbrunn),在城外,坐雙層觀光巴士約10分鍾就到。
哈爾施塔特(Hallstatt)沒去。
世界上最美的小鎮之一。
匈牙利(Hungary,匈牙利文Magyarorszag)時間安排不過來,沒去成。
貨幣:福林(FT,HUF)硬幣1,2,5,10,20,50,100,200八種麵值,1,2已在2008年3月停止流通;紙幣七種麵值:200,500,1000,2000,5000,10000,20000,200在2010年被硬幣取代。福林的名稱來自意大利佛羅倫薩。1福林=100菲勒。
1歐元 ~= 290福林
1美元 ~= 225 福林
語言:
人口:1010萬(1999年)
麵積:9.3萬平方公裏
天氣:年平均氣溫約21攝氏度
布達佩斯(Budapest)
1。布達佩斯被多瑙河將城市一分為二,河西岸稱布達(Buda),東岸稱為佩斯(Pest)。熱鬧繁華的佩斯是行政商業河文化中心,國會大廈及政府機構大都集中在這裏。多瑙河在市區部分有28公裏長,最深處約為10米。布達的皇宮和漁人堡,與對麵佩斯的議會大廈遙相輝映,形成一幅布達與佩斯最美麗的畫麵,還有那迷人的夜景。布達佩斯曾被法國人評為世界上最安靜的首都。
2。古樸靜謐的布達主要是有錢人的住宅區,連接布達與佩斯的是九座氣勢雄偉,風格迥異的大橋,其中最古老最著名最壯美的是鏈子橋,是布達佩斯的地標之一。
3。漁人堡(Fishmen’s Bastion)看起來似乎很古舊,實際上它是近代設計家福裏傑斯(Frigyes Schulek)的傑作,於20世紀初完成,從這裏可縱覽多瑙河及佩斯全城。
4。聖。史迪芬國王雕像(King St. Stephen’s Statue),聖。史迪芬國王是匈牙利第一個天主教國王(公元1000年加冕),同時也可以說是匈牙利國的建造者。
5。蓋麗爾特山(Gellert Hill)。1851年,奧地利人在鎮壓了匈牙利人民爭取獨立的戰爭(848~1849年)之後,在蓋麗特山頂修建了一個軍事大本營,以象征他們的威懾力。待奧地利人撤出後,這裏曾被用作匈軍的兵營。蓋麗爾特像座落在山東麵的斜坡上,比鄰伊麗莎白橋(Elizabeth Bridge)。
6。鏈子橋(Chain Bridge)於1839年開始興建,1849年完成,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為了鞏固他們在城堡山上的堡壘,因此而將橋梁全部炸毀,曆經戰後的重建,鏈子橋在完工後的一百年即1949年重新通行。
鏈子橋是第一座真正連接佩斯與布達兩城的永久性建築,正如塔橋是倫敦的標誌一樣,鏈子橋多少年來一直是布達佩斯的象征。
在鏈子橋橋頭兩端各有一對獅子雕像,由匈牙利設計家亞諾士(Janos Marschalko)1850年設計而成。四支獅子的爪子緊緊抓住兩岸,象征布達與佩斯緊緊相連。關於亞諾士設計石獅,還有一個悲劇性的傳說:在造完石獅後,亞諾士認為他的作品已經完美無瑕了,但有一天,一個小男孩發現獅子們都沒有舌頭,他奇怪地問亞諾士為什麽。不久,亞諾士傷心欲絕,最終跳多瑙河自殺了。不過,這隻是一個傳說,是否獅子們真的沒有舌頭?後來亞諾士到底怎樣了?當你站在多瑙河邊的時候,你就會找到答案。
7。英雄廣場(Heroes’ Spuare)。英雄廣場的中央是一尊高達36米的巨型紀念碑,名曰:千念紀念碑。是1896年為了紀念阿爾帕德(Arpad )率領凱旋的匈牙利民族進駐喀爾巴阡盆地1000年而建。在紀念碑的頂端加百利(七大天使之一,上帝傳送好消息給人類的使者)一手高舉羅馬教皇的十字架,一手持匈牙利的王冠展翅賜福匈牙利。碑座平台上是阿爾帕德及他率領的6個主要部落的首領。碑後方是兩個半園形廊柱,陳列著曆代的明君聖主,或戰功顯赫的將軍們。
英雄廣場的兩側精美建築分別是布達佩斯的兩大博物館,左邊的是美術,右邊的是。
8。議會大廈(Parliament Building)是1884年設計家伊姆萊(Imre Steindl)在公開競爭中脫穎而出,被委派為議會修建一座新的大樓。工程奠基於1884年,竣工於1902年。而今,這裏隻被用於對外參觀,不過很難買到門票,如果你實在想一睹這座宏大建築的內部景觀,必須一早到達,因為議會大樓限製每小時隻能進入50人。
9。馬提亞教堂。
10。詩人裴多菲和大音樂家李斯特在布達佩斯留下了足跡。
11。聽說布達佩斯肯特基的炸雞腿和雞翅膀很好吃,脆中有嫩,有些許辣味,要去試一下。
12。皇家城堡
13。國家歌劇院:在安德拉什大街(布達佩斯的百老匯),6月起不再有任何演出,但下午3點和4點各開放一場由向導帶領參觀,讓慕名而來的遊客不飽耳福飽眼福。
14。咖啡店:Muvesz Café ;Anna Café ; Café New York
捷克(Czechia,Czech Republic,Cesko)
貨幣:捷克克郎
1歐元 ~= 26.20捷克克郎(CZK)
1美元 ~= 20.30 捷克克郎(CZK)
語言:捷克語
首都:布拉格
人口:1054萬(2011年)
麵積:萬平方公裏
天氣:5~9月旅遊旺季,全年多雨,帶傘。
布拉格(Prague,捷克語Praha)
尼采說:“當我想以一個詞來表達音樂時,我找到了維也納;而當我想以一個詞來表達神秘時,我隻想到了布拉格。”
布拉格是捷克首都,是全世界第一個整座城市被指定為世界遺產的城市,那裏有著包括布拉格城堡在內的無數曆史遺產。布拉格曆史悠久,古跡眾多,國家重點保護的曆史文物達2000多處,在舊城區幾乎每條大街小巷都能找到13世紀以來的古老建築,保持著中世紀的模樣。市內有很多塔式古老建築,因此被稱為“百塔之城”,羅馬式,哥特式,巴洛克式,文藝複新式等各種建築類型給布拉格增添了很多文藝氣質。
布拉格是有名的音樂之都,幾乎每天都有音樂會在這裏上演,每年5月12日開始舉行的為期3周的音樂布拉格春季音樂節吸引著無數的遊客前來欣賞。這裏也是一個文學氣息彌漫的國家,如今仍保存著詩人聶魯達舊居,卡夫卡的墓園,米蘭 昆德拉也以這裏為背景寫下了《生命不能承受之輕》。
(住查理橋附近比較好。)
1。三天浪漫情迷遊:(1)布拉格城堡,舊皇宮,皇金巷,查裏大橋;(2)聖維特大教堂,布拉格城堡畫廊,布拉格國家美術館;(3)舊城廣場,天文鍾,布拉格火藥塔,布拉格猶太區,瓦茨拉夫廣場。
2。兩天藝術品鑒遊:(1)聖維特大教堂,布拉格聖喬治教堂,布拉格舊皇宮,皇金巷;(2)布拉格城堡,布拉格城堡畫廊。
3。布拉格城堡:城堡位於伏爾塔瓦河西岸拜特申山上,由聖維特教堂和大小宮殿組成。城堡建於公元7世紀,最初為波西米亞的皇室宮邸,遠遠望去,乳黃色的樓房,鐵灰色的教堂,淡綠色的鍾樓,白色的尖頂。布拉格城堡是曆界總統的辦公室,故又稱總統府。這裏有羅馬式,哥特式,巴洛克式,文藝複興式等各個時代風格的建築。功能類型包括教堂,王宮,畫廊,大廳,雕像,噴泉等,其中以文藝複興時代建的晚期哥特式加冕大廳,安娜女皇娛樂廳,西班牙大廳最有名。
4。布拉格城堡畫廊(Obrazarna Prazskeho Hradu)必須另付門票才可進入。其內收藏了許多古典繪畫,最早從16世紀開始,而以16~18世紀繪畫為主,涵括了意大利,德國,荷蘭等各國藝術家作品,共4000餘幅。布拉格城堡畫廊的原址是城堡馬廄,在改建為城堡畫廊過程中,發掘出布拉格城堡最早的教堂 —— 聖女教堂,部分遺跡存放在畫廊中。
5。聖維塔大教堂(Katedrala sv. Vita)是布拉格最重要的地標,除了豐富的建築特色外。也是布拉格城堡王室加冕與辭世後長眠之所。聖維塔大教堂的幾個參觀重點包括20世紀的彩色玻璃窗,聖約翰之墓,荷聖溫塞斯拉斯禮拜堂。走進教堂門口,左側色彩鮮麗的彩色玻璃就是布拉格著名的畫家穆哈的作品,為這個千年曆史的教堂增添不少現代感;繞過聖壇後方,純銀打造,裝飾華麗的是聖約翰之墓,他是1736年的反宗教改革者,因此葬在聖維塔大教堂中,並以純銀華麗的裝飾作為紀念。
6。聖喬治大教堂(Bazilika sv. Jiri)在聖維塔大教堂後方,紅色,有雙塔,是捷克保存最好的仿羅馬式建築,920年完成後擴大修建多次,最近一次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教堂的基石和兩個塔尖從10世紀一直保存至今。一旁的聖喬治女修道院是波西米亞第一修道院,曾在18世紀被拆除改建為軍營,現為國家藝廊,收藏14至17世紀的捷克藝術品,包括哥特,文藝複興和巴洛克等不同時期的繪畫作品。
7。舊皇宮(Stary Kralovsky Palac),也就是現在的總統府,位於聖維塔大教堂東北側,是以往波西米亞國王的住所,曆任在位者對不同部分進行修繕。整個皇宮建築大致分為三層,入口一進去是挑高的維拉迪斯拉夫大廳,也是整個皇宮的重心,往上層的新領地大廳有許多早期書記的圖像;下層有哥特式的查理四世宮殿,和仿羅馬式宮殿大廳,大多數房間在西元1541年的大火中受到毀壞,因此部分有後來重建的痕跡。
8。黃金巷(Zlata Ulicka)是布拉格最著名的景點之一,觀光客的擁擠程度與查理大橋不相上下,卡夫卡曾居住過的22號(水藍色),目前是一家小巧可愛的書店,當然也販售卡夫卡作品集。黃金巷在聖喬治教堂與玩具博物館之間,拐進一條小巷後到了這個小屋林立的黃金巷,宛如童話故事內的小巧房舍,是布拉格最詩情畫意的街道。黃金巷原本是仆人工匠居住之處,後來因為聚集不少為國王煉金的術士,因而得名。現在每家商店內可看到不同種類的紀念品和手工藝品,例如16號的木製玩具,20號的錫製布拉格小士兵,21號手繪衣服,19號的外觀最有看頭,是花木扶疏的可愛花園小屋。
9。查理大橋,傍晚去看黃昏。
10。穿過查理橋,到達舊城廣場,然後去看天文鍾,這裏記錄著老捷克的計時方法和哲學,阿諾 施瓦辛格的《魔鬼末日》便是在這裏取景的。
(布拉格城堡,查理大橋,市政廳,瓦茨拉夫廣場)
斯洛伐克(Slovakia)
貨幣:歐元(2009年1月1日加入歐元區)
語言:斯洛伐克語
首都:布拉迪斯拉發
人口:540萬(2005年12月)
麵積:4.9萬平方公裏
天氣:
1993年1月1日,捷克斯洛伐克正式分裂為捷克共和國和斯洛伐克共和國兩個國家。
美食:具有斯洛伐克濃鬱民族特色的飯菜有意大利麵加羊乳酪醬油,加羊乳酪醬的馬鈴薯湯,磨菇湯,白菜湯,豆湯。
購物:木偶,水晶,木頭玩具,陶瓷等。集中在福爾班廣場,密契卡斯卡路,總統府廣場一帶。總統府廣場對麵有一家Eduscho咖啡館,在維也納到處克見其連鎖店,在這裏喝杯咖啡比維也納要便宜得多。
首都布拉迪斯拉發(Bratislava)位於多瑙河畔小喀爾巴阡山麓,距維也納不足60公裏,由新,老兩個城區組成,老城區(StareMesto)位於多瑙河北岸,名勝古跡眾多,其中古老和最具代表性的建築為布拉迪斯拉發城堡,這裏原是古羅馬人建造的要塞,在城牆上可以俯瞰全城及多瑙河沿岸風光。
1。大廣場(Hlavnenamestie)是市中心最大的廣場,中間的羅蘭噴泉建於1527年,是城裏最古老的噴泉。廣場旁的老市政廳(Stararadnica )建於1421年,1868年被辟為市政博物館(Mestskemuzeum)。
2。主教宮(Primacialnypalac),在主教廣場旁邊,建於1778~1781年,曾為匈牙利大主教的官邸。主教宮內有仿造法國凡爾賽宮的鏡廳,鏡廳見證了歐洲曆史上重要的事情,1805年拿破侖與神聖羅馬皇帝在此簽訂“普萊斯堡和約”,奠定了神聖羅馬帝國的結束。二層展出一些罕見的十七世紀英國掛毯。
3。斯洛伐克國家歌劇院(Slovenskenarodnedivadlo)。早期的古典劇場建於1776年,1884~1886年被維也納建築師改造成如今的新古典主義建築風格。
4。聖馬丁大教堂(Domsv.Martina),建與13世紀,哥特式,高大的教堂曾經是匈牙利國王的加冕教堂。1563~1830年間,有11位匈牙利國王及8位王後在此加冕。
5。米榭爾門(Michalskabrana),是古城牆裏保存下來的唯一一座中世紀的城門。城門之上是高51米綠色尖頂鍾塔,塔頂是天使米榭爾的雕像。如今塔內辟為小型兵器博物館。
6。格拉蘇爾科維奇宮(Grassalkovicovpalac),洛可可式的宮殿建於1760年,由匈牙利宮廷議會領袖格拉蘇爾維奇公爵下令興建。作曲家海頓(1732.3.31.~1809.5.31.)於1772年指揮室內管弦樂隊演出。1996年重建後成為斯洛伐克總統府。( Prezidentskypalac)後麵的花園作公園對外開放。
7。大主教夏宮(Letnyarcibiskupskypalac),如今是斯洛伐克政府機構的辦公樓。17世紀文藝複興式的宮殿曾是匈牙利埃斯泰爾戈姆大主教的夏宮。18世紀由奧地利建築師改建成龐大的巴羅克式宮殿。
8。布拉迪斯拉發城堡(Bratislavskyhrad),高居老城旁的山區上,城堡最早提到是在907年,15世紀為抵禦胡斯的搶劫加固了城堡,後來匈牙利國王又下令在城堡中間建設高大的宮殿作為王宮,1811年宮殿曾被喝醉的士兵燒毀。1953~1968年重建,如今一半的建築被辟為斯洛伐克國家博物館。
9。班斯卡 什佳夫尼察,它是一個古老的礦區,從13世紀到18世紀,這裏是最重要的貴重金屬采礦中心。該礦區開采加工貴重金屬,特別是金銀的曆史可追溯到青銅器時代。1762年在這裏成立的采礦學院非常有名,是世界上最早成立的這一領域的高等教育機構。這地方的漂亮建築比比皆是。
10。斯皮思城堡,是中歐中世紀最大的城堡,其曆史可追溯到公元1113年,當時是建在通往波羅的海重要貿易通道上的一座皇家城堡。更別具一格的是澤拉小村,這裏有哥特式聖神教堂,裏麵掛有精美的特特式繪畫。
11。巴爾代約夫,是14世紀的哥特式城鎮,以其保存完整的城堡喝哥特式房屋,文藝複興時期的房屋為主要特點。15世紀建立的聖伊吉迪亞斯教堂和1505~1511年的市政廳都屬國家級古跡。小城附近的巴爾代約夫保健中心綠樹環繞,景色宜人,其房屋代表了19世紀的建築風格。附近有民間建築博物館,周圍村落有許多17世紀至19世紀時的木結構教堂。
斯洛文尼亞(Slovenia)沒有去成。
貨幣:斯洛文尼亞托拉捷夫(SIT)
1歐元 ~=
語言:
人口:萬
麵積:萬平方公裏
首都:盧布爾雅那(Ljubljana)
1。城堡,龍橋,共和國廣場
列支敦士登(Liechtenstein)沒有去成。
貨幣:瑞士法郎
語言:德語
人口:3.2萬
麵積:160平方公裏
首都:瓦杜茲(Vaduz)
列支敦士登公國於1719年建立。
1800~1815年拿破侖戰爭期間,遭到法國和俄國侵略。
1806年成為主權國。
1806~1814年為萊茵聯盟成員。
1815年拿破侖失敗後,加入新成立的德意誌聯盟。
1866年獨立。
1919年起,列支敦士登的對外關係由瑞士代表。
列支敦士登為歐洲自由貿易協會成員。
列支敦士登為內陸國,位於歐洲阿爾卑斯山中部和萊茵河上東岸,西麵和南麵與瑞士接壤,東麵和北麵與奧地利為鄰。
列支敦士登是著名的“郵票王國”,自1912年開始印刷郵票,並以發行優美的郵票聞名遐邇,郵票業也是國家財政的重要財源之一。到這裏來郵票一定是要買的,參觀郵票博物館時就可購買,市中心的郵政中心(Vaduz Posta)二樓有出售郵票的專櫃。
旅行時間:2013年5月27日~6月7日
2013。5。27 。離開科威特,飛維也納,在伊斯坦布爾轉機,呆維也納。
2013。5。28 。維也納
2013。5。29 。維也納
2013。5。30。 薩爾茨堡 (維也納 --> 火車 --> 布拉格)
2013。5。31。 薩爾茨堡 (布拉格)
2013。6。01。 布拉格
2013。6。02 。布拉格 (布拉格 --> 火車 --> 薩爾茨堡)
2013。6。03 。布達佩斯 ( 薩爾茨堡)
2013。6。04。 布達佩斯 (薩爾茨堡 --> 火車2.5小時 --> 維也納)
2013。6。05。 布拉迪斯拉發
2013。6。06 。維也納 晚上7點飛伊斯坦布爾
2013。6。07。 回到科威特
其它信息:
1。從捷克的布拉格到匈牙利的布達佩斯
*火車其中有晚上11:10分的班次,終點是羅馬尼亞的布加勒斯特,早晨8:30到匈牙利的布達佩斯,大約淩晨3:00兩國海關關員會查護照,出境&入境。
*汽車約600多公裏,過海關會找麻煩,高速公路上有小偷。
小知識:
巴洛克式:巴洛克式一詞的原意是奇異古怪,古典主義者用它來稱呼那種離經叛道的建築風格。這種風格在反對僵化的古典主義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調何表達世俗情趣等方麵起了重要作用,對城市廣場,園林藝術,以至文學藝術等發生很大影響,一度在歐洲廣泛流行。其特點是外行自由,追求動態,喜好富麗的裝飾和雕刻,強烈的色彩,常穿插著曲麵和橢圓形空間。
哥特式建築:是一種興盛於中世紀高峰與末期的建築風格,由羅曼式建築發展而來,為文藝複興建築所繼承。發源於十二世紀的法國,持續至十六世紀。特點是:尖塔高聳,尖形拱門,大窗戶及繪有聖經故事的花窗玻璃。在設計中利用尖肋拱頂(Pointed Arch or Gothic Arch),飛扶壁(Flying Buttress),修長的束柱(beam-column),營造出輕盈修長的飛天感。細長的花窗叫“柳葉窗”,圓形的花窗叫“玫瑰窗”。
作品:巴黎聖母院,索爾茲伯裏主教堂,科隆大教堂。。。
古羅馬建築:建築藝術寶庫中的一顆明珠,它承載了古希臘文明中的建築風格,凸顯地中海地區特色,同時又是古希臘建築的一種發展。特點一般以厚實的磚石牆,半圓形拱券,逐層挑出的門框裝飾和交叉拱頂結構為主要特點。
作品:羅馬劇場,萬神廟,角鬥場。。。
洛可可風格(Rococo Style):於18世紀20年代產生於法國,流行於歐洲,是在巴洛克式建築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主要表現在室內裝飾上。特點是纖弱嬌媚,華麗精巧,甜膩溫柔,紛繁瑣細。洛可可一詞由法語ro-caille(貝殼工藝)演化而來,原意為建築裝飾中一種貝殼形圖案。
文藝複興式建築(Renaissance architecture):是歐洲建築史上繼哥特式建築後出現的一種建築風格,15世紀產生於意大利,後傳播到歐洲其它地區。最明顯的特征是揚棄了中世紀時期的哥特式建築風格,而在宗教和世俗建築上重新采用了古希臘羅馬時期的柱式構圖要素。
作品:佛羅倫薩美第奇官邸,佛羅倫薩大教堂,羅馬聖彼得大教堂,法國的楓丹白露宮。。。
拜占庭式建築:一種以基督教為背景的建築藝術形式,建築具有鮮明的宗教色彩,其突出特點是屋頂的圓形。公元395年,以基督教為國教的羅馬帝國分裂成東西兩個帝國,史稱東羅馬帝國為拜占庭帝國,其統治延續到15世紀,1453年被土爾其人滅亡。建築特點是:十字架橫向與縱向長度差異較小,其交點上為有大型圓穹頂,穹頂在方形的平麵上,建立覆蓋穹頂,並把重量落在四個獨立支柱上,這對歐洲建築發展是一大貢獻。
作品:聖索非亞教堂,
卡夫卡:德文Franz Kafka,18837。3。~1924。6。3。20世紀奧地利德語小說家,猶太人。在逝世後,文章才得到比較強列的回響。
《變形記》(Die Verwandlung)
《審判》(Der Proz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