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性之間真有純潔的友情?(都來說說電影《一天》)

DUMARTINI (2011-12-06 09:39:28) 評論 (111)


某一天,相遇,然後著某一天在彼此的生命中就有了某種特殊的意義。

某一天,在歲月的流淌裏伴著成長,失落,婚戀嫁娶,事業人生,掙紮,疾病死亡。友誼愛情混伴著從始至終。

某一天,我們都會告別,不管是否得到自己追求的東西,隻是比較殘酷的是再沒有心愛的人在那裏與你分享你的心心相印的一切。

EM身體走了,帶走了Dex靈魂裏的一部分自己。某一天已在20年裏成了他們兩個人共同的一部分有機體。

某一天,不是永遠,它會被命運無情的大手畫上句號。

                  -----By bymyheart



========================




這是我剛剛10分鍾之前COPY來的一個句子,城門上看來的,是某個論壇正熱火朝天議論著的一個經典話題。

“異性之間真有純潔的友情?”

根據我這一輩子的經驗和所見所聞,我原本的答案是-----有哇,當然。可昨晚看的那部電影,我那麽喜歡,那麽投入和受感動的,以致舍不得一分鍾的情節耽誤,舍不得錯過一句台詞,看油管上的視頻都會梨花帶雨,最後哭得稀裏嘩啦的,電影分明告訴我另一個版本的結論----- 澆了二十年的友情土壤,開出來的結果是愛情之花~~~


 




點擊看電影。片子長一小時四十七分二十九秒





 


關於電影《那一天》

今年八月首映

改編自英國作家大衛•尼克爾斯(
David Nicholls)2009年同名暢銷小說《總是那一天》(One Day
)。

講的是1988
年7月15日,剛剛從學校畢業的德克斯特和艾瑪初次相識。 

一男一女,類型、個性、價值觀念、背景以致後來的人生道路都如此不同的兩個人,(很象是兩股道上跑的車!確切地說一個坐著跑車和另一個騎自行車。。。PLAYBOY的帥他尋找一夜情,喜歡文學愛寫長信最後終於成為小說家的乖乖女則期待另一類更值得期待的關係。她說====“ soulmate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找到的,不管這個人是否是睡在身邊,畢竟應該是陪伴你很久,就算不常見麵 但每次你最開心或最不開心時 是你希望與之分享的那個人”    ==== 大致意思~~~~)

兩人在學校畢業那天認識。有很有趣的一個開頭,但這是一個明顯沒有明天的故事。

而明天他們倆又幹嘛了?(這第一次會麵的情節直到電影的結尾處才剛剛回放後半段,感人啊!浪漫情愫賺夠了觀眾的眼淚。。。)

第二年的這天又有沒有個人交接?

第三年的這天呢?

一直到二十年後的這天呢 。。。。

那一天,那一天,小說和電影的題目就是這麽來的。也就是說接下來的
20
年裏,他們每一年過這一天的情景都在電影中出現,濃縮成80年代末到21世紀初這一時期時代的剪影, 和年輕人離開學校進入社會之後所需麵臨的現實:就業、個人奮鬥、婚戀、前途、家庭關係等等,是極其困難甚至嚴酷的人生之路展現,沒有“王子和公主從此過著幸福的生活”,是悲劇的結局加上男主角的沉淪然後振作。但幸好給了人思考,有這麽一些帶亮色的場景預示。。。。


小說也是以20年來每一年的那一日為章節標題的。。。)) 電影的情節和結構基本延續了小說的,以非常簡單而有效的一個日期線索貫穿始終,用他們之間濃濃友情的推進和淡淡的愛轉化,那種無休無止的糾纏、糾葛作為編織的豐富材料,來達到那個征服觀眾打動人心的目標。



(先寫這些啊   是我看了第一遍後 情感激動的基調下所寫。。。。。 有時間重看的話,能進一步理解,不斷補充感想。。。。尤其是關於這位男主角的性格分析。。。)






小說家和電影改編大衛•尼克爾斯
 





女主角是我們都很喜歡的安妮·海瑟薇,她一擔綱 常常能幫電影加分的~~~~

男主角JIM俺不認得。據說是名英國歌手,做樂隊的,

但我覺得他演一個紈絝子弟落魄沉淪又振作的過程 細節表現真是不錯!

慢慢的欣賞,然後 都來說說觀感吧。。。

也許不看導播不讀索引,自己看電影做結論反而更好!




--------------------------------------------

評論摘要


CPA 評論於:2011-12-06 20:14:47:

我看了,非常非常喜歡。Anne Hathaway 我早就喜歡了,而這個男主人公也給我很大的驚喜。他的浪子做派放在另一個男人身上,我可能早就想一高跟鞋扔過去了。可這個演員演繹出了一個可愛的男孩子,讓人母性泛濫,忍不住憐愛和原諒他。

這兩個人從來就不是純潔的友誼。女的一直單戀著,包容著,無奈地隱忍著。男的則一直享受著她的陪伴,和些許身體上的誘惑。在他們的關係中,從來就不是平等的。這個男孩子雖然善良,帥氣,可愛的要命,但是少年得誌,沒有責任感,成熟地忒晚。 他是典型的好女孩的夢裏人(惡夢)。



DUMARTINI 評論於:2011-12-06 20:38:14

謝謝你CPA,你的悟性,開拓了我的思路~~~~真的也, 一開始就不平等! 但我又找不到男的利用這種單戀而故意傷害的痕跡,他隻是不珍惜吧. 艾瑪去世後伊恩來見德克斯特說了幾句話好像歸納了他倆的種種緣份。很必要。 象這樣惹人憐愛的花花公子形象,是原作品的定位好呢 還是演員的形象造成~~? 感覺真不錯 。


一霖 評論於:2011-12-06 23:18:35

繼續來回答杜姐的問題~~

“象這樣惹人憐愛的花花公子形象,是原作品的定位好呢 還是演員的形象造成?”

——我覺得兩方麵的原因都有。首先,像這類題材的故事,演員的外表形象肯定是很重要的,不然,觀眾還沒看完,就會在心裏罵開了~~ 人們對帥哥不由自己的就會放寬寬容的尺碼。

其次,作品對角色的定位也比較合情理。Dexter雖然花,但畢竟還年輕,這個年級的男女,還談不上要為對方負責,大家都是你情我願。

他對Em,確實也是真有點喜歡,正因為Em和他親近的一些女孩有很多不同,她的幽默和文學上的才氣,是吸引Dexter的主要原因。而他自己既帥又有份獨特的工作,那個年紀要想把握住自己也是很難的。


麗雅 評論於:2011-12-07 08:51:15


《一天》是一部單戀的故事,二人之間從開始就不是普通意義上的朋友。Em的意外死亡,促成了Dexter的長大,讓這部看起來是輕鬆浪漫喜劇的電影變成了悲劇,有了一定的深度。

不過,多年前,我就認定年齡相當的男女之間不可能有真正純潔的友誼。異性相吸是大自然的規律,再正常不過了。男女倆人如果表麵上看起來很純潔,那是因為:

1)一方已有所屬或雙方都各有所屬,雖然互有好感、想見很晚、心照不宣,但智者明白必須保護家庭,不如兩家變成好朋友;

2)”君生我未生 我生君已老“,forbidden love常會轉化為一生的mentorship;

3)二人各方麵條件相差甚遠,明知道落花有意、流水無情,何必捅破呢。這樣的單戀情形下有可能會演變成不太平等的友誼。

4)。。。。。。請大家補充哦


所以,男女之間在一生的交往中是沒有真正純潔的友誼的,因為至少其中一方在某一階段曾怦然心動過。

即使二人開始時是純粹的友誼,那是因為還沒有接受到考驗----日久容易生情,難保友情不變質哦。



京燕花園 評論於:2011-12-07 11:54:56

男女之間有純粹的友誼嗎?影片裏畢業那天兩人共享一枕的一夜情雖未果,也可列為精神出軌了吧。

所以淡淡的友情可以有,濃濃的深情就屬於愛情了。

假如說兩人生活是兩股道上跑的車,在人生軌跡中能有交集,倫敦巴黎的浪漫,失意得意時的電話,不求永遠擁有,曾經相知就是美麗。

電影能引起大家的共鳴,歲月悠悠每個人都有豐富的人生經曆,往往失去了才覺得珍貴。

男女主角都賞心悅目,這個電影雪兒去電影院看過,她覺得女主角英國口音帶美國腔,故事很傷感,可她還是常常提起。

今天真好我在杜姐姐這兒看了全部,等雪兒回家讓她看鏈接。我喜歡它回憶式的結尾,讓人回味,她活在他心裏。


小艾媽媽 評論於:2011-12-08 01:07:53

揮劍挑了我的馬甲看完了,總結如下

1 男女沒有友情,這是經過無數先驅們血淋淋赤果果的經驗驗證過的,愛因斯坦是相對論,這是絕對論,有點太武斷,可能挨磚頭:))

2 他們一開始就相愛,互相欣賞吸引,隻是男煮餃太年少輕狂沒察覺,經過曆練風雨她們誠實的麵對自己真實的感受。

3 導演真能忽悠人,給觀眾這樣的結局,害得俺掉了幾滴鱷魚的眼淚。遺憾的尾聲震撼也給人啟發,不要蹉跎歲月珍惜眼前人。


5 角色選的好,男帥女美,對花花大少俺說啥也恨不起來,他至少不虛偽。總的來說西方人對情感坦然大氣,酸菜缸醋壇子發xiao沒完沒了的情況少,這點很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6 杜姐,心姐,麗雅姐,還有幾位同誌的點評都非常有水準,屬專業影評級別的,俺在這裏純粹是班門弄斧來著。






翎瓏 評論於:2011-12-08 04:49:29 
 

我也有一個如片中的一樣的很帥的男性友人,隻不過我從沒有如女主角一樣愛過他。

他也是個花花公子一樣的人兒,我們一進大學就認識,他也有了個女友,我們經常三人行,後來他跟女友分手,他還是留戀花叢,我也有自己的男友,不過班上的人以及他追得女生總會好奇問他我跟他到底什麽關係(這是他後來告訴我的)。

我出國他專門跑過來看我,陪我買行李箱。

我遭遇不幸也會跟他說,我們很少聯係,可是隻要聯係總是很親切。回國他還是會趕來看我,我們從沒有超出男女之間的雷池,也不愛對方就這樣。看到這個影片感觸很深。


點綴:  【美麗的愛情人生 ——看電影《那一天》(One Day) 】 

(節選)


正行走在回去路上的德斯特,倍顯形單影孤,落寞之極,突然他發現艾瑪追了上來,他驚訝地站在原地一動不動,愛瑪跑上前來,告訴他:“我以為我能忘了你,結果我做不到。如果你欺負了我,或者騙我,惹我生氣,或者對我不起,我就宰了你!你要發誓!”驚喜之中的德斯特趕緊連連發誓。之後他們便當街深深地擁吻在一起。 這時是公元2003年,這一對戀人從1988年開始,用了十五年的寶貴光陰才走到了一起。兩個經曆了風雨滄桑,人生坎坷的人終於殊途同歸、結出了愛情之果。也隻有到了這時,艾瑪才把等待了十五年的心願說了出來。


。。。。。。。。。。。。。。。。。



沒有了艾瑪,德斯特就垮掉了。但是在父親的提醒下,他又堅強了起來。因為父親的話他聽進去了,“你要像艾瑪在的時候那樣活著,就像我這十年。”同樣是喪妻之痛,父親沒有自暴自棄,而是仍然像妻子在世時那樣的活著。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這個榜樣又來自父親,所以德斯特很快振作起來了。直到現在,德斯特都在像艾瑪在的時候那樣得活著。影片是在2011年7月15日那一天結束的。

這部影片拍攝手法比較新穎,7月15日那一天始終貫穿始終。從宗教上說那是個斯威遜神父被葬在溫徹斯特大教堂的日子,根據相關的一個傳說,如果這一天下雨的話,所做的事情就會永遠擁有。他們相識的那天就是7月15日,當晚他們睡在一起之時,德斯特突然就想到了這件事,他就跟艾瑪說起了這個細節,艾瑪說這是個很美很美的故事,在入睡前,艾瑪帶著睡意還問德斯特:如果不下雨的話,你想不想做些什麽,你和我?

所以對於德斯特與艾瑪來說這一天也是他們的命定。他們於1988年的7月15日相識,艾瑪也於二十一年後的7月15日那一天香消玉殞。是不是因為他們相識的那一天沒有下雨的關係,他們愛情的到來才會經曆這麽漫長的等候,而且最終兩個人隻有短短的三年朝夕相處,艾瑪就撒手人寰、離他而去了?裏麵有怎樣的因果關係,令人難以想象。 但不管怎樣,影片中將這麽一大段厚重的故事,由那一天的這個日子串接起來,就好比在繁紛複雜的情節中有了一個清晰的頭緒,並且也令這個故事在動感中展現,在激情跳躍中推進,又在深厚的文化底蘊與宗教色彩裏,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



影片最後倒敘的鏡頭是該片的精彩之處,也是該片的點睛之筆。兩個年輕人在山上突然想到,在德斯特的雙親到來前,他們還是有時間可以在床上做點什麽的時候,他們的表情是多麽得興奮啊!那是一種從心底迸發出來的一種歡喜!

因此,他們歡呼著向山下奔去,就好像他們要迎接的不是一次例行的做愛,而是一個盛大的節日!這樣心曠神怡的表演,這樣光彩奪目的詮釋,令人不由得感歎,多麽美麗的人生!多麽迷人的青春!這樣的愛情人生,令人陶醉,值得禮讚。

 

點綴: 2011-12-12 11:31:58 人到中年才懂愛 ——再看電影《那一天》(One Day)

(節選)

 
有人說艾瑪在得到德斯特的愛之後隻活了三年,所以令這個愛情的結局還算是不幸中的萬幸。因為人們有理由為德斯特擔心,認為他不靠譜,會辜負艾瑪的感情,最終又別有所愛。這樣的顧慮與推測不是沒有道理的。

我最初對德斯特也有這樣的懷疑與不信任。可是,仔細思考過後,發現自己還是多慮了。 其實,道理很簡單。一個再不成熟的人,隨著閱曆的增加,人生曆練的增多,人到中年之後還是能夠變得老成持重一些,而且經過充分的對比與比較之後,也能夠開始知道愛,懂得愛了。

德斯特盡管風流了自己的青春歲月,到頭來還是在自己的妻子麵前折戟沉沙。妻子對他的背叛又是那樣得生動與慘不忍睹。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也是對他的一種懲罰與報應。而人一旦經曆了滄桑,想讓他不成熟都難。

所以,事實上與艾瑪重拾舊情(姑且就用“舊情”一詞吧)的德斯特已經不是原先的那個得斯特了。歲月的磨礪,已經讓他脫胎換骨成了一個新的德斯特。這個新人,依然不高尚,但是他知道了尊重,知道了珍惜,懂得了珍惜的意義與重要。他知道了愛,懂得了愛不是沒完沒了的做愛,而是要憐香惜玉、用全身心去關懷與珍愛一個人。
 
所以在這種兌變下,誰還會去懷疑這樣一個人,還會對他不放心,還會擔心他會欺負與欺騙艾瑪呢?完全不會,完全不必擔心與懷疑。艾瑪就是活到九十歲,相信他也不會背叛她。失而複得的愛更是寶貴的,對此人們對德斯特是有信心的,要不世界上也就沒有可羨慕、可禮讚的真實愛情了。

誠然,不是說他與艾瑪生活在一起就會一點兒摩擦也沒有。實際上,就在艾瑪離開的那天的那個早上,艾瑪還是跟德斯特有過不愉快,雖然不大,但艾瑪是生著氣去上班的,所以在下班時,艾瑪首先給了德斯特一個電話留言,就是為他早上的發脾氣而道歉。這個事例也說明,兩個朝夕生活在一起的人,其關係難免會因為一個人的心情突然間的莫名其妙而受到影響。

因此可以想見,在他們以後的日子裏,這樣的事情一定會有,也許還會不少。可是這都無關痛癢,沒有大礙,而且就像那天早上一樣,每次都一定會是德斯特讓著艾瑪。可見,心情時而不悅,生點兒小氣很正常。但背叛是不會有的。這是底線,是原則。此刻的德斯特已經年近或年過四十了,他那段放浪形骸的人生已經成為過去,再叫他像二十幾歲那樣隻知道玩樂,沒有責任感,已經不可能了。 

片中有一處橋段非常有戲,又有意義。在艾瑪離去後,編導讓艾瑪的第一個男友與德斯特相見。其間都是德斯特在聽,那個男友在講。他說的是,他對德斯特沒有好感,看不起他,可是看到艾瑪跟德斯特在一起時就榮光煥發,所以他又很感謝德斯特。但是他把功勞歸在艾瑪的身上,說艾瑪使德斯特成為了一個正派的人。

這個安排令這部電影的深度大增,它不僅說明了艾瑪還活在愛她的人心裏,也說明了德斯特沒有辜負艾瑪的真情,她已經走了五年了,可是德斯特還能贏得他曾經的情敵的原諒與尊重,這是多麽高的獎賞!在天上的艾瑪一定會為此欣慰不已,她沒有愛錯德斯特。
 
。。。。。。。。。。。。。。。



不要錯過閱讀點綴朋友的博客全文:請點擊----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1112&postID=8017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1112&postID=1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