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在哪裏能獲得更好的退休生活?

如山 (2011-12-03 21:13:20) 評論 (13)

投資在哪裏能獲得更好的退休生活?

如山

2011123日,星期六)

最近投壇上關於退休的話題很熱。也有網友介紹了在中美兩地的退休生活比較。很多網友討論了多少錢可以過好的退休生活、現在如何投資理財可以達到退休時的需要、在哪裏退休比較好等等。但我覺得大家都忽略了退休生活質量這一關鍵點。退休生活質量當然要有一定的錢做基礎,但是更重要的退休生活質量並非錢能保證,首先是身體的健康程度。而退休時和退休後的健康生活質量,是要靠經年累月的身體鍛煉和中年之後(姑且說35歲之後)的飲食平衡來達到的。

為了使本文更生動和貼近事實,咱就用投壇上關於退休話題引起最多點擊率的網友“電動車生涯”(以下簡稱“電老”)和“老楊家”(laoyangdelp為例點評一下(希望兩位不介意)。

先說網友“電老”關於中美兩地的退休生活比較(見“電老”寫的《在大陸和在美國退休的日子》)。根據“電老”披露,他在中國的退休生活內容遠比美國的豐富,從早上到晚上到周末都不同。而美國相對很單調。但是,在俺看來,“電老”在美國的生活卻更加健康和有益身體。何故?“電老”說他在美國時“每天騎自行車一小時鍛煉”。而“電老”在中國卻沒有任何鍛煉身體的內容。

再來說說“老楊家”。從她的博客文章可以知道,她夫婦“運動旅遊”遍世界地走。“運動旅遊”包括徒步、Hiking、騎自行車等等。這是最健康的旅遊,而她夫婦長期的Hiking、騎自行車等運動也是一種很健康的生活。這種生活延續到退休,就是一種長期健康投資的最好收獲。

按說,“電老”已經是投壇當之無愧的富翁,而“老楊家”還是在考慮退休錢的安排中,兩者從退休後的錢上也許沒有可比性。可是,諸位想想,要是後者在同樣的退休年齡下更健康,哪一個的退休生活質量更好呢?可能不一定是前者。我們用一個更極端的例子來比較,就是一個退休時仍然住在豪宅,每個月自己完全有能力支付2萬美元請特別護理,但是人已經生活不能自理;而另外一個因為錢不夠多,隻能住公寓,但是生活完全自理,還能時不時出門旅遊。或者後者財務上更差一點,還要做點Part time job來補(至於是否活到老做到老,自己永遠不願意退休,不在討論範圍)。哪一個更好呢?我看沒人願意選做前者。咱並非說“電老”不健康,而是想說明退休時身體健康或者比較健康是保證退休生活質量的第一要素,比錢多更重要。

 

有人可能要質疑,你怎麽知道錢多的人就身體不好?不是我知道或者假設,要是有錢人早就能意識到鍛煉身體的重要性當然就更好,但我在國內遇到太多近十年爆富的富翁完全沒有鍛煉身體的意識和概念。顯然,退休時身體健康很大程度是靠年輕身體條件好的時候長期保持鍛煉來積累的。又有人可能要說,生死有命,富貴在天,要得病的時候還是得病,壽命長的人還是壽命長。聽起來是有點道理,不是還有報道說,一位超過百歲的老人,當記者采訪其日常生活規律和飲食時,回答是每天一塊肥肉。還有一個是每天幾根煙。難道這些特例可以作為長壽的生活習慣去推廣?當然不是。不可否認,人的基因差異對人的健康有影響。但是,科學的統計已經充分顯示,身體鍛煉和中年之後的飲食平衡、工作壓力、生活環境等等對人的健康和長壽扮演了重要角色。人是無法違抗自然規律的,可是積極的努力一定有正麵效果。

 

經年累月的身體鍛煉是要付出的:付出時間、精力和毅力。大家明白,時間、精力就是錢。放棄部分可以用來賺錢的時間和精力,可以換取日後更好的生活和退休後花費更少的錢。這無疑也是一種投資,而且是一項重要的投資,應該放在所有的投資的前麵。敝人認為,對於已經進入小康水平的網友(我相信這不是本壇100%也是絕大多數已經達到的水平),在自己身體上的投資是最值得的投資,開始得愈早愈好,是獲得更好的退休生活的重要前提。

 

祝諸位讀者身體都好,退休或永遠不退休的都生活幸福。

(注:本文為如山原創,轉載請與作者聯係)

請參考:《讓健康和財富、 帥哥和美女同時擁抱你》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1001&postID=36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