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一霖《午後茶:關於青春期孩子》討論會

DUMARTINI (2011-04-16 13:32:11) 評論 (22)

(收藏版)

 


一霖的園子鏈接:(點擊----)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1103&postID=19749


我說:

一霖你寫得真好。。。沒想到你的16歲花季是在醫院度過的,那種孤獨和沉鬱深深地印在了你細膩刻畫的心態和感覺中。好精妙的感情抒發,文筆了得,先讚一個!


我怎麽竟敢大言不慚地說自己有經驗?同你的思考和經曆相比我算不了什麽。

不過承蒙一霖mm信任,也樂意在此謅寫上幾句,參加討論的同時也是給自己一個反思的機會吧,好些內容都是好久好久以前發生的,並經曆過好多時代和地域變遷了的,不一定能適合於今天的青少年?


你患心肌炎-住院-休學-返校以及後來受到的特殊待遇。。這些都是發生在青春期的最重大事件了----學生生活本十分單純,一切都是圍繞著學校,所有的朋友都是來自同班同學的,所以同熟悉的生活告別住進陌生的關乎生死這樣令人困惑命題的醫院環境,這段經曆的影響特別大,使你個性有所改變,這我完全相信。

但,是不是每個經曆生病休學的同學,都會象你一樣由開朗變得多愁善感 傷情不已,如你所說:“每到窗外夕陽西下,幾近黃昏,我就開始收拾心情,把悒鬱的眼睛從書頁上抽離。可是,落寞孤單的心情依然踏著自己的影子踽踽而行。“再回校,感覺自己處處像個局外人。課間休息時,我伏在桌上,一絡斜覆在額上的豐軟的黑發,一片寂寞落單的側影……”等等, 那種成熟和老到,同14歲的年齡那麽不相稱。。。我覺得還是你性格中原有的沉鬱善感的氣質被這段特殊經曆所觸發,從而進一步發展了。如果當時的家長有象今天那麽重視青春期教育,一定會更多關注你的沉鬱的變化,理解你的孤獨感,多多鼓勵你接受現實,克服這個階段的沉默和消極,重新歸校後更加關注你的朋友圈,也許你還能回到生病前的狀態:那個伶俐甚至有點厲害的小女孩?

很明顯,並不是每個經曆生病休學的同學都會經曆性格上這樣的改變的。比如我,我當時就連傷感和沉鬱的資格都沒有,是因為文革背景,因為我們家父親有政治問題,我是黑七類子女,沒有正常待遇的那類孩子等等。。。

我也在16歲時患病手術,是我自己一個人去的醫院,掛急診,當場決定開刀,動完手術後還是我一人,那時媽媽還不知道我生病住院。。

第一晚,對麵床位的病人半夜死了,全體家屬趕來大哭,麻藥過了我傷口痛又無法睡,身邊連一個陪伴可說話的親人都沒有,而且連口水都沒得喝,是隔壁床的一位陪床老人給我喝過兩次水,記得很清楚,他覺得這個小妹妹真可憐。。。

第二天我讓護士打電話給我媽媽。因我害怕住下去,怕極了,要求立即接我出院,結果連縫針都沒拆。我是捂著肚子上的傷口一步步挪回家的。我怕媽媽為我擔心(父親的家庭問題已經夠讓她擔心了),就做出很勇敢的不怕疼的樣子,樂嗬嗬的一路嘲笑自己。

一霖mm,現在回想這段經曆以及後來更加嚴重的下放農村期間患病,這些好象都沒改變我。一直也沒向別人(比如我LG)訴過苦,是苦慣了覺得再多吃點苦也沒啥的緣故?

所以我說過 ====“積極進取又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更多的還是從性格中來。隻是我個人體會啊~陽光層麵比較多的性格,很容易從樂觀積極的角度考慮問題,(麵對同樣的人生挫折,才有截然不同麵對的態度和處理的方式,結局自然也就不同,所謂性格決定命運。。)當然性格也可能在青春期因為一些事故而改變,這些都是因人而異的,時代不同,環境也不同,個人性格發展差異都很大。

能重視教育的孩子家長自然比對此不予關心的家長會有成效些。。但是關鍵的關鍵,還是孩子自己。

他屬於什麽類型的孩子?他想成為什麽樣的人?當他自己弄懂了,方向也就明確了
。。。

先說這些吧?

這個話題有說不盡的內容,有時難免自相矛盾。解釋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