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很久以前讀過一篇采訪建築師張永和的文章,他講到,在美國讀書的時候,和一群白人同學出去玩。在街角的鏡子裏,他驚見自己的亞洲麵孔混在一群高鼻藍眼的人中間,忽然意識到自己不屬於,也許永遠不可能屬於這個群體。
對這個感悟印象深刻。因為我深深懂得他的痛苦。
一直不知道該怎麽寫我這些年在工作中不可言說的痛苦,我從來都沒有認真地對任何人提到過。有很多時候,這種痛苦是如此強烈,我會想要逃跑,想要離開。不過,那終究不是我的性格,我一直在思考,在試著找到適合我的路。
時裝是一個和藝術與文化緊密相連的領域。藝術方麵對我不是很大的問題,它是在我的血液裏的。何況今天的藝術是如此國際化,所有文化都可以在藝術中融合。而文化呢,就沒有那麽容易了。
文化是一個很奇怪的東西。它是如此地深入每一個人的生活,讓你不能覺察到它的存在原來是如此地重要。直到一個人需要在另外一個文化的深處生存。
有個波蘭詩人說過,語言既是家鄉。在一個新的國家裏,如果那裏的人們接受了你的語言,也通常意味著完全接受了你。對我來說,為語言而煩惱的日子早已經過去,擺在我麵前的,是廣闊如同大海的西方文化。這已經成為了我職業生涯中的最大障礙。
文化是什麽?是曆史。是傳說。是文學。是電影。是電視。是名人八卦,是音樂。是街上的俚語,是說唱樂,是食物,是飲料,是幽默的方式,是審美, 是穿著和搭配的方法,是可能最微小的細節。。
文化是一切。文化是每天生活的最基本的,一切。
在來美國之前,我有機會接觸了很多中國文化,看過了很多古老的中國藝術。我也在中國所謂的文化中心渡過了童年和少年時代。我的心,是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的。我愛她。在美國工作的時候,我也可以不費太多力氣地理解大多數的設計概念,它們的背景,和它們的細節。可是我對美國文化的了解,是遠遠比不上我對中國文化的了解的。在這一點上,我怎麽也比不過我的美國同事。
在美國文化的環境中,無論如何也不能夠象在中國文化中那麽自如地表達自己,那麽徹底地自信,歡喜,欣賞。那是運用自己語言的歡喜,發自內心的歡喜。
而更大的問題,是麵對時裝業裏普遍的傲慢,和皇帝新裝一樣的偏見。
這兩方麵的壓力加在一起,是可以深深打擊人的自信的,而一個人如果沒有自信了,還能做成什麽事情呢?
我一直在這個隻承認強悍與天份的世界裏掙紮,即使你設計了很多成功的款式,還是沒有那種被信任的感覺。這是一個競爭激烈的世界。我是一個簡單而柔和的人,非常誠實地說,我有今天,除了J,天份,就是極其努力地工作。在起初的幾年裏,我已經忘記了自己的生活,我象個穿上了紅舞鞋的演員,不停地跳啊,跳啊,那深深的,在異國他鄉的不安全感,已經象魔咒一樣地占據了我的心靈。在同事的眼裏,我是做得很不錯,可是在我心裏,卻隻是在生存。我離自己的夢想,還太遠。
不是沒有那些快樂的時候的,如果設計賣得很好,受到顧客的歡迎,如果好朋友特地來買我的設計,並且穿上它,所有的微笑裏都是為我而生的自豪。
曾經有一款我的設計,因為獨特,而被公司放上了我的簽名。兩千多件,一個多月就被賣得一件不剩。這是E公司從沒有過的事情。 那一天,G在門口叫住我,給我看他的一個做CEO的朋友,如何感歎她終於在售罄之前搶到了那款設計的MAIL,嗬,那個星期,我的心要飛到雲上了:)
時裝業的一切成功,都是短暫的,過眼雲煙的。隻有一個聲音最響--就是PROFIT,就是錢。曾經叱詫風雲的美國設計師,BETESY JOHNSON最近剛剛破產,公司被STEVE MADDEN買下。獲得過極大成功的德國設計師JIL SANDER在幾年前破產,公司被買,她拒絕為新公司設計。一個瑞典籍的設計師,為美國公司BILL BLASS設計,因為第一季的設計未得高層欣賞,在SHOW後馬上被開除,當天離開,手法極其粗暴。
就連當今世界最受歡迎的設計師之一ALBER ELBAZ都曾經在YSL失敗,直到現在,每場SHOW之前還提心吊膽,怕媒體不接受他的新想法。
曾經看過記錄片"九月號",是記述VOGUE雜誌九月號的編輯過程。我看完深有感觸。在時尚業的各個不同部分,創造性工作者的境遇竟然如此相似。天才人物如GRACE CODDINGTON 也必須被ANNA WINTOUR 不斷否定。而ANNA,這個"DEVIL WEARS PRADA"的原型人物,承受的是競爭激烈的市場的巨大壓力。沒有能夠承受極大打擊的,強壯的神經,是沒有辦法在這個行業呆下去的。去年ALEXANDER MCQUEEN自殺,也一定是巨大壓力下的結果。越是敏感的人,越痛苦。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伊夫。聖洛朗先生。我在他去世後,看了關於他生平的紀錄片。真的非常非常喜歡他。他說,他最好的品質是"INDULGENCE"(放縱,沉迷),盡顯一個法國人,一個藝術家的本性。他一定是比強悍無比的德國人KARL LARGERFELD 早逝的,KARL還會戴著他的墨鏡,穿著他的瘦腿褲稱王稱霸很久呢。
在這樣的快樂與痛苦中,我仍然深深愛著我的工作。每天坐在巨大的窗邊,看陽光撒進來的早上,我會高興我在這裏是被需要的。去網上看顧客給我的設計留言,有時侯她們還會自己拍了照片傳上去,我會微笑,會驚歎於這麽多的美女在穿著我的設計。在工作中遇到挫折的時候,我沒有別的辦法,隻有盡量去解決問題,然後逃避到其他地方去,試圖忘記這一切。
我真正的夢想,是有一天能用我自己的語言來設計。一定會有這一天的。我看得太多,知道一個國家要想成為一個以時尚著稱的地方,必須找到自己的風格。這種風格隻來自一個地方--她的曆史和文化。別無他法。
說了這麽多題外話,是因為這些話在我的心裏憋得太久了。回到我工作的故事上吧。。。
去年春天,我的上司換了,這次是個美男,就叫他C好了。
C身高六尺,眉清目秀。棕色的頭發,在前額微微卷曲。每次看到他,我都不禁在心裏讚一聲--好英俊的男人!
做時裝的人,都喜歡漂亮的人物。C剛來就得到了幾乎所有人的喜歡。我們在春天,同去歐洲旅行。
在旅程中,C提到他的童年,他作為同性戀的痛苦。我為他感動,也為他敏感和細膩的觀察力所折服。我願意和他一起,努力把我要設計的COLLECTION做到最好。
但是,同樣是極其敏感的我,也會時不時感受到C的不可琢磨。我有很多時候,不知道他是怎麽想的。隱約之中,我可以感受到C除了陰柔的一麵,也有男子非常強悍的一麵,隻是他把這一麵很小心地藏了起來。
那時候,H去了歐洲,我開始負責設計大得多的一個係列。這讓我緊張得夜不能寐。這個COLLECTION的總銷售額,是巨大的數字。
在一個月的緊張之後,我忽然想明白了,也輕鬆了。我會盡最大努力. 如果我失敗了,也可以告訴我自己,我試過了。我一定能在這個過程中, 學會很多東西。。。
附--我現在最關注的,也是最喜歡的幾位歐洲設計師的作品--
/>
LANVIN-- ALBER ELBAZ. 他的設計盡顯女人的柔美。同時又不失力量。
/>
DRIES VAN NOTEN. ( 放了他2010秋冬的作品,因為太出色了。)
CELINE--PHOEBE PHILO .真有才華,帶領時裝回歸極簡主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