吵架的本事

成年人 (2010-04-08 11:28:22) 評論 (18)

這篇文章是寫給吵過架的人看的,紳士淑女們不必看下去,免得玷汙了您的眼睛。既然選擇看下去,不要指責我品味低下。正如 拉屎放屁,科學的解釋頭頭是道,研究一下無傷大雅,掌握一二有備無患。

 

號稱一輩子不吵架正如號稱一輩子不撒謊,不能說沒有,但是我沒見過。 既然沒有成佛成仙,凡人之間總會有衝突。 有了衝突重則你死我活,輕則打嘴仗,即是吵架。吵架沒有文明的。不以髒話結束的至多是爭論,吵架一定以髒話結束,絕無例外。  我發現一個規律:髒話一概與性有關,而且大多與母親有關。為了把對方氣得七竅生煙,大多攻擊其母親的性。 母親一輩子含辛茹苦生兒育女,不知為何遭此不公? 作為另一半的父親則大多安然無恙,不受攻擊。 英文罵人”mother fxxker” 中文應對“草泥馬滴”。  為什麽不說”father fxxker”, “草泥爸滴 男女不平等鐵證如山,可惜女權運動者熟視無睹。 一鬧起來隻知道燒胸罩,實在是匪夷所思。

 

英文講到性,科學的講法叫“sexual intercourse”,中文翻譯“性交”。無論中英文,一看到太科學的詞,性欲全無。  於是乎有了“make love”,燃起一點愛火;中文叫“做愛”,這是最一等一的翻譯了。但是一吵起架來,英文的想象力便不如中文,遠遠不夠用。 英文罵來罵去,就是一個”fxxk!”,多麽乏味!  中文則以省份,市區,郊區,農村,甚至一條河的兩岸,對這個行為都有不同的叫法,隨後拈來的就有: 操,日,鳥(念diao,第三聲),整,搞,上,打針,開槍,放炮!林林總總,不一而足。老美和中國人吵架,中國人如果落敗,隻可能是吃虧對方不會中文。

 

中國人自己之間吵架,大致上來講北方人吵不過南方人。 (這裏的南方不包括江浙一帶。 吳儂軟語,再狠的話說出來都像在說情話。)首先北方話聽起來官腔十足,吵架打官腔不管用,中國人對當官的從來沒有好感。南方人自古以來被稱作“南蠻”,有意無意之間,語言上確實有兩分草莽氣。 我小時候所在幼兒園絕大部分是北方孩子。聽過兩個孩子吵架:“你活該!” “你活該!”“你才活該!”“你更活該!” 這是北方孩子。 南方孩子會說:“你背時!” “我兒更背時!”

 

有一次我在峨嵋山金頂,正在觀看風景,背後傳來吵鬧聲。隻聽幾個京片子對著幾個峨嵋農民大吼:“說!說!什麽叫‘錘子’?  四川人說“錘子”,形象得很,不用翻譯也能明白,還有什麽好解釋的? 隻不過從京片子嘴裏說出來,完全沒有殺傷力,好比洋涇浜來一句:“Hammer!  Who’s afraid of who?”

 

我是地道的成都人。 成都人吵架詞匯豐富,而且男人永遠吵不過女人。 想學吵架,最好的地方是公共汽車上,我初中高中坐滿了六年,取了不少經。 最能吵的是女售票員。工資不多,地位低下,多看幾個白眼就會毛了(成都話“發火”的意思)。 經年累月,練就了真槍實彈的鐵齒銅牙,舌頭比刀片還薄,自己不能刀槍不入最好不要惹她們。 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三伏天在公共汽車上,個個汗流浹背地捂著一股無名火。終於,一個小夥子跟女售票員幹上了。小夥子仗勢男人說髒話不吃虧,衝出一句:“你挨球!”這又是一句四川罵人話,形象之至,無需翻譯。 女售票員不假思索:“我挨球很正常嘛,你挨球還要現打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