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婆子

石庫門 (2010-02-28 18:30:45) 評論 (13)




上海人家,幾乎家家都有湯婆子。黃銅做的湯婆子樣子很像餑薺,大肚子,小嘴巴,嘴巴上一個螺旋蓋子。

 

上海的冬天很冷,早年室內沒有暖氣,室內室外穿得一樣多,家裏有老人小孩的,最多裝個火爐取暖。但是火爐不能燒過夜,睡覺前一定得滅了,以免發生意外。所以晚上就特別冷,玻璃窗裏麵都會結一層冰淩花。於是湯婆子就成了主要的取暖器。

 

每天晚飯後,就忙著燒開水,衝湯婆子。湯婆子的“肚子”挺大,可以灌下整整一大壺開水,把蓋子擰緊了,套上布套子,放進被窩,其功能就像現在的電熱毯。睡覺時,被窩裏已是暖烘哄了。我們通常把剛衝好的湯婆子放在被窩的上端焐著,等進被窩時,讓它開道,用腳一點,一點踢下去。先前焐暖的地方正好在背下,而腳下有湯婆子護著,這樣上下都暖和,睡得舒舒服服。第二天早上,湯婆子裏的水還是溫溫的,倒出來漱口,洗臉剛剛好,一點也不浪費。

 

記得那時我們家有三隻湯婆子,兩大一小,都是黃銅的。大的,晚上用,因為容量大,可以保溫整晚。小的白天用,不熱了,可以燒水再衝。天長日久,湯婆子的身體被磨的精光錚亮。小的時候,我們常常把湯婆子當鏡子,照著玩。看著湯婆子裏變形的臉蛋,哈哈大笑。

 

那時,也有熱水袋。但是熱水袋裝不了多少水,熬不到天亮就冷冰冰了。大冬天裏,一個冷冰冰的東西擱在腳邊,怎麽受得了!

 

湯婆子也有闖禍的時候。有時蓋子沒擰好,半夜又把湯婆子踢反了,口子朝下,這樣就水漫金山了。於是第二天忙不迭洗床單,曬被子。最讓人頭痛的是,鄰居異樣的眼光和好奇:嘖嘖,你家孩子昨晚怎麽啦?闖禍啦?

 

說到這裏,突然想起,我已經好長時間不見我們家的湯婆子了。丟了嗎?下次回去問問我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