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維迎--一個受爭議的經濟學人

秦川兒女 (2009-11-26 00:29:14) 評論 (25)


張維迎是當代中國最著名的經濟學家之一。

中國市場化改革30年是從1978年開始,在理論界的爭鳴與探討中,張維迎是其中最令人注目的人物之一。

大約是1987年,筆者曾經參加一位西北大學英語教授授課的培訓班,在接觸中有過比較廣泛的交流,其中就談到過張維迎。這位教授對張維迎非常器重,引為西北大學的驕傲。談到張維迎因為“向錢看”的理論而遭受批判,這位教授特別的為張維迎鳴不平,盡管那件事情已經過去幾年了。其中教授談到當張維迎後來接到國務院體改委的調函準備赴京時,學校專門開了歡送會。但是據說會議氣氛十分尷尬,一些一年多前猛批張維迎的領導和同事,此時轉變了腔調,多為一些譽美之辭,而張維迎則大部分時間沉默不語,最後隻是簡單說了幾句話,會議不歡而散。

1959年張維迎出生於陝西省吳堡縣辛莊村一個農民家庭,在農村生活了將近19年。17歲那年,張維迎高中畢業,返回村裏當了村團支部書記和民兵連副指導員。次年,他又當上了生產隊會計,成為地區“優秀通訊員”。1977年,高考前才知道大學有文科理科之分的張維迎,在高考誌願中表達了他對“新聞”和“中文”的青睞,但他最終被擴招進了西北大學新成立的政治經濟學專業。

1982年西北大學經濟學本科畢業,同年被錄取為西北大學經濟學研究生。

1983年8月20日的《中國青年報》上,張維迎發表了《為錢正名》一文,這是他公開發表的第一篇文章。他提出自己的觀點:在一個正常有序的社會裏,錢是社會的一個獎章,你能多賺錢,說明你對社會多做貢獻,不應該回避錢,把它看作壞東西。文章發表後,全國旋即掀起一場針對張維迎觀點的大批判,首都報紙整版、整版的批駁文章。而且,張維迎的文章還被陝西省的某位主要領導點了名,西安當地報紙的批判文章也是連篇累牘。就連張維迎所在的西北大學,也開會批判張維迎,頗有點文革氣氛。筆者曾經親耳聽一位西北大學教授說起那時的情景,當時的校友甚至老師、領導一股腦的狠批張維迎。但是一年後當張維迎接到國務院體改委的邀請函準備進京工作時,所有的風向就全部乾坤倒轉了。張維迎進京前,西北大學校方出麵召開了一個歡送會,校方、係裏的主要領導均出席,但是據說當時氣氛尷尬,此為後話。

一年後,張維迎又成典型,不過這一次是正麵的。他在《經濟日報》頭版發表文章,次日的《新聞連播》對該文做了摘要播報。《新聞連播》對一個在校研究生的文章做摘要播報,這可能是絕無僅有的一次。

中國經濟學界,有個獨特的“西北大學現象”,偏居一方的西北大學,為中國經濟學貢獻了數位重量級人物,包括張曙光,鄒東濤、魏傑等人。有人把何煉成領導下的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稱為“青年經濟學家的搖籃”。

1984年4月,25歲的張維迎寫就的《以價格改革為中心帶動整個經濟體製的改革》一文是30年改革史最重要的文章之一。他第一次係統論證了價格“雙 軌製”隨後,1984年9月“莫幹山會議”上,價格改革是爭論最激烈的議題,張維迎說服了多數人,會議組織者以政府“容易聽得進去”的方式修改了他的觀 點,“價格雙軌製”成為官方政策。

1984年,張維迎研究生畢業,獲碩士學位。張維迎接到當時國家體改委的邀請進入國家體改委中國經濟體製改革研究所從事改革理論和政策研究。在體改委工作期間,張維迎在國家級雜誌上發表數十篇有廣泛影響的論文。

89年政治風波後,國家體改委解散。次年9月開始,張維迎就讀英國牛津大學,師從諾貝爾獎得主James Mirrlees教授和產業組織理論專家Donald Hay,主攻產業組織和企業理論。1992年,獲牛津大學經濟學碩士學位(M. Phil.),1994年獲博士學位(D. Phil.)。

1994年8月,回國到北京大學工作。1994年8月回國到北京大學工作,參與成立了北京大學經濟研究中心,曆任副教授、教授。1997年應邀移師光華管理學院,開始了十年的“光華生涯”。次年,張維迎協助全國政協常委厲以寧院長主持日常工作。1999年開始任副院長。現為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經濟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同時兼任牛津大學現代中國研究中心研究 員。

2002年,張維迎被任命為北京大學校長助理。其間,作為“北京大學師資人事體製改革工作小組組長”,推出了轟動一時的“燕園變法”。

張維迎在1999年6月6日草擬的《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十年發展綱要》。該綱要以哈佛大學和美國西北大學的商學院為參照係,提出“十年內建設成世界一流的商學院”。很快,在2002年,時隔僅僅五年,光華已經被公認為中國一流的商學院。

2006年3月,張維迎發表題為《理性思考中國改革》的長文,將有關改革的反思討論推向一個高潮。

張維迎是“奧地利學派”的支持者,主張政府不幹預經濟活動,認為2007、2008年以來發生的經濟危機是政府幹預的結果。張維迎是國內最早提出並係統論證雙軌製價格改革思路的學者,主張國家退出經濟領域,讓萬能的自由市場主導經濟,國企改製。這樣的改革思路在1980年代到90年代大行其道,他的企業理論及有關產業改革的理論成果在國內外學術界、政府有關部門和企業界有廣泛影響,被公認為中國經濟學界企業理論的權威。據對國內最權威的經濟學雜誌《經濟研究》1995-1997年間論文引證統計,張維迎教授的論文被引證的次數排名第一,其中《企業的企業家-契約理論》名 列單篇第一。

2000年,他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 出青年基金”;2002年,他關於中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中國企業如何做大、如何重建社會信任和企業信譽的闡述,引起人們對這三大問題的空前關注和討論, 當選為“CCTV2002年中國經濟年度人物”。

張維迎的主要著作有:《企業的企業家-契約理論》(1995),《博弈論與信息經濟學》(1996),《企業理論 與中國企業改革》(1999),《產權、政府與信譽》(2001),《信息、信任與法律》(2003)。另有數十篇中英文學術論文發表。另有數十篇中英文論文發表。主要開設課程:《高級微觀經濟學》,《產業組織》,《企業理論》,《博弈論》,《信息經濟學》。

作為學者,張維迎的觀點總是能夠引起社會和界內的震蕩;作為管理者,他出手嚴厲,講原則而不講情麵,遺憾的是,他的這些做法並不為社會所容。但是一個社會,一個組織,如果都去講情麵、都去和稀泥,我們何時可以有像錢學森那樣的大師?何時才能有傑出人才?何時才可以獲得諾貝爾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