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跡的黃昏: 第九章 迷途全球化

某尾 (2009-02-11 05:10:27) 評論 (1)

 

信息技術革命的強大滲透力量以及“曆史終結”的普遍想象,使上個世紀末期的這一次全球化浪潮獲得了巨大的動力,其無遠佛界的擴散性與上個世紀初期那一次全球化已不可同日而語。於是,借助資本流動、貿易以及隱藏於其後的規則和製度的擴散,資源全球化配置的市場理想在人類曆史上第一次初現輪廓。多少有些巧合的是,這個彭湃而至的全球化潮流,與發端於上個世紀80年代的中國轉型在時空上重疊匯聚,其結果是,資本和貿易的全球性布局,不僅作為一種背景,而且作為一種現實的力量,深深地卷入了中國的轉型。換言之,中國的轉型已經不再是關起門來的轉型,而是一種包含了深刻全球化內容的轉型。作為一種獨立於主權國家的自主力量,全球化深深地滲透進了中國轉型的幾乎每一個層麵。當十幾年前對普通中國人來說還僅僅是夢想的汽車已然進入中國家庭,當中國人像世界公民一樣在第一時間分享著發生在遙遠他國的新聞事件,當政府官員、學者、企業家熟練地談論著國際慣例的時候,無論在精神上還是物質上,也無論是在個人層麵還是在政府層麵,我們都能真切的感受到,全球化已經成為中國轉型中一種無形但卻巨大的推動力量。這種在政府之外的重要力量,正是中國轉型中一個非常值得觀察的麵向。

迄今為止,中國是以一個全球化受益者的形象出現在世人麵前的。將這個形象還原成經濟學家們喜愛的數據,這個形象大致由如下數據構成:每年高達600億美元以上,已經位居世界第一的FDI(外國直接投資);僅次於日本,將近64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超過10000億美元,列世界第三的對外貿易額;長期保持但相當溫和的貿易順差;穩定而堅挺的人民幣,如此等等。如果我們知道,僅僅在26年之前,所有這些數據的基數都幾乎還是“零”這樣一個事實的話,我們就很容易理解,中國為什麽會留給外部世界一個迅速崛起的印象,以至於“中國威脅論”會成為一個迅速升溫的國際話題。顯然,就上述數據的強勁程度而論,這樣一個“中國形象”,就已經不隻是一個全球化的被動受益者,而是一個主動利用全球化機遇的模範生,一個令老師們望而生畏的後來者。這似乎頗有點像二戰後迅速崛起的日本。然而,從內部看中國,這個形象可能就遠遠沒有那麽咄咄逼人了,相反,它更像一個虛弱的巨人。

 

一、野蠻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