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三十而立,四十不惑”。而現代人與聖人相比相距甚遠。經曆了風華年少的青春時代,小有成就。可說是 “三十而立”。可是四十歲人到中年不是不惑,而是煩惱多多,太多的迷惑。現有狀態總是有點不太滿足。往前看前途多變,向後看,長江後浪推前浪。對於一代新人換舊人總有些於心不甘。拖家帶口,上有老下有小,婚姻也正是危機期。壓力可以說是多重的。真是鬱悶的年齡。不甘寂寞,不甘心變老。曾聽一朋友講西方社會一笑談,中年危機被美國人描述成,五十多歲的老頭子喜歡開紅色敞篷車。這讓我想到一些中年人也喜歡跳的士高,喜歡夜生活,甚至找小蜜。人們都想抓住青春的尾巴,再度瀟灑一回。現在社會壓力的增大讓中年危機提前來臨了。我多年觀察到周圍的親朋好友,都有著上述所說的現象。有的為事業而鬱悶,有的為家庭而鬱悶。
我的導師宋誌峰先生在解釋中年危機時說,現有知識的老化造成心理的老化。小有成就人們常常固步自封,心靈與社會的衝擊造成所謂的中年危機。他一直在倡導讀傳統經典書籍。他講腹有經綸氣自華。知識即是能量,人到中年更需要新鮮能量的補充。這樣就會平安度過危機期。近幾年宋先生更是勸導我們讀王中之王的經典《瑜伽師地論》。他對我們說《瑜伽師地論》是一部讓人擺脫煩惱,讓人成功的寶典。讀了之後你會變得很美,一種從內心發出的美。現在的人把精力都花在美容上麵,人無法阻止年齡的衰老。隻有從心上下功夫。我本人在他的輔導下研讀《瑜伽師地論》已近兩年,可謂收獲非淺。從心理上我感到從前的那種浮躁,對未知未來的惶恐越來越少了,心中充滿自信和愉悅。對於各種現象比較從前,易於接受和理解,而不被其左右和迷惑。在此我把體驗傳述給大家,望更多朋友受益。體驗聖人所講的“四十不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