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花雪月的愛情故事-風之後序(下)

矽穀青梅 (2008-09-03 17:23:00) 評論 (24)

版權所有 , 謝絕轉載 , 違者必究

以上都是我寫這個故事的背景。第一次提筆寫小說,還是有不少想表現的東西沒有準確地表達出來。而我在從三月份到六月份,幾個月的時間裏,在上下班的路上構思情節(因為想得太入神,好幾次差點撞車,嗬嗬),然後很多個晚上熬夜,敲出來,寫到淩晨兩三點。我白天在上班的時候工作需要就得不停的敲鍵盤,晚上繼續敲下去,手指都敲彎了。寫的時候,有時太投入,為男女主傷心難過,像寫昊然出事那一段,寫漪霜和李毅最後那晚告別那段,寫漪霜回去看昊然的墓那段,寫得淚流滿麵。這樣在繁忙的工作和生活之外,犧牲睡眠時間寫一部十萬多字的小說出來,還要為小說中的人物揪心,其中的辛苦自不必說。寫完之後,整個人像蛻了層皮。

 

有不少人問我,為什麽,你的motivation是什麽?

 

答案的大部分已經在前麵了。一是從小以來對寫作的喜歡,二是認為人間還是有一些很簡單美好的感情,是值得人去珍惜和維護的,並感動於同胞們在異國的土地上,在不同的文化背景裏,掙紮,奮進拚搏,謀生亦謀愛的勇氣想把這些觀點通過小說分享出來。

 

還有一點,外公和父親都曾試圖寫部完整的小說出來,各種原因,始終未果,而我是他們這些全都學了理工科的後輩裏,唯一一個繼承了他們的一點文學細胞的人,能幫他們圓一圓此生他們未曾實現也已無法實現的那一點點夢想。

 

在貼出這部小說後,有一些讀者很好奇漪霜是不是就是我自己,拋開太白山那場意外不說,她的其他部分的故事,是不是我的自傳。

 

當然不是。

 

大家都說,頭一次寫小說的人,一般都是最本色的寫作。也許。

 

漪霜說話,做事,還有思維的方式,她喜歡的風景,詩,歌,無疑都有我自己的影子,尤其是在故事的前大半部分裏。她所處的時代,她對大學生活的一些青春記憶,她在矽穀的一些生活細節,甚至她的一些對話(比如和張敏的一些對話,和傑克關於中美文化的對話),她有幾次出場穿的衣服,都是我自己的,但是,她絕不是我,她的故事,也絕對不是我的故事。我隻是把我見到的和聽到的很多真實的事情揉和起來,再加上一些imagination, 構思成一個完整的故事,通過小說中的人物和故事,把我的人生觀和愛情觀表現出來而已。

 

在小說中,要製造矛盾,要跌宕起伏,而現實生活中,我隻希望是白開水加點蜂蜜,平平淡淡中有一點點甜味就好,在小說裏,就像是開17號或者1號,走過一個彎另一彎又見,風光無限。而現實生活裏,我情願是永遠在開South I-5, 一馬平川地直開到海角天邊。

 

有讀者留言,漪霜這麽完美,現實生活中有嗎?我第一次寫小說,是有點把漪霜平麵化。不過,其實如果把她後麵公司IPO後成了百萬富女拿掉(其實這IPO發一把的故事,在矽穀裏也是多了去了),在矽穀裏的不少中國MM,還有我當年的女同學們,都和她一樣,聰明能幹,刻苦耐勞,在職場上獨當一麵,而生活中,這些中國MM們,拿著高薪,卻一點不物質,且都有一付慈悲心腸。光看看四川地震時這裏的很平凡的中國MM們每個人在第一時刻的慷慨解囊,並且四處在公司裏組織捐款,給發動募捐的矽穀清華聯網做義工,就可見一斑。至於她的美麗,我的大學時代,女同學裏很有幾個美豔如花的,有一個還被選進市業餘時裝表演隊。一提筆寫漪霜的容貌時,立刻想到的就是她們。

 

也有讀者看了這個愛情故事,很好奇我現在身邊的他是什麽樣的。滿足一下大家的好奇心。我現在的他,是我大學時代的他,也是我唯一的他。

 

我們倆的愛情故事再簡單不過。我從大學校園裏與我家掌門(因為凡事他作主,所以榮獲掌門之稱)相戀,二十二歲的時候嫁給他,從兩個一貧如洗的學生,一路攜手互相扶持走到現在,歡樂憂患與共,榮辱與共。

 

也正是這份風雨同舟,簡單平凡的愛情和親情,還有我們周圍的一些朋友們類似的從十幾歲延續到現在,血肉相連的愛情和親情,讓我鬥膽相信人間還是很有一些簡單美好的感情,值得人去維護和珍惜的。而也正是掌門,和我所有的親人,對我的包容和支持,讓我能應付了繁忙的職場和生活場之外,還能寫出一部十萬多字的小說來。

 

謝謝大家一路的支持,一路的關心男女主的命運,謝謝大家對我的信任,給我寫的那些Email,和QQH,給我分享你們的照片,你們的感想和評論,和你們自己的人生經曆。這裏摘錄一個很特別的讀者的感想(在征得了同意之後)。

 

"I'm impressed and touched by the love story you wrote. I really enjoy your fine literature touches. In many ways, it's truly a reflection of the real experience of our generation: seeking the intellectual satisfaction and entrepreneur adventures here, while experiencing the mental challenges and culture shocks here."

 

" Really we share so much in common. Growing up by the enrichment of Tang's and Song's poetry and classical Chinese and western literatures, yet we went to the top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hools. When we went college, we think the science is the best to pursue, and believe we can do anything we want no matter where. Studying and being the top one is the only thing, even now at work. We're pursuing the pure intellectual things, and aren't materialistic. That's I understand that why many years here, we care less to the car or clothes brand names, only if it has a quantum tech."

 

這位讀者還有很多其他的評論,篇幅所限,不一一摘錄了。真心謝謝這位讀者,你的共鳴讓我感動。

 

謝謝大家在我萬維和文學城博客裏和海外原創論壇裏的留言。尤其是文學城博客裏的熱心讀者們,在不少章節裏的熱心的討論。有不少人都說一天刷我博客的屏好幾次,看看有沒有新的posting(點擊率就是這樣上去的?嗬嗬:)),也不止一個人說因為牽掛男女主的命運,晚上睡不好覺。感謝你們的熱情。尤其是youyou77姐姐對每個情節的精確解讀,我相信我們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本來我從三月份開始,一邊寫一邊在萬維上貼,起初是寫一節立刻就貼上去,後來發現其實回過頭再看看,有些細節可以寫得更好,所以後來就寫得比貼得快,這樣可以有些空間修改細節。到六月份,全寫完時,在萬維上大概是貼到了363 7節,有天心血來潮,開始在文學城一天一篇的貼(所以文學城的讀者幸運的多:)),想等文學城上的章節追上萬維後,再倆邊一起貼。到後來,真追上了之後,因為工作太忙沒空打理兩個院子,而我更喜歡文學城的留言功能,互動比萬維方便很多,索性把在萬維的博客暫時關閉(對不起萬維的讀者了)。

 

一些萬維的朋友追到文學城來看和鼓勵,象無根草,昭君和桑妮,這幾個萬維裏的才女,一個是大學裏的教授,兩個是高科技公司的中層管理,都是大忙人,這一路,從春天追到秋天,從萬維追到文學城,始終在跟讀這部小說,謝謝你們。

 

不管科技如何高速發展,生命裏始終是充滿掙紮,苦難和失敗,也充滿希望,幸福和成功。無論什麽樣的人生,有了愛,再冰冷再掙紮的時候,也有一絲絲溫暖。有了愛,就有奇跡,亙古不變。單看汶川地震裏的各種故事就知道了。

 

祝福所有還在謀愛的人,找到自己的真愛,隻要相信,隻要堅持。

 

祝福所有已經有愛的人,好好珍惜。

 

謹把這部我們祖孫三代裏第一部完成的小說,獻給我的外公和父親。

若他們有知,也會欣慰的吧。

寫到這,不覺間就有淚盈眶,無端打濕九月的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