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項目”的由來

若子 (2008-05-23 06:04:19) 評論 (16)

瘧疾一直威脅著人類生命,因抗藥性的蔓延,常規藥物奎寧的治療正在快速失效。

1961年越南戰爭爆發,戰爭期間,美越軍隊內瘧疾盛行,瘧疾成為開辟通往南方戰場胡誌明小道上最大的敵人。到了1967年初,軍隊中的瘧疾流行已經十分嚴重,能否有效抵抗瘧疾決定著戰場人員的戰鬥力。美國軍事醫學科學家們已經積極開展了對新抗瘧藥物的研究。這時越南政府向中國求援,希望中國政府能為越南軍隊提供或研製有效抗擊瘧疾的藥物。

隨後,中國政府派出了一支由軍事醫學科學家組成的小分隊前往越南戰場進行流行病調查,他們回國後立刻將嚴重的瘧疾疫情向中央軍委作了詳細匯報,並建議由軍隊和地方組織全國大協作開發戰場急需的抗瘧藥,並提出了詳盡的科研協作方案。

1967年5月23日~30日,在周恩來總理的主持下,由國家科委和總後勤部在北京聯合召開了“瘧疾防治藥物研究工作協作會議”。參加會議的包括各有關業務領導部門及從事瘧疾藥物研究、試製、生產、現場預防等共37個單位,88名代表。會議通過了軍事醫學科學院製定的《1967-1970年瘧疾防治藥物研究協作規劃》,並成立了由國家科委、衛生部、化工部、總後勤部等部委組成的瘧疾防治藥物研究工作協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的辦公室就設在了軍事醫學科學院,為保密起見以"523"項目為代號。

523項目曾經大規模地組織和協調全國的科研力量進行攻關,並根據專業特點劃分為四個協作組:藥物合成與篩選,中醫中藥,驅蚊劑和現場防治協作組。全國先後有10個省市和部隊的60多個科研單位,約500餘名科技人員直接參與了523項目。

走過十年動亂和封閉的年代,曆經了四十年的不懈努力和研究,中國的科學家們最終發現了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對預防和治療瘧疾有奇特效果。
 
“5·23項目”的順利實施,不僅從祖國醫藥寶庫中發掘出了新一代抗瘧藥——青蒿素(注)及其衍生物,也研發出了多種全新結構的化學合成抗瘧藥,為當今世界廣泛使用的中國原創青蒿素類複方抗瘧藥奠定了基礎,使我國走在了世界抗瘧藥研究開發的前列。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是我國第一個完全自主開發、從中草藥中提取有效成份、按照國際標準化生產的、有國際專利、有美國FDA認證、有中國自主產權的西藥。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發明,是世界抗瘧藥研究發展史上的重大突破和人類治療瘧疾的嶄新裏程碑,是弘揚中華中醫藥學的一項重大科研成果,也是我國對世界抗瘧滅瘧、造福人類的巨大貢獻。


注:青蒿素 英文名稱:Artemisinin 中文別名:黃花蒿素、黃蒿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