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到來時在各種情況下的應急措施 zt

wxc46 (2008-05-12 19:40:56) 評論 (0)

地震到來時在各種情況下的應急措施
時間:2006年07月07日11:44 我來說兩句(2)  


有獎評新聞

【來源:東北新聞網】


  地震和震後人員防護知識

  1、震前應做好哪些應急準備工作?

  經常發生破壞性地震的地區,特別是政府正式發布了地震預報的地區,每個家庭都要認真做好應付地震的準備工作。

1、家庭成員平時要熟悉地震知識,掌握基本的地震防禦方法,震前震後都不要聽信和傳播謠言。2、發布臨震預報後,家庭應準備好食物、水、手電筒、毛巾、簡便衣物、塑料布和簡易帳篷、收音機、呼叫機等,對煤氣、電閘等做好關閉的應急準備。3、易燃易爆、劇毒物品不宜放在室內,要妥善安置。較高家俱上不堆放笨重物品。4、房屋正門、樓道、走廊內不堆放雜物,以利人員疏散。5、發布臨震預報後,家庭成員都要聽從當地政府的指揮,按指定路線和地點疏散。

  2、地震時,人員疏散應避開哪些地方?

  高大建築物、窄小胡同、高壓線、變壓器、陡山坡、河岸邊。

  3、地震發生時,如何進行個人防護?

  a. 如果你在室內,應就近躲到堅實的家具下,如寫字台、結實的床、農村土炕的炕沿下,也可躲到牆角或管道多、整體性好的小跨度衛生間和廚房等處。注意不要躲到外牆窗下、電梯間,更不要跳樓,這些都是十分危險的。b. 如果你在教室裏,要在教師指揮下迅速抱頭、閉眼、蹲到各自的課桌下。地震一停,迅速有秩序撤離,撤離時千萬不要擁擠。c. 如果你在影劇院、體育場或飯店,要迅速抱頭臥在座位下麵;也可在舞台或樂池下躲避;門口的觀眾可迅速跑出門外或體育場場內。d. 如果你在室外,要盡量遠離狹窄街道、高大建築、高煙囪、變壓器、玻璃幕牆建築、高架橋和存有危險品、易燃品的場院所。地震停下後,為防止餘震傷人,不要輕易跑回未倒塌的建築物內。e. 如果你在百貨商場,應就近躲藏在柱子或大型商品旁,但要盡量避開玻璃櫃。在樓上時,要看準機會逐步向底層轉移。f. 如果你在工廠的車間裏,應就近蹲在大型機床和設備旁邊,但要注意離開電源、氣源、火源等危險地點。g. 如果你在行駛的汽車、電車或火車內,應抓牢扶手,以免摔傷、碰傷,同時要注意行李掉下來傷人。座位上麵朝行李方向的人,可用胳膊靠在前排椅子上護住頭麵部;背向行李方向的人可用雙手護住後腦,並抬膝護腹,緊縮身體。地震後,迅速下車向開闊地轉移。h. 無論在何處躲避,都要盡量用棉被、枕頭、書包或其他軟物體保護頭部。如果正在使用明火,應迅速把明火滅掉。

  4、如何正確應付地震時的特殊危險?

  當遇到燃氣泄漏時,可用濕毛巾或濕衣服捂住口、鼻、不可使用明火,不要開關電器,注意防止金屬物體之間的撞擊。當遇到火災時,要趴在地下,用濕毛巾捂住口、鼻,逆風匍匐轉移到安全地帶。當遇到有毒氣體泄漏時,要用濕毛巾捂住口、鼻,按逆風方向跑到上風地帶。

  5、地震發生後應當采取哪些自救措施?

  大地震中被倒塌建築物壓埋的人,隻要神誌清醒,身體沒有重大創傷,都應該堅定獲救的信心,妥善保護好自己,積極實施自救。a. 要盡量用濕毛巾、衣物或其他布料捂住口、鼻和頭部,防止灰塵嗆悶發生窒息,也可以避免建築物進一步倒塌造成的傷害。b. 盡量活動手、腳,清除臉上的灰土和壓在身上的物件。c. 用周圍可以挪動的物品支撐身體上方的重物,避免進一步塌落;擴大活動空間,保持足夠的空氣。d. 幾個人同時被壓埋時,要互相鼓勵,共同計劃,團結配合,必要時采取脫險行動。e. 尋找和開避通道,設法逃離險境,朝著有光亮更安全寬敞的地方移動。f. 一時無法脫險,要盡量節省氣力。如能找到代用品和水,要計劃著節約使用,盡量延長生存時間,等待獲救。g. 保存體力,不要盲目大聲呼救。在周圍十分安靜,或聽到上麵(外麵)有人活動時,用磚、鐵管等物敲打牆壁,向外界傳遞消息。當確定不遠處的有人時,再呼救。

  6、地震發生後應當遵循哪些互救原則?

  互救是指已經脫險的人和專門的搶險營救人員對壓埋在廢墟中的人進行營救。為了最大限度地營救遇險者,應遵循以下原則:a. 先救壓埋人員多的地方,也就是先多後少。b. 先救近處被壓埋人員,也就是先近後遠。c. 先救容易救出的人員,也就是先易後難。

  d. 先救輕傷和強壯人員,擴大營救隊伍,也就是先輕後重。e. 如果有醫務人員被壓埋,應優先營救,增加搶救力量。

  7、地震發生後如何尋找尋被壓埋的人?

  利用救助犬和測定微量二氧化碳氣體的方法,可以很方便地對遇險者定位。但為了搶救時間,也可以用簡易的方法找尋被壓埋的生存者。一是問,向了解情況的生存者詢問,了解什麽人住在哪些建築內,震時是否外出,有什麽生活習慣等,從中尋找可靠的線索。二是看,觀察廢墟疊壓的情況,特別是住有人的部位是否有生存空間;也要觀察廢墟中有沒有人爬動的痕跡或血跡。三是聽,傾聽存活人員的動靜。聽的方法是:要臥地貼耳細聽;利用夜間安靜時聽;一邊敲打(或吹哨)一邊聽。有時你敲他也敲,內外就聯係上了。四是分析,分析倒塌建築原來的結構、用處、材料、層次、倒塌狀況,判斷被壓埋人員的生存情況。

  8、在救援過程中如何科學挖掘被埋壓人員?

  挖掘時要注意保護好支撐物,清除壓埋阻擋物,保證壓埋者生存空間。在使用挖掘機械時要十分謹慎,越是接近壓埋者,越應多采用手工操作。a. 沒有起吊工具無法救出時,可以送流汁食物維持生命,並做好記號,等待援助,切不可蠻幹。b. 救人時,應先確定壓埋者頭部的位置,用最快速度使頭部充分暴露,並清除口、鼻腔內的灰土,保持呼吸通暢。然後再暴露胸腹腔,如有窒息,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c. 要妥善加強壓埋者上方的支撐,防止營救過程中上方重物新的塌落。d. 壓埋者不能自行出來時,要仔細詢問和觀察,確定傷情;不要生拉硬扯,以防造成新的損傷。e. 對於脊椎損傷者,挖掘時要避免加重損傷。在轉送搬運時,不能扶著走,不能用軟擔架,更不能用一人抱胸、一人抬腿的方式。最好是三四個人扶托傷員的頭、背、臀、腿、,平放在硬擔架或門板上,用布帶固定後搬運。f. 遇到四肢骨折、關節損傷的壓埋者,應就地取材,用木棍、樹枝、硬紙板等實施夾板固定。固定時應顯露傷肢末端以便觀察血液循環情況。g. 搬運呼吸困難的傷員時,應采用俯臥位,並將頭部轉向一側,以免引起窒息。

  9、地震發生後如何做好衛生防疫工作?

  (1)搞好衛生防疫的重要性。在地震發生後,由於大量房屋倒塌,下水道堵塞,造成垃圾遍地,汙水流溢;再加上畜禽屍體腐爛變臭,極易引發一些傳染病並迅速蔓延。曆史上就有大災後必有大疫的說法。因此,在震後救災工作中,認真搞好衛生防疫非常重要。(2)把好病從口入關。夏秋季節,痢疾、腸炎、肝炎、傷寒等傳染病很容易發生和流行。預防腸道傳染病的最主要措施,就是搞好水源衛生、食品衛生,管理好垃圾、糞便。 a. 飲用水源要設專人保護,水井要清掏和消毒。飲水時,最好先進行淨化、消毒;要創造條件喝開水。b. 搞好食品衛生很重要。要派專人對救災食品的儲存、運輸和分發進行監督;救災食品、挖掘出的食品應檢驗合格後再食用。對機關食堂、營業性飲食店要加強檢查和監督,督促做好防蠅、餐具消毒等工作。c. 管好廁所和垃圾。震後因廁所倒塌,人們大小便無固定地點;垃圾與廢墟分不清,蚊蠅孳生嚴重。所以震後應有計劃地修建簡易防蠅廁所,固定地點堆放垃圾,並組織清潔隊按時清掏,運到指定地點統一處理。(3)消滅蚊蠅。蚊蠅是乙型腦炎、痢疾等傳染病的傳播者。消滅蚊蠅,不僅要大範圍噴灑藥物,還要利用汽車在街道噴藥,用噴霧器在室內噴藥,不給蚊蠅留下孳生的場所。在有瘧疾發生的地區,要特別注意防蚊。晚上睡覺要防止蚊子叮咬。如果發現病人突然發高熱、頭痛、嘔吐、脖子發硬等,就要想到可能得了腦炎,趕快找醫生診治。(4)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地震災區的每一位公民,在抗震救災期間,都應力求保持樂觀向上的情緒,注意身體健康,加強身體鍛煉。應根據氣候的變化隨時增減衣服,注意防寒保暖,預防感冒、氣管炎、流行性感冒等呼吸道傳染病。老人和兒童要特別注意防止肺炎。冬季應注意頭部和手、腳的保暖,防止凍瘡;夏季要準備些涼開水,吃一些鹹菜,補充體內因大量出汗而損失鹽分和水分,預防中暑。
房屋的抗震鑒定

  有人對世界上130次傷亡巨大的地震震害資料進行統計,發現其中95%以上的傷亡是由於建築物倒塌造成的。

由此看來,震前對已有建築物進行抗震性能鑒定是十分必要的。下麵以房屋為例,談談抗震鑒定有哪些具體內容。

  第一,鑒定房屋抗震安全度,首先應查明房屋所處的場地條件、地基基礎條件有沒有不利於抗震的因素。比如所處的場地是否有發震的斷層?有無古河道?地表下15米範圍內是否有可液化的飽和砂土和亞粘土層?地形地貌是否為突出的嘴、山高聳的山包、非岩質的陡坡?是否處於不穩定的衝溝以及可能發生滑波、地陷、崩塌、危岩滾落的地段?

  第二,看看房屋的平麵和立麵形狀是簡單方正、自重、剛度布置勻稱,還是形狀複雜,剛度變化多,局部突出或外部輪廓曲折。

  第三,是看房屋的平麵和立麵形狀是簡單方正、整體性強、材料延性好,體力簡單有利。結構自重大,重心高,整體性差,支撐圈梁少,材料脆性者為不利。

  第四,建築布局上,根據設計施工資料,看采用的是抗震性能很差的縱牆承重布局,還是抗震性能較好的橫牆承重或縱橫牆承重的布局。建築物的總高度、橫牆的間距是否符合抗震規範的規定,等等。

  第五,鑒定牆體堅實程度如何,有無較大裂縫,有無明顯的外閃、鼓鬆以及牆壁有無嚴重堿蝕的現象。

  第六,檢查屋蓋的安全度。本構架的承重是否歪斜?各個節點有無腐朽、蟲蛀、開裂等情況?木梁、穿枋、桁條下撓彎曲是否過大?構架變形的程度是否嚴重?

  第七,檢查房屋圈梁的設置是否符合規範規定?牆體轉角、內外牆之間、騎樓的梁托牆與磚柱之間有沒有咬砌,&127;有無拉結措施?

  第八,鑒定預製樓板與圈梁、牆體有無錨固?主要抗側力的高大牆體、磚柱的頂部與屋蓋係統錨固得怎樣?壁柱是否到頂?

  第九,鑒定屋蓋支撐係統是否完善?各節點的連接是否可靠?屋麵板與屋架、桁條連結是否牢固?

  第十,檢查山牆、圍護牆、高低跨處的封牆與承重結構有無可靠的拉結?內隔牆的頂部與屋架有無可靠的拉結?

  第十一,檢查突出屋頂的附屬物和高大門臉、女兒牆等在地震時的危險程度?注意外懸很大的雨蓬、走廊、挑簷等嵌入牆內是否過淺?

  第十二,鑒定地震時緊急疏散的街巷會不會被兩側建築物倒塌堵塞?消防栓、管道閥門、排水井會不會被震塌的建築物所掩埋?劇院、會堂等人群集中的建築物的太平門開向是否朝外等。

家庭防震

  家庭防震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著手:

  1、學習防震避震經驗和方法日本人將曆將曆次地震中個人防震避震的經驗總結為十條:1)要躲在堅固的家俱下;2)趕緊熄火;3)不人倉惶逃出室外, 4)發生火災立立即抓滅;5)要徒步避難,盡量少攜帶東西;6)嚴禁在狹窄的地麵、牆根、懸崖、河邊停留;7&127;)注意山崩和地裂;8)在海邊要注意海嘯,在低窪地要注意水淹;9)不要害怕餘震、不要聽信謠言;10)保持秩序、注意衛生。


  分與各人需時應急任務地震來臨非常突然,家庭成員在平時應對防震避震的具體工作有所分工,以免地震時全家人手防腳亂,明確疏散路線和避難地點地震發生後需要馬上撒離到空曠開闊的安全地帶,家庭防震會上應對此進行討論,具體明確震後大家到那個空曠地方最好,並定出最快捷最安全的途徑。

  準備避難和營救用品 家庭成員每個人準備好自己最必需的生活用品,一般原則是宜精不宜多。

  裝修加固室內家俱雜物 曆次地震調查表明,很多人曾被室內櫃櫥翻倒或放在高處物品落下所砸傷,甚至引起嚴重的意外事故。同時家俱雜物翻倒又防礙避難時外逃。

  落實防火措施 地震時火災是經常出現的次生災害。特別是做飯時間發生地震,火災出現機會更大。日本人因1923年關東大地震火災燒死幾萬人的慘重教訓,對防火工作特別重視,各種措施製定得很詳細。

  7、講解衛生急救護理知識 地震時難免出現損傷,平時應學習一些衛生急救護理知識。例如,讓家庭成員了解和學習人工呼吸、止血、包紮、搬運傷員等護理方法。從某種意義上講,保護他人也等於保護自己。

  8、互通地震情報 家庭成員之間,要隨時交流各自觀察到的宏觀異常信息。

  在震前發現地光、地聲、動物異常等臨震征兆時,更要互相提醒注意,以便及時撒離。

  9、進行家庭地震應急演習 日本人很重視防震演習,而且有些規模相當大。我們不妨在家族範圍內進行小規模的演習。這樣做一來可以熟練震時應急的技巧,二來可以以現家庭防震會上製定的避震措施中的不足之處。

地震應急物品的儲備

  地震逃難時,攜帶物品宜精不宜多。

帶多了確實害處不少:一是行動不便,在非常時期不能靈活應變;二是容易使人精疲力倦,招致疾病和災難的打擊;三是阻塞交通,給救災工作帶來諸多麻煩,同時容易招惹火災。

  地震應急、避難需要帶哪些物品最適宜呢?日本是個地震國,每年發生地震的次數約占全球的總數10%。據統計,東京每年有感地震30-40 次。所以,日本人吸取關東等曆次大地震的慘重教訓,各地根據具體情況提出了不少地震避難時應急物品項目。&127;這裏不妨介紹幾個主要地區的一些情況,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對比一下它們的長處和不足。東京千代區發行的避能袋中裝有:幹麵包10個、塑料杯、包紮用的紗布、軍用手套、紅藥水和碘酒等消毒劑、牙刷和牙膏、蠟燭、開罐頭用具、手紙、肥皂、刮胡須刀、避難地圖、防災指南針等。這些東西都被塞進一個塑料袋中,然後再裝到避難袋中去。袋上標有各個人的住址和姓名。另外,另外,地震發生時常備物品有:小型軟墊6年(保護頭部)、手套6副、替換衣服、蠟燭和火柴、手電筒2個、微型收音機一架、軍用水壺(兩周換一次水)、罐頭和開罐頭用具、幹麵包、急救藥一套、繩索、粉筆、印鑒、地圖和貴重物品等。以上東西分別裝在旅行包內。地震應急物資與每個國家的科學技術水平及人民生活水準有關。參考國外的經驗並結合我國國情,地震應急避難可以選用如下主要物品:

  (1)食品:3天左右的幹糧(餅幹、麵包、方便麵等)。(2)飲用水:平時用軍用水壺或塑料瓶裝滿,並隔一段時間更換。(3)日常生活必需品:一兩套替換衣服、手電筒、火柴、蠟燭、小刀、袖珍收音機、洗臉用具(香皂、肥皂、牙刷、牙膏、手巾、梳子等)、手紙(包括婦女衛生紙、有嬰孩的還應準備好尿布)、個人常用防身藥品(傷藥、止痛藥、胃藥等)、茶杯、飯盒、適量現金和糧票、工作證或身份證、印鑒等。(4)機動物品:如塑料袋、雨衣或雨傘、繩索、口罩、手帕等。假若你是一個醫務工作者或個人有興趣者,那麽不妨準備幾根導尿管。1966年刑台地震時,不少人死於泌尿係統的損傷,或者說是被尿憋死的。當時若有一些導尿管,可能會使相當的一部分人幸免於難。所以,&127;準備這些小小的急救器材,不僅可拯救別人,自己也可能受益。

地震的生活應急

  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二天不吃餓得慌。

地震災區,吃飯問題是一大難題,

  特別是地震發生在城市,災民吃飯的問題就更為突出。據統計,一個百萬人口的城市,一天需要近百萬斤的糧食。震後,糧食被壓掩在廢墟裏,鍋、碗、瓢、盆等炊具大都被砸得粉碎。這樣的嚴重地震災區,主要隻得靠外部援助解決吃飯問題。

  一般來說,大地震發生後上級機關會組織一切力量用各種方式盡快將食品送到災區。如唐山地震發生後,河北省緊急動員省內各地晝夜趕製烙餅、饅頭、餅幹等熟食,及時運往災區。石家莊市僅用了五個小時,就加工出熟食12000多斤,迅速動往唐山。1966&127;年曾遭受過嚴重地震災害的隆堯縣在趕製烙餅時,考慮到災區缺水,他們沒有往餅裏加鹽,而是把全縣貯存的食糖全部調出,烙成糖餅運往災區。對於外地支援災區的熟食分配,可以采用兩種辦法:一種是在地震發生後頭幾天,出動飛機直接向重災區空投或用其它交通工具直接運送。救災物資的另的一種分配辦法是由參加抗震救災的指揮部領取,劃區分片,分發到災民手裏。水,意味著生命。人可以兩天不吃飯,但不能不喝水。因此,震後解決飲水問題是安排災民生活的等大事。臨震預報發布後,或者地震發生後,震區居民往往需要搭蓋臨時的震棚。這種抗震棚可因地製宜,創造適合當地情況的建築形式。下麵介紹一種夏季和冬季都能使用的簡易帳棚的搭蓋方法。這種抗震棚一般需要塑料布、尼龍薄膜、亞麻布、油紙或被單等材料。

  利用樁子或樹木,將被單等用帶子和繩子拉起來,被單的下方用石頭等壓住。如果沒有被單和塑料布等物品,也可收集一些樹木枝葉用同樣方法搭一個簡單帳棚。

  有時隻需搭一麵即可。在帳棚周圍挖一簡易的排水溝,以免雨水流入帳棚內。地震當晚應急使用時,不必將抗震棚建造得過於精致,必要的加固工作可以等到第二天再幹。我國以往使用的抗震棚的形式多樣,除了上述類型外,還有地上式、半地下式、窩棚式等。總之,要盡量做到輕、矮,使之能抵抗強烈地震的破壞。

地震的室內應急

  日本在進行地震避難訓練時,一般是戴著防災頭巾首先躲到桌下。

日本的《地震手冊》避震知識十條中,第一條就明確的寫著要躲在堅固的家俱下。所以,日本教師堅信,最好的辦法是藏在桌下。這個想法是以日本地震多在數十秒後結束,天花板不會落下為前提的。

  地震發生時,至關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頭腦,鎮靜自若的態度。隻有鎮靜,才有可能運用平時學到的地震知識判斷地震的大小和遠近。近震常以上下顛簸開始,之後才左右搖擺。遠震卻少上下顛簸感覺,而以左右搖擺為主,而且聲脆,震動小。一般小震和遠震不必外逃。地震時跳樓逃跑好不好呢?事實表明這不是上策。原因是地震強烈振動時間隻有一分鍾左右,相當短促,從打開門窗到跳樓往往需要一段時間,特別是門窗被震歪開不動時,耗費時間就更多。有的人急不可待,用手砸玻璃,結果把手砸壞了。另外,樓房這麽高,跳樓可能摔死或摔傷,即使安全著地,還有可能被倒塌下來的東西砸死或砸傷。據唐山地震震害調查,因跳樓或逃跑而傷亡的人數在六種主要傷亡形式(直接傷亡、悶壓致死、跳樓或逃跑、射避地點不當、重返危房、搶救或護理不當等)中占第三位。其他震例調查結果也大體如此。可轉移到承重牆較多,開間小的廚房、廁所等處去暫避一時。因為這些地方跨度小而剛度大,加之有些管道支撐,抗震性能較好。室內避震不管躲在那裏,一定要注意避開牆體的薄弱部位,如門窗附近等。射過主震後,應迅速撤到房外。撤離時注意保護部,最好用枕頭、被子等柔軟物體護住頭部。一般的影劇院都采用大跨度的薄殼結構屋頂,重量輕,震是不易進塌,塌下來重量也不大。因此,較好的辦法是躲在排椅下。在百貨公司(商店)遇到地震時,此時明智的做法是躲在近處的大柱子和大商品旁邊(避開商品陳列櫥),或者朝沒有任何東西的通道奔去,然後屈身蹲下,等待地震平息。在一樓慌慌張張朝外跑反而危險。在樓上的,原則向底層轉移為好。在電梯中發生地震時,首先會感到電梯箱與周圍牆壁碰撞,因此,應立即在臨近的樓層停下,馬上離開電梯。地震時在學校,一般來說,挨門的學生可以跑到門外,靠牆的學生可緊靠牆根,

  中間的學生應鑽到桌子底下。地震時在工廠車間,可以躲避在各種機械設備或中間支撐柱之下。

地震的室外應急

  地震發生時,高層建築的窗玻璃碎片和大樓外側混凝土碎塊等,會飛落下來。

在商店密集的鬧市區,落下物更是多種多樣,如廣告招牌,馬口鐵板,霓紅燈架等,對人體的威脅相當大。1962年廣東新豐江地震時,遠離震中區的廣州市內,曾發生過廣告招牌震落傷害行人的事故。另外,在住宅區,防護牆、石壁,土牆等往往崩裂倒塌,屋頂上的瓦片也會飛落,煙囪可能腰折倒塌。這些情況都要充分估計。

  日本有人統計過,發生地震時被落下物砸死的人超過被壓死的人。我國的情況可能有些差別。地震時在街道上走,時好將身邊的皮包或柔軟的物品頂在頭上,無物品時也可用手護在頭上,盡可能作好自我防禦的準備。應該迅速離開電線杆的圍牆,跑向比較開闊的地區躲避。

  地震時如果在森林和樹木旁邊,應盡快躲到樹林中去,樹木越多越安全。如果在山坡上或懸崖上,要注意山崩和滾石,千萬不能跟著滾石往山下跑,而應沿垂直滾石流方向奔跑,來不及時也可尋找山坡隆崗,暫躲在它的背後。

  隨著科學技術和國民經濟的發展,不少工廠,倉庫或研究單位儲存大量易燃、易爆和劇毒的各類危險物品。唐山財震時,僅天津市就發生8起危險品傷人的事故,使不少人中毒和喪生。國外類似事故也不少。因此,對危險物品必須製定出震前震後的對策。

  當在體育場觀看比賽發生地震時,應該聽從大會指揮,有秩序地從看台向場地中央疏散。當被卷入混亂的人流中不能動彈時,如果還有可能呼吸,首先要正確呼吸,用肩和背承受外來的壓力,隨著人流的移動而行動。彎屈胳膊、護住腹部,腳要站直,不要被別人踩倒。最好經常使身體活動活動,特別應該注意不要被擠到牆壁、棚欄旁邊去。手插口袋是極其危險的,雙手應隨時作好防禦的準備。

  地震時如果正開車在街上,要立即踩住製動器作好靠邊停車的準備,注意並排同行的汽車可能被地麵震動失控滑溜到自己汽車跟前,稍有大意,就會發生嚴重的撞車事故。停車場應該選擇下物、倒塌物少而且不影響他人避難的地方。原則上,停車以後不要上鎖,要立即離開車子,以便迅速脫險。離開車後不要被卷入人流中去,要沉著冷靜地作出判斷,選擇安全的方向逃避。

  地震發生時,火車上的乘客應立即采取防禦行動。時速不快的話,用手牢牢抓住拉手、柱子或座席等,並注意防止行李從架上掉落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