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軌的境界

處方 (2008-04-21 12:29:48) 評論 (16)

前幾天看“鏘鏘三人行”, 竇文濤問李宗盛,50歲的男人怎麽看愛情。老李想也沒想就說,太費時間。然後解釋,說如果有女孩子看上他了,就得明確告訴他,她究竟想要什麽。那種羞羞答答、欲說還休的女孩,老男人是敬而遠之的。

唉,老男人真沒勁,出軌都怕費時間,李宗盛也不例外。

不過,這也說明出軌是有境界的。跟年齡有關? 也許。

正好現在流行“境界”理論,不妨也學學王國維的三境界說,大概劃分一下,請各位已出軌或欲出軌的同好們對號入座。

第一重境界,“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這是初級階段。見別人有了豔遇,網上網下,你來我往。牆頭杏花牆外柳,亂紅飛過秋千去。你不入地獄,她入地獄?所以,不管多麻煩,飛蛾撲火,恨不得秋波一轉就對上眼。這重境界,妙就妙在起始一個“爭”字,然後一個“驚”字。滾滾紅塵,烏央烏央男女,多在這一境界掙紮。

第二重境界,“繡簾開,一點明月窺人。”

這個階段,少了些欲之火,開始追求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的意境。重過程不重結果,不求“高”而求“溫存”的感覺,最好還是那一低頭的“溫存”。這重境界,虛在一個“簾”字,實在一個“窺”字。“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簾”的妙用在於半隔半不隔,偷著不如偷不著。行動上,付諸一個“窺”字,可謂欲說還休,半推半就。張生崔鶯鶯,便是此境界的高人。

第三重境界,“草色遙看近卻無。”

這是個容易誤解的階段,在凡人眼裏或被譏笑為“悶騷”“有毛病”。可於當事人雙方,一低頭,一回首,靈犀一點,盡在不言。世人看來,或者西施,或者恐龍,但當事者卻心無旁騖,目中無人。有道是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情卻有情。這重境界,取一個“遙”,追一個“無”。如禪有悟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至於極處,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可驀然回首,凡塵人世,何人可及?

或問,有沒有更高境界,仿佛禪中徹悟,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

那就不太可能了。其實,出軌到至情至性,就不出軌了。所謂:

學佛論心不論行,論行世間少信徒。
出軌論行不論心,論心天下無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