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親密

一個人的親密

房間,旅客與塔裏的女人 (圖)

一個人的親密 (2008-03-27 15:04:14) 評論 (8)

房間,旅客與塔裏的女人

看了三毛的遺書,其中談到她的心是三百七十五個房間的旅館,每個房間都有一把鑰匙。
嗯,這讓我想到曾與艾麗思筆記就親密的距離作過一些討論,其中她談到想要一個自己的房間。

她寫到:

我一直有個願望,隨著時間的推移,已經成為一種向往,一個不太可能實現的夢想,纏繞在心底,揮之不去。

我想要一個自己的房間。

“什麽是自己的房間?”

英國的Virginia Woolf寫過>,她探討的是女性精神發展的空間,為什麽女性的成就會小於男性。

後來Woolf寫道:“每一個人的內心,都有一片原始森林,甚至飛鳥的足跡都是聞所未聞……”

這時我的心砰砰地跳,是啊,就是這個,我想要的,自己的房間。

沒有我的允許,誰也不能進來,拚命地敲門我也可以理直氣壯地不開,即使外麵等待的是我最親近的人,最愛的人。

以上這段就是摘自艾麗思的文章。而三毛呢,居然是不隻是一個房間,而是一個旅館,而且每把鑰匙都不一樣,可以想像的是,每個房間可能都曾住著不同的旅客,至少是給眾多的旅客準備的。從遺書上看,很多人都想住進這座旅客,但是由三毛的自製性很強,硬是拒絕了給也上百把鑰匙的衝動。

在這裏房間,旅館與鑰匙,都是人性之精神與心靈深處的某些重要的象征。

很久以前,讀過無名氏寫的小說“塔裏的女人”,這是講述一個舊中國,一位才藝驚人的女子大學的男老師與來自貴族家庭的女校花之間的一段以浪漫開始而以悲慘結局的愛情故事。記得故事的結尾,作者發了點感慨,說女人是生活在塔裏的,這塔既是別人,也是她自己建造的。我覺得無名氏選擇用塔,而不是房間更能象征人的內心世界與夢想。

一個渴望豐富的人,往往是不滿足於一個房間的,而塔不但有多個房間,還有層次,有高度,更能提供一種安全感與憑檔遠望的視野。西方傳奇愛情故事,常常就是女子在樓上,而求愛的小夥子在樓下,或唱情歌,或拉小提琴。這就是塔的象征性,居在高處,透過窗簾,細細的省視。鑰匙與塔的層次,則代表著不同層次的交往:有的人可以是普通的朋友,有的是可更進一層,有的更親密一些。然而,讓人迷惘的是,我們用房間與鑰匙,為的是什麽呢?有很多房間,有很多鑰匙是你連最親近,最愛的人都不可能擁有與進入的,在那裏我們存放的是什麽呢,保護的又是什麽呢?

小王子一書的作者聖埃克蘇佩裏的另一本名著叫“要塞”,他花了近十年,修了又改,並對友人說::“我寫不完了,這部書本身就不會有結尾。” 在荒蕪沙漠裏的要塞,與這裏討論的塔,與眾多房間的旅館,有同樣的寓義。作者籍此討論人與人,心靈與心靈,人與社會的關係。幾十頁的小王子,讓他名揚天下,而數百頁的要塞卻讓人解讀紛紛。羅伯特•康特斯說:“這是聖埃克蘇佩裏最差的作品,其中也有他最佳的篇章。”。

然而,聖埃克蘇佩裏在要塞中說了一句話:完美是死亡的美德。Virginia Woolf,三毛肯定也這樣認為的。聖埃克蘇佩裏,最終架著他的飛機,不知所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