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治體製改革的最終結果分析過程

richard_hz (2007-10-19 16:44:27) 評論 (2)

黨的組成個體是人,把黨內黨外絕對化區分從現階段發展來看還是有點問題。三個代表理論意味著共產黨最終想代表的是全民的利益。好像它也一直正在這麽做,吸收社會不同階層的人入黨。所以說共產黨現在的發展有這個趨勢。隻要組成黨的個體黨員來自社會各階層,它內部就會有不同的利益訴求。

黨內分派以前多是以思想,政治利益不同區分,左派,右派之類。隨著經濟的發展,以經濟利益區分派別的可能性在增強,既然看重的是經濟利益,其解決分歧的手段應該會以理性訴求的手段為主,而非打打殺殺。這是我的信心所在。

從中國政體的現狀,走向代議製更有可能,而不是像美國那樣的總統製。人大與政協會向上議院和下議院的模式發展。國家的最高領導人會由人大選出,從發展來看,直選的可能性小一些。各省市的領導人產生應該遵循同等模式。下議院主要由您所說的黨外人士組成(政協本身就是多黨協商之類體製),權力開始的時候會比較小,但隨著黨外人士經濟政治力量的增強,慢慢會加大。這也是您所說的走向黨外民主吧。但到最後黨內黨外好像也沒有什麽太大關係。

體製基本定型以後,在和平的條件下,國家主席,黨的總書記權力應該會慢慢虛化,政府總理職能會加強,也不排除人大會直接立法限製元首權力。元首的存在更象君主立憲製裏的君主一樣。

十七大以後,中共的民主試點會走兩條線,由下而上的基層民主和由上而下的高層民主。高層民主開始自然會以黨內民主為主,本來人大現在就是中共的天下。這幾年有一些由下而上的基層民主試點似乎比較成功,縣一級領導人直選的可能性會加大。鄉鎮一級的政府機構會慢慢取消,取而代之的是一些自治機構。但省市以上的領導人,從現在的發展情況來看,由人大選出的可能性更大。所以這兩種方向產生不同的結果也不奇怪。

這是一個基於目前現狀分析得到的結論,當然有一個假設,共產黨真心想搞民主(目前看上去成立),可是也不一定對,曆史嘛,有誰又能真正搞清楚。

李察天寫於 2007/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