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是科學嗎?

程立 (2007-04-27 05:19:17) 評論 (0)

記得參觀大英博物館時, 看到大英老帝國從世界各地搞來的文物. 東方的文物往往是小巧玲瓏的生活用品或工藝品, 而西方的則是宏偉高大的繪畫, 雕像,和建築. 仰望著那些一塊塊細磚玉瓦雕砌成的巨作, 令人不禁的感歎這些西方人過人的閑情和執著, 同樣的東西, 他們造的大一些, 細一些, 精一些.

西方經過幾百年積累下科學精華, 建成的龐大的知識係統. 做博士研究時, 第一個感歎就是美國人對實證的嚴謹要求, 論文中的每一個論斷必須有實驗證據或文獻佐證, 否則一定刪去. 圖書館裏查到的上百年前的論文往往可以在重複實驗中得到驗證使人信服. 在國內養成的憑感覺發揮,模棱兩可的言辭論斷好象兒戲,無法讓人信服. 中醫從概念,論斷,到文獻的實證幾乎一無所有, 所以大多的西方學者對中醫都嗤之以鼻.

一塊石頭即可以雕刻成一個工藝品, 也可以一個一個加工後築起來建成摩天大廈. 愚公與智叟的境界不同. 東方的智慧似乎不在乎量的積累, 卻細心質的變化, 所以東方的經典是易經. 中醫是幾千年來, 從病塌邊, 在患者出生如死中得出的結論, 對疾病的變化和處置有盡情的描述. 盡管沒有嚴格的概念定義和嚴謹的控製條件, 從統計學來說, 價值還是很高的. 統計學中, 隻要十個中有三, 四個以上是正確的, 那麽可信率就相當可觀. 西方的所謂醫科專家的建議也隻不過憑著百分之五六的高於誤差的結論而出, 而後又往往在幾年後,毫不害羞的根據新的統計數據完全推翻原來的結論. 中醫是經過無數的樸素體驗中摸索出來的, 含金量極高, 隻是因為沒有一字一句的精確記錄下來而缺乏實證. 其實美國醫藥界對中醫秘方非常重視, 同樣的東西, 精煉提純加上精美的包裝後, 加上英文名字賣給我們.

到美國來快二十年了, 隨著生活經濟的獨立, 感知的深入體驗, 感情的不斷異化,漸漸地超越了開始對美國的認識. 這裏高度的物質生活其實很乏味枯燥,沒有什麽深度。剛來美國時,十分向往高樓公寓,在封閉在幹燥的空調中多年後, 才知道田園鄉村的愜意. 美國人也許無法理解東方的概念和醫學, 這不是中醫的淺薄, 而是中醫的特色, 也是東方智慧的長處. 對一個極其複雜,無法精確定義的現象直接用感性特色的文字描述, 雖然缺乏實證, 但同樣可以做到知識信息的傳遞交流. 我們應該耐心的一邊喝茶, 一邊向老外解釋經絡, 而不是紅著臉用中式的英文學鴉貶斥中醫.

所謂知識產權, 是文化權威和經濟利益的較量。 在小小的技術上, 附加了人為的法定製約, 然後強加於不同的文化和國度,無非是打著文化理性的旗號壟斷自身的經濟利益. 現在才理解為什麽俄國人非要在科學上建立一套自己獨立的體係。 資本壟斷者利用西方的專利係統長期來壓抑了科學技術的正常發展。人類曆史上金錢壟斷的先驅洛克菲勒認定藥物治病是一個最有效的賺錢方法。於是為了高利研究經營有療效藥的製藥業壟斷了醫學, 形成了現在的畸型西方醫學. 百病依賴抗菌素. 其他的醫療方法被製藥公司的從立法到資金和研究都控製壓抑下來。現在的美國人對醫學的信賴度愈來愈低。明知可口可樂容易蛀牙, 荷爾蒙製造肥胖, 人造高果糖玉米糖素導致少年糖尿病, 美國的科學界不聞不問, 政府也視而不見. 卻偏偏抓住中藥中的某些成分不放製造非議. 無非是因為闡明是非的知識產權在他們手上。

知識產權, 誰的知識, 就是誰的產權. 放棄自己的知識, 就是放棄了自己的產權.

中醫是不是科學, 我不知道, 也不在乎, 但我和很多人知道:中醫就是中醫, 中醫可以治很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