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海外博客
按全文
按作者
首頁
新聞
讀圖
財經
教育
家居
健康
美食
時尚
旅遊
影視
博客
群吧
論壇
電台
熱點
原創
時政
旅遊
美食
家居
健康
財經
教育
情感
星座
時尚
娛樂
曆史
文化
社區
幫助
advertisement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博客
»
一些“禪”思
一些“禪”思
2006-10-14 17:33:50
山菊花
秋風起深壑,秋葉舞商弦。 我在山頭坐,靜觀秋月圓。
首頁
文章頁
文章列表
博文目錄
給我悄悄話
打印
被閱讀次數
談談由神秀和慧能之辯引起的一些“禪”思
來源:
一抹紅
於
06-08-04 12:25:19
大概因為減肥的緣故,這幾天總感覺很饞,不僅嘴饞,手也很“禪”,很想寫寫自己的一些“禪思”。但因為入行淺顯,隻怕寫出來的東西有點象盲人摸象,抓了個耳朵,硬要說大象就是一個扇形芭蕉葉,真真是讓明眼人笑掉大牙,一想到此,就覺得手腳發軟,額頭冒汗,遲遲不敢動筆。隻是實在太喜歡這張芭蕉葉,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寫出來大家分享分享。至於是非對錯,是“禪”非“禪”就隻有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覺知”是禪裏最基本技巧,也是入禪的敲門磚。那麽覺知什麽呢?打個比方,你看樹,你在這裏,樹在那裏,但是你不能發現另外一件事情嗎,你在看樹,而你內心還有一個觀照正在看著你在看那棵樹,那便是覺知。這很容易理解,當你坐在電腦前,去感覺你看的動作,那麽你一定能感覺有一個“你” 正在看你正在看電腦。 覺知分幾個層次,最淺顯是對身體的覺知,比如你有覺知的吃,有覺知的走,這便是禪的品質了。第二個層次是覺知你的思想,你的頭腦,這有一些難度,因為人們已經習慣了頭腦做主體,用意識代替“我”,從裏麵跳出來的,成為一個觀照就比較困難了。你可以這樣去理解它,當你訴說一件事情的時候,問自己“誰在說”。說的內容是你思想的產物,而說東西的人就是那個觀照,隻是我們平時沒有注意。然後第三個層次就是去覺知你的情感,你的喜怒哀樂,能達到這個層次,對於普通人來說,生活將有一個完全不同的感受,不一樣的品質。第四次層次就是覺知到自己的覺知,那便是開悟,成道者的追求。在那裏麵將造就一個醒悟的佛,他將感受什麽是真正的喜樂。自己是個地道的懶人,不想成道,也不追求開悟,估計也沒有機會去了解這個層次所說的東西了。
可是人們為什麽要覺知,為什麽要觀照,為什麽要去找那個“存在”,我想這大概是禪最具智慧的地方。禪通過覺知去找回人與生俱來隱藏在我們意識層麵下的那個“存在”,通俗講就是人的“無意識”狀態。這個“無意識”不是通常所說的瘋子對自己行為不知道,而是一種本能自然的反應。人的行為通過身體的需求來反應,而不通過主觀意識來反應。獸類和我們的嬰兒就是籍著這樣自然反應來生活的。他們餓了就吃,困了就睡,不會因為看到一幅烤乳豬的畫就流口水。看看那些吸毒者,都說身體對毒品的依賴很容易戒掉,隻是心癮很難消除。其實這個心癮就是我們的意識。在吸毒者記憶的片段裏,那種飄飄欲仙的感覺控製著他們的意識,而意識支配著他們的吸毒行為。我想如果吸毒者的頭腦能夠象電腦被重新格式化,戒毒就沒有困難了。由此我想到神秀和慧能之辯。神秀說法在意識層次上來講,他沒有錯,隻是他沒有悟到禪的真諦。在禪裏麵,在覺知裏麵,意識和思想已經變成了我們身體的一部分,它們來如流水兮逝如風。它們不是主體,沒有菩堤樹,也就沒有明鏡台,根本不用拂拭。如果用意識去拂拭,無疑又回到意識層麵上,而不是身體自己的反應。
說到這裏,有人要說,為什麽要去找回意識層麵下的“我”,禪與我們現在的生活有什麽關係?意識不好嗎,難道要人類回到蒙昧狀態,象動物那樣完全“自然”的生活嗎?不,我想說,意識很好,它是人和動物的分水嶺。意識創造了自我,創造了欲望。有了自我,人類知道了羞恥,知道了道德,知道了人格,知道了尊嚴。有了欲望,人類生活有了難以想象般的飛躍,有了汽車,還有飛機,未來將有什麽樣更先進的東西,我們都無法想象,因為欲望讓人類永遠也無法得到滿足。所以,是意識締造了人類文明的神話。但是同時,意識也帶來了痛苦,憂鬱,沮喪。無法滿足的欲望後麵就是深深的沮喪。動物不會發瘋,不會自殺,年幼的孩子也不會發瘋和自殺,隻有生活在現實社會中有意識的人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有人說,人類是世界普遍痛苦的濃縮。這裏好像形成了一個悖論,一個無解的難題。不敢說禪是解決這個難題的鑰匙,但至少成為了一種可能。禪讓意識成為“我”的一部分,而不我本身,那麽我們就可以去駕馭自己的意識。這也是禪最偉大的地方。
痛苦是意識的產物,當痛苦來臨時候,嚐試著找到那個“我”,然後什麽也不做,隻是靜靜地看著那個痛苦,欣賞地看著,遊戲地看著。慢慢地它會發生變化,它會消失,它會進入快樂的層麵裏去。這時有人要問,為什麽痛苦的狀態會消失,會走到快樂的層麵上來,你隻是提出了一個命題,論據呢?沒有論據。禪不是科學,它不是哲學,不能靠理性思辯來得出。它是一個奧秘,是一個心理體驗,你自己不去感覺,永遠也不知道它是什麽。就比如你永遠也不知道當兩個發了情的公狗和母狗在相遇後“幸福”追逐時無意識的狂喜是一種什麽狀態,你永遠不知道一個嬰兒無意識的笑裏麵是一種什麽感覺。但是佛知道,成道者和開悟者知道。他們看到到那個無念狀態下喜樂和神奇,那種美妙的快感。他們把這些感受寫下來,但是如果你自己不去感覺,就永遠也不知道他們在說什麽。這也是禪為什麽是一個玄之又玄,眾妙之玄的東西。在最初看禪與心理學東西時,我有點似懂非懂,單單從文字上看不難理解,卻又未得真意。直到有一次,當痛苦的情緒再次籠罩著我,我不再象過去那樣,尋找解法,掙紮著試圖去擺脫它,隻是靜靜地看著它,順其自然地看,漸漸的感到從內到外一波又一波的放鬆,象水一樣的東西在心理流動,很美妙,真的非常美妙。那時我才真正領會到書裏說的那些東西是什麽了。也相信開悟者眼裏看到的那個美妙境地。禪真是一個很微妙的東西,它揭示了一個心理學中的奧秘。
很喜歡有一篇關於枷鎖和自由闡述,它說這是禪裏麵一個很深的技巧,大概隻有非常稀有的頭腦曾經嚐試過。枷鎖和自由不是兩件事情,它們是一件事情,就像天堂和地獄它們也是同一件事情。人們想要自由,就去打破枷鎖,殊不知他們並沒有得到自由,而是又進入了自由的枷鎖。聽起來很難理解,其實這是一個心理現象。我們常說愛有多深,恨就有多深。當一個你深愛的人,拋棄了你,辜負了你,你開始仇恨它,希望通過恨來忘記他。但事實上你依然愛那個人。因為愛和恨是一件事。你的一個普通朋友,你會恨他嗎?不會,因為你根本不愛他。所以不要用恨來代替愛,不要跑到那個極端上麵去,讓愛繼續存在,繼續流淌,隻是不要參與,象一個旁觀者那樣看著它,它是你意識的產物,它會慢慢轉化的,消失的。因為世界上沒有一件事情是不變得。隻有超越了愛和恨兩個層麵,當你再看到他的時候,他就是一個普通朋友了。哈哈,好像又停留在理論上的說教,那麽就去做,當遇到各種由意識產生的痛苦,嚐試用禪的技巧去做,去等待那個變化的來臨。很美妙的。我想前段時間自殺的那個博士,如果能知道一點禪,有一點禪的品質,那麽他肯定不會自殺了。一個能駕馭意識的人,又怎麽可能通過死來擺脫意識呢?這大概是禪對人類最大的貢獻。
就一個芭蕉形的軟耳,就嘮叨說了這麽半天。小女子自知才疏學淺,絕對不敢把一個耳朵就說成是大象,所以如有不妥之處,敬請大家指教。
登錄
後才可評論.
今日熱點
我很隨意地鄭重聲明 一下
mychina
退個休, 中國又爆了?
BeijingGirl1
以色列——被逐出歐洲家園猶太人的無奈歸宿(七)
橡溪
回國養老對很多人來說不現實
GoBucks!
我的免費理財書在淘寶上熱賣!
矽穀居士
跨國婚姻中女人強勢嗎?
Oona
開放式婚姻?
阿裏克斯Y格雷
說不出的尷尬
mayflower98
被驅逐出境的老海歸
帕格尼尼
做完該做的事:人生可以放下了
Billzhou
去超市購物,要穿夠衣服
多倫多橄欖樹
老人院生活和家鄉快覽-2025回鄉探親
五湖以北
南海撞船事件說明了什麽?
風語空靈
2025回國記(二)重慶一瞥(上)
水星98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一周熱點
一個讓人悲痛和深思的故事
我生活著
我的所愛恒久遠
BeijingGirl1
中國最富有的城市不是北上廣深,竟是…..
世界在我心中
回國感受之四:不愧為科技大國
彩葉
在美國行醫幾十年,我發現有子女的老人確實不同 司徒
Kwseeto
人性的醜陋
淩水
閑聊六代機、則連斯基、抗戰與俄烏戰爭
大榮確
那些一次性的悲傷
多倫多橄欖樹
我的一點飲食做“減法”的體會
碼農白蘭度
海外華人的“不靠關係”論
世事滄桑
為什麽國內適合養老
危言
幫人之前先想因果 路終須自己走
康賽歐
開通博客-回憶被離婚的那一瞬間
NinaLin23
2025回國 在上海偶遇烏克蘭人(圖)
菲兒天地
advertisement
一些“禪”思
切換到網頁版
山菊花
名博
給我悄悄話
博文列表
一些“禪”思
山菊花
(2006-10-14 17:33:50)
評論
(0)
談談由神秀和慧能之辯引起的一些“禪”思
來源:
一抹紅
於
06-08-04 12:25:19
大概因為減肥的緣故,這幾天總感覺很饞,不僅嘴饞,手也很“禪”,很想寫寫自己的一些“禪思”。但因為入行淺顯,隻怕寫出來的東西有點象盲人摸象,抓了個耳朵,硬要說大象就是一個扇形芭蕉葉,真真是讓明眼人笑掉大牙,一想到此,就覺得手腳發軟,額頭冒汗,遲遲不敢動筆。隻是實在太喜歡這張芭蕉葉,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寫出來大家分享分享。至於是非對錯,是“禪”非“禪”就隻有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覺知”是禪裏最基本技巧,也是入禪的敲門磚。那麽覺知什麽呢?打個比方,你看樹,你在這裏,樹在那裏,但是你不能發現另外一件事情嗎,你在看樹,而你內心還有一個觀照正在看著你在看那棵樹,那便是覺知。這很容易理解,當你坐在電腦前,去感覺你看的動作,那麽你一定能感覺有一個“你” 正在看你正在看電腦。 覺知分幾個層次,最淺顯是對身體的覺知,比如你有覺知的吃,有覺知的走,這便是禪的品質了。第二個層次是覺知你的思想,你的頭腦,這有一些難度,因為人們已經習慣了頭腦做主體,用意識代替“我”,從裏麵跳出來的,成為一個觀照就比較困難了。你可以這樣去理解它,當你訴說一件事情的時候,問自己“誰在說”。說的內容是你思想的產物,而說東西的人就是那個觀照,隻是我們平時沒有注意。然後第三個層次就是去覺知你的情感,你的喜怒哀樂,能達到這個層次,對於普通人來說,生活將有一個完全不同的感受,不一樣的品質。第四次層次就是覺知到自己的覺知,那便是開悟,成道者的追求。在那裏麵將造就一個醒悟的佛,他將感受什麽是真正的喜樂。自己是個地道的懶人,不想成道,也不追求開悟,估計也沒有機會去了解這個層次所說的東西了。
可是人們為什麽要覺知,為什麽要觀照,為什麽要去找那個“存在”,我想這大概是禪最具智慧的地方。禪通過覺知去找回人與生俱來隱藏在我們意識層麵下的那個“存在”,通俗講就是人的“無意識”狀態。這個“無意識”不是通常所說的瘋子對自己行為不知道,而是一種本能自然的反應。人的行為通過身體的需求來反應,而不通過主觀意識來反應。獸類和我們的嬰兒就是籍著這樣自然反應來生活的。他們餓了就吃,困了就睡,不會因為看到一幅烤乳豬的畫就流口水。看看那些吸毒者,都說身體對毒品的依賴很容易戒掉,隻是心癮很難消除。其實這個心癮就是我們的意識。在吸毒者記憶的片段裏,那種飄飄欲仙的感覺控製著他們的意識,而意識支配著他們的吸毒行為。我想如果吸毒者的頭腦能夠象電腦被重新格式化,戒毒就沒有困難了。由此我想到神秀和慧能之辯。神秀說法在意識層次上來講,他沒有錯,隻是他沒有悟到禪的真諦。在禪裏麵,在覺知裏麵,意識和思想已經變成了我們身體的一部分,它們來如流水兮逝如風。它們不是主體,沒有菩堤樹,也就沒有明鏡台,根本不用拂拭。如果用意識去拂拭,無疑又回到意識層麵上,而不是身體自己的反應。
說到這裏,有人要說,為什麽要去找回意識層麵下的“我”,禪與我們現在的生活有什麽關係?意識不好嗎,難道要人類回到蒙昧狀態,象動物那樣完全“自然”的生活嗎?不,我想說,意識很好,它是人和動物的分水嶺。意識創造了自我,創造了欲望。有了自我,人類知道了羞恥,知道了道德,知道了人格,知道了尊嚴。有了欲望,人類生活有了難以想象般的飛躍,有了汽車,還有飛機,未來將有什麽樣更先進的東西,我們都無法想象,因為欲望讓人類永遠也無法得到滿足。所以,是意識締造了人類文明的神話。但是同時,意識也帶來了痛苦,憂鬱,沮喪。無法滿足的欲望後麵就是深深的沮喪。動物不會發瘋,不會自殺,年幼的孩子也不會發瘋和自殺,隻有生活在現實社會中有意識的人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有人說,人類是世界普遍痛苦的濃縮。這裏好像形成了一個悖論,一個無解的難題。不敢說禪是解決這個難題的鑰匙,但至少成為了一種可能。禪讓意識成為“我”的一部分,而不我本身,那麽我們就可以去駕馭自己的意識。這也是禪最偉大的地方。
痛苦是意識的產物,當痛苦來臨時候,嚐試著找到那個“我”,然後什麽也不做,隻是靜靜地看著那個痛苦,欣賞地看著,遊戲地看著。慢慢地它會發生變化,它會消失,它會進入快樂的層麵裏去。這時有人要問,為什麽痛苦的狀態會消失,會走到快樂的層麵上來,你隻是提出了一個命題,論據呢?沒有論據。禪不是科學,它不是哲學,不能靠理性思辯來得出。它是一個奧秘,是一個心理體驗,你自己不去感覺,永遠也不知道它是什麽。就比如你永遠也不知道當兩個發了情的公狗和母狗在相遇後“幸福”追逐時無意識的狂喜是一種什麽狀態,你永遠不知道一個嬰兒無意識的笑裏麵是一種什麽感覺。但是佛知道,成道者和開悟者知道。他們看到到那個無念狀態下喜樂和神奇,那種美妙的快感。他們把這些感受寫下來,但是如果你自己不去感覺,就永遠也不知道他們在說什麽。這也是禪為什麽是一個玄之又玄,眾妙之玄的東西。在最初看禪與心理學東西時,我有點似懂非懂,單單從文字上看不難理解,卻又未得真意。直到有一次,當痛苦的情緒再次籠罩著我,我不再象過去那樣,尋找解法,掙紮著試圖去擺脫它,隻是靜靜地看著它,順其自然地看,漸漸的感到從內到外一波又一波的放鬆,象水一樣的東西在心理流動,很美妙,真的非常美妙。那時我才真正領會到書裏說的那些東西是什麽了。也相信開悟者眼裏看到的那個美妙境地。禪真是一個很微妙的東西,它揭示了一個心理學中的奧秘。
很喜歡有一篇關於枷鎖和自由闡述,它說這是禪裏麵一個很深的技巧,大概隻有非常稀有的頭腦曾經嚐試過。枷鎖和自由不是兩件事情,它們是一件事情,就像天堂和地獄它們也是同一件事情。人們想要自由,就去打破枷鎖,殊不知他們並沒有得到自由,而是又進入了自由的枷鎖。聽起來很難理解,其實這是一個心理現象。我們常說愛有多深,恨就有多深。當一個你深愛的人,拋棄了你,辜負了你,你開始仇恨它,希望通過恨來忘記他。但事實上你依然愛那個人。因為愛和恨是一件事。你的一個普通朋友,你會恨他嗎?不會,因為你根本不愛他。所以不要用恨來代替愛,不要跑到那個極端上麵去,讓愛繼續存在,繼續流淌,隻是不要參與,象一個旁觀者那樣看著它,它是你意識的產物,它會慢慢轉化的,消失的。因為世界上沒有一件事情是不變得。隻有超越了愛和恨兩個層麵,當你再看到他的時候,他就是一個普通朋友了。哈哈,好像又停留在理論上的說教,那麽就去做,當遇到各種由意識產生的痛苦,嚐試用禪的技巧去做,去等待那個變化的來臨。很美妙的。我想前段時間自殺的那個博士,如果能知道一點禪,有一點禪的品質,那麽他肯定不會自殺了。一個能駕馭意識的人,又怎麽可能通過死來擺脫意識呢?這大概是禪對人類最大的貢獻。
就一個芭蕉形的軟耳,就嘮叨說了這麽半天。小女子自知才疏學淺,絕對不敢把一個耳朵就說成是大象,所以如有不妥之處,敬請大家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