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發了一個帖子,主要介紹了Kefir的神奇養生功效。相關細節請參見那個帖子(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82461/202504/22744.html),此處不再贅述。
有讀者留言,希望我能簡單介紹Kefir的購買與製作方法。我嚐試在留言中作出回應,但發現若無圖片輔助,很難說清楚。為此,我特地另寫此篇,希望講得更具體些,能幫到更多人。
其實,我也是受網友的啟發開始製作Kefir的。至今還不到半年,仍在不斷摸索中,尚屬初學者。希望有經驗的朋友高手們多多指點、分享經驗,讓更多人受益。
這幾個月來,我已將不斷增殖的菌種分送給身邊的朋友,目前已有八戶人家開始飲用Kefir,反饋普遍積極,我很開心。
以下是關於菌種購買和製作的簡要介紹。
我最初的菌種是在亞馬遜網站購買的,鏈接如下:
https://www.amazon.com/Organic-Grains-Unleashed-Thomas-Egbert/dp/B007GGRJTG?ref_=ast_sto_dp
(亞馬遜菌種插圖)
我不確定Kefir菌種是否有不同品類,但我感覺應該都一樣。我選擇這家,主要因為購買者多、評價好,賣家也提供了非常詳盡的菌種激活說明和製作方法。購買後不久就收到一勺菌種。由於當時天氣寒冷,運輸過程中菌種沒有損傷。
收到後,按照說明將菌種放入幹淨的瓶子中,加入新鮮牛奶激活,我用的是Whole Milk。估計菌種原本處於冷凍狀態,需通過牛奶激活才能恢複活力。前兩次加入的牛奶需要倒掉。從第三或第四次開始,發酵成果便可飲用。
我使用的是洗幹淨的果醬瓶,菌種和牛奶加入後蓋緊瓶蓋。賣家指出發酵不需氧氣,因此瓶蓋擰緊沒有問題。但也有人建議不要擰得太緊,目前我還未驗證哪種方式更好。我一直使用密封方式,沒有遇到問題。
通常第三次換奶後,在室溫約華氏70+度(約21℃)的環境中放置約20小時,瓶中就會開始發酵。此時瓶口上方約有一寸厚的凝固物,類似奶皮或奶酪,下方則出現星星點點的清亮的乳清。此時即可進行下一步操作了。若等待過久,乳清與凝固部分完全分離時,就有點過了,口感可能變差。
接著,用矽膠刮板輕輕攪拌,使乳清與凝固部分混合,形成比牛奶濃稠、但比酸奶略稀的稠狀液體,然後倒入網狀過濾盆中過濾,下麵放另外一個盆接收Kefir。
YouTube 上的製作者建議使用尼龍材質的過濾網。我最初也在亞馬遜購買了一個,但發現過濾速度太慢。到了我們這個年紀,時間尤為寶貴,慢節奏難以忍受。我改用了之前在 Temu 上買的網狀塑料洗菜盆,帶有稍大的圓孔,比尼龍網孔大一些,大大提升了過濾效率。我用矽膠刮板在濾盆中持續攪動,直到菌種徹底分離出來。
(Temu上的過濾盆,亞馬遜應該也有. 或者你家裏有其他代替物)
接下來,將分離出的菌種放回原瓶或另一個幹淨的瓶子,再加入新鮮牛奶,開始下一個發酵周期。
過濾後的Kefir可以立即飲用,也可放入冰箱冷藏。冷藏期間可加入水果如草莓、藍莓等進行二次發酵,會產生豐富氣泡,口感更佳。若喜歡這一步,不需要擰緊瓶蓋。
關於調味,還可加入有機草莓粉或咖啡粉;我個人偏好原味,直接飲用。初喝時略有酸味,但幾次之後便能適應,越喝越香。
關於製作方法,可以參考 YouTube 上的視頻,有許多版本可以交叉觀看。以下是一個推薦的入門視頻:
(YouTube 視頻)
最後建議大家先在身邊打聽是否有朋友已在製作Kefir,或許能免費獲得菌種;若無,再考慮從亞馬遜等平台購買。
祝有意者馬到成功!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