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羊頭,賣狗肉”。看完標題和發貼人,有網友已在心裏說出這句話。說得對,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我是股市小小白,在投坦最沒有資格談股市的人。
不懂股市,我隻知道數據,知道股市的長期回報率比房市高。
隻投房市,我也知道數據,知道房市的增值是如何產生的。
所有人都知道房價會漲,有的年代多有的年代少。席勒找出了規律,房價與通貨膨脹之間走勢高度一致。百多年的數據顯示,年均房價的漲幅略高於年均通脹率一點兒,全美房價的年均漲幅接近4%。為此,他拿了諾獎。
我猜,有第一次看到這理論的網友,心下算算,滿心歡喜:我的投資更高!確實,99%以上的買房人,在過去十年(按11-21年的黃金期),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買入,房價年均漲幅都超過了4%。
那麽,把時間段擴大到20年呢?全美隻有不到1/3的地方達到了年均漲幅4%。
這幾個數據,簡單用文字表達,就是:抗通脹,時機,地點。
“時機”最具爭議性,它既決定著成功與失敗(或說回報好與壞),可它又不具象,用眼看不出物體,用手摸沒有觸感,所以,投資中不能timing market一說具有絕對的正確性。“不能”的意思是,人不具備這樣的能力,並非指“能timing market是壞事”。解決“不能”的穩妥辦法自然就是延長時間以獲取平均值。
那麽,既然股市平均漲幅在8%以上,而房市在4%(此處且不談房產的“四重魔力”),為何依然有人投資房市呢(這裏指的是有經濟能力在股市和房市裏做選擇的群體)?
我的理解是,平均值對於個體來說,它的價值並不真實存在(左手付費右手就能取貨)。無論股市房市,都有成功者和失敗者,在房市裏確實出不了幾個頂級富翁,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說明房市裏的輸家少或輸得少(當然,房屋從本質上來說,屬衣食住行,民生大事,受到政府的相應保護)。所以,尋求低風險的投資人會選擇房市。
在投坦裏,有人說投房賺很多錢,有人隻賺一點兒,有人虧錢,有人覺得他人是胡說,用“平均值”來理解就清楚多了,時機與地點不同。
看到這裏,相信絕大多數看官已在心裏說:標題黨,言之無物,這些都是最基本的投資道理。股市有股市的好,房市有房市的好,股市有人賺錢虧錢房市也有人賺錢虧錢,誰都知道。
是啊,道理真的很簡單,可股市和房市誰更好之爭卻多年不斷,每次爭必有人麵紅耳赤,為何?我覺得吧,能到麵紅耳赤的地步,爭論已超出辯論事實,而轉變為爭一口氣:因為對方用其之良馬來對付我之劣馬,以其之長擊我之短,不可不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