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83年開始算,到現在40年,大陸出身(指接受中小學和大學教育的)最後到海外發展的,沒有一個拿諾貝爾科學獎,圖靈和菲爾茲獎。(張益唐的結果可能能夠菲爾茲獎,但畢竟沒拿到,這個可以商榷。)
而從1957年開始,在港台(含國民黨時期的大陸)接受教育的,有10人左右拿這些獎,占所有華裔的絕大多數,其中包含唯一的菲爾茲獎丘成桐和唯一的圖靈獎姚期智。(國內拿諾貝爾科學獎的屠呦呦,其實也是在國民黨時間接受的教育,至少一部分初高中教育。)
為啥港台的到美國不久(10年最多20年多點吧,如57年得獎的李楊,40年代中期抵美),就有人開始拿這些獎,大陸的40年一個都沒有?群體足夠大(算上美加歐洲日本,前後至少有幾十萬人在發達國家從事科學研究,起點和同代的外國人基本是一樣的),時間足夠長(40年!),一定有內在原因。
我個人認為大陸解放後的教育過度強調政治正確,對小孩子的創造性有扼殺作用。這個當然也可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