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注意區別中國大陸的教育和港台的教育,不能籠統說中國。以基本相同的人群(到海外搞科研的),港台遠強於大陸

來源: 老柏樹 2023-12-03 16:17:41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191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老柏樹 ] 在 2023-12-03 22:14:58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從1983年開始算,到現在40年,大陸出身(指接受中小學和大學教育的)最後到海外發展的,沒有一個拿諾貝爾科學獎,圖靈和菲爾茲獎。(張益唐的結果可能能夠菲爾茲獎,但畢竟沒拿到,這個可以商榷。)

而從1957年開始,在港台(含國民黨時期的大陸)接受教育的,有10人左右拿這些獎,占所有華裔的絕大多數,其中包含唯一的菲爾茲獎丘成桐和唯一的圖靈獎姚期智。(國內拿諾貝爾科學獎的屠呦呦,其實也是在國民黨時間接受的教育,至少一部分初高中教育。)

為啥港台的到美國不久(10年最多20年多點吧,如57年得獎的李楊,40年代中期抵美),就有人開始拿這些獎,大陸的40年一個都沒有?群體足夠大(算上美加歐洲日本,前後至少有幾十萬人在發達國家從事科學研究,起點和同代的外國人基本是一樣的),時間足夠長(40年!),一定有內在原因。

我個人認為大陸解放後的教育過度強調政治正確,對小孩子的創造性有扼殺作用。這個當然也可以討論。

所有跟帖: 

是的,大陸78年後開始出國潮,到現在已經2代人。但真正在科研領域作出原創性工作的,幾乎沒有 -jinjiaodw- 給 jinjiaodw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2/03/2023 postreply 16:22:23

我感興趣的是探討原因,這些人(包括我自己),夠努力,智商肯定也沒有問題 -老柏樹- 給 老柏樹 發送悄悄話 (18 bytes) () 12/03/2023 postreply 16:26:33

製度和思想原因,第一代移民,在國內受完中小學教育,甚至大學教育,思維模式已經僵化,原創能力基本被扼殺 -jinjiaodw- 給 jinjiaodw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2/03/2023 postreply 16:28:22

以你為例就是這樣。翻來覆去顛來倒去就那麽幾句話。 -qiaoyun0416- 給 qiaoyun0416 發送悄悄話 (54 bytes) () 12/03/2023 postreply 20:45:59

哈哈,那不就證明這是事實嗎,老夫就是被毒害的受害者之一,不象你朋友東拉西扯,卻沒有自知之明 -jinjiaodw- 給 jinjiaodw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2/03/2023 postreply 21:33:28

生存壓力過大,功利性過強,創造性思維欠缺是主要原因 -楊別青- 給 楊別青 發送悄悄話 楊別青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2/03/2023 postreply 17:39:05

然也 -方外居士- 給 方外居士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2/03/2023 postreply 21:04:25

生物醫學的作基因編輯的張鋒做得不錯 -楊別青- 給 楊別青 發送悄悄話 楊別青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2/03/2023 postreply 17:47:22

是,不過他基本是二代,在美國完成中學,大學教育,越晚出國,原創能力越被廢掉 -jinjiaodw- 給 jinjiaodw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2/03/2023 postreply 17:56:31

同意 -楊別青- 給 楊別青 發送悄悄話 楊別青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2/03/2023 postreply 18:01:41

柏樹君這個比較客觀。要猛讚!新中國底子太薄弱了,忙著基本建設,其中包括鞏固政權的政治運動。-:) -有言- 給 有言 發送悄悄話 有言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2/03/2023 postreply 16:25:41

教育體製當然是一個大問題 -dancingwolf- 給 dancingwolf 發送悄悄話 dancingwolf 的博客首頁 (539 bytes) () 12/03/2023 postreply 16:43:42

樓主說的是到了國外的這些留學人員,有的研究生博士都在美歐讀的,也沒有得諾貝爾獎的。 -為人父- 給 為人父 發送悄悄話 為人父 的博客首頁 (203 bytes) () 12/03/2023 postreply 16:49:41

你好像邏輯真的有問題 -dancingwolf- 給 dancingwolf 發送悄悄話 dancingwolf 的博客首頁 (196 bytes) () 12/03/2023 postreply 17:09:28

你連樓主的文章都沒看懂,就別賣弄你的邏輯了。LOL -為人父- 給 為人父 發送悄悄話 為人父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2/03/2023 postreply 18:07:38

我強調留在海外的是因為討論國內的有人可以說時間太短,比如國內科研院所和大學用互聯網是95/96年,海外的沒有這個問題 -老柏樹- 給 老柏樹 發送悄悄話 (634 bytes) () 12/03/2023 postreply 20:36:23

並且一定有人強調基礎太差。而出國留學並在海外留下來的沒有這個問題,如85年本科畢業出來的,跟85年本地大學畢業白人的硬件 -老柏樹- 給 老柏樹 發送悄悄話 (75 bytes) () 12/03/2023 postreply 21:05:13

一個人成長中少年時代是定型時候,出國讀碩博的因為小學,中學,本科教育已經在中國完成,已經被毒害 -jinjiaodw- 給 jinjiaodw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2/03/2023 postreply 21:20:56

有可能,這基本就是我說的,大陸的教育過分強調政治正確,搞得學生不敢挑戰權威(說的是學術方麵,但政治是逃不掉的) -老柏樹- 給 老柏樹 發送悄悄話 (93 bytes) () 12/03/2023 postreply 21:39:37

中國傳統教育圍繞科舉製度,根本沒有原創。49以後,政治原因,原創能力進一步被摧殘,雙重打擊 -jinjiaodw- 給 jinjiaodw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2/03/2023 postreply 22:39:37

八十年代出來的智力上肯定不差,甚至比老美要強,要說差也隻有語言能力差些。 -為人父- 給 為人父 發送悄悄話 為人父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2/04/2023 postreply 05:53:32

I might be able to explain part of it: -中間小謝- 給 中間小謝 發送悄悄話 (1079 bytes) () 12/03/2023 postreply 16:45:42

In short, mainland China's talents -中間小謝- 給 中間小謝 發送悄悄話 (202 bytes) () 12/03/2023 postreply 17:00:44

Lifting my both hands agree.-:)-:) -有言- 給 有言 發送悄悄話 有言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2/03/2023 postreply 17:12:13

不太同意,1980年後國內頂尖大學的畢業生出國比例很高的(清華,北大,協和,複旦,南大,中科大,武大,浙大) -楊別青- 給 楊別青 發送悄悄話 楊別青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2/03/2023 postreply 17:37:25

對,尤其我們談的主要是基礎研究。我今年夏天回國,朋友的小孩(北大數學係的)說他們班一半左右還是出國讀研了 -老柏樹- 給 老柏樹 發送悄悄話 (137 bytes) () 12/03/2023 postreply 20:43:41

大陸改開後第一代出國留學的都是窮人,咋一出國就想著如何脫貧致富了,搞科研的動力不足。 -為人父- 給 為人父 發送悄悄話 為人父 的博客首頁 (438 bytes) () 12/03/2023 postreply 16:45:58

算一個原因,向錢看還導致大陸華人的下一代做科研的人也不多 -楊別青- 給 楊別青 發送悄悄話 楊別青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2/03/2023 postreply 17:33:06

倉廩實而知創新。看第二代會如何?-:) -有言- 給 有言 發送悄悄話 有言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2/03/2023 postreply 18:15:20

我剛來時的係有幾個大陸博士畢業不久留下來的,也有老一點的香港人(72年來讀博,後來留下來的) -老柏樹- 給 老柏樹 發送悄悄話 (414 bytes) () 12/03/2023 postreply 21:34:12

這個理由似乎占不住腳,我曾認識一個當年從台灣來美念書的教授,當時他已經是美國工程學院院士。據他說50年代,他們來美時也很 -霧蒙蒙雨霏霏- 給 霧蒙蒙雨霏霏 發送悄悄話 霧蒙蒙雨霏霏 的博客首頁 (749 bytes) () 12/03/2023 postreply 23:51:17

這樣的大陸人也不少,我一個小學同學就是這樣,堅持在學校做科研,早早就成為終身教授和AI視覺專家。 -為人父- 給 為人父 發送悄悄話 為人父 的博客首頁 (197 bytes) () 12/04/2023 postreply 05:44:52

總體上我覺得也站不住腳,早期80年前後出來的,到89年左右,大多拿到了博士學位。可能有些專業找不到教職,隻能轉行 -老柏樹- 給 老柏樹 發送悄悄話 (301 bytes) () 12/04/2023 postreply 07:28:05

有幾點錯誤 -波粒子3- 給 波粒子3 發送悄悄話 (121 bytes) () 12/03/2023 postreply 17:11:06

讀貼不仔細,說了“港台(含國民黨時期的大陸)”,李楊都是在西南聯大讀的大學吧 -老柏樹- 給 老柏樹 發送悄悄話 (161 bytes) () 12/03/2023 postreply 21:46:20

為啥港台的到美國不久(10年最多20年多點吧,如57年得獎的李楊,40年代中期抵美) -波粒子3- 給 波粒子3 發送悄悄話 (129 bytes) () 12/04/2023 postreply 12:07:57

如果統計港台,大陸移民或後裔在美國的院士人數可看出趨勢, 屠1951年考入北京大學 -楊別青- 給 楊別青 發送悄悄話 楊別青 的博客首頁 (72 bytes) () 12/03/2023 postreply 17:25:59

共產黨的農民思維把人當牲口 -ahniu- 給 ahniu 發送悄悄話 ahniu 的博客首頁 (76 bytes) () 12/03/2023 postreply 17:30:51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波粒子3- 給 波粒子3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2/03/2023 postreply 17:38:59

這個問題40年前就被我質疑過,教育方針:社會主義接班人和建設者。大學培養當官的,中小學培養工地搬磚的,神魔諾貝爾? -太宇- 給 太宇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2/03/2023 postreply 18:04:19

40年前你就問過這個問題的話,那你真是大牛! -老柏樹- 給 老柏樹 發送悄悄話 (167 bytes) () 12/03/2023 postreply 21:42:58

有一個可能是,中國教育出的大師級人物少的原因是中國的基礎教育太好了 -lzr- 給 lzr 發送悄悄話 lzr 的博客首頁 (1463 bytes) () 12/03/2023 postreply 18:42:19

中肯。 -為人父- 給 為人父 發送悄悄話 為人父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2/03/2023 postreply 19:59:08

你的意思是基礎教育太好了,中等和高等教育太差了? -jinjiaodw- 給 jinjiaodw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2/03/2023 postreply 20:05:53

俺理解是手把手,誨人不倦之傳統,對天才不利,對人才有益。-:) -有言- 給 有言 發送悄悄話 有言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2/03/2023 postreply 20:43:15

也有可能,我在美國二流大學任教,這麽些年來有2次讓人驚訝,都是中等甚至中等偏下學生課堂上問的問題。第一個,學生A問了, -老柏樹- 給 老柏樹 發送悄悄話 (1089 bytes) () 12/03/2023 postreply 21:01:55

這就是被過度訓練的後果,說明早期的過度訓練對創新不是好事。 -為人父- 給 為人父 發送悄悄話 為人父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2/04/2023 postreply 05:47:38

很可能是一方麵的原因,過分強調政治正確,不敢挑戰權威;現在再加上一條:過度訓練。 -老柏樹- 給 老柏樹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2/04/2023 postreply 07:22:43

我是研究思維方式的,學會如何思維就會提出好問題。中國也有類似的課,但沒有實踐意義,其實很重要。 -笑薇.- 給 笑薇. 發送悄悄話 笑薇.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2/04/2023 postreply 16:24:43

思維定勢了。我和美國同學比能感覺到自己這方麵差,他們基礎弱,但思路開闊直覺也好。 -資深海豚- 給 資深海豚 發送悄悄話 資深海豚 的博客首頁 (129 bytes) () 12/06/2023 postreply 12:52:56

83年以後來美的港台同胞有獲諾獎費爾斯普利策獎的嗎? -老生常談12- 給 老生常談12 發送悄悄話 老生常談12 的博客首頁 (379 bytes) () 12/03/2023 postreply 21:03:13

嗯,風物長宜放眼量 -manyworlds- 給 manyworlds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2/03/2023 postreply 21:14:04

50,60年代港台和80,90年代的大陸生活水準類似。83年後的港台估計應該同2012-2013後的大陸類似 -老柏樹- 給 老柏樹 發送悄悄話 (162 bytes) () 12/03/2023 postreply 21:18:42

83年香港的人均GDP是5600美金左右,相當於2012年的12908美金,跟大陸城市居民的人均GDP應該類似 -老柏樹- 給 老柏樹 發送悄悄話 (609 bytes) () 12/03/2023 postreply 22:37:14

所以比較要對等比較,別拿50-60年代來美國的和80年代以後來美國的進行比較。諾獎是滯後獎,成果滯後幾十年後被評獎。 -老生常談12- 給 老生常談12 發送悄悄話 老生常談12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2/04/2023 postreply 04:07:56

這個觀點我讚成,不過50-60年代港台來美的成員素質和大陸80年代的有所不同,比較複雜 -楊別青- 給 楊別青 發送悄悄話 楊別青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2/04/2023 postreply 05:53:44

我在帖子裏比的是一代,而且基本從頭開始,港台的從40-50年代開始算,大陸80年代初開始算(78年開始也可,但開頭人少) -老柏樹- 給 老柏樹 發送悄悄話 (241 bytes) () 12/04/2023 postreply 12:48:49

滯後?李楊40年代中期抵美,57年拿諾獎,滯後10幾年而已;丘成桐70年左右抵美,82年拿的。滯後40年以上拿這些獎的 -老柏樹- 給 老柏樹 發送悄悄話 (581 bytes) () 12/04/2023 postreply 07:16:12

你還是沒有找出80年代出來的港台獲諾獎的。 -老生常談12- 給 老生常談12 發送悄悄話 老生常談12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2/04/2023 postreply 09:36:55

華人華裔得這樣的大獎總體已是小概率事件,不可能像美國英國那樣的。你把12-3個人放到1957-2023年,66年的區間 -老柏樹- 給 老柏樹 發送悄悄話 (818 bytes) () 12/04/2023 postreply 10:30:46

質疑精神、人窮誌短 -solo1- 給 solo1 發送悄悄話 solo1 的博客首頁 (3007 bytes) () 12/04/2023 postreply 07:54:46

毛時代的教育是造反有理,蔑視權威,怎麽就沒有質疑精神了?我倒覺得是那時出國的人都對西方有誠惶誠恐的崇拜, -為人父- 給 為人父 發送悄悄話 為人父 的博客首頁 (368 bytes) () 12/04/2023 postreply 10:14:06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