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疑精神、人窮誌短

來源: solo1 2023-12-04 07:54:46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3007 bytes)

先說一點,從個人來說,不要以諾貝爾獎為目的。這是我聽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評委之一的一個老太太說的。她說,物理學有很多重要成果,而評委一年隻能選擇一項成果,幾率很小,做學術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如果以諾貝爾獎為目的就會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但作為一個群體,為什麽大陸出身在海外的人沒有一個拿諾貝爾獎?

第一,缺乏對權威的質疑精神。人的思維方式很大程度上在青少年時期形成而定形,相當於中學時期和大學時期,而主要是高中時期。而中國大陸的教育缺乏質疑精神。

第二,人窮誌短。民國出國留學的人大多衣食無憂,而我們出國留學時大多經濟窘迫。更可惡的是當時的國家教委還要收培養費,目光短淺,視野狹窄,這個行為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時才被廢除。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不單單是貿易,而是廢除了許多阻礙社會進步的法規。

第三,現在出國留學的目的多樣化了,不局限於學術研究。有一次參加一個活動,邊上一個生物博士說,諾貝爾獎不到一百萬美元,不值得為之努力。他最初參加了一個人類基因測序的初創公司,在股票高位賣掉股票,然後辭職去沃頓商學院讀了個MBA,轉行成了天使投資人。

順便說一下,諾貝爾獎、美國科學院、美國工程學院,這些評選也有圈子。這個圈子主要集中在美國東部和西部,中西部地區比較少。我讀博士的一個美國中西部大學,對這些興趣不大。比如,我以前所在的國家實驗室有一個人獲得了諾貝爾獎,實驗室過了一個星期才發一個新聞發布。

所有跟帖: 

毛時代的教育是造反有理,蔑視權威,怎麽就沒有質疑精神了?我倒覺得是那時出國的人都對西方有誠惶誠恐的崇拜, -為人父- 給 為人父 發送悄悄話 為人父 的博客首頁 (368 bytes) () 12/04/2023 postreply 10:14:06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