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你自己寫這篇文章時也有這樣的感覺:你談自己專業時感覺得心應手,有理有據;但是談到中西之爭或者中醫問題時,隻能泛泛而談,有力不從心之感。這並不奇怪,你在本專業花了大量時間,有一定基礎,但是你對其它學科,特別是中醫本身,隻限於耳邊所得的一鱗半爪。
談個人感受沒有關係,但是如果要談論科學,不管是那個專業,必須下點工夫。從基礎學起,認真查找資料,分析問題,然後就是論事得出結論。先入為主,預設結論是科學大忌。
依你的水平,就中西之爭來說,談談具體問題就好,實在沒有足夠資格作出那麽大的結論。覺得你專業不錯,但是思路過於狹窄。
不談中醫診斷問題,因為你不懂。就以藥物篩選來說,從聯邦政府到個大公司,投入巨大,為何收效甚微?區區一個青蒿素曆時多久?多少人參加?投入多少?這個是技術問題嗎?
再問,那些被淘汰的植物或者方劑真的是廢物嗎?提取青蒿素犯得錯誤難道在別的試驗上不可能犯?如果是多因子共同作用怎麽提取?試驗設計會不會一開始就錯了?如何區分間接作用和直接作用?
任何試驗科學都是對理論假設的驗證,隻在一定條件下有效,而中醫理論是分析中藥作用機理的關鍵。如果一開始的理論假設有問題,那麽試驗設計,檢測手段從何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