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的知

來源: stonebench 2019-07-23 10:59:35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419 bytes)

孔子的話,傳統解釋為“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種誠實的態度)就是知”。

這種解釋聽起來也說得通,但這個知有點兒象有自知之明,實事求是的知,而不是認知的知了。而且說得通不見得就是這句話的原意。

難道這句話還另有意思嗎?

是的,而且更簡單更直接:

你(知道的時候)知道你知道,(不知道的時候)知道你不知道。上下兩句共有的那個知就是知的能力(不是內容與對象)。

易言之,孔子不是在教做學問或者做人的態度,而是指明學的目標所在----心的本體。這個本體不在別處,就在尋常日用之中。知道時心裏明白“我知道”,不知道時心裏明白“我不知道”,這個明白的,就是心的本體啊。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這裏最後的一個“知”字 -吃與活- 給 吃與活 發送悄悄話 吃與活 的博客首頁 (291 bytes) () 07/23/2019 postreply 11:04:25

哈哈,知智有時確實相通,此處也可相通。 -stonebench- 給 stonebench 發送悄悄話 stonebench 的博客首頁 (169 bytes) () 07/23/2019 postreply 11:13:49

這裏也許“明智”比“智慧”更合適 -吃與活- 給 吃與活 發送悄悄話 吃與活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23/2019 postreply 11:46:21

be 明智, have 智慧 都說得通,但兩者都有潛在的主語,是主客二元思維之下的理解 -stonebench- 給 stonebench 發送悄悄話 stonebench 的博客首頁 (149 bytes) () 07/23/2019 postreply 12:20:43

如果Y兄願意多想一步,跳出主客二分窠臼,就不會“自作不聰明”啦 -stonebench- 給 stonebench 發送悄悄話 stonebench 的博客首頁 (457 bytes) () 07/23/2019 postreply 11:34:33

"俺隻是指出能力與對象的不同,並沒有說二者要分開各自獨立存在啊。"回答的妙! -隱身草- 給 隱身草 發送悄悄話 隱身草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23/2019 postreply 12:41:58

過獎。心的存在方式確實值得仔細思考。 -stonebench- 給 stonebench 發送悄悄話 stonebench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24/2019 postreply 08:41:48

最後那個“知“,讚同為”明智“ -pickshell- 給 pickshell 發送悄悄話 (332 bytes) () 07/23/2019 postreply 12:37:27

古代因為在竹簽子上寫字,都說得太簡明了。不易於信息傳播和傳承。這麽多重複的字,混淆視聽啊 -40er- 給 40er 發送悄悄話 40er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23/2019 postreply 16:29:41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