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言之

心有所想,姑妄言之
個人資料
stonebench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語言決定論:中國文明將超越西方文明

(2019-05-19 22:07:54) 下一個

隻看語言結構句法規則就可以發現,漢語真的非常獨特:它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自然認識”中存在的各種規律,最小限度地對語言進行人為的剪裁。反之,曲折語則最大限度地對語言進行了人為幹涉,時態,體,一致,性,格等等。

如果把西方的語言比作人造的都市,而漢語則是天然的林泉。

意思是什麽?漢語樸實。樸實的意思可以被理解為原始與落後,如果你隻了解西方的哲學與語法的話。樸實的另一個意思就是更基礎。比如一場地震可以毀掉一座城市,可以把山變成海海變成山,但無論如何也毀不掉自然,地震本身就是自然的一種表現。樸實還有一個意思,就是更有潛力。如果說曲折語是器,那麽漢語就是材。材本身沒有器的特征,但它可以成為任何器。

這就是為什麽中國文明3000年有史可征延綿不斷可是卻沒有發展出現代科技。因為語言決定思維,中國古人的意識不在器用,而在材性。這也是為什麽近代以來中國人可以在現代科技方麵奮起直追迎頭趕上,因為材並不排斥器,相反,材是器的本源。

中西之爭,在最根本上是思維上的材器之爭。西方必敗。

不要誤解,所謂爭,不是拳擊式的鬥,而是馬拉鬆式的競。前者互毆強者勝,後者有共同目標先到者勝。因此,所謂敗,也不是被打敗,而是落後。西方文明這麽牛,中國文化這麽落後,怎麽可能西方敗?

如果以西式思維劃定規則,當然是西方最牛,一定勝出。但如果有一個超出西式的規則,那麽就西方就會落後。比如兩個人比劃船,一人一艘,西方選手力氣大,技術好,當然贏。但是如果是一百個人劃兩艘船,西方就會輸。因為中式思維有更加根本的協同觀,中國可以學西方發展技術,但西方學不來中國的深層協同觀。

思想文化這個變量,確確實實存在,但任何政治學,經濟學原理模型也推不準。這也是哲學有用的地方,它大概可以分析出這個變量的特征;也是哲學沒用的地方,它也搞不清具體會怎麽發展怎麽變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Lucky001 回複 悄悄話 “思維上的材器之爭”,這個角度來看這個問題挺有趣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