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複:從《兒童不宜多吃的20種食物》看提高科學素養的重要性(二)

9、豆類

豆類含有一種能致甲狀腺腫的因子,可促使甲狀腺素排除體外,結果體內甲狀腺素缺乏,機體為適應這一需要使甲狀腺體積增大。


兒童正處於生長發育日期更易受害,故兒童不宜常吃多吃豆類食物。

[杜編] 這是一個爭議很大的問題,的確有少數學者認為黃豆中含有某種致甲狀腺腫大的物質,在這些學者中,又有一部分人為隻會對甲狀腺不正常的人才有影響。而大部分學者認為黃豆是比較健康的食品。還有人認為隻是轉基因大豆才有問題。黃豆之外的其他豆類基本沒有研究過。把還在爭論的東西當作定論並擴大範圍,不妥。中國等東亞國家黃豆及製品吃了幾千年了,這至少說明吃黃豆沒有太大的問題。


10、人參

目前,市場上有不少人參食品,如人參糖果、人參麥乳精、人參奶粉、人參餅幹以及人參蜂王漿等等。


人參有促進性激素分泌的作用,兒童食用人參會導致性早熟,嚴重影響身體的正常發育。

[杜編] 當然沒有必要讓孩子吃人參,但是在實際生活中有多少這樣的家長呢?太少了,不應該把注意力放在一些本來很罕見的問題上,忽略了市場上大量的所謂的促進兒童生長發育的補品含有激素的問題。


11、罐頭

罐頭食品在製作過程中都加入了一定量的食品添加劑,添加劑有微量毒性,對成人影響不大,對正在發育時期鐵兒童卻有很大影響,不僅估損害身體健康,而且容易造成慢性中毒,故兒童不宜多吃罐頭。

[杜編]

這是一個重大誤解。實際上罐頭食品的添加劑在加工食品中是最少的。大部分罐頭因為可以高溫消毒,所以根本沒有必要添加防腐劑,不信你可以仔細對比閱讀糕點餅幹類食品和罐頭食品的標簽,不難發現罐頭食品的添加劑要少得多。近年來發現的罐頭食品的真正隱患是鐵罐中加上的塑料保護膜,和添加劑沒有關係。

再說深一些,國內的一些人誇大了食品添加劑的有害作用,把添加劑和地溝油看成差不多的東西,這是完全錯誤的。不使用添加劑可能是有害的,食品黴變造成的傷害遠遠高過防腐劑的可能的害處。


12、爆米花

爆米花含鉛量很高,鉛進入人體拊損害神經、消化係統和造血功能。


兒童對鉛解毒功能弱,常吃多吃爆米花極易發生慢性鉛中毒,造成食欲下降、腹瀉、煩燥、牙齦發紫以及生長發育改組等現象。


[杜編] 太過時了。如果是60年前街上的那種像放炮一樣的爆米花,的確存在鉛的問題,因為那種土機器的材料中含鉛。而現代的微波爐爆米花和這個一點關係都沒有。


13、方便麵

方便麵含有對人體不利的食用色素和防腐劑等,常吃或多吃容易造成兒童營養失調、影響生長發育和身體健康。

[杜編] 這個和對罐頭的誤解類似,方便麵是一種幹燥食品,添加劑用得不多,或者沒有添加劑。


14、葵花籽

葵花籽中含有不飽合脂肪酸,兒童吃多了會消耗內大量的膽堿,影響肝細胞的功能,還能造成因津虧而引起的兒童幹燥症。

[杜編] 這是一個大笑話。不飽和脂肪酸也變成了有害的東西。的確有些人認為葵花油不是健康油,因為葵花油的不飽和脂肪酸是多不飽和脂肪酸,沒有橄欖油富含的單不飽和脂肪酸健康。下麵是一段關於脂肪和膽堿的關係的科普文章:

保持身體健康所需的膽堿的量與飲食中固體或飽和脂肪的攝食量成正比:這些脂肪吃得越多,所需的膽堿也越多。雖然實際的需求量不清楚,但估計是每天3 0005 000毫克。一份動物肝髒(100)可提供500700毫克膽堿,12杯麥芽是400毫克,滿滿一大湯匙粒狀卵磷脂是500毫克,一個雞蛋是280 毫克,一大湯匙酵母是40180毫克。而其他食物中所含的膽堿則不是很豐富。一份蔬菜或肉可能隻能提供1050毫克的膽堿。

由於缺乏膽 堿,導致無法有效合成卵磷脂,從而使得膽固醇阻塞了全身的動脈,因此,讓飲食為身體提供充足的膽堿非常重要。避免攝食固體或飽和脂肪(椰子油、牛肉脂肪、 豬肉、羊肉和各種氫化脂肪),從而減少對膽堿的需求量;或者增加飲食中的膽堿含量和增加其他形成卵磷脂所需的各種營養素,通過這些方法可降低血液中的膽固 醇。幸運的是,現在已經有了粒狀卵磷脂和含有1 000毫克膽堿的維生素補充劑。


按照這篇文章,有害的是飽和脂肪酸或者氫化脂肪,而不是不飽和脂肪。如果擔心不飽和脂肪酸有問題,那所有的果仁都別吃了。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