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北京晚報,作者 黃逸
稟賦本不強,四十已遽衰。
藥裹不離手,對酒盤無梨。
這是詩人陸遊在《養生》中寫下的詩句。陸遊是宋代著名詩人,“中興四大詩人”(其他三人是楊萬裏、範成大、尤袤)之一。一生寫詩9300餘首,其中900多首與病相關,約占總數的1/10,堪稱“古今第一病人”。有趣的是,正是這位“我少本多疾,屢亦頻危殆,皇天實相之,警告意有在”的病秧子,竟成宋代詩人中最長壽者,壽至86歲。
從陸遊豐富的病詩中,可知他患有糖尿病、齲齒、肺病、耳聾、近視、跛足、頭痛、腰病等,且生活方式不健康。據學者劉揚中統計,在陸遊的詩中,提到飲酒的作品多達2940多首,接近全部創作的1/3。陸遊酒量甚小,他自己都寫詩自嘲“陸生酒戶如蠡迮(音如責,意為狹窄)”,也就是一勺的量,在陸遊的詩中,1200多次寫到“醉”,就算是壯漢,也未必經得起這麽折騰。陸遊一生顛沛,因主張恢複中原,兩度被貶,晚年結交韓侂胄,遭士林鄙視,精神長期處於抑鬱狀態中。
陸遊的基因算不上太好,他的父親陸宰、爺爺陸佃都隻活到61歲。那麽,陸遊為何如此長壽?一是陸遊知醫,二是他喜歡勞作,到80歲時還在幹體力活。
唐代藥聖孫思邈曾說:“養生之道,常欲小勞,但莫大疲,及強所不能耳。”陸遊是絕好的證明。
陸遊詩中可見他身患九病
近視:宋代文人多近視眼,一是受科舉取士影響,年輕時用功過度,二是宋人喜讀書。陸遊的父親陸宰是藏書家,史稱“越州藏書有三大家,首為左丞陸(宰)氏”,南渡後,皇室缺藏書,陸家捐書1.3萬卷。陸遊說:“少年讀書目力耗,老怯燈光睡常早。”“我生學語即耽書,萬卷縱橫眼欲枯。”可見多讀傷眼。
齲齒:陸遊曾寫《齒痛有感》:“眼暗頭童負聖時,齒牙欲脫更堪悲。”此外,還有“齒根浮動歎吾衰”,“齲齒雖小疾,頗解妨食眠”等。
頭痛:陸遊在《貧病戲書二首》中寫道“頭痛涔涔齒動搖”,頭痛讓陸遊“我獨呻吟一室中”,但略緩解後,又“頭風間作已全輕,山雨雖頻卻快晴”。
腰痛:如“病侵腰膂兩經秋”“拄杖扶腰痛”,“病腰扶拜苦龍鍾”。
脾病:如“下濕病在脾,餘息僅如縷”,意思是住的地方低而潮濕,導致患了脾病,此時陸遊已77歲。
瘧疾:陸遊在四川任官9年期間,染上瘧疾,即“瘴癘連年須藥石”,以後多次發作,讓他感慨道“久出天魔境,胡為瘧鬼來”,“依舊衰顏似葉黃”。
肺病:陸遊寫詩自歎“肺熱煩促無時平”“病肺經旬疏酒盞,愁來惟是上南樓”。52歲後,詩中5次提到肺病。
跛足:49歲時,陸遊在成都寫下《登塔》一詩,說“眼力老未減,足疾新有瘳”。去世前,陸遊又自稱“人間跛男子”。
最讓陸遊痛苦不堪的,是“糖網病”,即今之糖尿病。陸遊何時患上糖尿病?一般認為,陸遊在52歲時寫下的《銅壺閣望月》中,留下蛛絲馬跡:
銅壺閣上看明月,
身在千尋白銀闕。
十年肺渴今夕平,
皓然胸次堆冰雪。
“肺渴”是不是糖尿病,還有爭議。傳說曆史上楊貴妃也“肺渴”,據《開元天寶遺事》載:“貴妃素有肉體,至夏苦熱,常有肺渴,每日含一玉魚兒於口中。”楊貴妃可能體重超標,但去世時才37歲,古代糖尿病高發年齡在55歲以上,楊貴妃應不至於患此病。不過,“肺渴”確是糖尿病症狀之一,如果像詩中所說,已“十年肺渴”,則陸遊在42歲時已患病。
54歲時,陸遊寫《過忠州醉歸舟》,稱:“耿耿船窗燈火明,東樓飲罷恰三更。不堪酒渴兼消渴,起聽江聲雜雨聲。”陸遊通醫,知道“消渴”是糖尿病的專稱,他曾寫“百尺轆轤新浚井,一杯聊慰渴相如”,包含兩個意思:
其一,自己和漢代著名作家司馬相如患的是同一種病。其二,劇飲無度,是引發糖尿病的主因。然而,陸遊表示:還是要再喝一杯。
有學者發現,陸遊在46歲時,寫詩稱:“昏眸雲霧隔,衰鬢雪霜新。”而糖尿病的典型症狀是視力模糊,大約60%的患者眼部血管會受損,視力降低,重者或失明。唐代白居易也有糖尿病,寫詩稱“眼昏久被書料理”,陸遊後來也自稱“病眼茫茫每懶開”。可80歲後,陸遊又近可見“蠅頭字”,遠可見“遠山疊”。近視眼患者晚年視力會提升,陸遊的“昏眸”應是近視,非糖尿病並發症。
陸遊為什麽得糖尿病?一般認為,與嗜飲有關。
據學者張劍鉤沉,“酒”字在陸遊詩歌中出現了1800多次,學者劉揚中認為:“他(指陸遊)的詠酒詩的數量不但是宋代第一,而且也是古代第一。”陸遊中年屢遭貶斥、心情鬱悶,“但令閑一日,便擬醉千場”。
除了飲酒,陸遊還有一個養生的壞習慣,就是喜喝粥,曾寫“我得宛丘平易法,隻將食粥致神仙”。對普通人來說,喝粥確可養生,但粥會導致快速升糖,不利於糖尿病患者。飲酒加喝粥,所以陸遊“瘦盡腰圍白盡頭”。
頗通《本草》注重鍛煉
多病不幸,但對陸遊來說,也有幸運的一麵。陸遊自己便寫道:“饑能堅誌節,病可養精神。”因多病,陸遊從年輕時就非常注意鍛煉身體。他說:“我壯喜學劍,十年客峨岷。毫發恐未盡,屠釣求隱淪。”“十年學劍勇成癖,騰身一上三千尺;術成欲試酒半酣,直躡丹梯削青壁。”“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
陸遊自稱:“五十餘年讀道書,老來所得定何如?目光焰焰夜穿帳,胎發青青晨映梳。”到82歲時,竟然“神光出眥射窗扉”,就是眼睛能放光,射出窗戶,可能有點誇張。
陸遊還喜歡打獵,“掛鞍狐兔獵場歸”,“壯年一箭落雙雕”,“天寒弓力勁……逐鹿應弦倒”。
陸遊出身世家,遠祖是唐代名相陸贄,陸家祖傳擅醫。 受j家世影響,陸遊頗通《本草》,他寫過很多采藥、種藥詩,如“歸去秋山斸茯苓”“篢子編成細箬新”“采藥喜逢岷下客”“逢人乞藥栽,鬱鬱遂滿園”,還自己配藥“遣奴買藥物,日夜事炮煮”。
宋代流行導引術,陸遊卻覺得太麻煩,更願“美睡宜人勝按摩”,這也符合養生之道。
晚年在鄉無事,陸遊親自參與勞動。比如在《貧病》詩中,他寫道“行年七十尚攜鋤”,81歲時,還“平生詩句傳天下,白首還家自灌園”。陸遊原本就好動,在《冬日齋中即事》中,他寫道:
一帚常在傍,有暇即掃地。
既省課童奴,亦以平血氣。
按摩與導引,雖善亦多事。
不如掃地去,延年直差易。
因經常從事輕體力勞動,晚年陸遊“豈料今八十,白間猶黑絲”“吾今垂九十,耳目未盲聾”。由此看來,長壽說難也不難,隻要把一件事做對,長期堅持,有時可以將做錯很多事的負麵影響,都抵消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