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麽是腦動脈瘤?
此“瘤”非彼“瘤”,它是指腦動脈的動脈壁薄弱後引起的局限性異常膨出,造成動脈壁的一種瘤狀突出,形象地說,就像老舊車胎局部鼓包一樣。
腦動脈瘤發病率在出血性腦血管病中比例較高,僅次於高血壓腦出血,好發年齡為40-60歲,近年有年輕化趨勢,女性比男性多見。
動脈瘤可發生於任何動脈。動脈瘤最常見於主動脈內,主動脈是從心髒輸送血液到全身的主要動脈。主動脈位於軀幹中。動脈瘤也可發生於軀幹外的動脈,包括以下部位的動脈:
腿部(大腿內的股動脈、膝蓋後麵的膕動脈)
心髒(冠狀動脈)
頸部(頸動脈)
腦部(腦動脈)
頸動脈瘤很少見。老年人較年輕人更容易出現動脈瘤。
動脈瘤可以分為未破裂和破裂兩種類型,其中未破裂動脈瘤被稱為腦內的“不定時炸彈”,隨時存在破裂的風險,而一旦破裂之後,死亡率在40%以上,且破裂24小時內仍有再次甚至多次破裂的可能,猶如“連環彈”一般,是造成死亡率最高的中樞神經係統疾病之一。
許多動脈瘤是由於出生時動脈壁內某處薄弱(先天性)或者由於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或脂肪物質堆積在血管壁內)所致。另一些動脈瘤由於刺傷或槍傷或者靜脈注射海洛因等消遣性毒品後動脈壁內發生細菌或真菌感染而引起。這類感染通常原發於身體其他部位(多為心髒瓣膜),然後擴散至相應的動脈壁。
2、“不定時炸彈”平時有沒有明顯的症狀呢?
未破裂的腦動脈瘤往往缺少先兆症狀,多數前來就診的患者因為出現神經壓迫症狀(中大型動脈瘤)和劇烈頭痛(動脈瘤破裂出血),一部分患者因為體檢發現,所以對於動脈瘤的早期診斷十分困難。
大多數膕動脈瘤和股動脈瘤並無症狀。但是,動脈瘤內會形成血栓。這些血栓脫落後被稱為栓子。栓子可隨血流移動,直到其阻塞小腿或足部的某條動脈,突然引起劇痛、麻木和腳涼,也可能表現為蒼白。
頸動脈瘤形成的栓子可阻塞腦部動脈,引起中風。
冠狀動脈(給心髒供血的動脈)內的動脈瘤形成的栓子可引起心髒病發作的症狀(如胸痛和氣短)。
與主動脈瘤或腦動脈瘤不同,膕動脈、股動脈、冠狀動脈和頸動脈內的動脈瘤很少破裂。
3、“不定時炸彈”在什麽情況下會“爆炸”呢?
大多數動脈瘤破裂出血常常伴有一定誘因,比如勞累、情緒激動、酒後、便秘時用力解便、使勁咳嗽、打噴嚏等等,一旦破裂出血後,如果沒有得到積極的救治,1/3患者還會出現再次出血,再次出血所造成的死亡率會大大提高,達到70-80%左右。
因此對於有出血病史的腦動脈瘤患者應該盡早治療,避免出血更為嚴重的臨床後果。
4、怎樣才能提前發現這枚“不定時炸彈”呢?
抽血可以嗎?No!
常規腦部CT/MRI平掃呢?No!
可以通過腦血管的CT血管成像(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腦血管造影(DSA)這些成像技術來診斷。對於常規體檢人群,強烈推薦腦部MRA!(無創、無輻射)
當發現自己出現突然頭疼的時候,應該及時地到醫院檢查。一旦腦動脈瘤診斷明確,應盡快進行治療。
醫生可通過觸摸受累動脈內的搏動性腫塊來診斷腿部或手臂的動脈瘤。超聲或 CT 可確診。診斷心髒或腦部動脈瘤時需要借助其他影像學檢查,例如傳統血管造影、CT 血管造影或磁共振血管造影。
5、“不定時炸彈”要怎麽拆除呢?
通常認為動脈瘤的直徑超過5mm,瘤體形態不規則,位於易破裂出血位置動脈瘤應當早期幹預,通過及時的手術治療解除風險。
腦動脈瘤的臨床治療方法建議通過介入栓塞救治。
相比開顱夾閉術來說,介入栓塞創傷較小,恢複快,對於無法手術治療或者手術治療難度大的患者是一種很好的選擇,但治療費用較高,遠期有一定的複發概率,目前隨著介入栓塞材料的不斷改進,這一技術的缺陷也在不斷彌補。
手術或植入支架修複
當身體下部的動脈瘤是正常血管大小的兩倍或患者出現症狀時,醫生會進行修補。即使沒有症狀,手臂內的動脈瘤通常也會立即修補,因為這些血管中形成血栓的概率更高。
對於直徑大於 1 英寸(2.5 厘米)的膕動脈瘤,通常需要做開放性手術或在動脈瘤內置入支架移植物。支架移植物是一種用合成材料製成的中空管,壁內有彈力網。網狀壁(如可折疊的吸管)可以使支架被壓縮得足夠小,從而可沿著一根細長導絲插入動脈。醫生通過動脈將支架傳送至有動脈瘤的部位。最後打開支架,形成一個穩定的管道。支架移植物也可用於冠狀動脈瘤,但有時也需要實施冠狀動脈搭橋手術來治療管狀動脈瘤。通常,股動脈瘤和頸動脈瘤需要進行手術修補。
受感染的動脈瘤通常需要使用抗生素或抗真菌藥進行治療,可能需要手術,具體的治療方案取決於動脈瘤的位置和體積以及感染所致損傷的麵積。
大腦動脈也可出現動脈瘤。
腦動脈瘤破裂可引起腦組織內出血(顱內出血),導致中風。腦動脈瘤靠近腦部並且通常很小,所以其診斷和治療與其他動脈瘤不同。較大的未破裂腦動脈瘤會擠壓腦組織和神經,引起頭痛、瞳孔散大和中風症狀(如身體一側無力或癱瘓)。
腦動脈瘤的診斷依據是專門化的計算機斷層掃描 (CT) 或磁共振成像 (MRI) 得出的結果。這些專門化掃描被稱為 CT 血管造影或磁共振血管造影。
腦動脈瘤感染是非常危險的,強調早期治療。診斷依據是 CT 血管造影的結果、提示炎症水平升高的血液檢查結果(如 C-反應蛋白水平升高或紅細胞沉降率升高)以及顯示有微生物(如細菌或真菌)生長的血培養(將血液樣本放在實驗室內觀察微生物生長情況)結果。
腦動脈瘤的治療常涉及動脈瘤的手術修補。手術修補包括放置夾子以封閉動脈瘤。夾子放在動脈瘤凸出主要動脈之處。有時可以進行微創治療(血管內彈簧圈栓塞術)。在血管內彈簧圈栓塞術中,需將一根小而長的塑料軟管(導管)插入大腿內的動脈。然後,推動導管穿過身體內的幾條動脈,到達腦動脈瘤所在的位置。通過導管將小金屬彈簧圈注入動脈瘤的開口內,以阻止血液流入動脈瘤,從而使其縮小。當動脈瘤感染時,應給予抗生素或抗真菌藥。
6、日常飲食需要注意什麽?
飲食方麵,一般腦血管病均忌諱“三高”,飲食上需要注意低糖(包括少主食)低鹽低脂,以高蛋白及膳食纖維為主。 高纖維素食物有筍、青菜、豆芽、海蜇、海帶、番茄等;高蛋白食物有奶、蛋類、魚、瘦肉等。 控製鹽分攝入,每日2—5克,少食鹹菜、醃製品等。
1)、控製熱量攝入,還是提倡吃複合糖類主食,如澱粉主食:小米、燕麥、藜麥,以及根莖類(紅薯紫薯、山藥胡蘿卜等等)等植物纖維較多的食物促進胃腸蠕動腸道蠕動,有利於膽固醇的排泄,減少進食葡萄糖 果糖及蔗糖攝入,容易引起血脂升高;避免精加工的大米、小麥麵粉製品(麵條、麵包、水餃、饅頭、煎餅、披薩等等),這是心腦血管疾病的主因之一;餅幹、甜食、點心、蛋糕,一定要控製;
2)、限製不健康脂肪的攝入,膳食中應減少動物脂肪攝入(適當選擇是合適的),所以說烹調時要多用健康植物油(橄欖油、椰子油、亞麻籽油),避免選用塑料瓶裝的植物油(比如玉米油,花生油,大豆油,菜花油等等);要多吃一些魚,海魚含有不飽和脂肪酸,能夠使膽固醇氧化從而降低血漿膽固醇,還可延長血小板的聚集,抑製血栓形成 預防中風,對高血壓的並發症也有一定的預防作用;餅幹、甜食、點心、蛋糕等含有大量人工反式脂肪酸,是心腦血管疾病的主因;
3)、適量地食用蛋白質,以往強調低蛋白飲食,但是目前來看除非合並有慢性腎功不全的患者,一般的不必嚴格限製蛋白質攝入量,平常應多注意吃,含絡氨酸豐富的食物,如酸奶、奶酪、奶豆腐和海魚等,如果高血壓合並腎功不全應限製蛋白質攝入;
4)、飲食要多注意吃含鉀鈣豐富而含鈉低的食物,芋頭、海帶、冬瓜、西瓜等,因為鉀鹽能促使膽固醇的排泄,增加血管彈性,有利尿作用,有利於改善心肌收縮能力;含鈣豐富食物,酸奶、芝麻醬、蝦皮兒、 綠色蔬菜、海帶紫菜、菌菇類等,對心血管有保護作用,再選一些含鎂豐富的食物,比方說綠葉蔬菜,小米、蕎麥麵,鎂鹽通過舒張血管,可以達到降壓作用。
5)控製鹽分攝入,每日2—5克,少食鹹菜、醃製品等。同時忌煙酒。煙酒會對人體血管造成直接破壞,特別是吸煙,與動脈瘤破裂風險直接相關。慎用中藥進補,如人參、高麗參等。
7、其它需要注意什麽?
(1)持情緒穩定有助於血壓穩定,劇烈的血壓波動將誘發動脈瘤破裂出血。同時避免便秘,用力排便會短時間內升高腹壓,導致短暫腦充血,誘發動脈瘤破裂。
(2)音樂療法
(3)運動方麵,腦動脈瘤患者禁忌劇烈運動,主要以輕、中度運動為主,如散步、慢跑、太極拳、廣場舞等。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