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峰口東方是鐵門關,董家口。在此地作戰的日軍是米山大隊。防守的國軍是萬福麟部和馮治安師。熱河作戰董家口戰鬥中,3月9日萬福麟東北軍大敗。10日以後馮治安師卻稱一直堅守在鐵門關。事實如何,見以下對各種原始檔案的對比考證。
米山部隊(步兵第二十八聯隊第二大隊)是服部旅團的三大隊步兵之一,按3月13日戰鬥時統計,有約步兵一個半中隊,機槍一個中隊等共334名[i]。米山大隊3月7日2000接到《混旅作命第134號》,放棄冷口,8日向董家口方向轉進。部隊主力 9午後1630到達孤家子(董家口東北5公裏)。此時,尖兵第六中隊80餘名,已接近董家口。僅偵查發現董家口守敵還未進入戰鬥準備,遂斷然發起突襲,於1800一舉奪取了關口。翌日,又用兵一部西進,在喜峰口陷落的10日午後1700,占領了喜峰口東南約10公裏處的鐵門關(董家口西7公裏)[ii]。至此,第29軍奉命堅守的董家口至喜峰口間近20公裏的長城線各重要關口全部失守。 有關3月9日董家口的戰鬥,《旅團司令部陣中日誌》記載:
9日,米山先遣隊到達孤山子,派出一中隊(欠一小隊)占領了董家口。董家口附近有擁有迫擊炮及多數機槍的守敵約千名。中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斷行奇襲,激戰兩小時後奪取關口。大隊主力隨後到達,占領了董家口南方高地,完全控製了附近一帶要地[iii]。 旅團《混旅作命第141號》命令中也雲:“米山先遣隊本日(9日)午後1630到達孤家子,在董家口與兵力不詳之敵交戰中。大隊主力將前進支援”。
總之,現有史料,對董家口戰鬥過程記錄的較簡單。經筆者調查,中國方麵的檔案資料中,也絲毫不見有董家口抗戰的記載。米山部隊的戰鬥詳報之後散逸,所以關於董家口之戰的細節,現在隻能在服部兵次郎的戰史記錄『戦跡を顧みて』第二冊中尋見,可稱是唯一的記錄。以下是具體內容:
3月9日 1350,位置於孤山子的尖兵中隊(欠一小隊,附機槍一小隊)接到迅速占領董家口的大隊命令,派出森本少尉指揮步槍,輕機各一分隊先行向董家口急進。1620,來到王八蓋時得知董家口已被敵一團隊占領。尖兵長在A高地觀察結果,確認了關門有守兵約百名,B高地見敵哨兵兩名,遂決定奇襲。為預防萬一,派出甲婓小隊攀險路迂回敵後。…尖兵接近到敵前150M處時遭到B高地敵監視哨的突然射擊,中隊長判斷此時敵主力並未做好準備,不失時機斷然決定突擊。令森本小隊長指揮4分隊步兵輕裝進擊,在敵援兵到達之前,一舉奪取了董家口西側長城線D高地。在董家口守備之敵約2-300名,戰鬥開始後試圖在關門兩側長城線陣地展開,由於西側D高地失守,被壓製在關門附近和關門前抵抗。向關口躍進的森本小隊,受敵火力封鎖一時陷入苦戰,後在正麵我機槍掩護射擊,和從東麵迂回到達的甲婓小隊的夾擊下,守敵終於放棄陣地向後方潰散。中隊長和兩分隊預備隊前進到D高地陣地時,見山下肖杖子附近炊事中的敵主力4-500名,正倉惶集結企圖向董家口方向反擊,受到甲婓小隊等我方的突然射擊,丟下眾多武器和百餘具屍體退向南方山中。敵全體數約千名,遭到我80餘名尖兵中隊的奇襲而潰散。我僅戰死一名,負傷兩名。敵遺棄重機槍4挺,輕機槍10挺,步槍約百支,幾乎都是沒有使用過的嶄新武器。
“我尖兵最初發現敵兵時,見其連隨身武器都沒攜帶,判斷敵無準備,不失時機獨斷敵奇襲了董家口,可稱隨機應變。…對於千五六百敵眾,我方僅80餘名。若出其不意,利用有利時機斷然攻擊,也能取得這種奇跡般效果。…不愧為是一個奇襲的絕好範例” [iv]。
3月9日,在董家口被米山大隊擊退的約1000名,是何部隊所屬?時間(3月9日)正好處於第29軍與萬福麟軍換防之際。從有“約千名”重兵把守和 “繳獲的幾乎都是沒有使用過的嶄新武器”之記錄看,可判斷為是被稱作“武器精良”的東北軍張學良部下。據《宋上將》記載的北平軍分會陣中日誌,三月八日戰鬥前, “我袁部義勇軍騎兵約二百餘名,刻在董家口外活動。(226-227頁)”。
會不會是此義勇軍部隊?或已換防後的第29軍部隊?按前史料記錄,擔任董家口至喜峰口,潘家口一線的防守的是第29軍37師109旅,於“九日上午一時”接到命令換防命令,“星夜”向喜峰口前進,與東北軍萬福麟部在喜峰口換防時間為9日正午時分。此時派往董家口方向的第29軍部隊還未到達。該史料記載,3月9日21時,“我王(長海)團長接到第四軍團(萬福麟)由董家口之通報稱:敵人騎兵三四百名已占領董家口。我部業向城南撤退,請即注意”(232頁)。
從此文章可斷定,9日午後在董家口於米山先遣隊戰鬥後敗退的,是萬福麟手下的某部。
關於翌3月10日鐵門關戰,從中國方麵資料可以判明守軍是3月9日後剛到達設防的趙登禹第109旅217團第二營之兩連。後為了増強該方麵防務,馮治安師長“複令第一一一旅第二二二團之一營接替第二一七團第二營鐵門關陣地”[v]♦。二一七團第一營王崑山部是10日淩晨出鐵門關夜襲白台子的部隊,所以“第二二二團之一營”的接替應是前來為其補缺。 3月9日夜2100,在董家口的米山大隊長接到旅團第140號作戰命令:“令米山先遣隊明拂曉前占領老家店及董家口附近關門、主力集結於大屯附近做好隨時出老家店經老家灣向喜峰口方向出擊敵側背準備。出擊時須嚴守命令,不得擅離開關門”[vi]。 3月10日0500,米山大隊報告:“有600名敵盤踞在木城子及董家口東南方,〔小職〕準備向老家店方麵派出一部隊掃蕩”。 關於此日掃蕩結果,可見米山大隊2000的複報:“我部此日在董家口留守一中隊及重機槍,主力出擊。在擊退鐵門關約百名守敵後,於午後五時占領鐵門關[vii]。 此鐵門關戰,服部旅團的戰鬥詳報稱“老家店附近戰鬥”,主要戰場地點在鐵門關東側約1.5公裏處長城線。接戰後不久便一舉占領鐵門關,戰鬥中沒有一名死傷記錄。按混成第十四旅團作戰一覽表記載(不甚精確),此日戰鬥記錄敵兵力約500名,遺屍30具[viii]。由於不是激戰,服部的戰史記錄中對鐵門關(老家店)的奪取隻字未提。而宋哲元部戰史資料中對此有如下多種描述。 先是第29軍張維藩致南京周煜坤蒸申(10日16時)電中稱:
敵以大部由董家口向我鐵門關陣地猛攻,已形成包圍。我官兵泰然未動。後由馮師派兵一團趕赴增援,諒無疏虞(典藏號: 116-010108-0238-008)。
發電時間是日軍占領鐵門關前(攻擊中,17時占領),可判斷馮治安已派一團(226團)增援鐵門關。“諒無疏虞”,在此僅為推測。
以下的史料,是第29軍馮治安師的報告(根據來源不明)
我防守鐵門關之第二二二團(曾團)張子鈞營,因上午九時有步炮兵約千餘名向其進犯,激戰數小時,該營以兵力薄弱,深恐鐵門關有失,故即報告請援。當由該師飭令佟旅第二二六團(李九思團)進駐張家店,範家溝一帶策應之。並派一部增加鐵門關向敵反攻。敵勢不支,遂紛紛退去(宋上將哲元 236頁)。
關於以上佟麟閣旅226團的增援和反擊,國軍戰史《長城及灤東作戰》踏襲的是以上馮治安報告,稱:
派第二二六團第一營附機槍迫砲各一排增援鐵門關,各部到達指定地區部署甫畢,敵即以猛烈炮火向該陣地轟擊,並以戰車三輛掩護其步兵猛攻,激戰至暮,我以步兵兩連由鐵門關左翼向敵側擊,敵始不支,於二十三時退去[ix]。
即兩個資料記錄的結果都是守鐵門關之敵,於深夜退去。問題在馮治安的報告內容很晦澀。按前述馮治安命令內容,第二二六團指定到達位置是關內第二線的“張家店,範家溝一帶”。此段文章主語亦是第226團,所以內容應是226團在範家峪部署完後的防禦戰。所以日軍若真退卻,也是10日夜23時退回鐵門關長城線。可是若僅從文麵理解的話,鐵門關並沒有失陷。在佟旅226團的反擊下,攻擊鐵門關日軍於十日23時退卻。即結果鐵門關還在馮治安師第二二二,或第二一六團手裏。不僅如此,11日夜大刀隊的喜峰口夜襲的東路隊,也被描述從“鐵門關”出發。即鐵門關至少到3月12日前,一直在第29軍馮治安師控製之下。
由於原始記錄表現曖昧,之後按此還原戰鬥過程的戰史記錄,也莫衷一是,相互矛盾。北平軍分會《長城各口之戰鬥》中記錄,10日戰鬥中,奉命向張家店,範家溝一帶增援的226團
11日午前五時五十分各部即完全到達指定地點,部署方畢敵即以猛烈炮火向我鐵門關陣地射擊…激戰至日暮後我軍由鐵門關左翼以步兵兩連向敵之側背襲擊敵不支至夜十一時始退去(《長城各口之戰鬥》25頁)。
即增援的226團於鐵門關的戰鬥,不是十日,而是翌11日。此史料若沒錯,可以和以下日軍第28聯隊第六中隊的鐵門關戰鬥記錄在時間上部分吻合。因為日軍也記錄了發生在11日的戰鬥。
按日軍記錄,三月10日午後5時鐵門關陷落後,混成第十四旅團控製了董家口經鐵門關至喜峰口的長城一線。《混旅作命第143號》中有“米山先遣隊占領老家店(鐵門關外)至董家口附近長城主要關門,向冷口方麵警戒。”內容。11日也有米山部隊與範家峪方向(老婆山,範家峪此時是國軍第二道防線)來犯敵軍(226團)的戰鬥記錄。下麵是米山大隊第六中隊《三月十一日鐵門關附近戰鬥詳報》內容:
第六中隊於三月十日午後四時四十分占領鐵門關關門,以三分隊守備關門,主力集結於老家店(鐵門關外約1公裏處)過夜。此時(3月10日)已撤退到範家峪方麵之敵,皆無蹤影。不料11日午後2時,又出現在鐵門關南側高地附近…。
為掃蕩此來訪之敵,米山大隊第六中隊(加機關槍,步兵炮共156名)。在占領關門東南高地的中西小隊掩護下,午後二時從老家店出發。與29軍226團約300名敵,在鐵門關以西(關內)高地對戰。戰鬥中一部曾追擊到岫岩峪西側高地(中西小隊)和,和老家灣東南高地(佐藤小隊)。戰鬥中16時接到大隊命令,遂停止追擊,退回鐵門關長城線。戰鬥結果稱“敵遺屍30具”退卻,友軍無死傷[x]。翌日又從長城線出發,與喜峰口方麵鬆野尾大隊呼應,向老婆山,範家峪一帶第第二陣地展開新攻擊。 結合日軍史料考證結果,可認為馮治安第226團的鐵門關攻擊戰鬥,並不是發生在10日午後,而是11日午後,意圖是奪回鐵門關,但被日軍守軍擊退。日軍乘勝追擊,前進到第29軍隊第二防線範家峪附近。戰鬥結果稱“敵不支至夜十一時始退去”的描寫,應是日軍追擊隊,從範家峪附近場,奉命退回鐵門關。
從以上記錄可以判斷,鐵門關10日午後陷落之後,一直被控製在日軍米山大隊手中。從以上米山部隊的11日作戰要圖中,也可判斷兩軍所在位置。戰鬥並不在鐵門關長城線,而都是在關內各地進行。
若日軍記錄不錯,那11日夜大刀隊(東路)出鐵門關襲擊白台子的國軍記錄又如何解釋?實際上,日軍雖控製著道路附近的老家店,鐵門關,老家灣,但由於兵力稀少,老家灣以西至喜峰口東部高地一帶的山地長城線,並無部隊防守,此種僅守關口,道路兩側的警備方式,之後也沒有變化。11日夜趙登禹旅大隊夜襲喜峰口戰鬥中,從所謂“鐵門關”出擊的東方迂回部隊(218團王昆山第一營)既是從鐵門關,喜峰口間的長城線缺口出發的。此地點國軍戰鬥記錄中稱“鐵門關以西石梯子長城缺口”[xi]。據筆者核對,離喜峰口約3公裏,鐵門關約4公裏的山間(參考下圖中石梯子的地理位置)。 [i] 米山先遣隊本身記錄為334名,另外還有76名擔任護送大行李,合計為410名(「胡家店付近に於ける米山部隊戦闘詳報」,「大行李掩護小隊戦闘詳報」満洲-満洲事変-215,1299頁,1403頁。防衛省防衛研究所。(JACAR:C14030338000))。 [ii] 同前「混成第14旅団 熱河作戦戦闘詳報」 1441,1465,1472頁。 [iii] 「混成第十四旅団 司令部陣中日誌」昭和8年3月1日~8年3月31日,満洲-満洲事変-315,1079-1080頁,防衛省防衛研究所。(JACAR:Ref.C14030439600) [iv]服部兵次郎『戦跡を顧みて』第二冊,兵書出版社,1934年,207-208,212頁。 [v]《抗日戰史13/灤東及長城作戰》台灣: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66年,25頁。 [vi] 「混旅作命第140號」「混成第14旅団 熱河作戦戦闘詳報」満洲-満洲事変-112,1464頁。(JACAR:C14030205300) [vii] 「混成第十四旅団 司令部陣中日誌」,満洲-満洲事変-315,1096頁,防衛省防衛研究所。(JACAR:Ref.C14030439700) [viii]「熱河各部隊交戦狀態一覧表」「混成第十四旅団 熱河作戦戦闘詳報(附録)」満洲-満洲事変-113、1840頁,(JACAR:Ref.C14030212800) [ix]《抗日戰史13/灤東及長城作戰》台灣: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66年,26頁。 [x]「歩兵第28連隊第7中隊第1小隊戦闘詳報」満洲-満洲事変-234 、防衛省防衛研究所。(JACAR:C14030350700) [xi] 《宋故上將哲元將軍遺集》(上冊),傳記文學出版社,1985年,23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