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克實的抗戰史研究和事實評論

為受過國家教育的中國人寫作的內容。屬於在大陸不能發表,遭到封印的學術研究。內容都是有最可靠史料根據的事實。一般人並不易懂。
正文

雁宿崖,黃土嶺戰鬥日軍戰死者考證

(2020-06-02 02:09:16) 下一個

本文的考證,為國內人具有巨大關心的雁宿崖,黃土嶺戰鬥中日軍損失的實態,提供了最詳盡,可靠的曆史證據

11.1中國方麵戰史記錄
關於雁宿崖,黃土嶺戰鬥(1939年11月3日-10日)的殲敵戰果,國內各種戰史,宣傳記錄,大致都稱“殲敵1500餘名”。其中雁宿崖戰鬥稱500-700名,黃土嶺戰鬥稱900餘。根據主要如下:
一,最初檔案為雁宿崖戰鬥後約4日,1939年11月7日晚,八路軍總部(朱德,彭德懷,左權)向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何應欽,徐世昌提出的《雁宿崖之戰戰果報告》,稱
“是役計斃敵過(辻)村大佐一炮兵中佐以下七百餘,生俘日軍十餘名(內翻譯一名)”。關於有關黃土嶺戰鬥,可見同年12月8日,八路軍總部向蔣介石提出的《擊斃第二混成旅團(長)戰鬥經過彚報》,稱 “計是役敵傷亡旅團長以下千餘人”[1]
二,戰鬥指揮者之一楊成武(晉察冀第一軍分區司令員),在其較正式的《軍事文選》中記錄:
”雁宿崖戰鬥殲滅日軍500 餘名。黃土嶺戰鬥斃傷日軍900餘名。甘河淨、走馬驛、寨坨等處作戰斃日軍150 餘名”[2]
三,戰後的代表性戰史《中國人民解放軍全史》記錄:雁宿崖戰鬥“殲滅日軍500多人,俘虜日軍13人”,黃土嶺戰鬥“殲滅日軍900餘人”[3]
可見現今,八路軍在雁宿崖,黃土嶺兩戰中,共殲敵1500餘名已成為一個既定通識。其中的特征還在黃土嶺的勝利大於雁宿崖。黃土嶺大捷成為包括雁宿崖的,淶源南兩次戰鬥的代詞。此數據和見解是否正確?以下是筆者利用日軍的各種戰損記錄,對雁宿崖,黃土嶺兩個戰鬥中日軍方麵的戰死人數進行的精密考證。真正的可信賴的戰果,出於對手的戰損記錄,這是筆者在戰史研究中遵循的一條鐵則。
僅考證“戰死者”的理由,一是現存檔案中資料豐富,證據確鑿。二是在研究戰損方麵,可增加學問的嚴謹度。死亡是一個硬性數據,能留下準確的記錄。不像宣傳口偏愛的“死傷,殲滅,消滅”,或“日偽軍,偽軍,敵人” 那樣定義含糊。不容易被引作宣傳材料,肆意發揮。

11.2日軍的戰場記錄 ——收屍,火化數80具。

八路軍戰史中稱,雁宿崖戰鬥中,各路部隊於11月3日午後4時發起總攻,一舉將獨立步兵第一大隊全殲,並將大隊長辻村憲吉大佐擊斃。實際上並不如此。辻村大隊的各分散陣地,在八路軍總攻下相繼失陷是一個事實,但各路人員並沒有被全部殲滅。於晚間撤退,集結於雁宿崖西南本部所在高地一處,繼續構築工事,進行了決死抵抗。雖傷殘者眾多,但此部人數逾過半數的200名。對八路軍來說,打殲滅戰並不容易。夜間,八路軍對日軍主陣地再次攻擊未果後,為防日軍的援軍到達,不再戀戰,徹夜打掃戰場搬出戰利品和傷員後,於淩晨匆匆撤出戰鬥。
四時,從銀坊方向來援的岡垣中隊(辻村大隊的兩中隊之一)80餘名,在雁宿崖戰場與辻村大佐匯合。奉命驅逐山頂八路軍留下的少數監視部隊。在岡垣隊掩護下,大隊殘餘人員從4日晨開始打掃戰場,尋找,收容戰死者屍體。在河灘地放置的大隊行李,糧食,禦寒大衣,車馬,炮兵隊的火炮等,均被八路軍全數繳獲,饑寒交迫中的收屍工作延續了一整日,正午前,阿部規秀率領的一部援軍(約百名)從插箭嶺趕到,與辻村大佐在戰場相會。
遺體被從各戰鬥地點搬運到河灘,由各隊生存者照合氏名後,軍醫和衛生兵一一進行了死亡確認、記錄。晚間在河灘就地實施火化。一人一坑,焰火徹夜。據第二中隊池田實記述,收容,火化的屍體數是“80具”整[4]
此80具屍體,是雁宿崖戰場日軍戰死(不包括民夫,偽軍)的全員數字。另外還記錄有兩名失蹤者,應是被八路軍俘虜。

11.3駐蒙軍初報83名戰死

11月6日,管轄獨立混成第二旅團的駐蒙軍司令官岡部直三郎中將,接到雁宿崖的戰場的速報後,在日記中留下如下記載:
“阿部旅團一部,越過長城線正在淶源南方討伐中。前日在白石口南方地區作戰中受到重大損失,將校5名,下士官以下約90名戰死,60名負傷 [5]
此時數字,是岡部個人的非正式記錄。情報還在收集,確認中,所以隻是一個概數,應打出了部分餘裕。之後,11月18日,岡部直三郎對上級提出的雁宿崖戰鬥報告中,記載(辻村大隊全體)在雁宿崖一戰損失數為“132名,內戰死83名[6]。此時的83名,應是一個經過初步核對後的準確數字。
岡部直三郎在日記中,觸及過曾將兩名俘虜處置為“戰死”的操作[7]。所以83名死亡者的報告中,應包括2名俘虜。若除去此數,岡部提出的死亡報告數字83名,與戰地死亡記錄(收,焚屍80具)基本一致。實際上,80具屍體並不都是辻村大隊的人員,其中包括兩名非軍人的隨軍記者[8]。還有一名翻譯(事後查明為軍屬,龜井孝利)。此人的存在,在日,中兩方的現存資料中都能確認(八路軍稱將翻譯俘虜)。
83名戰死者中,還可以確定有13-14名,是旅團配屬的山炮中隊(森出大尉)人員。另據田崎久雄日記(遺稿)記載,辻村大隊的慰靈祭於12月8日,在張家口部隊講堂舉行,合祀遺骨數為67柱[9]。此數字應是除去炮兵部隊(對外稱街道部隊,大隊長街道長作中佐)戰死者13-14名後的剩餘人數。

11.4國內的兩次原隊報導數66名

用報刊報導查找戰死者信息,何以說是一種有效的交叉檢證方法。雖然難求全麵,但可以得到多數戰死者的個人信息,如姓名,出身地,軍階等,有時(大規模戰鬥)也可掌握全體損失概數。可作為證據,佐證,補充戰史記錄,特別是戰史記錄不存在時,能稱為研究的主要根據。並可以為下一步《官報》研究提供線索。
為了完成雁宿崖慘敗的善後,和黃土嶺旅團長戰死的各方處理,阿部規秀的死亡公表被異例(平時都為速報)拖延到11月21日。但一般戰死者的消息,於11月14日以後,已陸續出現在國內各地方報刊中。對前線戰死者的名單速報,此時已收到政府的監管,《朝日》,《每日》之類的全國性大報刊,早已停止了對戰死者的報導(但有英雄行為的宣傳)。此類通知,報導的業務之後被各地方報刊承擔。
戰事,戰死報導和賠償,是法律國家對兵役者必須履行的義務,雖可以限製部分內容(如死亡地點,部隊所屬),但死訊報導並不是可以隨便禁止的。對每一位服兵役者的親屬來說,報刊也是了解前線親人近況的一個必要的快捷渠道。
報導程序大致為,死傷信息在戰鬥後先由有作戰部隊確認後通知給國內的“原隊”(管轄征兵地和軍人檔案的聯隊區,師管等),再由原隊分別通知死亡者出身地的媒體,和地方行政所管。由於民間媒體(日本沒有國營報刊媒體)屬於任意報導,信息並不一定全麵,但使用電話,電報等傳遞手段,有快捷之利。
問題是公表場所的各地方媒體,一般隻會登出自己縣出征者的戰死信息。某次戰鬥死亡者的征兵地若分散與全國各地時,搜集,調查工作就很麻煩。在此,越精銳的步兵聯隊越好調查,因為都是各縣清一色的鄉土部隊。戰死者聚集於一處,知道聯隊情報,即可在當地報刊中搜尋到全部結果。但與八路軍作戰的這種混成旅團卻很難查,因為都是於占領地編成的第二線守備部隊,兵源由原隊(大阪師管)在全國範圍內代招,用各地方的後備役,補充兵等充數,所以,每個大隊都有複數縣的出身者存在,屬於名副其實的“雜牌”。由於缺乏鄉土紐帶,戰後獨立混成旅團的退伍軍人也很少有戰友會組織,編纂部隊史的更寥寥無幾。
另外若進行報刊調查,提前掌握數名戰死者的(特別是士兵)姓名,籍貫等個人信息很重要。調查者也必須有軍事知識,懂得作戰部隊的構成情報。尤其重要的是部隊征兵地情報。否則很難下手。
關於雁宿崖獨立步兵第一大隊的戰死者,當初隻能掌握幾位將校姓名,並沒有個別士兵的戰死信息,所以從下手很困難。筆者采用的是全盤普查的笨方法。即一天一天地查閱全國3府43県1庁所在地的全部地方報刊。來尋找雁宿崖戰鬥戰死者的蹤跡。由於雁宿崖是一次性出現數十人戰死的較大規模戰鬥,所以筆者認為並不會太難查。據調查平型關戰役時的經驗,這種戰地死亡報導大多發表於戰鬥後10-15日內,所以筆者先查閱了期間內《朝日新聞》全國各地的所有地方版麵(每個地方版約1-4頁),果然,很快在11月14日的茨城版中,發現了雁宿崖戰鬥的報導。
確定了報導日期和掌握了部分戰死者個人信息後,繼續調查就容易多了。結果發現辻村大隊的兵源(戰死者出身地)來自五個縣,主要為茨城,愛知縣出身。炮兵街道部隊的兵源較複雜,14名戰死者分別來自茨城,長野,福井,石川,岐阜,富山,栃木各縣。由於炮兵部隊出身過於分散,所以調查挫折。但掌握了辻村部隊的大多數戰死者名單。下麵按時間順序簡要介紹一部分報刊報導內容。
 
11月14日朝日新聞茨城版。 版麵中,“辻村部隊”“雁宿崖”作為標題出現,所以很容易被發現。初回報導了辻村部隊在河北雁宿崖的“26名戰死者中,本縣出身者的步兵上等兵古川未治等11名”的名單。此日第二版中,還其中的八名的家庭情況報導(帶照片)。
26名,是原隊13日全國統一公布的數字,11名是茨城出身。但茨城縣外其他15名戰死者出現在何處? 繼續查找結果,在同日(11月14日)愛知縣地方版中,發現了長穀川利典(幹部後補生)和前田厚伍長兩名,報導中沒有出現雁宿崖的地名,但所屬標誌為“辻村部隊”。無疑是雁宿崖26名戰死者中的兩位。兩人為名古屋市人,所以同時出現。之後在15日朝日新聞埼玉版,也發現了幹部後補生小隊長新井嘉治少尉的死訊。(以下略)。 以上,為來自國內原隊的第一巡(次)報導。
第二巡報導,出現在11月16日。以下還是16日朝日新聞茨城版的版麵。又登載了“雁宿崖激戰”中,36名戰死者中本縣出身者23名的名單。另外此日第一,第二版中,也分別有對其中宮部角治上等兵,石井一男上等兵,小竹房之助一等兵,鈴木利秋上等兵,伊藤福造一等兵,平山正雄一等兵,石井廣信上等兵等7名進行的帶照片的特別介紹。17日,同報刊又增加了一名平山時雄的戰死信息。
 
報刊報導,並不精確。由於用電信傳遞情報,經常出現姓名漢字的表記錯誤,和所屬情報的混亂等。在此重要的內容,是有關雁宿崖戰鬥的兩次報導中出現的,辻村部隊戰死總數為62名的情報。其中茨城縣出身者34名。加17日補報的4名,可以確定辻村大隊有66名戰死。其中補充的一名,後經核對是炮兵中隊的街道部隊所屬,(報刊稱阿部部隊),所以辻村大隊戰死者為65名
如此,地方報刊的調查結果,查出了雁宿崖戰鬥辻村大隊的戰死者為65名的一個新信息,並得到其中34名茨城縣出身者的名單,和他縣的部分戰死者名單。

11.5遺骨送還報導的66柱

報刊調查還有另一種方法,是尋找遺骨歸還(日軍多稱“無聲凱旋”)記錄。阿部規秀旅團長的遺骨送還日期為是年12月26日,辻村大隊的戰死者遺骨也與其同行。送還遺骨內容,雖不一定都是某一次戰鬥的死亡者,但由於是以作戰部隊為單位整體送還(到國內經原隊接收後分散),所以也可以掌握某一部隊在某一期間的損失概數。此方法,可作為再次檢證的輔助手段。若能出現戰死者個人信息,則效果更佳。
12月23日,朝日新聞茨城版登出以下報導,題為 《蒙疆遺恨 名將之霊即日還鄉》。是一個遺骨即將送還的預報。
(阿部一行的)“骨灰將於神戶港上岸,由青山少佐以下奉迎護送至東京。預計26日午後7時到達東京站。預定在月台舉行的慰靈儀式出席者有吉勇知事(東京市),山崎,野口兩部隊長,菱田聯隊區司令”等。
翌24日,同報刊還登出以下消息:
 
《阿部中將等英靈的合同慰靈祭,將於28日於茨城會館莊重舉行》,同列車中還有在河北省淶源縣雁宿崖激戰中戰死的辻村部隊後藤實中尉以外66柱英靈。此外,已安放於某某寺院的山崎,吉井,野崎,溫井各部隊英靈23柱,也將出席同日在茨城會館舉行的慰靈儀式”。
 
同日報刊第二版《英靈安息》欄中,更登出了辻村部隊所屬的戰死者(英靈)全部名單,這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情報。清點結果,並不是預報的66名,而是69名。比報導數多出三名的理由,之後經與《官報》記錄核對後得知,有3名是黃土嶺戰鬥中的戰死者。還有4名可以確定是辻村大隊所屬,但是雁宿崖,黃土嶺戰鬥以外的戰死者。所以此次送還國內的雁宿崖戰鬥辻村大隊關係者骨灰,可以確定有62柱,全部有實名。
雁宿崖戰鬥中同時戰死的炮兵中隊森出大尉以下十餘名(當初報為13名),與辻村大隊在所屬,駐地麵不同(辻村大隊駐宣化,旅團炮隊與司令部一同駐張家口),可確定12月26日,並沒有和辻村部隊遺骨一起送還。

11.6《官報》研究方法簡介(前出,省略)

11.7 用《官報》戰地死亡者通報名單確定雁宿崖戰死者數

以上通過報刊報導 用《官報》戰地死亡者通報名單確定雁宿崖戰死者數 ,掌握了相當數量的雁宿崖戰鬥的戰死者個人情報。以下,還可以使用此材料,通過《官報》研究進一步檢證,核實,補充。
此回,筆者在官報研究的新銳G.J.氏的無私協助下,經過種種努力,對現有數據進行了大量核對工作,終於將雁宿崖,黃土嶺兩次戰鬥中的幾乎全部死亡者名單篩選出來。對戰死者一一進行了所屬,死亡日期等情報的精確還原。
一,以下是《官報》《戰地其他死亡者》通報欄中的雁宿崖戰鬥戰死者名單,出現在1941年中的5次通報記錄中。(軍階為死亡晉升一級後的表記)
1.《官報》19410904日號/ 116頁,內容為 11月7日,黃土嶺戰鬥 戰死者為步兵少尉鬆田鉚一等12名,
 
2. 《官報》19410906日號/212-213 內容為11月3日,雁宿崖戰鬥 戰死者為步兵曹長成田長助等 37名
 
3. 《官報》19411108日號/231頁 內容為11月3日,雁宿崖戰鬥 戰死者為森出步兵少佐 等 14名。
 
4. 《官報》19411111日號/301-302頁, 內容為11月3日,雁宿崖戰鬥,戰死者為步兵上等兵阿久津力正等14名, 同11月6-7日,黃土嶺戰鬥 戰死者為步兵伍長村瀨清重,中將阿部規秀等14名。
 
5. 《官報》19411126日號/ 808頁 內容為11月3日,雁宿崖戰鬥,戰死者為步兵中尉內田龍等 11名。11月14日,戰傷死炮兵上等兵小林周藏1名。
計雁宿崖,黃土嶺兩戰鬥,辻村大隊共戰死102名(包括阿部規秀103名)。其中雁宿崖戰鬥為77名(內辻村大隊為63名)黃土嶺戰鬥為26名

 

11.8用《官報》合祀名單確定黃土嶺的戰死者
以上戰地死亡者通報名單,通過作戰日期確認,可以說基本涵蓋了全部11月3日,雁宿崖戰鬥的戰死者,但並不能涵蓋黃土嶺戰鬥戰死者的全部名單。理由是黃土嶺戰鬥中,獨立混成第二旅團共出動了4個獨立步兵大隊的各一部(每大隊約250名)。由於不能掌握辻村大隊以外的,其他各大隊戰死者實名,所以對黃土嶺戰鬥的調查結果並不全麵。僅僅掌握了辻村大隊和綠川大隊在黃土嶺戰鬥中戰死的26名[10]。此外堤(獨步第四),中熊(獨步第二)兩大隊的數字不明。。
可以補足其缺陷的既是合祀名單。合祀名單中雖沒有戰死日期情報,但按部隊別排列,所以隻要能找到辻村大隊的位置,就能按排列順序找出獨混二旅其他四個步兵大隊和旅團炮兵等直屬部隊的大體位置。即以雁宿崖戰鬥為線索,掌握獨立混成第二旅團黃土嶺戰鬥中的全部戰死者名單。
下麵是兩次官報合祀名單中的內容
1.《官報》19420328日號/ 50頁出現 62名,53頁出現13名,共75名。其中阿部規秀1名,辻村大隊31名,森出炮兵中隊13名外,其他各參戰大隊共30名是按排列位置的推測。
 
2.《官報》19420925日號/44頁出現 85名,49頁出現7名共 92名,其中辻村大隊42名外,其他各參戰大隊的50名是按排列位置的推測。
以上兩次合祀名單中,雁宿崖戰鬥中辻村大隊的73名,森出炮兵中隊的13名,基本可以確定。其他部隊的計81名暫時為推測數。合計為167名。
其他部隊為何不能確定?因為合祀名單沒有日期區分。會有其他接近日期的死亡者混入。167名,應是獨立混成第二旅團(獨立步兵第一至第四大隊,旅團炮兵隊等),在包括雁宿崖,黃土嶺戰兩次戰鬥前後一段時間中的全部死亡者。可涵蓋全部雁宿崖,黃土嶺戰鬥的戰死者全部,但肯定還混入雁宿崖,黃土嶺戰鬥以外的其他戰鬥戰死人員。所以還須要繼續進行檢證,排除其他戰鬥的要素。其檢證方法,即把167名中的不可確定部分(即暫時推測戰死名單81名),再返回到官報《戰地其他死亡者》通報名單中檢驗,尋找出該當人名後,再分別核對戰死日期。排除11月3日雁宿崖,11月6-10日黃土嶺兩次戰鬥以外的戰死者。此作業結果,既是以下最終確定的110名(確認過程比較複雜,在此省略)。其中雁宿崖戰鬥戰死者78名,黃土嶺戰死者32名。雁宿崖戰鬥,比當初火化數字80名少的理由,是排除了兩名從軍記者(非軍人,軍屬)。
 
還有一個小插曲,是《步兵第百十聯隊史》中,有一段記錄了獨立混成第八旅團獨立步兵第三十四大隊的一部,也參加了黃土嶺外圍戰鬥的記述。此內容是獨混二旅方麵(駐蒙軍)掌握不了的情報。內容為戰鬥中11月7日午前9時,獨立步兵第三十四大隊在河北唐縣附近的戰鬥中出現了四名陣亡者。最後被到來的百十聯隊第十一中隊解救。位置雖然不是黃土嶺(黃土嶺南約100公裏外的南唐梅村),但屬於黃土嶺救援出動的一部分,所以在此,也將其算入黃土嶺戰鬥的統計中。根據G.J.氏提供的情報和《獨立步兵第三十四大隊史》( 同編集委員會編 ,1972)核對,可確定以上四名戰死者,既是合祀名單中所屬未定的小塚鈁敏,阪井富美夫(以上《官報》19420925日號),高木外吉,久野壽郎(以上《官報》19420328日號)四名。村瀨清重也是同大隊所屬,但死於11月6日唐縣西,並不在一個戰場。
 

11.9 小結

從戰死者的分布中,雁宿崖,黃土嶺前後兩次戰鬥的關係,特征也一目了然。即日軍在雁宿崖的損失,要遠遠超出黃土嶺之戰。在雁宿崖辻村的一個大隊(約310名),一天內戰鬥中死亡78名(包括記者80),而黃土嶺戰鬥阿部旅團四個大隊約1200名,四整天戰鬥中的死亡總數也不過28名。為八路軍方麵宣傳戰果數字的約1/30. 相反,在損失麵,八路軍總部對國民黨軍委會報告,黃土嶺戰鬥“我傷亡官兵共八百餘人”[11],楊成武(戰鬥指揮,晉察冀一分區司令員)也記錄雁宿崖,黃土嶺兩戰,我方損失“545名(內死亡136名,失蹤37名)”,日中兩個自報戰損數據比較,可見八路軍方麵的損失遠遠超出日軍方麵。此為日軍的檔案中,報導中,僅出現過“雁宿崖的激戰”,並沒有提到過“黃土嶺激戰”的理由。此結果,也在戰損數據麵,佐證了筆者考證的結論。即黃土嶺的大捷事實上並不存在,所謂的“大捷”不過是一個宣傳創作出的虛幻。
 
黃土嶺戰鬥中八路軍出動了主力4個團約5000餘人,雖一時對敵形成包圍,但由於各部隊行動配合不當,戰鬥進行的並不順利。結果,八路軍的主力,在自稱於雁宿崖已被“全殲”的辻村大隊為首的反擊下(辻村憲吉率領的獨立步兵第一大隊,經整頓補充後,又增加配屬了獨步3的一個新中隊(見城中隊),再次充當了黃土嶺戰鬥主力,戰功,死傷者也最多),節節後退,最後被迫趁夜撤出黃土嶺戰場。
由於戰鬥後兩周,經國軍情報機關照會,延安偶然發現了被擊斃者中有一位是敵酋阿部規秀中將,所以根據地內外,黃土嶺戰鬥的名聲遽然大嘩。為了借此良機擴張戰果,反駁國民黨的“八路軍遊而不擊”之流言,在延安的指示下,八路軍和晉察冀軍區開始了一場大規模的宣傳戰,人為地抬出“黃土嶺大捷”。
 
可是在事實麵,除了夜間炮擊,偶然擊斃阿部規秀中將之外(阿部規秀負傷時間記錄為18時50分,按緯度,日期,地點計算,上莊子地區已進入難以分辨數米前目標的“天文薄暮”階段,而八路軍炮兵陣地位置據日軍觀測,南,北兩處都在約2公裏之外的山間,所以隻能判定是一個偶然)黃土嶺戰鬥中八路軍並未取得可以炫耀的戰果,由於未形成殲滅戰,所以也未能繳獲日軍的一挺機槍(重機槍)一門炮。宣傳中出現的所謂戰利品,殲敵數等從圖像,內容判斷,很多都是雁宿崖戰鬥的挪用,拷貝。借此機會,黃土嶺大捷的虛像開始漸漸形成。 之後經過多年宣傳,故事化炒作結果,黃土嶺的戰鬥和李二喜神炮擊斃中將敵酋阿部規秀的故事化作一體,並取代了雁宿崖成為淶源南大捷的主角。更通過多數影視,文藝作品,深深刻印於上億年輕人的記憶中。
 
 
[1] 《浴血奮戰——檔案裏的中國抗戰》第二十集:《北嶽區冬季反“掃蕩”戰役》
[2] 《楊成武軍事文選》,解放軍出版社1997年, 88頁。
[3] 《戰鬥戰役總覽》上《全史》7 ,276頁。
[4] 前出『蒙古の黃土?第一中隊戦史』91頁。
[5] 『岡部直三郎大將の日記』芙蓉書房,1982年,248頁。
[6] 「陸軍中將阿部規秀戦死に関する報告」陸軍省-陸支普大日記-S15-5-226,452頁.
[7] 『岡部直三郎大將の日記』芙蓉書房,1982年,274頁。
[8] 前出『蒙古の黃土?第一中隊戦史』65頁。
[9]『蒙古の黃土?第一中隊戦史』120頁)。
[10] 包括獨立步兵第三大隊(綠川純治大佐)見城中隊少尉鬆田鉚一等12名。見城中隊,在黃土嶺戰鬥配屬給辻村大隊。
[11] 此數字出於八路軍總部向國民黨軍委會的報告,不一定準確。八路軍方麵似乎沒有確實數字,《八路軍表冊》記錄雁宿崖“我方傷亡400餘人”黃土嶺“我方傷亡300餘人”(402頁)。而《中國人民解放軍全史》第七卷《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役戰鬥總覽》(上)(軍事科學院曆史研究部,2004年)中,省略了死傷記錄。推測是沒有確鑿數據。參戰部隊《楊成武軍事文選》(解放軍出版社1997年, 88頁)記錄為,雁宿崖,黃土嶺兩戰損失545名(內死亡136名,失蹤37名)。筆者認為是一個可信度高的記錄,但不一定包括其它部隊(如120師特務團)的損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