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被謊言蒙在鼓裏的蔣中正
喜峰口戰鬥開始後,宋哲元連日向南京軍委,蔣中正發出一係列電報,虛報殲敵戰果, 掩蓋喜峰口,董家口,鐵門關早已失守的事實。如以下13日 8時(元辰)嚴寬致南京軍委會電…喜峰口宋哲元部已於文(12日)夜將敵包圍,正在繳械中。…(國史館,數位典藏號 002-090200-00012-388”)13日 20時(元戌)肖振瀛至之蔣委員長電“我軍與酣戰四日後抽隊繞攻敵援至複繞之混戰極烈,奪車坦克五輛大炮六門焚敵輜重車無算並包圍敵軍一旅團現正四麵圍攻中。(國史館,數位典藏號 002-090200-00007-179)”等傳遞的都是這種大捷信息。
特別是以下14日22時(寒戌)電文
一,喜峰口正麵高地之敵已紛向後潰退,該敵被我完全占領。二,西北側高地尚有少數之敵正解決中。三,董家口鐵門關一帶之敵騎正由我董(佟)旅分頭解決,四,據報敵之大批輜重及傷兵向後運送不絕。
標誌著宋哲元軍不僅全麵堅守長城線,王旅,劉旅(?)更出擊關外,將日軍壓迫到喜峰口北方,潘家口西方高地一帶(王治邦旅一直沒有出關作戰記錄,劉旅?也是根本不存在的部隊,且電報不能發地圖,此草圖推測是南京軍委會按報告內容複原)。
其捏造出的大量殲敵,繳獲敵戰利品的數據,和收複關外失地的報告等,竟使南京軍委會也產生了如下錯覺。即一,宋哲元軍一直固守於長城一線。二,11日夜的兩翼繞攻,南北夾擊的夜襲作戰大告成功,將服部旅團敵主力包圍,並殲滅中。三,已把喜峰口,鐵門關外日軍全部驅除,使其退向北方山地。
最後以致疑心多慮的蔣中正,也開始相信了宋的謊言。12日蔣介石電宋哲元,“扼守喜峰口應於口外擬定數個重要據點,與敵堅持,無過突出,以期節省兵力[1]”。13日18時(元酉)電中指示北平軍分會何應欽“古北口喜峰口若本日尚未失守,應對各報正式聲明以免倭寇反宣傳”[2]。同日22時,又指示宋哲元“古北口既不能守則喜峰口自不宜過於突出,望兄堅守口門相機處置”[3]。
15日又對宋哲元頒發以下嘉獎。雲
薊縣宋總指揮明軒兄勳鑒,文酉,元酉及寒巳、午等電均悉。重創強寇具見指揮有方,將士用命至用,嘉慰前線各情,仍盼隨時續報為要。
可見蔣中正完全相信了宋哲元的謊言,真以為宋軍不僅堅守在長城一線,更出擊口外(關外),深入敵陣。所以勸誡其不要過於突出深入敵陣。卻不識不僅宋哲元軍出擊占領關外敵陣,壓迫日軍後退不是事實,且整個作戰中,喜峰口,鐵門關,董家口三個重要“口門”也沒有一個被控製在宋軍手中。宋哲元向南京軍委會傳遞謊言的,即嘉獎文中也提到的文酉至寒午(12日18時至14日12時)宋哲元發出的一係類戰果虛報。
實際上,占領著長城個主要關口和長城線的,並不是宋哲元第29軍而是日軍。12日以後從長城線出擊敵陣的也不是宋哲元軍進出塞外,圍殲日軍,而是日軍服部旅團對關內第二十九軍第二線陣地的主動攻擊。
5.2. 服部旅團主動出擊的決斷
3月12日淩晨第29軍大刀隊夜襲,雖沒有使日軍蒙受很大損失,但完全處於被動的應戰教訓,使服部旅團長改變了姑息守備長城線的戰術,接受了高級參謀矢崎堪十對關內第29軍陣地越境出擊作戰的建議。是日,1100,前往第一線視察完後矢崎參謀提出的作戰部署建議內容如下:
1.昨夜來襲之敵是與我正麵作戰的219旅和新來援第137師的各一部。第137師的出現,對判斷敵企圖十分重要。
2.有必要迅速占領灤河左岸附近望樓
3.應指示米山大隊向喜峰口靠攏
5.旅團今後應采用沿長城線移動作戰的警備方法,防止敵集結兵力攻擊一處
5.為減輕喜峰口方麵的壓力,應將守備重點轉向潘家口。為此應占領灤河右岸高地。
6.防禦方針應改為隨時出擊,固守長城線不是有利之策…
7.現第一線部隊士氣不振。原因在認為已完成占領長城線的最終任務
8.此戰證明敵有入侵企圖,所以我部隊有理由向南方(關內)擴大戰鬥[4]。
為了減少優勢之敵對喜峰口守備形成的威脅,壓力,放棄固守方針主動越境出擊,是矢崎參謀建議的主旨。午後3時。喜峰口高地望樓哨兵報告,有1000名敵仍在北進中。同5時,偵察機通報另有3000名敵也右後方向北(喜峰口)挺近。
“消極固守戰場長城線為下策,將來的防禦方針應采取攻勢才為上策”…從夜襲敵規模判斷,敵兵力大有增加。“敵若有攻擊意圖,我擴大戰線向南方出擊也順理成章” [5]。
矢崎參謀的出擊建議,顯然抵觸關東軍司令部“嚴禁擅自越過長城線”的命令。但熟慮此日淩晨遭到夜襲的教訓,和29軍重兵臨陣的形勢變化,服部旅團長最終還是接受,采納了矢崎參謀建議,下決心主動向長城南出擊。時間定為13日拂曉,並令10日占領鐵門關(喜峰口東南約10公裏)的米山部隊(步兵第二十八聯隊第二大隊)13日也出兵協助攻擊喜峰口南麵之敵側背。
5.3 旅團左翼隊的戰鬥記錄
3月12日2200,服部旅團長於桲羅台司令部下達混旅作命第148號,作出13日反擊作戰部署。
“敵炮兵陣地在喜峰口西側高地”。“米山部隊正向敵側後前進,現已經到達六軸窩”。旅團預計明拂曉開始攻擊當麵之敵。右翼為中島大尉指揮的乘馬討伐隊,任務是警戒潘家口之敵,掩護旅團右側背。左翼為鬆野尾部隊主力,拂曉從關口陣地出發攻擊當麵之敵。並於本夜間夜襲占領西側高地敵炮兵陣地。米山部隊明拂曉同時進入行動,從東方攻擊敵側背。各部隊的前進停止線為灤河河東一線[6]。(要旨)
「混成第14旅團司令部陣中日誌」記載戰鬥經過概要如下:
未明,各部隊按計劃展開攻擊。敵遭到昨日打擊後…撤退到潘家口,孤兒嶺,414高地,胡家店一線約3公裏的防禦陣地堅守,在炮兵,輕重機槍,迫擊炮火力掩護下頑強抵抗。我第一線部隊極力展開攻擊,飛機亦在上空協助轟炸,終日猛烈激戰,打退敵數次逆襲,並奪取胡家店東側一敵陣地。可是敵陣地多為堅固的掩蓋工事,加之我炮兵彈藥缺乏,攻擊停滯不前。旅團長判斷至此已達到挫敗敵進攻企圖之目的,於午後4時命令各部隊利用夜幕掩護,撤回原出發陣地。[7]
從喜峰口西方3公裏處538高地至孤兒嶺-414高地-胡家店東西一錢為29軍的前線守備陣地,設有多數偽裝巧妙的掩蓋工事,攻擊十分困難,兩軍在此地形成對峙僵局。據觀察報告,敵有山炮三門,迫擊炮十數門,約1000兵力在此一線防守。旅團司令部陣中日誌稱戰鬥結果,“奪取胡家店東側一敵陣地”。但從其他的幾個戰鬥詳報綜合判斷,此所指的奪取成功,僅僅是米山部隊日暮時分所攻占的敵陣地一角。
國軍戰史《灤東及長城作戰》雲:
三月十三日九時,敵機十餘架,在我陣地上空及後方狂炸十三時許,敵兵千餘,藉炮火掩護,向第二一九團第三營陣地猛攻,激戰移時,該營因正麵過大,兵力單薄,漸感不支,王旅長乃率手槍隊增援,激戰數小時,仍未將敵擊退,嗣第二二零團第三營營長李廷芳率奮勇隊數十名勇猛衝擊,敵遭到重創即行引退,我陣亡連長侯德興等四員,傷亡士兵百餘名[8]。
…(敵以多數炮火)掩護其步兵向喜峰口以右戴團李團之陣地猛攻。…午後四時,敵以蒙滿日連合軍約千名,由左翼向我李團猛攻。嗣經我李團猛烈迎擊,始將敵擊潰。午後六時入休戰狀態。我方傷亡百餘名,敵則較我尤甚 245頁。
日軍戰報中並沒有敵遺屍記錄。但之後的旅團「熱河各部隊交戦狀態一覧表」中卻標誌為300(包括左翼米山大隊戰果)。此數字並沒有根據(目視敵遺屍數)。所以應尊重上述“傷亡士兵百餘名”的國軍戰損記錄。
按原計劃,旅團前進的停止線是南方河東鎮,桃園的灤河一線。實際上經過整整一天的戰鬥,除了占領喜峰口西側高地,驅除了敵炮兵陣地的戰果外,並沒有明顯建樹。原本是違令出擊,若強行攻擊損兵折將也不好向師團上級交代。所以服部適可而止,下令撤退。
一麵,在雙方勢力均衡的對峙情況下撤退,從戰術麵講是一個十分危險的行為。不謹慎暴露意圖,會立即遭到敵方逆襲。所以服部命令部隊在夜間隱蔽行動,叮囑撤退前“各部隊特別注意要隱蔽我撤退企圖,注意敵方動靜,嚴加警戒”[9]。
工兵中隊的戰鬥詳報比較詳細地記錄了3月13日,服部旅團的戰鬥部署和作戰進程。
中隊13日0130,在第一關門附近接到大隊本部如下命令(要旨)
1. 喜峰口西側高地有敵炮兵陣地
2. 米山部隊昨午後破老家灣之敵後傍晚到達六軸窩,預計今拂曉攻擊敵側背
3. 旅團於拂曉開始攻擊前麵之敵。右翼在原地掩護旅團右側背,左翼隊拂曉向灤河一線攻擊前進
4. 野炮兵第四中隊配置於第一關門,由鬆野尾大隊支配
5. 第三中隊為右第一線,0500前做好攻擊準備,有可能,拂曉前奪取敵炮兵陣地。
6. 第一中隊為左第一線,拂曉開始攻擊正麵之敵。
7. 機槍中隊於喜峰口東北高地附近協助第一線攻擊。山炮分隊進入關口北端附近陣地,協助第一線部隊戰鬥。特別注意協助第三中隊奪取敵炮兵陣地戰鬥。其他炮兵隊於三家子附近陣地協助攻擊。
8. 其餘部隊為預備隊,與大隊本部在喜峰口東北側高地待機(86-89頁)。
0430,鬆野尾部隊從第一關門出發,0500第一線部隊展開完了。0600左翼隊開始攻擊前進。敵在孤兒嶺一帶高地據堅固工事頑強抵抗。…敵具有多數炮兵(山炮,迫擊炮)和自動火器,…在敵槍炮彈封鎖下,我攻擊部隊前進困難。由於缺乏彈藥,炮火掩護不周,使第一線步兵被阻檔於敵陣地前600米處,對峙至日落。中隊長為協助預定中的夜襲,準備了大量手榴彈,炸藥。…1900傳來大隊本部的左翼隊撤退命令(89-92頁)。
第一線部隊日暮後(午後7時前後)按命令開始撤退,…工兵中隊於1920以後出發,返回喜峰口北端。幸虧“敵完全沒有察覺到我行動企圖,並沒尾追。2000部隊安全撤回到出擊前位置”( 95頁)。
1.對“支那軍”作戰,不能堅守,否則會被認為示弱,遭到逆襲。2.攻擊不能全線出擊,應一點突破。由於敵部隊協調性差,隻要突破一處,敵陣會全麵崩潰。3.“支那軍”夜襲,並不以占領敵陣地為最終目的。趁夜暗能連續作戰,但一到天明就失去統製,支離破滅(98頁)。
步兵炮小隊記錄的作戰過程和工兵類同。從地圖可確認設在喜峰口周圍有兩門炮。其中一門於1140,順本道前進到孤兒嶺前第一線占領陣地,準備攻擊前麵之敵。“敵陣地中山炮,迫擊炮,輕重機槍等協同對我猛烈射擊,我炮兵卻因為彈藥缺乏,不能壓製敵方,實為遺憾”。從戰鬥詳報的統計數字,也可確認日軍此日彈藥貧瘠。小隊的兩門炮,一整天隻發射了9發炮彈(步兵炮4發,山炮5發)。從地圖還可以確認,日軍的攻擊線,被阻擋於29軍的防線前山腳之下[11]。
米山大隊此日作為從鐵門關方向出擊敵側背的協同部隊參加戰鬥,並留下了詳細的戰鬥記錄。下麵通過《胡家店付近に於ける米山部隊戦闘詳報 熱河第16號》,考證日米山部隊方麵戰況。
12日,米山部隊按旅團命令午後4時30分由老家店出發,對老家灣(鐵門關西方2.5公裏)附近600餘敵陣地展開反複攻擊。於夜12時將敵擊退後進入老家灣。敗敵向西方及南方退卻。是夜2400,米山大隊長於鐵門關部署了13日的戰鬥。大隊的作戰目標是“占領範家峪東南側高地附近搜索前麵之敵情地形”。部署為:
1.第六中隊佐藤小隊配屬機槍一小隊經597高地山頂向胡家店東側高地進出。
2.第六中隊(欠一小隊,附屬第七中隊一小隊)0600出發,占領範家峪東南側附近高地搜索敵情地形。機槍中隊,步兵炮小隊,大隊本部隨第六中隊後方向範家峪東南側高地前進。
從地圖看,攻擊開始地點的範家峪(大隊本部所在地)位於喜峰口鎮東偏南約4.5公裏。兩支部隊攻擊的最終目標都指向胡家店。胡家店位於範家峪南約8公裏處,在孤兒嶺,414高地,597高地一線敵陣地後方範家峪至受益店,撒河橋的道路上。
米山部隊,名為一大隊步兵,留下董家口,鐵門關的守備外,出擊部隊全體僅一個中隊另一個小隊(4小隊),配屬機槍中隊,步兵炮小隊和山炮分隊。人員合計334名(包括關口守備部隊),41匹馬。其中步兵157名。重武器有重機槍6挺,步兵炮兩門,山炮一門。
此日敵情通報為
胡家店附近敵陣地工事相當堅固,利用石山岩洞修築,多處為掩蓋工事並以交通壕相連。標高414高地東西棱線至南方灤河之間有連續陣地,特別是受益店附近至西方標高449至557高地一帶陣地工事相當堅固。イ、ロ高地為岩山,無法攀登,且前方有寬闊穀地,可居高臨下監視守備,地形十分不利。
戰鬥經過記錄:
右路第六中隊午前6時從老家灣出發,通過山險,0830到達範家峪東南棱線。發現胡家店東南側棱線一帶有依據掩蓋工事陣地堅守之敵至少5-6百名。胡家店北方隘路附近道路也被障礙堵塞,並設有側防工事,有百餘敵堅守。道路西側鬆林高地有一連串散兵壕,可見敵兵點在。…
由於敵陣地堅固和交叉防禦火力熾盛,大隊部署的午前攻擊受阻。午後,米山大隊長決定集中兵力一點突破,1400改變部署再次突擊。令第六中隊極力奪取ロ、ハ兩個高地。重火器等也集中掩護部隊突擊。按命令部署,第六中隊伊藤小隊對ハ高地,森本小隊對ロ高地強行突擊。森本小隊方麵的突擊被ロ高地前深溝阻擋,攻擊受阻。伊藤小隊經艱難突擊格鬥,1800終於占領ハ高地一角。入夜後大隊長決定死守新陣地,做好防禦夜襲準備。明日拂曉向灤河方向擴張戰果[12]
對於東線米山大隊攻擊,《灤東及長城作戰》雲:
(13日)十六時,敵忽以日滿蒙合編之兩千餘人由右翼向我第二二六團鐵門關陣地猛攻,往返肉搏數次,戰況緊迫,經以第二二二團第三營向敵側擊混戰至十八時,將敵擊退,斃傷敵甚眾,我亦陣亡連長劉慶安等六員,傷十五員,士兵傷亡二百餘名”[13]
《宋故上將哲元將軍遺集/喜峰口之大鏖戰》雲:(不同處)
…敵我接近互為肉搏不下十餘次,一時戰況緊急,佟旅長遂令曾團第三營向敵側擊,…直至午後六時,敵始紛紛退去。是役斃敵約五百餘名。(14日又雲)…敵自經我昨日痛擊後,大有疲憊之樣。聞其裝甲汽車三十餘輛,大車二百餘輛,滿載傷兵向寬城子輸送中。246頁。
從時間,地點看無疑,描寫的是與米山大隊的最後出擊。所謂鐵門關陣地,並不是鐵門關,而是鐵門關方向的,胡家店附近國軍第二線防禦陣地。在米山大隊突擊成功之時,喜峰口方向旅團長已下達了撤退命令。可是由於通信障礙,直至深夜(翌日) 0030,米山大隊長才接到旅團1800的撤退命令(第149號命令)。指示米山部隊“午後1000撤出現陣地退回老家店及董家口附近守備關門”(1278頁)。
14日 0100米山大隊長下令隱蔽撤退。“第一線各隊極力隱蔽撤退動靜,於午前三時全線一起撤出,通過範家峪東方穀地在六軸窩西端集結”(1283頁),部隊按計劃撤出戰場,0600 返回到鐵門關西端。戰鬥詳報報告,此日作戰對手為“第38師113旅222團,226團”。(佟旅李九思團)
米山部隊的戰果記錄為“僅ハ陣地前,就有敵遺棄屍體百餘,全體應超過此數”。 “繳獲槍支22。己方損失為戰死一,戰傷一名。消耗各種槍彈21563發,炮彈154發,手榴彈46發[14]。
以上是米山大隊3月13日從鐵門關方向出擊敵側背,協助喜峰口方麵旅團主力正麵反擊的作戰記錄。混成第十四旅團此日由兩方向,共出動兵力約1100名,動用了十數門火炮(但由於炮彈缺乏,射彈數僅少),規模超過了喜峰口曆次作戰,結果全軍被阻擋在喜峰口南側山地一線,第29軍的防禦陣地前。遠遠沒能到達進擊灤河一線的預定目標。
戰鬥結束後3月14日,混成第十四旅團向上級第八師團長報告了13日反擊作戰的戰鬥過程,並辯解道,“我部並無任何出擊關內的作戰意圖,此行動完全是出於自衛需要”[15]。
此日戰鬥,根據服部旅團的《戰死傷表一覽》,全體部隊共戰死4(內兩名戰傷死),戰傷13名(附錄1848表),其中鬆野尾部隊方麵死2傷7名,米山部隊死1傷1名,野炮兵大隊死1傷4名,第二十六聯隊步兵炮小隊傷1名。繳獲武器為山炮兩門(各部隊交戰狀態一覽表 1842)[16]。
按服部兵次郎旅團長的記錄,關於撤退的可否,服部旅團長與矢崎參謀之間意見發生衝突,服部的撤退決斷來自1.判斷已挫敗敵攻擊關門之企圖,2.部隊的體力消耗和炮彈不足,3.不管進擊到何處,早晚要返回關口,所以應適可而止。而矢崎參謀的意見為1.撤退會被敵政治宣傳利用,產生不良影響,2.東線米山部隊方麵已突破敵陣地一角,若繼續攻擊定能取得成果。服部事後的評價雲:
從結果來看,兩方意見都有道理。此出擊以後,喜峰口的守備又繼續了一個半月,從未見敵再有過奪回關門之企圖。一麵,矢崎參謀的預見也被證實。撤退後不久支那方麵即開始大舉宣傳…北平報刊稱“大刀隊2000餘名的敢死夜襲大獲成功,服部旅團全滅,旅團長被俘”雲雲。甚至連聯合通信社(日政府係)都來電詢問,喜峰口的戰鬥現震驚於世界,到底真相是勝是敗?”[17]
《灤東及長城作戰》中還有一個虛幻的三月十四日的乘勝反擊戰記錄:
三月十四日敵前指揮官趙登禹給予王、佟兩旅命令如次: “當麵之敵被我擊退後,士氣已餒,我應乘勢出擊,務一舉而殲滅之” 。第一一零旅王旅長及第一一三旅佟旅長基於上令,即飭第一線各部於拂曉起分由原陣地出擊,搏鬥至十四時,當將喜峰口東北長城之一半佔領,敵據長城之一隅頑抗,並以飛機助戰,出擊部隊因受敵熾火力之射擊,傷亡重大,乃放棄已佔領之長城一段,退回原陣地,斃敵數百餘,我傷亡官兵二百餘[18]。
王旅方麵“以大刀手榴彈揮殺肉搏…將喜峰口東北長城之半部占領…因我傷亡過甚將已占長城之一段放棄退回原陣地。是役死敵四百餘名獲輕機關槍五架”,佟旅方麵“我以炸彈大刀同時擲砍至午後三時當將喜峰口東北長城之半部占領。敵即退守東北長城之一隅與我頑強抗抵,互為進退約五六次…終以敵之飛機及其大部之兵力來援,我遂撤回原陣地”[19]
此14日“將喜峰口東北長城之一半佔領,敵據長城之一隅頑抗”的激戰,在日軍的各種記錄中都不存在,應是為配合在媒體走紅的大刀殲敵報導的虛報。由於兩旅的出擊最終結果都是“撤回原陣地”,沒有實際進退,所以也不需擔心戰場實地檢證。但通過此虛報---奪回的東北長城線複失守---之內容,反而暴露了國軍各戰鬥記錄中極力掩蓋的長城線各關門早已陷於敵手的馬腳。
5.6. 宋哲元軍的全麵撤退和喜峰口的小康狀態
日軍3月13日的反擊作戰雖以失敗告終,但宋哲元的這次防禦戰的勝利,戰略麵也沒有導致第二十九軍的敗局轉變。此戰後,喜峰口長城線的戰事迅速終息,日軍退守長城線,第二十九軍的反擊,騷擾行動也顯著減少。服部旅團長稱此後長城守備進入安定的“小康”階段。其理由,按服部的解釋為“新增援部隊的到達和武器彈藥的補充”。
夜襲作戰的3月12日,在喜峰口附近作戰的日軍總數約千人。加上東方董家口的米山大隊,全體也不過千三四百人。3月14日以後,在建昌南方喇嘛洞作戰的步兵第二十五聯隊第二大隊約400名,追趕旅團主力到達喜峰口。15日,第八師團特別派遣的增援部隊(第五聯隊第二大隊為中心的混成部隊,約步兵兩中隊,野炮兵一中隊),在嵯峨亮吉少佐的率領下也乘車到達喜峰口第一線。不久奇缺的炮彈大量被運到前線。第一線困憊的守備步兵也得以換防休整,彈藥得到補充,陣地工事也得到整備[20]。
見到日軍部隊的的增強和警備體製的不斷完善,宋哲元軍終於放棄了奪回喜峰口長城線的企圖,於3月16日後開始轉進,撤退。此時西方羅文峪戰事的興起,也是宋哲元軍從喜峰口撤退的原因之一[21]。
《灤東及長城作戰》雲
三月十七日十四時,敵數千餘藉飛機二十餘架、山野炮二十餘門之掩護,向喜峰口陣地猛攻鏖戰三小時,我陣地被毀殆盡,相持至暮,卒以死傷過重,後援不繼,於當晚奉令向新陣地轉移。
此時羅文峪方麵情況緊迫,馮治安、張自忠兩師長以喜峰口正麵過大,兵力不足,處處單薄,決心縮短陣線,當於十七日十五時下達命令,其要旨如左∶一、軍以縮短陣線,集結兵力,佔領要點,相機出擊之目的,即縮短陣線佔領阮家峪經孩兒嶺、桃山,潘家口、東西長城峪至龍井關之新陣地[22]。…
至此,《灤東及長城作戰》在描繪了3月17日的“鏖戰三小時,我陣地被毀殆盡”的虛幻(不存在)的戰後(撤退之借口,理由),終於首次承認了29軍的撤退和轉進。其被稱為“新陣地” 的阮家峪經孩兒嶺、桃山,潘家口、東西長城峪至龍井關一線,實際上就是3月13日日軍出擊作戰時,29軍退守的喜峰口南方的第二防禦陣線。值得注目的是,17日所謂的從“喜峰口”撤退,轉進並不是退到此線堅守,而是從此線再度撤退,收縮向灤河一線。
3月17日,混成第十四旅團的戰鬥詳報記錄了友軍各部的換防(增援部隊到達)外,並沒有任何出擊和作戰的記錄。但記錄了潘家口,孤兒嶺,灤河兩岸,胡家店附近敵軍頻繁移動的情報,3月18日午後三時,《混旅作命第154號》確定了敵軍的撤退。稱“孤兒嶺附近之敵向撒河橋退卻” “潘家口附近之敵僅剩若幹”[23]“胡家店方麵不見敵影,當麵之敵的退卻無可置疑”[24]。
借敵退卻之機,服部旅團開始主動出擊。3月18日1740,奉命出擊的第五聯隊嵯峨大隊(新增援到達)無血占領了曾給日軍造成巨大威脅的潘家口東側長城線高地,盤踞在潘家口的第二十九軍殘部此日也全麵撤退。由於沒有受到抵抗,所以也沒有出現傷亡。至此,喜峰口一帶的長城線全部落入日軍之手,混成第十四旅團的喜峰口作戰也告一段落,轉入全線警備[25]。帶有諷刺性的事實是,此重要的最後陣地(潘家口)的陷落,並不是日軍經戰鬥獲得的戰果,而是被第二十九軍主動放棄。
宋哲元從喜峰口一帶完全撤退後,3月20日“凱旋”北平,在29軍駐北平辦事處召開記者招待會,親自敘述描繪了該部堅守喜峰口,羅文峪,並用大刀勇戰日軍鋼槍,坦克,殺敵三千的虛偽戰果。此時此刻,宋哲元宛如抗戰英雄,29軍大刀隊奮勇殺敵的事跡,也早已借助媒體之力傳播到國內,海外各地。
撤退後,第二十九軍在灤河東岸僅留下灤陽城附近的一個橋頭堡陣地(受益店),將大部分兵力撤回灤河西岸。曾經頑強堅守的幾個抗戰堅壘,如潘家口東側高地,孤兒嶺炮兵陣地,胡家店的掩蓋工事防線等也被輕易放棄。宋哲元十分明白,如不主動向長城線出擊,在此堅守並無太多的實際意義。因為日軍的目的僅僅是守衛長城線,不會輕易向南進犯。
喜峰口的戰事平息後,服部旅團開始縮減,整理長城線守備兵力,將兵力的一部轉用到寬城至平泉的熱河內地一帶的守備,治安中。3月25日,旅團本部也從關口附近的鸚鵡河撤出,後退到喜峰口北方約85公裏的平泉。3月14日至4月10日灤東作戰開始之前,喜峰口長城線一帶呈現出平安無事的小康狀態。從旅團作成的《各部隊交戰狀態一覽表》(前述A表中省略的部分)中也可得知,期間內兩軍在董家口至潘家口一線,隻發生過數次小型摩擦,該當期間中的損失,也僅記錄過一名負傷者[26]。服部旅團的喜峰口長城線的占領,警備,對第二十九軍的宣傳口來說,也逐漸成為一個被默認的即成事實。
喜峰口戰役小結
熱河作戰結束後,(對服部旅團來說,以占領長城線為目的的熱河作戰到3月15日前已告結束),服部旅團長在總結報告中寫道:
本熱河作戰中,旅團處於敵陣地中最堅固的中央鏈鎖之前,守敵為支那正規軍,其裝備之精良足以與我軍媲美,數量也始終處於優勢地位。且頑強善戰,多次主動實行逆襲,…為此,本戰期間我方共付出戰死80名,戰傷173名之沉重代償…[27]。
這裏出示的死亡數字,並不是喜峰口戰役的數字,而是服部旅團在熱河作戰期間,即2月26日從綏中出發至3月18日潘家口陷落間旅團全體的死傷統計。其中包括步兵第二十五聯隊第二大隊(鯰江支隊)3月4日至6日,在建昌南方喇嘛洞作戰的損失結果。如前所述,喇嘛洞之戰是熱河作戰中混成第十四旅團損失最嚴重的一次戰鬥,死傷數超出喜峰口大刀隊的夜襲。對手卻是現在被視為望風而逃,一觸即潰的東北軍。(萬福麟五十三軍第一一六師,繆澄流)。繆澄流部打了這樣成功的戰鬥,卻並沒有像宋哲元第29軍那樣謊報戰功,自我宣傳。不僅戰場,時間,作戰過程與日軍記錄一致,所報告的戰果,繳獲,損失等,也和日軍的記錄十分接近。
若比較一下12日淩晨第二十九軍一〇九旅的大刀隊夜襲,和13日服部旅團的越境反擊兩次作戰,可看出大刀隊夜襲是一個錯誤的指揮部署。兩翼繞攻,南北夾擊,全殲日軍的計劃過於龐大,自信,內容過於潦草。出擊敵陣得不到防禦工事和足夠的重武器掩護,在日軍嚴陣以待的陣地前一意強攻結果,造成夜襲部隊主力死傷過半的慘重損失。大刀,這種近代以前的原始武器,在日軍的鋼槍,大炮前,幾乎沒派上一點用場。
相反13日的胡家店,孤兒嶺一線的陣地防禦戰,憑仗堅固的掩蓋工事和炮火掩護,第二十九軍成功地阻止了日軍的前進,挫敗了其進擊到灤河一線的企圖。可以說,此戰才是喜峰口戰役中國軍方麵獲得的唯一勝利。遺憾的是勝利之經驗沒有人去記憶總結,而慘遭失敗的夜襲戰,卻經過宣傳的加工,被美化為抗戰傳奇,推崇為“抗戰精神”,“民族記憶”,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觀,至今仍在欺騙著幾乎所有的國人。
[1] 《宋故上將哲元將軍遺集》(上冊)247頁。此電報在之見於宋哲元的記錄,在國史館檔案中不能確認存在。
[2] 台灣國史館 典藏號:002-080200-00412-103
[3] 台灣國史館 典藏號:002-090200-00007-267
[4] 「混成第十四旅団 司令部陣中日誌」満洲-満洲事変-315,1122-1125頁,防衛省防衛研究所。(JACAR: C14030439900)
[5]「混成第十四旅団 熱河作戦戦闘詳報」満洲-満洲事変-112,1501-1502頁,防衛省防衛研究所,(JACAR:C14030206000)
[6] 前出「混成第十四旅団 熱河作戦戦闘詳報」1496頁,(JACAR:C14030206000)
[7]前出「混成第十四旅団 司令部陣中日誌」1138,1139頁,(JACAR:C14030440000)
[8]《抗日戰史13/灤東及長城作戰》28頁。關於此日戰鬥《宋故上將哲元將軍遺集》(上冊)246頁,《長城各口之戰鬥》30頁中也有同內容記載,推測初出於宋哲元第29軍。
[9] 前出「混成第十四旅団 熱河作戦戦闘詳報」1507頁,(JACAR:C14030206000)
[10]「喜峯口附近戦闘詳報第3號」「工兵第十四大隊第二中隊 熱河作戦戦闘詳報」満洲-満洲事変-295,86-98頁。(JACAR:C14030403700)
[11]「歩兵第27聯隊 第1歩兵砲小隊陣中日誌」2/2満洲-満洲事変-205,1284-1285頁,防衛省防衛研究所。(JACAR: C14030321900)
[12]「胡家店付近に於ける米山部隊戦闘詳報」1257-1272頁。満洲-満洲事変-215)(JACAR:C 14030338000)
[13]《抗日戰史13/灤東及長城作戰》28頁。。
[14] 前出「胡家店付近に於ける米山部隊戦闘詳報」1287-1301頁(JACAR:C 14030338000)
[15]前出「混成第十四旅団 司令部陣中日誌」1160頁,(JACAR: C14030440200)
[16] 「熱河作戦間戦死傷者一覧表」「混成第十四旅団 熱河作戦戦闘詳報(附録)」満洲-満洲事変-113、1842,1848頁,(JACAR: C14030212500,C14030212800)。兩表中記載的數字有差,死傷數以戰死傷表為準。
[17]服部兵次郎『戦跡を顧みて』第二冊,兵書出版社,1934年,289-290頁。
[19] (31頁)此內容從出處,應都來自第二十九軍方麵的記錄。《宋故上將哲元將軍遺集》《喜峰口大鏖戰》一節(上冊)247-249頁
[20]服部兵次郎『戦跡を顧みて』第二冊,兵書出版社,1934年,292頁。
[21] 按史料彙編《長城戰役》(台灣:國史館,1980年,245-246頁)解說,第三十七師二一九、二二〇團,三十八師二二八團被用於羅文峪戰。
[22]前出《抗日戰史13/灤東及長城作戰》28-29頁。
[23]前出「混成第十四旅団 熱河作戦戦闘詳報」1546頁。
[24] 前出「混成第十四旅団 熱河作戦戦闘詳報」1555頁。
[25]「第八師団熱河作戦戦闘詳報第10號」満洲-満洲事変-84_2,2024-2025頁。(JACAR: C14030129600)
[26] 「熱河各部隊交戦狀態一覧表」「混成第十四旅団 熱河作戦戦闘詳報(附録)」満洲-満洲事変-113、1840頁,(JACAR:C14030212800)
[27] 前出「第八師団熱河作戦戦闘詳報第10號」202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