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是筆者戰術研究叢書《廣陽戰鬥綜合研究》中有關八路軍129師(劉伯承)七亙村大捷(1937.10.26)研究中的一段,可從國軍的記錄,在戰略全局了解八路軍七亙村伏擊戰的曆史地位,是為了留檔的學術論文(在國內受到全麵封殺),為求嚴謹,才有有證有據的論文形式,又截頭去尾,並不易懂。普通讀者僅看小結部分即可】
【背景簡介:七亙村大捷,是八路軍平型關,陽明堡夜襲(基本為虛構,有戰鬥事實但日軍沒有死傷記錄(八路軍死傷百餘),日軍飛機被大破一架)的抗戰初期有名的大捷之一,指揮者為129師長劉伯承。背景是日軍1937.10,進攻山西太原的第一戰役,發生在河北井陘西娘子關附近,國軍力守娘子關正麵戰場,129師和川軍被命守衛南線山區,堵截日軍的左縱隊(約一個聯隊),劉伯承部在七亙村天險堵截失敗(10.23-24)後擅自撤出戰鬥,敞開日軍進路。而來援川軍不知此情,欲與劉伯承部配合正麵堵截日軍,結果被不見友軍,被日軍主力迎頭痛擊慘敗。南線守備出現危機,黃紹竑(二戰區副總司令)急調娘子關正麵守軍補漏,不料此時日軍開始南北夾擊的總攻,娘子關防線全麵崩潰。失守同日(26日),在後方保存實力的八路軍129師,為了協助國軍,僅派出一營部隊,轉進到敵軍後方的七亙村監視日軍動向,此隊,打了一個較成功的截擊戰,(三天堵截中)擊斃為左縱隊運輸糧秣的日軍輜重兵約24名,此為今日被宣揚的七亙村大捷(號稱殲敵600名),此大捷之前的用兵失利和擅自撤退,對川軍的背信棄義,可稱為是娘子關戰役失敗的導火索,但此一段事實,卻被共產黨的抗戰史所抹消】
下麵分析,比較一下幾個有代表性的國民黨第二戰區的原始檔案。雖和八路軍七亙村大捷無關,但可以了解八路軍大捷之外的全體戰略布局、掌握一個10月24日,八路軍一二九師初戰失敗後撤出正麵戰場造成後方空虛,25日川軍前來補漏,再戰失敗使後方出現危機的重要事實。為解決這個危機,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黃紹竑急調娘子關前線兵力前來解救,此釜底抽薪的拙策,最終導致了娘子關戰役的敗北。若不了解此戰役全局的推移,也無法對八路軍的地位作成中肯評價。資料群來自中國第二曆史檔案館編《抗日戰爭正麵戰場》[i]。
特急。南京蔣委員長:固密。綜合養〈22〉晚、梗〈23日〉戰況如下:(一)據第三軍曾軍長漾〈23日〉電,由橫口車站南下之敵三千餘,養晚主力停止南北障城,一部到側魚鎮,今晨已與我劉家棚、支沙口警戒部隊接觸。我一二九師之陳旅在側魚鎮附近,與敵戰鬥甚烈。...(三)第一二二師本晚開始向岩會站〈陽泉站東方)運送。職黃紹竑叩。漾戌。印。(陽泉)(599頁)
曾萬鍾致軍委會第一部密電〈1937 年10 月23 日)
南京軍委會第一部: ○密。(一)步、騎、炮連合之敵約三四千人,養〈22〉日由井陘東渡河南下,其先頭已經南北障城西進,企圖由我右側迂回。…(四)三師沈旅現在固蘭村、魏家凹之線阻止西進之敵。職曾萬鍾。梗亥〈23日23時〉。參一。印。(600頁)
(筆者分析):以上兩個電報記錄了如下日軍左縱隊南下的情報。一,提到了到達測魚鎮的左縱隊主力,23日在東石門附近與一二九師陳賡旅進入激戰,“戰鬥甚烈”之件。二,協助八路軍阻止左縱隊前進的川軍部隊(王銘章師),正在運送途中。可讀出此時左縱隊正麵隻有八路軍劉師一部擔當防禦任務,兵力薄弱。三,10月23日從南障城向西迂回前進的一部日軍,在支沙口與第三軍曾萬鍾部隊發生接觸,戰鬥。
按日軍戰報記載,從南障城向西迂回的部隊,是左縱隊第二大隊,到支沙口後折向南,從北方山路接近固蘭。此隊在固蘭附近與第三軍第七師第二一旅沈元鎮[ii]部隊進行了兩日戰鬥,突破國軍陣地後通過固蘭向柏井驛方向前進。26日加入鬆溝村附近戰鬥(娘子關後方總攻)。第六中隊長梶原龜鶴大尉等三人,23日夜在固蘭附近戰鬥中死亡,成為左縱隊的最初犧牲者。前來接替梶原後任的植太郎中尉,赴任途中於27日,又於七亙村(與八路軍接觸)戰死(後述)。不得已後期作戰(太原平地攻略戰)中,隻能用荒卷少尉代理中隊長職。
(1) 10月24日電 急。南京蔣委員長:○密。綜合梗晚敬〈23日夜-24〉日戰況如下:一、由南障城側魚鎮方麵企圖迂回我右翼之敵部三千餘眾,本日早有步、騎聯合之敵數百,在七亙村與我一二九師之一部衝突,我頗受損失,固蘭村蔣家方麵小有接觸。二、娘子關附近及其以北,本日無劇戰,…三、朱〈孫?〉軍第一二二師,本早到一旅,在移穰鎮下車,已命其進駐馬山村,其餘一旅,本晚續到。謹聞。職黃紹竑叩。迥酉。印。(陽泉)
(2) 10 月25 日電 即到。南京蔣委員長鈞鑒:固密。綜合敬〈24日〉晚有〈25〉日戰況如下:
一、 因曾軍右翼固蘭村之線過於突出,乃決定向後縮短:右起(五萬分一)一三一四高地,經北青掌、大青岩、梁家堖、甘桃驛與三十一師相連接,控置有力部隊於固驛鎮,再以一二二師之三六四旅迅往占領馬山村東方高地,於敬〈24日〉晚開始行動,有〈25日〉拂曉前曾軍轉移完畢。二、全正麵除舊關稍有炮擊外,頗形沉寂。三、一二九師之一部,因梗〈23〉日在七亙村受創後,複向南移動。敵約一聯隊附二三百騎兵,遂由營莊北邊向西迂回前進。三六四旅〈川軍王誌遠旅)之一團,有辰由馬山村前進時,左翼受敵不意之側擊,潰退於西回村北方高地,現敵占據十字路、亂安,與曾軍之一部對戰中。四、除令一二二師堅固現時地步集結兵力攻擊敵人外,令曾軍抽右翼主力由敵側後方夾擊,務期於寢午前將其擊滅。謹聞。職黃紹竑。有酉。印。(陽泉)
(筆者分析):以上兩份電報,記錄的是10月24至25日的情況。可了解到
一,對八路軍一二九師24日(午前)在七亙村附近的戰鬥結果稱:“本日早有步、騎聯合之敵數百,在七亙村與我一二九師之一部衝突,我頗受損失”。“一二九師之一部,因梗日在七亙村受創後,複向南移動”。即此檔記錄了一二九師24日的戰鬥失利和之後的撤退(向南方的移動)。參照後電,可知轉移地點是遠離戰場的南方九龍關附近(王得寨,孔氏村方向)。
二,由於一二九師撤退,黃紹竑不得不再次調整對日軍左縱隊前進的防禦部署。日軍左縱隊進擊方向,屬於娘子關防禦最南線,國軍防禦薄弱。本期待八路軍一二九師能阻止日軍前進,但結果一二九師於23,24日兩次連接受挫(實際上是兩天內三次受挫)後,向南方撤出(七亙村)戰場。此時前來補空的川軍一二二師還未能到位(馬山村)。為此,黃紹竑令北側第三軍曾萬鍾調整部署,收縮正麵,抽出右側第三軍娘子關防線部隊一部從側麵支援川軍作戰。
三,記錄了日軍擊退一二九師後通過七亙村繼續向西前進,途中與赴馬山村的川軍一二二師三六四旅(王誌遠)遭遇,作戰中川軍部隊受損,潰退到西回村北方高地一件。由於左縱隊輕易通過了一二九師,和川軍三六四旅的兩道防線,占領了通向柏井驛的要道,黃紹竑(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大驚,令部下第三軍曾部增援作戰,並展開包圍攻擊,務必於26日午前將日軍左縱隊擊滅,以圖消除後方隱患。
以上記錄了娘子關戰役南線的危機狀況:川軍部隊未到達前,一二九師已退出戰場。七亙村天險失守,日軍長驅直入,馬山村防禦線(一二九師曾堅守)空白,緊急補缺的川軍又在途中大敗。此狀況使黃紹竑萬分焦急。
南京蔣委員長鈞鑒: ○密。謹將有〈25〉日各部之位置臚列於下:(一)晉東方麵,鮑旅東陽關,一二九師之一旅一旅九龍關一帶,一二二師主力水峪營、圧〈壓〉火梯、圪洞線,一部馬山村附近,第三軍部固馹鋪,其第七師右自( 1314 )高地、廟咀、梁家堖線,…閻錫山、黃紹棟。有戌。參戰。印。(陽曲)
(筆者分析):此電報為日軍左縱隊向柏井驛接近中的25日部署。可見一二九師陳賡旅主力,從七亙村撤出後已轉移到“九龍關一帶”(王得寨,孔氏村,東冶頭),遠遠脫離了與左縱隊作戰的主戰場。川軍則退守東回鎮,西回村北方。與第三軍右側第七師增援部隊,構成對日軍左縱隊的防禦線。柏木井北方的固馹鋪(固驛鎮),是第三軍指揮所。一二九師退出前線戰場,川軍無戰鬥力,第三軍右側兵薄,致使娘子關後方出現最大危機。
15 10月25日各部隊位置圖。129師主力24日失利後撤退到大後方,川軍前來補空,大敗。日軍左縱隊開始北上逼近柏井驛,娘子關後方空虛,出現危機。
綜合有(25日)晚、寢〈26)日經過如下:(一)有騎兵為主體之敵數百,自昨午後,由馬山村方麵闖入我第三軍右翼後十字道、亂安村及固驛村〈軍部即在此)南端高地,彼我衝突甚烈。新加入作戰之川軍〈一二二師〉亦同時遭遇強大敵軍於西回村西方高地,自昨迄今,在猛烈衝突中。(二)昨晚十時許,接劉伯誠〈承〉師長電話,確告敵軍前後共四個聯隊由馬山村方向侵入。此時馬山村通平定大道除一二二師(戰鬥力薄弱)外,別無部隊可遣,當即商得司令長官同意,抱最大決心以(26)路留一小部守娘子關,主力移至巨城鎮、移穰鎮,進出柏井驛、橋頭村,以本日第二次新加入之川軍(124)師之一旅推進石門口,準備對敵總攻,並暫留調赴北正麵之馮欽哉部三團,於上下盤石至巨城鎮間抗拒娘子關方麵敵軍之進入。(三)上述決心由本晚四時開始行動,本夜可到預定地點,感早實行總攻。現第三軍及(一二二)師仍確保陣地,惟通信連絡由午後四時中斷。謹聞。職黃紹竑叩。有戌。印。(陽泉)(602頁)
16 10月25日,黃紹竑部署的後方救援電文 (台灣國史館)
(筆者分析):這是25日晚間的電報,為黃紹竑副司令長官為解救娘子關後方危機的新作戰部署。此時從馬山村方麵向柏井驛迂回前進的日軍左縱隊,被視為最大隱患。劉伯承一二九師失利後撤退,戰鬥力薄弱的川軍(此時正與左縱隊主力激戰中)雖到,在強大之敵麵前潰退無疑。之外已無部隊可遣。所以黃紹竑求得閻錫山同意,除留26路軍堅守娘子關外,將娘子關正麵守軍主力一部,從正太線方麵的巨城鎮(娘子關西20公裏)、向南方移穰鎮調動,準備進出柏井驛,石門口一帶展開對日軍左縱隊的總攻。計劃於25日夜間部署,感27(26?)日早開始總攻。
此策略,簡單講即是釜底抽薪,調動娘子關前線部隊,回擊逼近到娘子關後方的日軍迂回部隊,先解決後方危機。此危機造成的原因,從文脈中不難讀出,是造成日軍左縱隊快進背景的,劉伯承一二九師24日於七亙村,川軍一二二師25日於木槽村,東回鎮的敗走。不得已,黃紹竑動用娘子關前線部回援。不料此釜底抽薪之計未果,反而成為娘子關前線國軍全線潰退的導火索。
17 左縱隊23-28日行進,作戰圖,和黃紹竑25日調兵堵漏
更可笑的是,此段黃紹竑為解救後方危機,調兵堵漏的部署,在八路軍戰史之一,羅煥章等著《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中,卻變為八路軍一二九師23日在東石門,24日在鑼鼓寨,馬山村,26日在七亙村等地與日軍左縱隊作戰,連戰連捷,結果阻止了日軍前進,使娘子關前線出現小康,黃紹竑見娘子關防線穩定,遂將多餘兵力抽調向忻口。雲:
由於日軍左翼迂回縱隊屢遭〈八路軍一二九師〉打擊,進展遲緩,進攻娘子關之日軍得不到策應,攻擊亦未奏效。25 日,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黃紹竑,見娘子關防線穩定,令第二十七路軍由娘子關轉赴忻口作戰,遺防由第十七師接替。[iii]
可見娘子關戰役的曆史事實,在以八路軍七亙村伏擊為中心的“大捷史觀”影響下,已被歪曲到如此令人不可置信的荒唐地步。26日,黃紹竑正向柏井驛緊急調兵中,已前進到柏井驛東方的第二十師團左縱隊,與娘子關正麵右縱隊,中央縱隊同時發起總攻。前後夾擊娘子關守軍,同時左縱隊又對行動遲緩,尚未進入陣地的國軍增援部隊,和後退中的前線部隊展開猛烈攻擊,包圍,追擊,使國軍蒙受巨大損失,娘子關守備陣地全線崩潰。
南京委員長蔣,XLga司令長官閻、XLgg 部長黃:遠密。本路軍奉命當移動轉用兵力部署之際,我兩翼友軍曾軍、川軍、廿七路武師、趙師均受敵壓迫,逐次後退,本路軍兩翼已無友軍,現陷於孤立艱苦之境。為貫徹抗戰決心,擬如下作戰:一、第一期作戰,死守石門口北1121 高地、上莊、黿莊、亂柳村以北山地陣地,頑強阻止敵人。二、第二期作戰,以四二軍確保陽泉附近地區,以卅一師確保平定附近地區,以卅一師確保平定、榆次大道,在平定以南地區占領陣地,扼要死守。三、施行第二期作戰地區等候命令。四、所規定第二期作戰地區,除有令外,不準再向後移動一步,違者以軍律處罪。以上四項,已嚴令本路軍各部隊遵照施行,以平定等地為最後墳墓,以報國家。謹聞。職孫連仲。儉酉。參。印。(603頁)
(筆者分析):此段為27日晚,國軍全線崩潰向平定,陽泉敗退時,第二六路軍孫連仲司令對蔣介石,閻錫山發出的電報,大有背水一戰,破釜沉舟的悲壯感。但孫連仲的誓言,最終也未能阻止國軍方麵洪水般的大潰退。30日平定縣落城。此時在敵後方七亙村打了勝仗(26日七亙村大捷)的一二九師,正在根據地總結經驗,開慶功會。國難當頭,誰喜誰悲?
限即刻到。南京蔣委員長鈞鑒:○密。頃接黃副司令長官電聞:…養日敵一聯隊向側魚鎮我一二九師攻擊,康日複增加一聯隊,將一二九師陣地突破,向馬山村西進,其後續兩聯隊於敬有等日亦由該路西進,在東回鎮附近,將我一二二師王旅擊潰,乃轉向北攻我一二二師另一旅及第三軍後方,截斷平定、陽泉道路,情形至為危急。我乃決心令孫總司令備一部警戒正麵,抽主力轉向柏井驛、橋頭村前進,令殲該敵,鞏固側後。乃並未及到達,而第三軍及一二二師之一旅,已為敵擊潰,同時娘子關正麵之敵,亦將我警戒部隊擊破,致敵深入,無法挽救。現令廿六路及一二四師、二七路之一部,占領西郊村、移穰鎮、巨城鎮之線,拒止敵人西進,詳情續報。職此次指導無方,喪師失地,請予處分,以申紀律,不勝屏營待命之至。等語。除電複慰勉並仍督飾〈飭〉各部努力抗戰不得再退一步外,謹聞。閻錫山 叩。豔戌。參戰。印。(陽曲)
(筆者分析):這是一個第二戰區長官閻錫山,黃紹竑向蔣介石提出的敗戰總結報告,請蔣問罪。回顧了戰鬥失敗的全過程,再一次指出24日八路軍一二九師的七亙村陣地失守,25日川軍部隊於東回鎮被擊潰是鑄成大錯的起因,25日夜的(黃紹竑)調兵失敗(造成前線兵力薄弱,由於行動遲緩,後方危機也未能解決),也是導致娘子關戰役敗北的直接原因。娘子關戰役後,國軍損失如何?見下電。
...(三)我軍現有戰鬥員:三一師,現已改編為六個連;三十師,現剩六百餘;二七師,千二百餘;四四獨[立]旅,約五百;趙壽山師,已無戰鬥力;馮欽哉部,除調一團赴北正麵外,此間隻有四團,傷亡亦甚重,數目未詳;第三軍第七師,已縮成二團;十二師,刻已出險者約千餘人,尚未集結;川軍大半均潰散。...
(筆者分析):推測此報告中有一定數字麵誇張,但基本反映出國軍全體受到重創的事實。日軍稱此階段僅“敵遺棄死屍”數即有7000名。絕大多數出現在娘子關後方戰場和退卻途中。沒有受致命傷的此時隻剩八路軍的兩個師〈一一五師還在路途上〉。黃紹竑雲:“八路軍本晚可部署完畢,開始攻擊,主力於平定西南地區向北側側擊”。在此,黃紹竑希望一二九師北上平定,解救國軍正麵防禦危機,但一二九師卻稱“準備未周”,遲遲在昔陽附近,不肯北上。
11 月1日 11時,黃紹竑在致蔣介石的密電中對一二九師發牢騷道:
原擬令第八路主力,東日〈11月1日)由平定方麵側擊,以製敵之進攻,因八路準備未周。東日間據報,敵約一旅一團由九龍關直趨昔陽,一二九師無法集結,側擊計劃完全頓挫。敵乃集中左右翼部隊,專向鐵路線攻擊。…職黃紹竑叩。冬巳。印。(陽曲)(609頁)
(筆者分析):此電報,可真冤枉了劉伯承。不北上平定,考慮劉的確有不願以卵擊石,到敵正麵消耗體力的顧慮,但絕不是消極避戰,使“側擊計劃完全頓挫”。此時〈11月1日)為挽回臉麵,劉伯承早已做好了周密的第二次殲敵部署,準備於11月2日,在昔陽縣東南黃岩底截擊日軍一〇九師團的昔陽支隊(步兵第六九聯隊)主力,並動員全部兵力兩個團出陣。以雪第一次七亙村敗仗之辱,揚第二次七亙村勝利之威。
第二次七亙村戰鬥,趁前線國軍大敗之陰偶得天機,卻為保存實力未部署重兵,使入網之敵兵大部逃竄。此為“巧用神兵”的七亙村大捷宣傳背後,遺留在劉伯承內心的一個悔恨。11月2日,劉伯承一二九師主力的兩個團,終於按照計劃部署在黃岩底與日軍步兵第六九聯隊(昔陽支隊)正麵衝突,並打了一個半成功的阻擊戰(黃崖底大捷),斃敵數超過七亙村大捷一名(25名),且作戰對手是日軍的步兵。有關黃岩底戰鬥,請見本書第三部。
此為國民黨的抗戰正史記錄。以下僅選擇有關南線防禦的內容。
前於十四日奉令由五台進援娘子關之第一二九師,於十九日到達陽泉,即奉黃副長官之命,進駐七亙村,馬山村地區。二十二日晚,其第三八六旅到達馬山村附近。
敵經旬日進攻,迄無重大進展,乃以後續約四個聯隊之兵力,向我右翼迂回,其先頭三千餘,於二十一日由橫口車站南下,二十二日晚大部到達南北障城,一部進抵測魚鎮。至二十三日晨與我第一二九師之第三八六旅及第七師第二十一旅,先後發生戰鬥於七亙村,劉家棚,支砂口一帶。…第一二九師之第三八六旅,於營莊附近與敵戰鬥多時,乃以敵陸續增至八百餘人,第三八六旅遂向南轉移。
二十四日四時,第一二二師之第三六四旅到達陽泉附近,十四時,奉黃副長官命令,續向東回鎮前進,該旅於十六時開始行動,當晚到達東回鎮。第一二二師王師長於是日午後到達陽泉,獲悉第一二九師之一部在馬山村以東與敵戰鬥,遂決心並命令第三六四旅在馬山村,七家峪一帶占領陣地,拒止敵人,複令第三六六旅至移穰鎮下車後經柏井驛,西回村急進,限於二十五日七時到達東回鎮待命。
二十五日拂曉,我第三六四旅向馬山村續進,其先頭於八時在馬山村西遭敵不意之側襲,損失甚重,該旅乃退據槐州嶺迄胡家峪之線與敵對戰…[iv]。
從文章中可知道,八路軍第一二九師三八六旅(陳賡),是按第二戰區黃紹竑副司令長官之命令,駐七亙村,馬山村的部隊。在日軍左縱隊開始迂回作戰後,曾於23-24日與其在七亙村,營莊一帶戰鬥多時,因敵兵力增加,遂向南撤退(轉移)。此時赴馬山村為轉移之一二九師補空的是剛剛到達陽泉的川軍王銘章第一二二師。王銘章師剛到,情報不足,“獲悉第一二九師之一部在馬山村以東與敵戰鬥,遂決心並命令第三六四旅在馬山村,七家峪一帶占領陣地,拒止敵人”。當然,意圖中的是與八路軍協力作戰抗敵。實際上王銘章得到的作戰情報並不準確,於馬山村附近駐留的七七二團,為了避開與日軍主力正麵作戰,早在23日夜放棄了馬山村,向敵後開始大迂回。王銘章的先頭部隊,不僅沒有在馬山村遇見友軍(一二九師),反而未到目的便遭到日軍主力的迎麵痛擊,損失慘重。
18 《抗日戰史》太原會戰(2)插圖45,記錄了23-24日129師386旅兩次失利後向南方撤退。川軍122師364旅赴馬山村堵漏,在木槽村與日軍主力遭遇之態勢。
綜合以上國共雙方的原始檔案記錄,七亙村附近戰鬥的背景,全局逐漸趨於明了。戰後主要的戰史記錄中,多斷章取義式的描寫,僅歌頌一二九師10月26日的七亙村大捷,或劉伯承用兵術之英明,而23-24日事關重大的一二九師在七亙村的初戰失利卻被忽視,或從曆史記錄中抹消。從以上提示的原始檔案中,可見一二九師作戰失利,遭敵襲受損在當初是一個多數記錄都提及過的事實,連共產黨中央的毛澤東,都批評道“小勝之後,必生驕氣, 輕視敵人,以為自己了不得。七七一團七亙村受襲擊,是這種勝利衝昏頭腦的結果”[v]。但之後在公式戰史記錄中,卻很難見到這一段內容。劉伯承自己寫作的有關七亙村戰鬥的文章,或八路軍《三八六旅抗戰五年的總結》等,隻字不提己方的失利[vi],好像所有七亙村的戰鬥,全部開始於10月25日以後一樣。
19 中央檔案館保存的毛澤東批評電報抄件(轉引)
這種自我裝飾,斷章取義的大捷史觀,在戰後更被繼承光大,造成長期以來各種有關七亙村大捷的研究、記錄,被從國軍娘子關戰役中分割出來,隻剩下共產黨的光環,八路軍的偉績,卻不能在戰略總體上全麵觀察,評價其戰鬥的實際位置。可以說,立場上偏袒共產黨八路軍,方法上缺乏對各種原始檔案的對比研究是造成此錯誤的一個重要原因。
若能端正方法,從娘子關戰局全體出發,就會看到另一個七亙村戰鬥之像。像本論中筆者的分析一樣,在娘子關戰役中,第八路軍一二九師,被國民黨第二戰區賦予的戰略任務,是娘子關南方山地七柏線道路的防禦,守備。期待其能與前來支援的川軍配合,阻止日軍左縱隊向娘子關背後的迂回接近,以保障娘子關正麵戰場的安全。這是一個事關重大的任務。
劉伯承也意識到自己部隊的重要職責,10月23至24日,部署的第一戰之目的,即是在七亙村險要道路處,集中七七一,七七二兩個團主力,“側擊”日軍左縱隊,企圖阻止其向柏木井方向前進。但由於23-24日間七七一團連續三次作戰失利,和陳賡率領的七七二團在“大迂回”中遲到,24日的側擊計劃變為泡影。結果一二九師不僅未能達到側擊日軍目的,反而喪失了七亙村一線陣地,於24日被迫向南方鬆溪河一線撤退。此失敗,使日軍主力輕而易舉地通過了七亙村天險,長驅直入一舉占領要地馬山村(一二九師駐地,在東石門第一戰失利後主動撤出),並在木槽村,東回鎮一帶大破赴馬山村為一二九師補漏的川軍(25日木槽村戰鬥),26日進出到達柏井驛東方一線,策應此日開始的第二十師團娘子關總攻。
總攻中左縱隊的“斷後”作戰成功地堵截了從固關方向撤退到來的國軍主力,給以其極大殺傷(鬆溝村附近戰鬥)。左縱隊迂回作戰的成功,最終成為娘子關前線國軍總潰退的導火索。所以若從娘子關戰役全局的戰略眼光看,國民黨第二戰區在南線部兵力署的不足,和八路軍一二九師(23-24日),川軍一二二師(25-26日)的堵截作戰相繼失敗,是導致娘子關後方危機和戰役全體敗北的原因。
在日軍主力通關七亙村後,25日,為了協助川軍的正麵堵截作戰,陳賡派出了七七二團一個營,迂回到此時已成為敵後方的七亙村附近打遊擊。是這支小部隊,於26日日軍前線總攻同時,在七亙村西登阪險路截住了一股為前線部隊運送糧秣的輜重部隊(約兩小隊),打了一個成功的伏擊戰。由於協助前線總攻,此日糧秣運輸隊中除了少數自衛隊外,並沒有更多的步兵護衛。戰鬥結果,到達七亙村附近的先頭部隊(師團輜重兵藤本中隊第一小隊(土肥少尉),第七九聯隊大行李隊)遭到部分損失,但沒進入七亙村的後尾部全部安全地撤回測魚鎮。撤退途中,一部分在四公裏東方的東石門村,也遭到七七二團偵察隊20餘人的第二次截擊。此日的戰鬥,即今日眾所周知的10月26日八路軍的七亙村大捷。
殲敵300名,繳獲300匹騾馬的戰果,最初來自前線指揮,七七二團副團長王近山的口頭報告。這個數字,也沒有經過確認,修正便報捷到國民黨軍委會,成為戰後七亙村大捷被第二次加工,發酵(殲敵數增至600名)前的基礎數據。
10月 28日,在七柏線道路監視敵情的七七二團第三營九連,又一次偵查到日軍輜重部隊從測魚鎮出發的情報,正在30公裏外孔氏村開總結,慶功會的陳賡旅長,立即命令七七二團部隊再次出擊。伏擊地點在七亙村西三公裏處營莊附近。由於事前無準備,增援部隊位置過遠,一二九師主力再一次錯過戰機。至29日清晨援軍到達前,實際進入戰鬥的隻有七七二團的一個連(第三營第九連)。而敵軍此日卻數量倍增,有兩個步兵小隊,4個輜重兵小隊,行進隊列達10公裏,人數麵遠遠超過伏擊部隊(第九連)。在八路軍指戰員的勇敢戰鬥和徹夜奮戰下,第九連雖截住了日軍輜重隊一部(兵站輜重兵加藤小隊),並給與其嚴重打擊。但像陳賡日記中的低調記錄一樣,全體上收獲並不大(日軍記錄死亡5名)。最重要的是此日戰鬥並且沒達到阻止日軍輜重隊前進的目的。28日晚至夜間,日軍輜重部隊的大部分(兵站輜重兵)通過伏擊地帶,將糧秣運送到平定附近戰場交付前線部隊。29日,另一部被遲滯的部隊(師團輜重兵)也通過了伏擊地段。此日,在26日第一次七亙村伏擊戰時遭到襲擊受損,被八路軍自稱已“殲滅”的兩個輜重兵部隊(藤本隊土肥小隊,步兵第七九聯隊行李隊),也都在行進隊列中。在太原攻略戰全體的戰鬥中,配屬給左縱隊的師團輜重兵藤本隊,受到的最大打擊並不是在七亙村西的登阪道路,而是11月4日,八路軍一一五師的廣陽伏擊戰。此戰,其輜重部隊出現了29名戰死者,遠超出在在七亙村損失的12名(死亡)。
八路軍七七二團第三營,在10月26日的七亙村戰鬥中,成功地截擊了日軍的輜重運輸隊之舉是一個日中兩方公認的事實。也有多種史料佐證。但有關此戰鬥的計劃性,還是一個需要再探討的課題。若從以上出示的原始記錄分析,可見兩次七亙村大捷,都存在一定的偶然性。24日劉伯承部署的大規模伏擊計劃,因作戰失利不發,而26日和28日兩次遊擊戰的成功,又都不見主力部隊(第一次一個營,第二次僅一個連)登場。若真是智謀用兵,為何出現這種簡單的部署失誤?可以說,七亙村的戰鬥,並不像林彪的廣陽伏擊戰(11月4日)那樣,事先有嚴密的計劃,周密的準備。若能集中兵力計劃伏擊,七亙村大捷的局部光輝許會顯得更大。有關現在軍史中的公式戰果記錄,從原始資料判斷,多來自下層不確實的戰果報告和對外宣傳。特別是殲敵數字麵,還有待利用以下日方人事檔案進行對比,檢證的必要。
[i] 《娘子關戰役電報》(《抗日戰爭正麵戰場》上,鳳凰出版社, 2005年。
[ii] 按《正太鐵路沿線戰鬥我軍指揮係統表》沈元鎮,第三軍第七師21旅旅長(《抗日戰史/太原會戰2》揷表第十二)。
[iii] 羅煥章等《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軍事科學出版社,1987年,66頁。
[iv] 《抗日戰史/第二八卷,太原會戰(二)》(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66年),88-89頁。第四篇第九章第三節插表第四十五。
[v] 毛澤東10月25日致八路軍朱德等人電報,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年譜》中卷,中央文獻出版社,2002年,37頁。
[vi] 劉伯承《三八六旅抗戰五年的總結》(1942年1月10日)轉引楊國宇《劉伯承用兵要旨》 雲南人民出版社 ,1985年,7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