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克實的抗戰史研究和事實評論

為受過國家教育的中國人寫作的內容。屬於在大陸不能發表,遭到封印的學術研究。內容都是有最可靠史料根據的事實。一般人並不易懂。
正文

從日軍月間死亡數統計看國,共,美軍三者的戰力比較

(2020-02-08 23:58:47) 下一個
 

一 日軍步兵聯隊作戰對象別月間死亡數統計表

 

聯隊番號 軍素質 総員數 死亡數 期間、月 月間死亡數 指數12.5を1にする指數   主要戦闘場所
歩10 國軍 3747 1126 26 43.3     台児莊
歩63 國軍 3747 1507 26 58     台児莊
歩39 國軍 3747 1376 26 53     台児莊
歩54 B 國軍 3222 533 33 16     武漢攻略
平均値           42.6      
歩110 C 共産 3222 1104 85 13     狼牙山
歩163 C 共産 3222 1412 85 16.6     黃土嶺
歩54 B 共産 3222 217 27 8     劉老莊
平均値           12.5      
歩10 米軍 3162 2942 12 245     菲律賓
歩63 米軍 2912 2412 12 201     菲律賓
歩39 米軍 2861 1890 12 158     菲律賓
平均値           201      
歩54 B 澳米 3222 993 22 45     新幾內
Figure 1作戰對象別月間日軍步兵聯隊死亡數統計。筆者製作

 

 

二 做表要領解釋

作表目的 :

通過"日軍步兵聯隊對象別月間死亡數”統計來比較抗戰中共產黨軍,國民政府軍,美軍三者的作戰実力。

取樣範圍,對象:

由於筆者個人能力有限,本表僅是一個局部抽樣調查。取樣範圍,地域限定在與第十師團有關的岡山,姬路附近的7個歩兵聯隊。其中有三個精銳作戰聯隊,兩個地方守備,治安聯隊,兩個處於前兩者之間的聯隊,戰鬥力可分為A,B,C三等,取樣範圍平均,亦包括與美軍在第一線死鬥,或專門與共產黨八路軍作戰的不同類型。

1. 取樣內容,理由:

比較對象的《聯隊史》記錄中是否存在《戰沒者名簿》,視為取樣前提。對象也僅局限於“死亡”數。名簿大多數來源於戰後的行政統計,特征是有死亡時間,地點,姓名等完整記錄,所以是準確掌握日軍損失情況的有效方法。 且“死亡”是硬性定義,不同於國內常用的“殲滅”“消滅”“死傷” “日偽軍”等涵義多樣的戰果宣傳用語,不存在虛飾作假的可能。

2. 重點比較數據:

A 不同作戰期間內,各聯隊的月平均死亡人數。此方法可以從地點,時間判明作戰對手,樹立統一的比較標準。

B 不同期間內各聯隊死亡者總數和月平均死亡率。

3. 對共產黨作戰區域的區分法:

日軍對美軍,國軍的作戰期間,地域區分因屬於正麵戰場,所以容易掌握。但共產黨軍隊的戰術由於是敵後遊擊,各勢力(國軍部隊,民間武裝,共產黨部隊)形成犬牙交錯狀態(如河北平原,蘇北),很難明確區分作戰對象。為便於統計,本表統稱“敵後戰場”,均算入擅長遊擊戰的共產黨軍隊戰果中。

4. 非戰鬥期間的處理:

八年抗戰中,第10師團的三個聯隊複員回國近一年(1939.10-1940.8)。之後駐紮滿洲4年,台灣4個月。由於此期間內沒有作戰經曆,所以從統計期間中除去。

5. 讀表,引用時的注意點:

此結果不等於各部隊的作戰能力和抗戰精神,僅僅象征著實力對比。因為共產黨軍隊在資金,武器來源麵無法與美軍,國軍相比,所以本表證實的隻是三者在抗戰整體中的物質麵的實力,地位,和作用。讀表,引用時須注重此點,以防濫用數據。

 

三 評價

無證據不能隨便議論。以下第四節中的作業,就是在羅列議論的根據。為了不使讀者在閱覽繁雜的實證作業中掃興,先把結語部分提到前麵。

從7個步兵聯隊的各別數據歸納整理出來的結果,即是文章最前出示的《作戰對象別月間日軍步兵聯隊死亡數統計表》。對比表中結果,可看出幾個共同特征。即:

1. 作戰區域別,對象別的統計結果基本上大同小異,並沒有大差。平均數值為日軍每一個步兵聯隊在對國軍作戰時月均死亡46名。對共軍作戰時月均死亡9名。對美軍作戰時月均死亡215名。這個統計結果也可以說是一個有普遍性,象征性的作戰實力對比。

2. 須要注意的是,這個數值並不意味著各部隊作戰能力之差,其中還有作戰方式要素的影響。即正麵戰場(主力對決)和敵後戰場(遊擊,騷擾,破壞)作戰方式之差。前者表現為實力的對抗,而後者表現為戰術麵的周旋。形式決定戰果,所以若同樣條件在敵後戰場作戰,國軍的精銳部隊,也不一定會超過共產黨。

3.因為敵後作戰避免正麵對決,所以遊擊騷擾雖然能使日軍坐立不安,疲於奔命,但結果並不會給與其實力(人員)麵的重大打擊。從期間死亡率的數值看,去過南方太平洋戰場的第10師團的三個精銳作戰聯隊,和沒有去過南方,主要與八路軍,國軍在後方周旋的第110師團的兩個治安聯隊相比,死亡率有8.2倍之差(見指數欄)。所以從某種意義來講,太行山根據地並不是日軍的墳場,而是一個在戰爭中便於偷生延命的安全地帶。定員約3000餘名的步兵聯隊,和美軍作戰9個月的第10聯隊,1945年8月投降時生還者僅剩220名,而在太行山根據地作戰5年半的步兵第163聯隊,1946年3月卻能有2692名安全複員回到日本[1]

 

Figure 13《中國近現代史綱要》2015年修訂版(大學教材)

 

總之,此論證實的與其說是國民黨和共產黨的抗戰實績對比,不如說是正麵戰場和敵後戰場的作用區分。從比較數字上看得很清楚,左右戰局勝負的,應是前者的殲敵結果,而不是後者的敵後遊擊。所以,共產黨的“遊擊戰爭”是否真是導致抗戰勝利的決定要素,是否真“消滅了日軍52.7萬餘人[2]”(戰後按日本厚生省統計,八年間日本軍人,軍屬在大陸死亡者的總和也不到此數。為40.4萬名[3],若按本論的比率計算,最少30萬名以上應是正麵戰場作戰的戰果),“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之比喻到底應如何理解? 在學問研究能國際接軌的今天,對此類問題還需要有重新鑒定,解釋的必要。

 

四 各聯隊的基本概況和統計數據來源

1.步兵第53聯隊(17D)

【概況】

1905年4月於大阪組建,編成,隸屬於第14師團,參加日俄戰爭。1908年轉屬第16師團,進駐奈良。1925年宇垣(一成,陸軍大臣)裁軍時與師團一起解散。

日中戰爭後1938年4月,於大阪再次組編,聯隊長阪本末雄大佐。隸屬於姬路第17師團。該師團是恢複建製的特設師團(広野太吉中將)、下屬 第53,第54,第81三個步兵聯隊。步兵第53聯隊再編成時總員數2909 名,馬176匹。

【武器裝備】:

聯隊炮兵一中隊: 41式山炮2門, 94式速射4門

92式重機槍8挺×3(大隊), 92式步兵炮2門×3(大隊)

11式輕機槍6挺×12(中隊)[4]

【戰鬥力平價】:

編成時擬為赴“滿洲國”邊境對蘇作戰的精銳部隊。與甲師團聯隊相比,人員約少5-800名(2902名應是實際數字,定員為3222名),武器比甲師團聯隊僅少兩門41式山炮。戰鬥力判定為【B】等級。

【作戰經曆】:

1. “中支戰線”對國軍作戰期間(1938.8-1941.9)

1938年8月,於上海登陸。聯隊本部進駐無錫。9月,第三大隊被抽調參加武漢作戰。10月,宜興附近戰鬥。

1939年3月,春季討伐。5月,湟裏,高瑞鎮戰鬥。9月,聯隊本部移駐常州。10月,夏溪,湟裏鎮附近的戰鬥。

1940年4月,春季皖南作戰。10月,錢塘江南岸作戰。

1941年2月,淮南作戰。1941年3月,太湖西方作戰。

此階段作戰特征是與國軍部隊為敵。大部分屬於敵後掃討,不屬於正麵戰場的大規模作戰。此期間(32個月)內聯隊全體死亡621名[5]

2. “北支戰線”對共軍,國軍作戰期間(1941.4-1943.9)

1941年4月,配屬給第12軍。移駐蘇北,魯南。聯隊本部進駐徐州 部隊分散在豐縣,銅山,蕭縣附近。作戰多為地方掃蕩,對象除國軍外,出現八路軍,新四軍。

1941年9-10月,第一大隊調出參加長沙作戰。10月,沂南作戰,第二次魯南剿共作戰。

1942年4月,一部分參加浙贛作戰。7月,(浙西)鬆陽作戰。11月,洪澤湖作戰。12月,第二次皖中作戰,碭山附近作戰。

此期間作戰內容比較複雜,除浙贛作戰外,對象中一部分屬於國軍(蔣係雜軍),其中沂南作戰,洪澤作戰的主要對手是八路軍和新四軍。此期間(30個月)內聯隊全體死亡327名[6]

3.南太平洋戰線對美軍作戰期間(1943.10-1945.8)

1943年9月,隨第17師團被派往南方新幾內亞。10月在新不例顛島登陸,防守。1945年後參加拉包爾防禦戰(第一,第二大隊)。9月向澳軍投降。作戰期間22個月,共死亡,失蹤1611名。

聯隊中第三(清水)大隊,改編為第81聯隊,赴布幹維爾島戰線,參加Torokina作戰,所羅門防禦戰等,作戰期間死亡,失蹤 1091名[7]

南方戰線期間(22個月)步兵第53聯隊死亡數合計為 2702名。

 

2.步兵第54聯隊(17D)

【概況】

1905年,於善通寺(四國)組建編成,隸屬於第14師團,參加過日俄戰爭。1907年,轉屬第17師團步兵第33旅團。1908年,進駐岡山伊島村新建(津島)兵營。是岡山第一代鄉土部隊。1924年,宇垣裁軍時與第17師團同時被撤銷建製,解散。

1938年4月,第17師團恢複建製時在兵庫縣青野原駐屯地再次組建、7月組建完畢。

屬於三單位製特設師團(乙師團)。另有步兵第53,第81兩個聯隊,三者的上級單位稱“第17步兵團”(鈴木春鬆少將)。

由於編成時擬為赴"滿洲國"邊境對蘇作戰的部隊。所以武器裝備基本精良。裝備內容和戰鬥力評價參考前出步兵第53聯隊例。

【作戰經曆】

1.“中支”戰線期間(1938.8-1941.3)

1938年8月2日,在上海登陸,隸屬於“中支那派遣軍”。聯隊長高橋政雄大佐。本部駐蘇州。10月上旬至11月下旬,作為鈴木(春鬆)支隊(第17師團的步兵團為中心混成)主力,參加武漢會戰(戰死85名[8])。結束後返回蘇州,在常州附近擔任守備,地方掃討。

1939年9月至1940年下半年,參加了宜昌,錢塘江南,漢水等作戰。

 

Figure 步兵第54聯隊在華作戰區域和主要戰鬥『岡山県郷土部隊史』374頁

 

1941年上半年參加了予南,淮南等戰役。此階段作戰對手基本是國軍正規部隊。作戰方式並不都是正麵戰場的大規模作戰,多數屬於敵後討伐和中小型獨立作戰。“中支”戰線期間(32個月)中共死亡533人[9]

2. “北支”戰線期間(1941.4-1943.8)

1941年4月以後,轉屬第12軍,聯隊本部進駐淮陰,6月移至海州(連雲)。部隊分散在淮陰,響水口,東海一帶。至1943年8月赴南太平洋作戰前一直在蘇北地區進行討伐作戰。此期間,陳毅的新四軍成為主要對手之一。與第19團4連的“劉老莊戰鬥”,即發生在1943年3月16日。期間中1941年4月-6月,一部分(第3大隊)被抽出赴山西,河南參加中原會戰。

1941年4月,漣水,邳縣等地春季討伐。7月,鹽城作戰。10月,沂南作戰。12月,第二次魯南剿共作戰。

1942年5-10月,浙贛作戰(第三大隊)。年內在守備地域的地方討伐多達30餘次。11 -12月,洪澤湖作戰。

 

Figure 3 劉老莊戰鬥要圖,『鳥取綜合聯隊史』

 

1943年2月至3月,蘇淮作戰。3月至4月,六塘河作戰(劉老莊戰鬥)。4月,甲東作戰。6月,前班口附近的戰鬥。8月,調往南方太平洋戰線。

“北支”戰線期間,除一部分部隊參加中原會戰(5-6月,對手是國軍衛立煌部),浙贛作戰(42年5-8月)外,主要與新四軍周旋。

期間(29個月)內,聯隊全體共死亡217名[10]

3.太平洋戰線期間(1943.9→1945.8)

1943年9月,隨第十七師團被派往南太平洋戰線(800名上海殘留)。

1944年1月,到達新幾內亞拉包爾。

 

Figure 4 南方新幾內亞戰線第17D配備要圖 、『歩兵第54聯隊史』

 

此期間在新幾內亞新不列顛島,布幹維爾島與澳軍,美軍交戰,最終在布幹維爾島向美軍投降。

對美,澳軍作戰22個月內,共死亡993名[11]

 

3.歩兵第110聯隊(110D) 

【概況】

盧溝橋事變後1938年6月,於岡山組建,隸屬於第110師團。第110師團(桑木崇明 中將)屬於4單位製乙師團,下屬兩個步兵旅團(第108,第133),第110,第163,第139,第140四個步兵聯隊。

【編製與武器裝備】

編成定員為3365名,聯隊長永幡寮一大佐。

武器裝備有三一式速射炮3門(一中隊),十一年式曲射步兵炮4門,十一年式平射步兵炮2門(一中隊),三年式重機關槍4挺×3(大隊),輕機關槍 6挺×12(中隊)[12]

師團的使用目的為後方守備,治安。所以與甲師團聯隊(比如步兵第10聯隊)相比,雖人員相差不幾(每一聯隊約少500名),但重火器裝備麵薄弱。重機槍數僅為甲聯隊的一半(12挺),火炮比甲聯隊少6門(甲聯隊的2/3)。火力配備,兵員素質均與前線作戰部隊有較大差距[13],戰鬥力判定為【C】等級。

【主要作戰經曆】

1.華北戰線期間(1938.8-1944.1)在河北太行山地區,保定平原,主要與共產黨八路軍作戰。

1938年7月,塘沽登陸,聯隊本部駐德縣,旅團本部駐保定。8月,夏季魯北作戰。10月,北部冀西作戰(5號作戰)。11月,明舖村事件受損。12月,京津地方第二期肅正作戰(白洋澱地區掃蕩)。

1939年3月,聯隊本部移駐保定。3月,保定東南方肅正作戰(蔣係石友三軍殲滅作戰)。8月,晉察冀邊區肅正作戰。9月,榆林,塘湖鎮方麵肅正討伐。11月,太行山脈肅正作戰(黃土嶺作戰)。

1940年4月,冀中作戰。8月,“百團大戰”反擊作戰。

 

Figure 5 進軍狼牙山的部隊,『岡山歩兵第百十連隊史』

 

1941年1月,聯隊本部駐易縣。5月,易縣東方馬頭附近作戰。6月,白洋澱附近討伐。7月,井陘,娘子關附近討伐。8月,晉察冀邊區肅正作戰(內包括五壯士的狼牙山戰鬥)。11月,北界安陣地防守戰。

1942年2月,魯中作戰(10號作戦),4月,冀中作戰(3號作戰〈5.1掃蕩〉)。7月,定興北大牛附近作戰。

1943年1月,靈壽,唐縣北方山地肅正作戰。4月,昭和18年春季冀西作戰。6月,本部移駐順德(邢台)。7 月,昭和18年夏季太行作戰(は號作戰)。9月,昭和18年秋季冀西作戰。

此期間中(68個月)主要與八路軍作戰,聯隊共死亡510名[14]

2.河南戰線期間(1944.3-1945.8)與國軍主力正麵戰場作戰,

1944年3月,歸第12軍直轄。參加京漢作戰(一號作戰)。4月,河南作戰,霸王城攻擊。 5月,克洛寧,聯隊本部駐孫旗屯。10月,豫西肅正作戰。

1945年2月,守備黃河鐵橋。3月,進入老河口作戰。4月,長明溝牽製作戰。7月,中山鎮北高地夜襲。8月,敗戰,“奉燒”軍旗。

此期間18個月,總共死亡594名[15]

步兵第110聯隊在華時間長達85個月,沒有被調往南方。大多數時間和八路軍作戰。其中包括有名的黃土嶺,狼牙山等戰鬥。之間在隊總員數通算達8086名[16]。死亡總數為1104名[17],與定員數(3365名)比,7年間的死亡率僅為33.2%。是本統計中死亡率最低的部隊。

 

4.步兵第163聯隊(110 D)

【概況】

步兵第110聯隊的姊妹聯隊。同屬於第133旅團(小野賢三郎少將)。1938年6月於島根縣鬆江組建,聯隊長新美二郎中佐。

屬於四單位製乙(特設)師團, 聯隊編成定員3365名 馬400匹。武器裝備等參考同建製的步兵第110聯隊記載。戰鬥力評價【C】等級。

【主要作戰】

1. 華北戰線期間(1938.8-1944.1)

1938年7月,塘沽登陸,聯隊本部駐保定。7月,冀東作戰。 9月,太行山地覆滅作戰(5號作戰)。 12 月,中號作戰(白洋澱附近討伐),聯隊第一期肅正作戰(安國,博野,蠡縣討伐)。

1939年1月,本部移駐定縣。2月,冀中作戰(南號作戰)。10月,大名地區討伐作戰。 11 月,太行山地肅正討伐(黃土嶺作戰)。12月,ラ號作戦。

 

Figure 6 晉察冀邊區敵我配備圖,『歩兵第百六十三聯隊史』

 

1940年3月,滹沱河北岸掃蕩。 4月,冀中作戰(3號作戰)。9月,“百團大戰”反擊作戰。10月,晉察冀邊區肅正作戰。 11月,本部從定縣移駐保定。12月,阜平附近戰鬥。

1941年3月,滿城,清苑縣伏擊討伐。4 月,16年度前期肅正作戰(旅團討伐)。8月,晉察冀邊區肅正作戰(其中包括狼牙山戰鬥,與聯隊無關)。11月,清苑縣大李各莊附近戰鬥(活捉朱占奎)。

1942年2月,蠡縣劉家莊附近戰鬥(旅團討伐)。4月,冀中作戰中擔任警備。 5月,蠡縣南方囚籠作戰。 9月,冀東作戰。

1943年1月,唐縣西北山地封鎖作戰。3月,靈壽北方山地討伐。 5月,昭和18年度春冀西作戰。6月,從保定移到束鹿縣新集鎮。9月,昭和18年度秋冀西作戰。 

此期間主要與八路軍作戰, 68個月中共死亡730名[18]

2.河南戰線期間(1944.3-1945.8),與國軍在正麵戰場作戰

1944年1月,第一大隊調往山東滕縣警備。 3月,聯隊於石門集結。4月,南下參加河南作戰,占領霸王城台地。 5月,攻克洛陽。 6月,嵩縣西方地區勘定作戰。 9月,秋季豫西作戰。

1945年3月,參加老河口作戰。8月,敗戰投降,“奉燒”軍旗。

此期間17個月間總共死亡682名。

1946年3月,聯隊複員時總人數2692名[19]。在華85個月間通算在隊人次算超過一萬名,死亡總數為1412名,與定員數(3365名)比,7年間死亡率為42%[20]

 

5.步兵第63聯隊(10D)

【概況】

1905年,在大阪創設,隸屬第16師團。1908年,轉屬新建第17師團步兵第33旅團。進駐島根縣津田村(鬆江)營房。1925年,第17師團解散後劃歸第10師團(姬路)所屬。1932年4月,“滿洲事變”時出征,擔任哈爾濱附近警備。1933年2月,第二大隊參加熱河作戰。1934年5月歸國。

1937年8月,第10師團戰時動員,聯隊擴大為戰時編製。聯隊長福榮真平大佐。

【定員,裝備】屬於常備(甲)師團聯隊。定員3747名。

武器裝備:兩個聯隊炮中隊,41式山炮4門(一中隊),94式速射炮4門(一中隊)。92式重機槍8×3(中隊)24挺。92式步兵炮2×(3小隊)6門。11年式輕機槍6挺×12(中隊)72挺。重擲彈筒6×12(中隊)72架[21]。人員素質和武器裝備都為日軍最強的前線作戰精銳部隊。

【主要作戰經曆】

1.華北,華中正麵戰場作戰期間(1937.8-1938.11)

1937年8月,與步兵第10聯隊在第33旅團長田島榮次郎少將率領下赴大陸作戰。稱田島支隊。大沽口登陸後沿津浦線南下。8月-12月在河北與宋哲元第29軍作戰。經靜海,馬廠,滄縣,德縣等激戰後,1937年底渡黃河進入山東。

 

Figure 7 台兒莊作戰要圖 『歩兵第六十三聯隊史』

 

1938年1月,進駐鄒縣(旅團駐曲阜),一時轉入守備,在孔孟之鄉駐軍兩個月餘,尊孔護儒。3月,旅團長瀨穀啟少將上任,易名瀬穀支隊。發動南部山東剿滅作戰,南下界河,滕縣。作戰期間 製造北沙河慘案,大量殺害平民[22]。戰鬥中席卷川軍,一路占領臨城,嶧縣,韓莊,並於3月24日開始台兒莊作戰,是台兒莊城內作戰的攻堅部隊。兩周間戰鬥中死亡196名[23]。4月8日,進入第二期南部山東剿滅作戰。5月,渡微山湖參加徐州會戰。1938年8-10月隨瀨穀支隊參加漢口作戰。

2.華北石家莊附近守備期間(1939.1-1939.8)與八路軍,蔣係雜軍作戰

1938年12月,赴石家莊東方晉縣,欒城,趙縣一帶守備,討伐。對手是八路軍,石友三軍,鹿鍾麟軍等。作戰期間9個月。

1939年9月,聯隊全體內地複員。

關於此期間死亡者數,聯隊史中雖附有詳細的戰沒者名簿,但統計範圍包括了所有鄉土部隊(按聯隊區管轄範圍統計)。內包括島根,鳥取兩縣,且由於資料來源不同,統計方法不一致,無法準確算出步兵第63聯隊本身的死亡數據。但在戰史資料中,存在第10師團作出的下表(19個月統計)[24]。所以在華兩年間的死亡數,隻能按下表中第10師團19個月統計求出26個月的死亡概數,結果為1215名[25]。由於不包括逃亡,事故死,刑死等所有“戰沒者”,所以此數不如其他戰後的行政數據精確(原表題名“死傷”統計,並不是"戰沒者"統計),在此僅作為參考數據。其中,對國軍作戰死亡概數為1137名,對共軍作戰死亡概數為78名[26]。26個月間死亡率為32.4%。

 

Figure 8第10師團19個月間死傷統計原表

 

 

Figure 9 從原表歸納出的複原表 『鳥取綜合聯隊史』

 

3南方太平洋戰線(1944.12-1945.8)

1940年8月,第63聯隊再次組編(鉄5447部隊),赴滿洲國佳木斯附近興山鎮駐紮。擔任邊境守備。駐留約4年,此期間沒有作戰經曆。

1944年8月,隨第10師團調往南方戰線。出動時兵員2300名,馬30匹。在台灣駐屯4個月後,赴菲律賓呂宋島。1944年12月 ,登陸前第三大隊乘坐的運輸艦被美軍潛艇擊沉,死亡290名。

1945年1月,進入呂宋島,防守北部山脈的Balete山口。與美軍為對手激戰六個月,聯隊全滅。殘存者退避到平地熱帶雨林,多數死於饑餓,疾病。最後生還者僅150名。

在菲律賓8個月間對美軍作戰中,現存有三個死亡數記錄。一是1974年在菲律賓建立聯隊Batele慰靈碑時記錄的“埋骨數2577具”[27]。另一個是下表中第十師團的統計數據,即戰鬥前2912名兵員中死亡2412名(推測是師團在太平洋戰場的全體統計)[28]。還有一個是《步兵第六十三聯隊史》中對赴南方部隊的描寫,稱:“北滿出征時林〈葭一〉聯隊長以下共2320名,最後殘存者僅剩150名。”即死亡2170名[29]本統計以師團統計數2412名為準。可見聯隊在 最後9個月間,與美軍作戰死亡率達到82.8%。

 

Figure 10『岡山県郷土部隊史』580頁

 

 

6. 步兵第10聯隊(10D)

【概況】

第10聯隊是日本近代最早設立的步兵聯隊之一,創立於1874年,參與過西南戰爭(1877年),日清(甲午),日俄戰爭等近代所有的內外戰事。1898年第10師團創建後,從第4師團(大阪)轉屬第10師團,駐姬路城下三之丸內。1924年宇垣裁軍時,岡山第17師團解散,第十聯隊接替解散的步兵第54聯隊,進駐岡山津島兵營。與步兵第63聯隊同屬於第33旅團。成為第二代岡山鄉土聯隊。

1937年8月戰時動員,屬於甲師團聯隊。部隊編製,武器裝備,參考本文中步兵第63聯隊的數據。是前線作戰的精銳部隊。聯隊長赤柴八重藏大佐。

【主要作戰經曆】

1.華北正麵戰場作戰期間(1937.8-1938.11)

1937年8月,大沽口登陸。支隊沿津浦線南下作戰,對手為宋哲元第29軍。經靜海,馬廠,滄縣,德縣等激戰,1937年底渡黃河進入山東。

1938年3月前,本部駐大汶口。各部隊在新泰,蒙陰方麵掃蕩兩個月餘。

 

Figure 11 滕縣攻城寫景,「滕縣附近戦闘詳報(第十一號)」Ref.C11111170200

 

3月8日,旅團長瀨穀啟上任後易名“瀨穀支隊”。與步兵第63聯隊(福榮真平大佐)同為支隊作戰主力,參加了界河,滕縣,台兒莊作戰。是滕縣作戰的主攻部隊。攻城時死亡16名,以微小代價大破川軍。戰鬥中曾大量殺害俘虜,平民。台兒莊作戰時擔任城外掃蕩部隊,兩周作戰期間(包括郭裏集戰鬥)共死亡106名[30]

4-6月,參加第二期南部山東剿滅作戰,5月,渡微山湖參加徐州會戰。8-10月,參加漢口作戰(出擊光州,信陽,平靖關等地)。

此期間在正麵戰場與國民黨軍主力作戰, 17個月中死亡1034名[31]

2.華北地方討伐作戰期間(1939.1-1939.9)

1939年1月,赴石家莊南與獨立混成第三旅團交替守備,聯隊本部駐寧晉。參加第一,二期晉察冀邊區肅正作戰。主要與八路軍作戰[25]。關於八路軍,聯隊史記錄道:

“此九個月間主要應付八路軍的遊擊戰,天天東奔西走,討伐接著討伐,沒能有過安穩的日子…八路軍軍紀嚴明,逃走時也不留一具屍體。津浦線靜海初戰以來體驗過多少次淒慘壯烈的戰鬥,從未怵頭,可這回從某種意義說和最棘手的八路軍結成了冤家”。

九個月中,從聯隊史戰沒者名簿可算出死亡總數(包括戰病死)為92名[32]

1939年10月,聯隊全體內地歸還,複員。在華作戰兩年間,聯隊死亡總數1126名,按編製定員數字(3747名)算,26個月間死亡率約30%。

3.南方太平洋戰線期間(1944.12-1945.8)

1940年8月,聯隊再次編成,赴滿洲佳木斯駐紮,擔任邊境警備。此後至1944年8月,期間無戰鬥經曆。1944.9進駐台灣基隆,“滿洲”出動時總員2300名,馬30匹[33],聯隊長田島正男大佐。

1944年12月,赴菲律賓呂宋島,防守呂宋島中部山地。

1945年,在San Jose,puncan, Balete山口附近與美軍激戰。6月,Balete陣地被美軍完全壓製,聯隊殘餘者退避於熱帶雨林。1945年8月,向美軍投降。

在菲律賓作戰的9個月中,加上補充人員聯隊總數為3162名。其中死亡2939名,失蹤3名。死亡率達93%[34]是統計對象中在菲律賓損失最慘重的聯隊。

 

7.步兵第39聯隊(10D)

【概況】

1896年,由姬路步兵第10聯隊協助組建,隸屬第10師團步兵第8旅團,駐姬路城下三之丸外。日俄戰爭時出征,經曆遼陽,沙河(三塊石山),奉天會戰。以“血染的軍旗”著稱。1914年,第一次大戰中第二大隊參加青島攻略戰。1925年,駐紮“滿洲”奉天,1927年第一次濟南事變時從奉天出動鎮壓。事變後返回姬路。

“滿洲事變”發生後,1932 -1934年被派遣到中國東北,在哈爾濱附近警備,討伐。一部分參加了熱河作戰。1934年5月返回姬路。事變期間死亡者78名[35]

日中戰爭爆發後1937年8月,第十師團戰時動員。聯隊進入戰時編製。其建製,武器裝備等可參考前出步兵第63聯隊例。

1937年8月,赴華北作戰。與步兵第40聯隊(鳥取)同屬於第10師團第8旅團(長瀨武平少將)。出征時聯隊長為沼田多稼蔵大佐。

【作戰經曆】

1.華北正麵戰場作戰期間(1937.8-1938.11)

1937年8月,大沽口登陸後,沿津浦線南下,與宋哲元第29軍作戰。曆經馬廠,滄縣,德縣等激戰。12月26日,渡黃河占領濟南。

1938年1月,進軍兗州,濟寧。後隨長瀨支隊在濟寧西部嘉祥一帶掃蕩,未參加第一次南部山東剿滅作戰(台兒莊作戰)。4月中旬,被投入到第二次南部山東剿滅作戰中,牽製國軍主力南下徐州。在胡山戰鬥中死傷慘重。5-6月,參加徐州會戰。8月至11月,參加漢口戰役(轉戰六安,固始,光州,羅山,信陽等),和大別山突破作戰。

在正麵戰場與國軍主力作戰的17個月中,聯隊死亡總數1443名[36]

2.華北地區守備,討伐期間(1939.1-1939.9)

1938年12月,奉命調往華北彰德(河南)守備,與八路軍,石友三(此時和八路合作),鹿鍾麟(西北軍)等部作戰,討伐。

 

Figure 12 1938.2 步兵第39聯隊第三大隊汶上防禦戰

 

9個月在後方討伐作戰中共死亡64名(包括戰病死)。

1939年11月,將守備地移交給第110師團,聯隊全體歸還姬路(複員)。

出征至複員的26個月間,聯隊死亡總數為1507名[37],與編製定員3747名比,26個月間死亡率達40%。與第八旅團步兵第40聯隊(鳥取,死亡1600名以上)同為第十師團在華期間損失最慘重的聯隊。

3.南方太平洋戰線期間(1944.12-1945.8)

1940年8月,聯隊再編城後駐紮滿洲佳木斯。守衛邊境,四年間無戰鬥經曆。

1944年8-12月,編入台灣軍,在淡水,桃園一帶警戒。

1944年12月,隨第十師團被派往菲律賓呂宋島。編成永吉支隊(3800名,聯隊長永吉実展大佐),進駐Bataan半島守備。

1945年3月,各守備陣地在美軍進攻下失守。聯隊殘部退避到Natib山麓地帶自活。繼續堅持山地遊擊。敗戰後9月,生存者280名下山。

對美軍作戰的9個月間,按師團統計聯隊全體2861名中死亡1890,失蹤520名,合計

2410名[38]。死亡,失蹤率達84.2%

 

注釋

[1] 『鳥取綜合聯隊史』鳥取綜合聯隊史刊行委員會, 1983年、1166頁。此數包括補充人員。

[2]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2015年修訂版(大學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166頁。

[3] 厚生省援護局1964年3月1日做成『大東亜戦爭における地域別兵員及び死沒者概數』。

[4] 『鳥取綜合聯隊史』鳥取綜合聯隊史刊行委員會, 1983年、764頁。

[5] 『鳥取綜合聯隊史』鳥取綜合聯隊史刊行委員會, 1983年、786頁。

[6] 『鳥取綜合聯隊史』鳥取綜合聯隊史刊行委員會, 1983年、800頁。

[7] 『鳥取綜合聯隊史』鳥取綜合聯隊史刊行委員會, 1983年、831頁。

[8] 『岡山県郷土部隊史』 岡山県郷土部隊史刊行會, 1966年、378頁。

[9] 此數據由戰沒者名簿算出(『歩兵第五十四連隊史』歩兵第五十四聯隊史刊行委員會編、1989年,664-668頁)。

[10] 此數據由戰沒者名簿算出(『歩兵第五十四連隊史』歩兵第五十四聯隊史刊行委員會編、1989年,668-670頁)。

[11] 此數據由戰沒者名簿算出(『歩兵第五十四連隊史』歩兵第五十四聯隊史刊行委員會編、1989年,670-675頁)。

[12] 『岡山歩兵第百十連隊史』岡山歩兵第百十連隊史編纂委員會、1991年、43頁。

[13] 裝備表記為11年式曲射步兵炮4門,11年式平射步兵炮2門、3年式重機槍12挺。Ref.C01007658600、№421、 (防衛省防衛研究所)。

[14] 此數據由『岡山歩兵第百十連隊史』(岡山歩兵第百十連隊史編纂委員會,1991年)戰沒者名簿算出(693-739頁,按死亡年月日的歸納)。

[15] 若從戰鬥發令的一月起算,期間為20個月。期間死亡者數由『岡山歩兵第百十連隊史』(岡山歩兵第百十連隊史編纂委員會,1991年)戰沒者名簿算出(693-739頁,按死亡年月日的歸納)。

[16] 『岡山歩兵第百十連隊史』岡山歩兵第百十連隊史編纂委員會,1991年,820頁。

[17] 『岡山歩兵第百十連隊史』岡山歩兵第百十連隊史編纂委員會,1991年,741頁。

[18] 此數據由『歩兵第百六十三聯隊史』(同編集委員會、1988年)戰沒者名簿算出(757-810頁,按死亡年月歸納)。

[19] 『鳥取綜合聯隊史』鳥取綜合聯隊史刊行委員會, 1983年、1166頁。

[20] 此數據由『歩兵第百六十三聯隊史』(同編集委員會、1988年)戰沒者名簿算出(757-810頁,按死亡年月歸納。在隊者數見811-999頁名簿)。

[21] 「昭和12年度陸軍動員計畫令同細則の件」JACAR:Ref.C01007658600.No.96.

[22] 薑克實「滕県作戦における日本軍の虐殺記録――日本軍史料の盲點を突く」『年報日本現代史』第20號, 2015年5月

[23] 「台児莊作戦の概観」『岡山大學社會文化科學研究科紀要』第43號/2017.3、17頁。

[24] 「各期戦闘に於ける死傷表 自昭和12年8月20日至昭和14年3月13日」JACAR:Ref. C11111031400.

[25] 計算方式: 1939年3月至1939年10月間第10聯隊與第39聯隊的平均死亡增長率1.24乘以1939年3月時第63聯隊的死亡數字980名,結果約等於1215名。

[26] 此數為概數。計算式為期間死亡總數1215名-第10和第39聯隊對共軍作戰期間死亡的平均數78名=結果約等於1137名。

[27] 『歩兵第六十三聯隊史』歩兵第63聯隊史刊行委員會, 1974年、595,596頁。此數中應包括一部分其他部隊的配屬者。

[28] 『岡山県郷土部隊史』 岡山県郷土部隊史刊行會, 1966年、580頁。

[29] 鳥取県護國神社內「比島戦沒者慰霊碑碑文」(昭和49年3月建)。

[30] 「台児莊作戦の概観」『岡山大學社會文化科學研究科紀要』第43號、2017年3月、17頁。

[31] 計算式為第三聯隊1939年10月複員前死亡統計數1126名-九個月間與八路軍作戰中死亡數92名=1034名。(參考『歩兵第十聯隊史』歩兵第十聯隊史刊行會、1974年、750頁)。

[32] 從戰沒者名簿算出(『歩兵第十聯隊史』歩兵第十聯隊史刊行會、1974年、750-764頁)。なお、聯隊史敘述中稱戰死者“40餘名”,741頁。

[33] 岩崎純一「大日本帝國陸軍 歩兵第10連隊戦史調査資料」大日本帝國陸軍 岡山歩兵第10連隊、岡山近衛將校子孫會、2016年5月、22頁。

[34] 『歩兵第十聯隊史』歩兵第十聯隊史刊行會、1974年、905頁。

[35] 『歩兵第三十九聯隊史』歩兵第三十九聯隊史編集委員會、1983年、248頁。

[36] 北支作戰期間死亡總數1506名-與八路軍作戰期間的死亡數64名(1939.1-9月)=1443名(『歩兵第三十九聯隊史』474頁)。

[37] 『歩兵第三十九聯隊史』歩兵第三十九聯隊史編集委員會、1983年、474頁。

[38] 聯隊史記錄數據為死亡1911名(『歩兵第三十九聯隊史』歩兵第三十九聯隊史編集委員會、1983年745頁)。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